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學經典誦讀,的,哪些句子給你什么樣的啟示
“如何落實孝道及引導孩子盡孝”。
表面上弟子規講「父母呼,應勿緩」,對父母要有恭敬心。除了對父母,還要對誰?對師長,也要「師長呼,應勿緩」。「長輩呼,應勿緩」、「上司呼,應勿緩」。
心是根本,所有的行為都從你的心延伸出來,當一個人的內心真正恭敬,他會對一切人都恭敬。所以《禮記》第一篇「曲禮」開頭就說,「曲禮曰,毋不敬」,對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
諸位朋友,一個人對父母,對兄弟、長者都恭敬,對父母交代的事,他會怎么樣?同樣盡心盡力;當他對人敬,對事就會敬。當他對人恭敬,父母辛辛苦苦賺錢買的食物,他會不會糟蹋?不會!當孩子對人懂得恭敬,對事、對物自然而然也會心生恭敬。所以恭敬心太重要了。
其實當一個人能深刻體會父母的恩德,他的心境就自然柔軟,自然恭敬。
這也是我們東壩私塾,現在的任何教育都從感恩做起的原因啦!
2. 國學經典句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
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
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
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
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
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
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
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
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
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
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
“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 國學經典中歌頌祖國的句子
你好,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深厚底蘊的華夏文明。
源遠流長的國學經典,筑就了經久不衰的民族瑰寶。走進國學經典,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讓民族文化的智慧支撐我們人格的脊梁。
誦讀經典,樹立“富貴不能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
——趙博生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陳毅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巴金 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莫謂東方皆落后,亞洲崛起有黃人。——吳玉章 我榮幸地從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