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1、原文:圣帝覽畢,傳旨:“著龍神回海,朕即遣將擒拿。
”老龍王頓首謝去。
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師啟奏道:“萬歲,有冥司秦廣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表文進上。
”旁有傳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從頭看過。
賞析:從上文可見,當時的冥王、龍王都把孫悟空作為妖孽看待,玉皇大帝也準備派兵將捉拿孫悟空歸案,只是因為太白金星勸諫,提出招安孫悟空的建議,暫時實行懷柔策略而已:
2、原文:四健將領諾。
這猴王與金星縱起云頭,升在空霄之上。
正是那:高遷上品天仙位,名列云班寶箓中。
賞析:孫悟空本來要上天宮玩耍快樂,這時候正好來招他到天上做官,正中下懷,后來發現自己并不被重視,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弼馬溫,才大鬧天宮。
3、西游記作者的思想頗為復雜,對于三教正宗都無反感,對于現實世界則極為失望,孫悟空的形象代表著人類個體生命追求長生不老、快活自由的精神,實踐證明,即是孫悟空這樣本領高強的石猴,其自由快樂也只能是相對的。
擴展資料
《西游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
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
所以說《西游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杰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自《西游記》之后,明代出現了寫作神魔小說的高潮。
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鄧志謨的《鐵樹記》、《飛劍記》、《咒棗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等。
《西游記》對戲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清代宮廷大劇《升平寶筏》是西游戲,十本,240出。
《西游記》不但有續作、仿作,對后世的小說、戲曲、寶卷、民俗都產生影響,清朝子弟書里都有《西游記》的鼓詞,可見影響之大。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西游記第三回好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