一、描述高考的句子
1.努力就能成功,堅持確保勝利。
2.挑戰人生是我無悔的選擇,決勝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3.拼搏高考,今生無悔;爬過高三,追求卓越!張揚樂學樂思的個性,堅守不驕不躁的心態。
4.努力吧,飛向屬于自己的明天!5.知識改變命運,勤奮創造未來。6.保持平常心,營造好環境,揚起常笑臉,輕松迎高考。
7.春風吹戰鼓擂,今年高考誰怕誰!8.奮起飛翔,路在腳下。9.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10.不惜寸陰于今日,必留遺憾于明朝。11.讀書改變命運,刻苦成就事業,態度決定一切。
12.努力造就實力,態度決定高度。13.釋放ATP,樣樣爭第一。
14.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的眼神。15.爭分奪秒巧復習,勤學苦練創佳績。
16.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17.高三高考高目標,苦學善學上好學。
18.我自信,我拼搏,我出色,我成功。
二、高考完成句子
對正確使用介詞的困惑,也是英美等母語國家的孩子感到困惑的事,因為太多,很多是固定搭配或習慣用法,沒有什么道理。
是數千年或數百年的語言使用和演化的結果,除了少數語言專家外,一般人是說不清楚的,當然也沒有必要。比如,為什么非要說: He's interested in music. 為什么非要用 in? 為什么不說:be interested on/ for/ at/ of。
? He's fond of music. 為什么不說:be fond on/ in/ for/ from。.? He's keen on music. 為什么不說:be keen in/ for/ of。
.?恐怕你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對吧?當然,有這個鉆牛角尖的必要嗎?這樣學語言豈不累死人?常見的介詞有一些規律,但一旦它成為某個特定的短語/習語中的一部分,就不能把它與短語的整體隔裂開來理解,她可能失去了它平時的意義了,它就不是原來的它了,它只是這個短語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意義已融為一體了。 be keen on 。
整個短語:熱衷于…… be interested in。對……感興趣 be fond of。
喜愛…… 這些短語或習語一旦拆成單個的單詞,就不沒有或不能表達上述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