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初冬天氣的句子
1、我們揮手告別了那景色迷人的秋天,輕輕踏進了冬天的門檻。初冬像一位美麗的,高貴的公主,舞動著她那神奇的面紗,送來陣陣凜冽的寒風。
2、今年的初冬很冷。向群柳看去,大面積葉子變成黃色,失去了往日綠色的枝條,偶爾抗拒寒風揮動了一下,她是那么無奈,那么無助。這冬天的幽暗,使我增添無限煩惱。
3、最先帶來冬天的信息應該是雪了。你看,它終于在人們的翹首盼望中走來了,步履是那樣輕盈,舒緩,悄悄然,從遙遠的天際飄落,片片光潔如絮的雪花落在光禿禿的樹枝上,落在袒露著胸膛的大地上。哦,它是在為大地編織厚厚的潔白的羽絨衣吧!此時,那灰蒙蒙的天空似乎也明郎起來,天和地完全融和在一起。啊,好一派銀裝素裹的世界!
4、初冬的早晨充滿著活力。那習習的北風“倒吹”著樹枝!恰似在迎接冬兒的到來吧!也許,我對冬天情有獨鐘吧!這習習的北風竟也變得溫暖起來了!
5、初冬的早晨是一個美麗、奇妙的早晨。清晨,一打開房門,只見眼前的一切都籠罩在一層縹緲的輕紗里,連初升的太陽也隱去了它鮮艷明朗的臉,只剩下一圈紅暈,迷茫中透出些紅光來。
6、初冬的月亮,很早就把水色灑在了街上,那淡淡的一弦月暈,只有一點點懸掛在枝頭上,那剩下的,沒著沒落的懸著,最終墜落。摔在地上砸得粉碎,流蘇般得溢開,在夜色中盡情流淌,使得滿城都是月亮的香味兒。
二、描寫初冬天氣的詩句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宋·仇遠《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蕩散茶煙,小雨霏微濕座氈。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裝棉。 ——宋·仇遠《立冬即事二首》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紫金霜《立冬》 立冬猶十日,衣亦未裝綿。
半夜風翻屋,侵晨雪滿船。非時良可怪,吾老最堪憐。
通袖藏酸指,憑欄聳凍肩。枯腸忽蕭索,殘菊尚鮮妍。
貧苦無衾者,應多疾病纏。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見北人云大都是時亦無》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三、描寫秋天植物的句子準備過冬的
小螞蟻在秋天里開始準備過冬的食物,幾只小螞蟻發現了一個大玉米就用觸角來告訴其他的螞蟻快點來,然后其他的螞蟻趕到這里,同心協力,它們一個又一個地把玉米運到洞的深處,準備過冬再吃。
小松鼠在秋天里開始做過冬的準備,很多的松鼠一起爬上松樹摘松果,然后它們爬下樹,把松果埋在土里,有時藏在空心樹洞里,準備冬天天氣寒冷找不到食物的時候再拿出來吃。
大雁在秋天就忙著搬家,它們成群結隊,有時排著“一”字形、有時排成“人”字形飛到南方去,準備在溫暖的南方過冬。
四、形容立冬的詩句大全
立冬即事二首(之一) (作者: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立冬即事二首(之一) (作者:仇遠) 奇峰浩蕩散茶煙,小雨霏微濕座氈。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裝棉。 立冬 (作者: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見北人云大都是時亦無 (作者:方回) 立冬猶十日,衣亦未裝綿。
半夜風翻屋,侵晨雪滿船。 非時良可怪,吾老最堪憐。
通袖藏酸指,憑欄聳凍肩。 枯腸忽蕭索,殘菊尚鮮妍。
貧苦無衾者,應多疾病纏。 立冬 (作者: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立冬 (作者: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日野外行吟 (作者: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立冬聞雷 (作者:蘇轍) 陽淫不收斂,半歲苦常燠。
禾黍飼蝗螟,粳稻委平陸。 民饑強扶耒,秋晚麥當宿。
閔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縮。 薈蔚山朝隮,滂沱雨翻瀆。
經旬勢益暴,方冬歲愈蹙。 半夜發春雷,中天轉車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驚哭。 平明視中庭,松菊半摧禿。
潛發枯草萌,亂起蟄蟲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種不入土,春餉難滿腹。 書生信古語,洪范有遺牘。
時無中壘君,此意誰當告。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作者: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立冬日作 (作者:陸游) 室小財容膝,墻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宋·仇遠《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蕩散茶煙,小雨霏微濕座氈。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裝棉。 ——宋·仇遠《立冬即事二首》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紫金霜《立冬》 立冬猶十日,衣亦未裝綿。
半夜風翻屋,侵晨雪滿船。非時良可怪,吾老最堪憐。
通袖藏酸指,憑欄聳凍肩。枯腸忽蕭索,殘菊尚鮮妍。
貧苦無衾者,應多疾病纏。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見北人云大都是時亦無》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唐·李白《立冬》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宋·釋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陽淫不收斂,半歲苦常燠。
禾黍飼蝗螟,粳稻委平陸。民饑強扶耒,秋晚麥當宿。
閔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縮。薈蔚山朝隮,滂沱雨翻瀆。
經旬勢益暴,方冬歲愈蹙。半夜發春雷,中天轉車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驚哭。平明視中庭,松菊半摧禿。
潛發枯草萌,亂起蟄蟲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種不入土,春餉難滿腹。書生信古語,洪范有遺牘。
時無中壘君,此意誰當告。——宋·蘇轍《立冬聞雷》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宋·錢時《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室小財容膝,墻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宋·陸游《立冬日作》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說過什么?四時:四季。
行:運行。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樣運行,萬物照樣滋生。
——《論語·陽貨》 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凄風,秋無苦雨。 ——《左傳·昭公四年》 春也萬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見其盛而知其闌;秋也嚴霜降兮,殷憂者為之不樂;冬也陰氣積兮,愁顏者為之鮮歡。
——唐·盧照鄰《釋疾文·悲夫》。
五、描寫初冬天氣的詩句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宋·仇遠《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蕩散茶煙,小雨霏微濕座氈。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裝棉。
——宋·仇遠《立冬即事二首》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紫金霜《立冬》
立冬猶十日,衣亦未裝綿。半夜風翻屋,侵晨雪滿船。非時良可怪,吾老最堪憐。通袖藏酸指,憑欄聳凍肩。枯腸忽蕭索,殘菊尚鮮妍。貧苦無衾者,應多疾病纏。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見北人云大都是時亦無》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六、形容立冬的成語
暑來寒往 〖解釋〗夏天過去,冬天到來.泛指時光流逝.
山寒水冷 〖解釋〗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秋收東藏 〖解釋〗秋天收獲,冬天存儲.泛指常規的農事活動.
雪兆豐年 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夏蟲朝菌 意為夏蟲活不到冬天,菌類朝生暮死.比喻極短的生命.
溫凊定省 冬溫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稱.謂冬天溫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請安.表示侍奉父母無微不至.語本《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天凝地閉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葛屨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過分節儉吝嗇.
冬溫夏清 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集螢映雪 集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燕雁代飛 燕夏天來溫帶,冬天歸南方;雁冬天來溫帶,夏天歸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見.
夏爐冬扇 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無冬無夏 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指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黃綿襖子 比喻冬天的太陽.
冬溫夏凊 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云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可愛 如同冬天里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愿意接近.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七、關于立冬的諺語
1、立冬一日,水冷三分。
寓意:立冬時節,寒冷的冬季已然開始。此后,氣溫將逐漸下降,水溫漸漸變冷。
2、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
寓意:立冬時節,隨著冬季的來臨,人們開始進補,此時合理進行食補,來年春天身體會很健康。
3、立冬無見霜,春來凍死秧。
寓意:有些年份立冬氣溫偏高,沒有出現凝霜,到明年初春天氣會較為寒冷,對于秧苗的生長非常不利。
4、立冬雨,爛薯箍。
寓意:立冬時節雨水較多的話,地瓜干常常會腐爛掉。
5、立冬無雨一冬晴。
寓意:立冬不下雨或者下雨較少,那么冬季晴天較多。
6、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
寓意:倘若立冬之時刮起東北風,意味著冬季天空晴朗。
7、立冬赤,有通食。
寓意:立冬稻穗金黃色,晚稻豐收口糧足。
十月種麥不嫌羞,明年和他同時收,人家用鐮割,自己用手揪。
八、立冬的時間、寓意、氣候、諺語、習俗
立冬的時間 今年立冬的時間是:2016年11月7日,農歷十月初八。
1、立冬意義:萬物收藏,歸避寒冷 立冬節氣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冬這個字在漢文的意思里極為絕妙,一是它與凍同音,人們聽到冬聲,即會聯想到凜冽的北風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為無絲可傍身御寒的終字,意為天地萬物的活動都趨向休止,準備蟄伏過冬。人們一年可收成或勞累的時間也應該結束了,是收藏、補冬和養精蓄銳等待來春的時候了。
2、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 我國古代將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進行食補,為抵御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
立冬的習俗 1、補冬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御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
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全國冬泳可劃分為四個層次區:氣溫以17℃作為冬泳的起點;水溫以8℃作為冬泳的冷度標志。
17℃以下的水溫給人以冷感,低于8℃以下則有冷、麻、強冷刺激的感覺。3、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4、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
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5、喝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
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御寒效果極佳。 6、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
(建議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類最好的伙伴)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
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摘自華夏民俗文化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立冬后形容氣象和植被的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