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斗功的四字成語大全
大功告成
dà gōng gào chéng
【解釋】功:事業;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
【出處】《尚書·禹貢》:“訖于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漢書·王莽傳上》:“十萬眾并集,平作二旬,大功畢成。”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含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辨形】功;不能寫作“工”。
【近義詞】功成名就、功德圓滿、旗開得勝
【反義詞】功虧一簣、功敗垂成
【例句】亞運會建筑工程的~;顯示了首都建筑業的雄厚實力。
二、描寫“打斗場面”的句子有哪些
1.手中的白虹劍影翻飛,一道道白色的劍氣隨著舞動四散開來,周圍的人稍稍靠近一點便是重傷。
而滅絕老尼的倚天劍,果然不愧是一把名劍,森然的寒氣一使出便將兩人籠罩。劍影光暈下,是兩個上下翻飛打斗的身影。
兩把劍,一把是古代寶劍,一把是當代名劍,任何一把,劍氣一出,便是玉石俱焚。2.拓跋流云一拳轟出,天空瞬間形成一道巨大的拳影,宛若黃金澆鑄。
3.雖然無盡的黑暗籠罩天地間,為他提供了逃跑的機會,但是趙琳兒的身法實在太快了,她修習的乃是“浮扁掠影神虛步”,乃是與“一葦渡江達摩輕身功”并列的絕世身法,奔行起來如謫仙一般飄逸,牢牢將蕭晨鎖定。4.項羽派蒲將軍率兵晝夜兼程,從三戶津向南渡過漳水,再次打敗秦軍,切斷了章邯的退路。
項羽又率主力部隊猛攻,在汗水(漳水支流,在今河北省臨漳縣附近)把秦軍打得大敗。章邯接二連三地遭到失敗,既無援軍,又怕被秦二世和趙高殺害,再次向項羽求降。
5.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lie)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埋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桴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6.寇仲尚是第一趟以回飛身法使出井中八法里的“擊奇”,且在氣勢積蓄至頂峰之際施展,確有三軍辟易,無可抗御的威脅。身當其鋒的伏難陀終捉摸到寇仲的刀勢,竟是直沖自己而來,非是行險使詐,但已遲了一線,就算能勉力擋格,在我消彼長下,吃虧自是必然,且接著來的刀招會更是難擋。
際此刀鋒眨眼攻及的一刻,伏難陀全身骨節“辟卜”連響,就像燒爆竹的緊湊響聲,接著整個人往后變折,變成個“人圈”似的物體,并往后迅速滾開去。7.李昊一個跨步,來到了沖在最前面龍壹的左邊,一把抓住他左手的鋼管,一把抓住他還纏有紗布的手臂,用力一擰,發出咔嚓一聲,肩關節已經脫臼,龍壹的慘叫聲這才響起。
李昊速度極快,龍叁鋼管揮來的同時,身形一閃,一把將龍壹拉到剛才自己站的位置上,龍叁鋼管狠狠的砸在龍壹的頭上,頓時砸得血花亂濺。8.他騰空而起,在空中旋身,揮出一片絢爛的光幕,似點點繁星自星空中墜落而下,光幕斬滅了激射而來的虹芒,化解了殺身之噩。
而后長劍揮灑,刺眼的劍芒直沖而起,宛如絢爛的銀龍一般,仿佛要與天上劈落而下的閃電連接到一起。9. 桃林中枝葉一陣顫動,幾色桃樹竟似乎在一瞬之間交換了方位。
柳毅不由一怔,手中略一遲疑,那條九節鞭竟突然發生了變化!凌厲柔韌之極的鞭身迅速便軟,片刻間已化為有形無質的影子,就要趁著婆娑的月影潛形而去。10.他和他,同時閃出腕中的劍光霹靂一般疾飛向對方所在的風中,只聽得那破碎一樣的寒光閃過他們的面前,其中一人一轉手臂,那劍竟然在他的指間旋轉起來,攪動了那彌散在天空里的聲音墜落下來,幾乎把另一名男子的手攪進去。
而那名男子則松開手,用真氣一震劍端,化解了他的攻擊。那快得只能聽見的戰斗,很快地耗盡了他們那閃電般的速度。
終于,其中一人突的一震,跪倒在地,唇角涌出鮮血蜿蜒,另一人則定定地站著,惆悵與冷漠交織地看著他。11.令狐沖從幾名女弟子身旁走過去,第一劍揮出,高克新長劍落地,第二劍揮出,鄧八公軟鞭繞頸,第三劍當的一聲,擊在鐘鎮的劍刃之上。
鐘鎮知他劍法奇幻,自己決非其敵,但見他站立不定,正好憑內力將他兵刃震飛,雙劍相交,當即在劍上運足了內勁,猛覺自身內力急瀉外泄,竟然收束不住。12.黑衣人不慌不忙,不斷轉動手腕,架開甲又快又狠的刀,并不斷向后邁步。
甲察覺此人內功深厚,持刀的虎口被震的發麻。旁人看了只以為是甲在進攻,實際卻連接招都有些手忙腳亂。
13.李逵也不回話,輸過竹篙,卻望那人便打。那人搶入去,早奪了竹篙。
李逵便一把揪住那人頭發,那人便奔他下三面,要跌李逵。怎敵得李逵水牛般氣力,直推將開去,不能勾攏身。
那人便望肋下躅得幾拳。李逵那里著在意里。
那人又飛起腳來踢。被李逵直把頭按將下去,提起鐵錘大小拳頭,去那人脊梁上擂鼓也似打。
那人怎生掙扎。14.無色禪師斜步上前,袍袖一拂,已將短劍卷起,雙手托起劍身,說道:“姑娘既不愿見示家門師承,這口寶劍還請收回,老衲恭送下山。”
郭襄嫣然一笑,道:“還是老和尚通達情理,這才是名家的風范呢。”她既占到便宜,隨口便贊了無色一句,當下伸手拿劍,一提之下,不禁一驚。
原來對方掌心生出一股吸力,她雖抓住劍柄,卻不能提起劍身。15.鐘鎮的長劍突然在半空中膠住不動,用力前送,劍尖竟無法向前推出分毫,劍刃卻向上緩緩弓起,同時內力急傾而出。
總算他見機極快,急忙撤劍,向后躍出,可是前力已失,后力未繼,身在半空,突然軟癱,重重的直撻下來。
三、描寫黑道打斗的句子
1、李昊一個跨步,來到了沖在最前面龍壹的左邊,一把抓住他左手的鋼管,一把抓住他還纏有紗布的手臂,用力一擰,發出咔嚓一聲,肩關節已經脫臼,龍壹的慘叫聲這才響起。
2、沖天地火光將河岸兩旁映射的一片通明。趙琳兒靜靜的站在那里。當真是如洛神臨世一般,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
3、此時,看到龍壹已經休克,龍貳,龍叁也同時一驚,特別是龍叁,頓時想起了還在醫院被李昊打殘的三個兄弟的慘樣,要和他單挑簡直是找死,趕緊朝后退去,可惜卻慢上了一步,李昊一把將龍壹推向最邊上的龍貳,閃電般的踢出一腳,龍叁那高大的身軀直直的飛了出去,一個完美惡狗撲食落地,整個臉蛋和那水泥地來了一次親密接觸,直刮得的皮開肉綻,鮮血直流。
4、李昊朝前跨出一大步,狠狠的一拳打在龍貳的小腹,龍貳也像龍叁一樣,直直的飛了出去,連續撞倒了好幾個小弟,而他腿上的小刀卻不知道什么時候回到了李昊手中。
5、李昊速度極快,龍叁鋼管揮來的同時,身形一閃,一把將龍壹拉到剛才自己站的位置上,龍叁鋼管狠狠的砸在龍壹的頭上,頓時砸得血花亂濺。
6、李昊又拿出口袋里防身的小刀,小刀在手中一番,在龍壹的右臂上輕輕一劃,連同袖子在內,劃出了一道又長又深的口子,白肉一番,鮮紅的血液從肉里滲了出來,很快染紅了里面的白色襯衫,而的龍壹慘叫聲更是響徹整個街道。
7、凌厲的劍氣逼退了趙琳兒,而后蕭晨再次逃遁。在這個大雨傾盆的深夜,百獸都已經蟄伏了起來,除了風雨雷電之外,已經聽不到任何獸吼。
8、手腕一番,手中的小刀脫手而出,化出一道流光,射進了龍貳的大腿,龍貳慘叫一聲,身子朝后面倒去。
9、雖然無盡的黑暗籠罩天地間,為他提供了逃跑的機會,但是趙琳兒的身法實在太快了,她修習的乃是“浮光掠影神虛步”,乃是與“一葦渡江達摩輕身功”并列的絕世身法,奔行起來如謫仙一般飄逸,牢牢將蕭晨鎖定。
10、他騰空而起,在空中旋身,揮出一片絢爛的光幕,似點點繁星自星空中墜落而下,光幕斬滅了激射而來的虹芒,化解了殺身之噩。而后長劍揮灑,刺眼的劍芒直沖而起,宛如絢爛的銀龍一般,仿佛要與天上劈落而下的閃電連接到一起。
感謝欣賞本文,更多唯美的句子請關注:場面描寫的好詞佳句 黑社會經典語句
描寫打斗的句子 龍壹的慘叫聲這才響起(2)
11、無盡的黑暗中,大雨滂沱,蕭晨在林間飛奔,喉嚨間血水涌了上來,如今傷體已經漸漸不支。但背后的凌厲殺氣卻越迫越近了,七彩劍芒馬上就要觸及身體了。
12、蕭晨亂發狂舞,眸若冷電,長劍如虹,以傷體迎戰。不過,卻無法抗衡,最后被逼再次逃遁而去。
13、蕭晨身體爆發出絢爛的光芒。宛若蛟龍一般騰躍而起,向著密林中飛遁而去。他現在真的無法對抗趙琳兒。王子風最后以魔功崩裂身體,那澎湃地生命元氣給蕭晨造成了可怕地沖擊。雖然退避與防御還算及時。但是也令他身負重傷。
14、蕭晨已經無話可說,兩人都是聰明人,有些事情多說無益,不然只顯贅余。
15、一日,群魔禍世,三英聞之,作沖冠怒,與之戰,怎料棋逢對手,將遇作家。其間斗殺廝搏之聲,驚某女。此女,來歷不詳,宿館舍之中。因噪音囂聲,震倒其床,擾其寐,怒,出,見其間之狀,入戰局,與友并肩,蕩盡群邪,勝,復述群邪罪狀。然是時,一魔做困獸斗,欲刃某男,女挺身擋刀。男感其行,欲妻之,喏!
16、趙琳兒風華絕代。裊裊娜娜而來。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脫俗之態。清麗仙顏露出一絲冷笑,道:“你倒會說話。難道讓我惜故土之情。而不殺你嗎?不要忘記我們是如何來到這里地!”
17、趙琳兒剎那回神。蓮步生風,似浮光掠影一般追了下去。她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不然等到蕭晨恢復功力,她多半就無法壓制的住對方了。
18、趙琳兒身為皇家天女,所學當然是頂級玄功,乃是赫赫有名的彩虹劍訣,周身繚繞著一道亮麗的彩虹,在雨夜中將她襯托的風華絕代,七彩劍芒不斷激射而出。
19、趙琳兒笑聲如銀鈴。清脆悅耳。但是殺意隨之彌漫開來。她冷笑道:“如果沒有人間的恩怨。我們可以共處下去,眼下卻不可能。留你在海島之上,等如養虎為患。現在你不過是因為重傷在身,才如此求全而已。如果你此刻身處巔峰之態。恐怕早已無情出手了。”
四、形容戰斗的成語
【安行疾斗】:行動從容,戰斗英勇。
【鞍馬勞倦】: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困乏。【鞍馬勞困】: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困乏。
【鞍馬之勞】:鞍馬:鞍子和馬,指長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戰斗的勞苦。
【拔刃張弩】:刃:指有鐸刃的兵器;弩:用機械發箭的弓。拔出刀,張開弓。
形容戰斗前的緊張氣氛。【背水為陣】:水:指河流。
背對著淋漓擺開陣勢,拼死戰斗。比喻決一死戰。
【被堅執銳】:穿堅固甲胄,握銳利武器。謂上陣戰斗或作好戰斗準備。
【筆槍紙彈】:以筆為槍,以紙為子彈。指用文字作為戰斗的武器。
【兵不污刃】:猶兵不血刃。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兵不雪刃】: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
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兵強馬壯】:兵力強盛,戰馬健壯。
形容軍隊實力強,富有戰斗力。【兵微將乏】:乏:缺乏。
形容軍隊戰斗力薄弱。【兵勇將猛】:士兵勇敢,將帥勇猛。
形容戰斗力很強。【不戰而潰】:潰:潰敗。
沒有開戰就自行崩潰。形容毫無戰斗力。
【擦拳抹掌】:形容戰斗或勞動之前,人們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同“摩拳擦掌”。
【持槍實彈】:持:握。手握鋼槍,子彈上膛。
形容全副武裝,準備戰斗。【赤壁鏖兵】:鏖:激戰。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斗。
【赤體上陣】:陣:指戰場。光著膀子上陣交戰。
比喻不顧一切,勇敢戰斗。也比喻公然跳出來干壞事。
【彈雨槍林】:彈下如雨,槍立如林。形容戰斗劇烈。
【刀折矢盡】:折:斷;矢:箭。刀也斷了,箭也用盡了。
形容戰斗到最后,無力再戰了。【飛箭如蝗】:飛:飛快,迅速;蝗:蝗蟲。
飛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蟲一樣多。形容激烈的戰斗。
【肝髓流野】:形容戰斗激烈殘酷、尸橫遍野。【各自為戰】: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
【弓開得勝】:弓:射箭的武器。形容戰斗一開始就獲得了成功。
也用來比喻事情一開始就取得好成績。【弓弩上弦,刀劍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
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斗準備。
【弓上弦,刀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
形容做好了戰斗準備。【弓折刀盡】:比喻戰斗力沒有了,無法可想。
【攻必克,守必固】:克:攻下據點,戰勝;固:牢固,堅固。進攻沒有打不下來的,防守沒有不穩固的。
形容戰斗力極強。【孤軍奮戰】:奮戰:盡全力地戰斗。
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斗爭。
【裹血力戰】:猶言浴血奮戰。形容頑強地拼死戰斗。
【合刃之急】:合刃:兵器的鋒刃碰在了一起,指交戰。指戰斗到了最激烈最危急的時刻。
也形容事情發展到了最危急的時刻。【荷槍實彈】:荷:扛。
扛著槍,上了子彈。形容全副武裝,準備投入戰斗。
【擐甲披袍】:擐:套;披:穿。套上鎧甲,穿上戰袍。
指做好戰斗準備。【擐甲執兵】:擐:穿;兵:武器。
身披鎧甲,手拿武器。指準備戰斗。
【擐甲執銳】:擐:穿;銳:兵器。身披鎧甲,手拿武器。
指準備戰斗。【挾人捉將】:挾:制服。
在戰斗中能制服、活捉敵將。【堅甲厲兵】:加固盔甲,磨礪武器。
指作好戰斗準備。【將勇兵強】:將:將領;兵:士卒。
將領和士兵都英勇頑強。形容軍隊戰斗力很強。
【將勇兵雄】:將:將領;兵:士卒;雄:強有力。將領和士兵都英勇威武。
形容軍隊戰斗力很強。【解甲釋兵】:解:解除;釋:卸下。
放下武裝,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戰斗。
【解甲投戈】: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戰斗。
【解甲休兵】:卸下盔甲讓士兵休息。比喻不再戰斗。
【解甲休士】:卸下盔甲讓士兵休息。比喻不再戰斗。
【金鼓連天】:金鼓:古時作戰,用金鉦和戰鼓指揮士兵,擊鼓表示前進,鳴金表示后退;連天:響徹云霄。形容軍威盛大或戰斗激烈。
【金鼓齊鳴】:金鼓:指金鉦和戰鼓。金鉦戰鼓一齊響起。
形容戰斗氣氛緊張激烈。【金鼓喧天】:金鼓:古時作戰,用金鐘和戰鼓指揮士兵,擊鼓表示前進,鳴金表示后退。
形容軍威盛大或戰斗激烈。【精兵猛將】:精:精銳;猛:勇猛。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精兵強將】: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精兵勇將】: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精銳之師】:精銳:指軍隊裝備優良,戰斗力強;師:軍隊。指戰斗能力很強的部隊。
【卷甲韜戈】:卷起鎧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戰斗。
【厲兵秣馬】:厲:同“礪”,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馬。
形容準備戰斗。【勵兵秣馬】:勵:磨利;兵:兵器;秣:喂。
磨好兵器,喂飽馬匹。指準備戰斗。
【礪兵秣馬】:礪:磨礪;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飽馬匹。
指準備戰斗。【礪戈秣馬】:磨戈喂馬。
比喻作好戰斗準備。【練兵秣馬】:訓練士兵,喂飽戰馬。
指作好戰斗準備。【糧盡援絕】:。
五、形容功名的成語
白丁俗客 白丁:沒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輩。
出處:明·無名氏《龐掠四郡》一折:“往來無白丁俗客,談笑有上士高賓》”
白發青衫 青衫:無功名者的服飾。謂年老而功名未就。
出處:宋·趙令畤《侯鯖錄》第七卷:“……作詩曰:‘白發青衫晚得官,瓊林頓覺酒腸寬,平康夜過無人問,留得宮花醒后看。’”
白袷藍衫 舊時士人的服裝。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見嫉之傷;誰知白袷藍衫,亦多鼠思難言之痛。”
白帢青衫 舊時士人的服裝。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同“白袷藍衫”。
出處:宋·謝翱《送袁太初歸剡原》詩:“風帆送客到夷州,白帢青衫談不朽。”
白衣秀士 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出處: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至如呂巖,當初是個白衣秀士、未遇書生,上朝求官。”
百尺竿頭 桅桿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出處:唐·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餐腥啄腐 比喻追求功名利祿。
出處:《莊子·秋水》:“夫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哧!’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哧我邪?”
傳圭襲組 指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諸侯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組,古代官員系印的絲帶,轉指官印。
出處:明·宋濂《送黃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傳圭襲組為難,能世其德業為難。”
砥行立名 磨礪德行,建樹功名。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后世哉?”
富貴利達 猶言功名利祿。
出處:《孟子·離婁下》:“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幾希矣。”
功名富貴 指升官發財。
出處: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明·洪應明《菜根譚·應酬》:“功名富貴,直從滅處觀究竟,則貪戀自輕;橫逆困窮,直從起處究由來,則怨尤自息。”
功名利祿 指名利地位。
出處: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祿得不到保障,所以他們便想到要和流寇茍合,鋌而走險。”
及第成名 及第:科舉時代考試中選。通過考試并得到功名。
出處: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學士怎肯似那等窮酸惡醋,得一個及第成名,卻又早負德辜恩。”
計功謀利 計較功名,謀求私利。
賣劍買琴 指沒有功名意識,志在歸隱。
出處:清·龔自珍《能令公少年行》:“賣劍買琴,斗瓦輸銅。”
十年窗下 科舉時代,讀書人要取得功名,終年埋頭在書本里。形容十年時間閉門苦讀。
出處: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雙桂聯芳 比喻兄弟二人俱獲功名。
談笑封侯 說笑之間就封了侯爵。舊時形容獲得功名十分容易。
出處:唐·杜甫《復愁》詩:“閭閻聽小子,談笑覓封侯。”
郤詵丹桂 比喻科舉及第,獲得功名。
出處:晉郤詵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自視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見《晉書·郤詵傳》。
邀功希寵 求取功名和寵信。
永垂竹帛 竹帛:竹簡和絹,古時用來寫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跡、功名記載于史書上,永遠傳于后世。
身在江湖,心懸魏闕 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出處:《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身在林泉,心懷魏闕 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六、描寫弓箭手的詩句有哪些
1、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出自:唐代李白《白馬篇》。
譯文:你張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飛猱。
賞析:講述豪俠的倜儻不群和武藝高強,表達豪俠不拘禮法,疾惡如仇。詩人以熱烈的感情,豐富的想象,夸張的語言,刻劃了一個武藝高強、報國殺敵、功成退隱的俠客形象。
2、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出自:唐代詩人盧綸《塞下曲六首(其二)》。
譯文:將軍夜獵,見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
賞析:寫將軍夜獵場所是幽暗的深林;當時天色已晚,一陣陣疾風刮來,草木為之紛披。通過這一典型情節,表現了將軍的勇武。
3、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遠。
出自:唐代李世民《詠弓》。
譯文:弦好像半月一樣,射出的箭像流星一樣遠。
4、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出自:唐代杜甫《兵車行》。
譯文:大路上車輪滾滾,戰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掛在腰間。
賞析:全詩借征夫對老人的答話,傾訴了人民對戰爭的痛恨和它所帶來的痛苦。地方官吏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橫征暴斂,百姓更加痛苦不堪。這是詩人深切地了解民間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5、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出自:魏晉曹植《白馬篇》。
譯文: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賞析:以濃墨重彩描繪了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借以抒發自己的報國激情。詩歌的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詠弓 (唐太宗李世民詩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漢語-兵車行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白馬篇 (李白詩作)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盧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漢語-白馬篇
七、描寫古代戰爭的句子(堅決不要詩句),越多越好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深閨夢里人.《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撞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風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涼州詞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城足今古,白骨亂蓬篙. 從軍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 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 一時回首月中看. 楊炯的《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千尺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戰城南 去年戰,桑干原. 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兇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為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筑城備胡處,汗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戰無以時. 野戰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鳥鳩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誶涂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器是兇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士境, 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 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 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 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 俯身試搴旗。
磨刀嗚咽水, 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 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 憤惋復何有? 功名圖麒麟, 戰骨當速朽。 送徒既有長, 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 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 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 不復同苦辛! 迢迢萬里馀, 領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 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 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樸, 幾時樹功勛? 挽弓當挽強, 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 列(一作立)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 豈在多殺傷? 驅馬天雨雪, 軍行入高山。 逕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 何時筑城還?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單于寇我壘, 百里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 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 系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 一勝何足論? 從軍十年馀, 能無分寸功? 眾人貴茍得, 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斗爭, 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辭固窮? 九詠寄從兄湛之塞垣(并序) 兄卓犖經奇,與予讀書羅浮,有扶風、越石之志。
以驃騎從袁督師死于邊。 邊風 地角寒初斂,天歌云乍飛。
大旗危欲折,孤將定何依? 送雁侵胡月,驚霜點鐵衣。可能吹妾夢,一為達金微? 邊月 秦時一片月,萬古照邊州。
白動狼煙塞,寒生驛火樓。 關山和淚到,圓缺及鄉愁。
盈手梅花色,難將寄隴頭。 邊塵 紫塞三關隔,黃塵八面通。
胡笳吹復起,漢月照還空。 雜沓仍隨馬,蕭條暗逐風。
將軍休拂拭,留點戰袍紅。 邊角 片角吹殘夜,雄關鐵鎖開。
古城連堞響,奔馬踏霜回。 玉塞降羌淚,天山旅雁哀。
何人聞此曲,不上望鄉臺? 邊笛 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胡兒雙淚下,漢塞一龍鳴。
沙柳愁中折,梅花夢里驚。徘徊三五弄,腸斷憶南征。
邊雁 候雁發金河,紛紛帶雪過。陣連關月小,聲斷塞風多。
高舉愁梁稻,低飛怯網羅。羽毛非敢惜,書禮奈君何! 邊馬 天馬應星晨,金羈虎豹茵。
驕盤春草短,叱撥桃花新。 窟凍長城雪,蹄穿大漠塵。
百戰交河道,功成還與人。 邊柳 嘆息陽關柳,青青能幾時?春光不可度,綠鬢已成絲。
歲歲愁扳折。依依綰別離。
故園有奇樹,日夜憶連枝。 邊草 王孫去不返,馬足共車輪。
萬里連天色,終年出塞人。 幾經金海雪,不見玉關春。
獨夜寒塘夢,相思愁白蘋。 江城子 平沙淺草接天長。
路茫茫,幾興亡。昨夜波聲,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謾悲涼。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掃沙場。
擊楫中流,曾記淚沾裳。欲上治安雙闕遠,空悵望,過維揚。
古來征戰幾人回 戰時的《三吏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