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蓮說翻譯和重點詞
詞句注釋
可:值得。
蕃:通“繁”,多。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潯陽柴桑(現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是著名的隱士。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獨,只,唯獨。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從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有直數萬者。”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自,(自)從。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際意義。
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妖艷。美麗而不端莊。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加顯得清芬。遠,形容詞作動詞, 遙遠,空間距離大。益,更,更加。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植”通“直”,立。
可:可以。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玩:玩弄。
焉:助詞。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嘆詞,相當于“啊”。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下文“蓮之愛”、“牡丹之愛”同。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喜愛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喜愛牡丹的)人應該是很多了。宜,當,這里與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眾,多。[2] [3]
白話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4] [5]
2.愛蓮說重點字注音,重點詞注釋~·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愛,陶后鮮(xiǎn)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詞組:
愛蓮說:出自《周濂溪集(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死后皇帝所賜的稱號)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北宋哲學家。周敦頤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也稱雜說。這種文體一般講可以說明事理,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給人某種啟示或給自己明志。 可:值得。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潯陽柴桑(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是著名的隱士。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獨:只,唯獨。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從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盛:特別,十分。 蕃(fán):多。 予:我。 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意。 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莊重。 焉:聲詞,相當于現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謂“李唐”。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此為意譯,只直譯為:不牽牽連連,不支枝節節)。 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 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顯清芬。 遠:形容詞做動詞, 遠播,遠遠的傳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植”通“直”,豎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詞)。 褻(xiè)玩:輕慢而隨便地玩弄。 褻,輕慢。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嘆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唉”。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但似乎最近重慶市教委認定為前一種解釋)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當然人很多了。宜:當然
譯文:
水里、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的陶淵明獨愛菊花;自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的洗滌而不顯得妖艷,(它的莖)里面是中空的,外面則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越是離得遠越覺得香氣清幽,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卻不可不莊重地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應當人(就)很多了。
3.愛蓮說的譯文以及重點字詞解釋
愛 蓮 說(譯文)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可愛的很多。
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
我惟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并不顯得妖艷。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的幽香;筆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啊!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后就很少有聽聞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很多了。
重點字解:可愛者甚蕃(多) 亭亭凈植(樹立) 不可褻玩焉(親近而不莊重)。
4.愛蓮說中的重點詞語的含義和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多 獨:只,唯獨. 自:自從 予(yú):我. 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意. 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莊重. 妖艷 焉:聲詞,相當于現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w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 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加顯得清芬. 遠:遙遠,空間距離大, 遠播,遠遠的傳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詞). 可:只能 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例如:“有黃鶴樓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嘆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唉”.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當然人很多了. 宜乎:當然. 宜:應當. 眾:多.詞類活用: 1.蔓:名詞用作動詞,長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詞用作動詞,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遠: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例句:香遠益清 4.清:形容詞作動詞,顯得清幽.例句:香遠益清古今異義詞: (亭亭凈植)植:立 今譯:種植 (宜乎眾矣)宜: 古義:當.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今義:合適,應當.一詞多義: 之:結構助詞,的(水陸草木之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等閑視之,置之度外);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意(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或舒緩語氣 焉:語氣詞(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兼詞(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觸不周山》) 清:清澈(濯清漣而不妖);清香(香遠益清) 遠:遠播,形容詞用作動詞(香遠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離長,(可遠觀而不可近褻玩焉) 鮮:少 ( 陶后鮮(xiǎn)有聞);新鮮,(無鮮肥滋味之享);鮮艷,(芳草鮮美) 直:挺立 (中通外直);只,僅僅 (豈直五百里哉) 特殊句式 【判斷句】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判斷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斷. 【被動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穢. 【文章主旨句】 蓮,花之君子者也. 【省略句】 濯清漣而不妖(謂語 “ 濯 ”前面省略了主語“蓮”。
5.愛蓮說的譯文以及重點字詞解釋
愛 蓮 說(譯文)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可愛的很多。
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
我惟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并不顯得妖艷。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的幽香;筆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啊!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后就很少有聽聞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很多了。
重點字解:可愛者甚蕃(多) 亭亭凈植(樹立) 不可褻玩焉(親近而不莊重)。
6.愛蓮說的重點句子及翻譯 急 在線等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
水陸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有很多。2、予(yú)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而不妖,我(卻)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里生長出卻不受(淤泥)沾染,經過清水洗滌,但是卻不顯得妖媚。
3、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它的枝干)中間貫通,外表筆直,不纏生藤蔓,不旁出冗枝4、香遠益清,亭亭凈植,香氣傳播得越遠越顯得清幽,筆直而潔凈地立在那里,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能親近而不莊重地玩弄它。
(焉:句末語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啊”“呀”等語義虛詞。)6、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7、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唉!喜愛菊花的(人),自陶淵明以后就很少有聽聞了。8、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喜愛蓮花(的人),和我一樣的還有誰?9、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喜愛牡丹(的人),應該(當然)有很多人了!(宜:當然)[。
7.愛蓮說翻譯和重點詞
詞句注釋可:值得。
蕃:通“繁”,多。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潯陽柴桑(現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是著名的隱士。
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獨,只,唯獨。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從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有直數萬者。”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自,(自)從。
盛,很,十分,一作“甚”。予(yú):我。
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際意義。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穢)。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妖:妖艷。
美麗而不端莊。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通,空。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
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加顯得清芬。
遠,形容詞作動詞, 遙遠,空間距離大。益,更,更加。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植”通“直”,立。可:可以。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玩:玩弄。
焉:助詞。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噫:感嘆詞,相當于“啊”。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的。
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下文“蓮之愛”、“牡丹之愛”同。
鮮(xiǎn):少。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喜愛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宜乎眾矣:(喜愛牡丹的)人應該是很多了。宜,當,這里與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眾,多。[2] [3] 白話譯文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
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4] [5]。
8.愛蓮說重點字詞短語翻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的是蓮花的潔身自好,不以妖艷取悅于人。比喻了人既不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寫蓮莖挺直獨立,決不旁逸斜出。喻人的胸襟磊落,豁達正直,不結黨營私。
“香遠益清”——寫蓮的芳香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而越發清香撲鼻。喻人的美德可以流芳百世。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亭亭玉立,纖塵不染,任人觀瞻,而有凜然不可侵犯的風姿。喻人的莊重儀態,高尚氣節,威武不屈,令人敬重。
9.愛蓮說中,重點句子
愛蓮說句子: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
愛蓮說句子翻譯:水上和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非常多。愛蓮說句子:予(yú)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句子翻譯:而我卻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愛蓮說句子: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愛蓮說句子翻譯:(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能親近而不莊重地玩弄它。
愛蓮說句子: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句子翻譯: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愛蓮說重點句子:(1)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沉浮的品質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2)象征君子的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漣而不妖(3)象征君子的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菊、牡丹、蓮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10.愛蓮說詞語解釋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晉陶淵明獨愛菊(3).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5),濯清漣而不妖(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香遠益清(8),亭亭(9)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10)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11)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12);蓮,花之君子(13)者也.噫(14)!菊之愛(15),陶后鮮有聞(1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17)眾矣! [作者簡介]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營道(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初為分寧(現在江西省修水縣)主簿,后知南康軍(現在江西省星子縣一帶).他是宋朝理學的開山祖,著有《太極圖說》《通書》及《周元公集》.宋朝有名的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二人,都是他的弟子.前人稱贊他“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他家幾代住在營道的濂溪.后來他住在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西北流合于湓江,他也名之為“濂溪”.學者稱他濂溪先生.卒謚“元公”. [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2)蕃: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著名的詩人.他很愛菊花,常在詩里寫到,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里洗過卻不妖艷.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7)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節的. (8)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越. (9)亭亭:聳立的樣子. (10)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11)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嘆詞,相當于“唉”. (15)菊之愛:對于菊花的愛好. (16)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17)宜乎:宜,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譯文] 水上陸上草本木本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單單愛菊花.從李氏的唐朝以來,社會上的人很愛牡丹.我卻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過卻不妖艷,它的莖中間空,外部直,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枝,它的氣味越遠越清香,它又端莊又潔凈地挺立在水中,可以遠遠地欣賞它,卻不能輕慢地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唉!愛菊花的人,在陶淵明以后不大聽到了;愛蓮花的人,象我一樣的還有誰呢?愛牡丹的人,當然是很多的了! “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周敦頤,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聞達.他的這種高潔的人品,誠如北宋文學大家黃庭堅所譽:“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而他的傳世散文佳作《愛蓮說》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懷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并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概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于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臺詞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愛蓮說的重點詞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