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表示學到了特別多的知識的詩句
詩句學習怎么寫?
第一、很多人覺得詩少了格律的束縛 往往更容易寫 其實不然 這樣反而要求更高。
第二、要有真東西 平時多讀 多游歷,增加自己的胸襟和經歷才是根本之道 否則文字再優美也只是無病讓人看了反感。
第三、所以不妨從自己的身邊做起 一點一滴記錄自己的感受 再去豐富自己的生活 適當閱讀些文學作品。
第四、剛開始寫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能夠寫出來、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可以不合格律,但是寫完之后要改好。最好的情況就是格律諳熟于心,寫出來的詩詞就自然合乎格律了。
二、形容人好多學習的詞
詞語:
廢寢忘食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堅持不懈 持之以恒 懸梁刺股 程門立雪 牛角掛書 鑿壁偷光
典故: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里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里,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墻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后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于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孔子韋編三絕)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三、形容人學習的詞語
1、學富五車【拼音】: xué fù wǔ chē【解釋】: 五車:指五車書。
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出處】: 《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白話譯文:宋國人惠施認為天下無物不變,無時不動,任何東西的性質是相對的,事物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別。真是讀書多,學識豐富。
【舉例造句】: 大賢世居大邦,見多識廣,而且榮列膠庠,自然才貫二酉,學富五車了。2、篤學好古【拼音】: dǔ xué hào gǔ【解釋】: 篤學:專心好學。
指專心致至地學習古代曲籍。【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瑜傳》:“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
白話譯文:濟陰人馬普專心致至地學習古代曲籍,東吳丹楊太守孫瑜對他十分尊敬。【舉例造句】: 情貫經史,蜚聲癢序,而弗競弗求,篤學好古3、學無止境【拼音】: xué wú zhǐ jìng【解釋】: 指學業上是沒有盡頭的,應奮進不息。
【出處】: 清·劉開《問說》:“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白話譯文:真理不專門存在于某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那么,“問”可以少得了嗎?【舉例造句】: 學無止境,你不能太驕傲。4、學而不厭【拼音】: xué ér bù yàn【解釋】: 厭:滿足。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出處】: 《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白話譯文: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里,學習總感到不滿足,教導人從不厭倦。【舉例造句】: 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5、力學不倦【拼音】: lì xué bù juàn【解釋】: 力學:努力學習。倦:疲倦。
勤勉學習而不知疲倦。【出處】: 《舊唐書·子繁傳》:“以其警悟異常,泌之故人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學不倦。”
白話譯文:因為他機警聰明過人,李泌的舊交是宰相,大家都幫助他,后來得以幾次當任郡守,但他還說努力學習而不知疲倦。
四、形容學到很多知識的成語有哪些
滿腹經綸、才高八斗、博覽群書、學貫中西、學富五車
一、滿腹經綸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釋】: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干和智謀。
【出自】:周 周文王《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經綸。”
【譯文】:云里都是雷電,大丈夫要有才學。
二、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釋】: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出自】:唐 李延壽《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譯文】:天下才華一共有一石的話,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到一斗,從古至今的人共用一斗。
三、博覽群書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釋】: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出自】:唐 岑文本、崔仁師《周書·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譯文】: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從小學識超群……,聰明絕倫,讀書很多,尤其擅長《春秋左氏傳》。
四、學富五車 [ xué fù wǔ chē ]
【解釋】: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譯文】:恩惠施于多個方面,他讀書多,學識豐富。
五、學貫中西 [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釋】:形容學問貫通了中國和西方的種種知識。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一回:“本領事久聞這位某觀察,是曾經某制軍保舉過他留心時務、學貫中西的。”
五、形容“學習知識”的句子有哪些
1. 人生得耐得住寂寞,興致勃勃地學習,也得忍受得住孤獨。
2.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奮與苦學,都將會令你的人生褶褶生輝。“天才出于勤奮”,“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說明勤奮與苦學的巨大作用,對人生難以比擬的影響。
3. 人生深入地進行創造,甚至創新,開辟人生的豐收景象。
4. 人生當自勉,學習需堅持。從這一刻開始,我依舊是我,只是心境再不同。不論今后的路如何,我都會在心底默默鼓勵自己,堅持不懈,等待那一場破繭的美麗。
5. 人生,有時心如止水,靜靜地感受生活的寧靜,百事順利,日子和美;人生,有時波瀾起伏,大起大落,時而悲傷,時而興奮,時而痛心,時而歡喜,但是,不管怎樣,一生都應該有堅強的信念,執著的目標,使你勇往直前,追求不懈。
6. 攀上山峰,見識險峰,你的人生中,也許你就會有蒼松不懼風吹和不懼雨打的大無畏精神,也許就會有臘梅的凌寒獨自開的氣魄,也許就會有春天的百花爭艷的畫卷,也許就會有鋼鐵般的意志。
7. 盡管一路上會有無數的挫折與失敗,只要努力勤奮,將會克服一個個困難,磨平一個個棱角,自己多了一份堅定,多了一份堅持,多了一份耐心,人生的路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8. 我們不要害怕失敗,要有“屢敗屢戰”的精神,把失敗當成通往成功的墊腳石,當你遭受失敗越多時,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當然,你必須要有足夠的抵御失敗的能力,并且不斷地去努力進取。
9. 為了生命的過程而學習。其實,學習就是成長過程之關鍵。成長中一定需要學習,人都要在學習中成長。當國家和你們的家庭為你們提供如此好的學習條件的時候,你們更應該珍惜這個機會。
10. 如果將人看作一棵樹,學習力就是樹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們評價一個人在本質上是否具有競爭力,不是看這個人在學校時的成績好壞,也不是看他的學歷有多高,而是要看這個人有多強的學習力。這是哈佛大學校長講的樹根理論。
11. 人生是一條射線,以我們的出生為起點,可以無限延伸。理想有多高遠,學習有多勤奮,堅持有多長久,這條射線就有多長,我們的人生軌跡就有多深,價值就有多大,意義就有多遠。
12. 人生到處充滿著無數的道路,事業的路學業的路愛情的路,有崎嶇有平坦有狹窄有寬闊,也許在人生中我們都只是一個過客,跟著千千萬萬的人向前走,不管是特立獨行,或是創造新路,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未來走出一條新的路來。
13. 健康的才是美麗的,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凡的才是偉大的,堅韌的才是長久的,真實的才是永恒的。
14.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卻并非每個人都能讀懂生命;每一個人都擁有頭腦,卻并非每一個人都能善用頭腦。只有熱愛生命,善于動腦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擁有生命。
15. 勤奮學習應體現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的每一個環節,按時起床,充分預習,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及時復習,獨立作業,敢于質疑,善于合作,勇于創新;摸索并掌握科學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重視每一門學科,關注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并且堅持不懈,才能給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堅持的基礎,創造成功的機會。
六、形容要學習的詩句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落日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陳師道
2、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么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利希頓堡
3、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唐·杜荀鶴《題弟侄書堂》
4、少而不學,老而不識。
5、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魏晉·傅玄《雜詩》
7、三分靠教,七分靠學。
8、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9、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列賓
10、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普列漢諾夫
11、要想寫得好,必須肯動腦。
12、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唐·孟郊《勸學》
13、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4、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韓愈
15、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雨果
16、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阿卜·日·法拉茲
17、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歌德
18、刀越磨越亮,文越寫越好。
19、寫作如繡花,認真不出差。
20、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21、胸無大志,枉活一世。
22、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唐·杜牧《留誨曹師等詩》
23、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24、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25、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
26、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27、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真心英雄》
28、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B.V
29、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30、立下大志,能辦大事。
31、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蕭繹
32、歲去弦吐箭——孟效
33、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3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衛風《詩經。衛風。淇奧》
35、千言萬語,從頭學起。
36、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37、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38、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39、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40、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根
41、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魏晉·陶淵明《雜詩》
42、刀怕沒鋼,人怕沒志。
43、重復是學習之母。--狄慈根
44、游手好閑的學習并不比學習游手好閑好。——約·貝勒斯
45、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弗萊格
46、寫作沒有巧,多看多思考。
47、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48、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49、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郭沫若
50、筆桿沒多重,不寫拿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