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子字的有哪些詩句
1、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 唐 · 李白《將進酒·君不見》 譯文:岑夫子,丹丘生啊,請二位快點喝酒吧,舉起酒杯不要停下來。 2、臣子恨,何時滅。
—— 宋 · 岳飛《滿江紅·寫懷》 譯文: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 3、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 南北朝 · 佚名《木蘭詩 / 木蘭辭》 譯文: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 4、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 唐 · 白居易《長恨歌》 譯文:玲瓏剔透樓臺閣,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數之不盡,個個風姿綽約。
5、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 唐 · 白居易《長恨歌》 譯文:戲子頭已雪白,宮女紅顏盡褪。
2.含有“子規”的詩句有哪些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此詞出自唐代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創作背景
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龍標在這里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消息?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里所謂“夜郎”并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么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里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參考資料
熊禮匯.中華活頁文選.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2005
3.含子字的古詩詞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三國·曹操《短歌行》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李世民《芳蘭》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唐·李隆基《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真子今將命,蒼生福可傳。——唐·李隆基《送趙法師還蜀因名山奠簡》
釋子談經處,軒臣刻字留。——唐·上官昭容《駕幸三會寺應制》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唐·李賢《雜歌謠辭·黃臺瓜辭》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南唐·李煜《臨江仙》
竹林二君子,盡日竟沉吟。——南唐·李從謙《觀棋》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唐·孟郊《游子吟》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唐·崔涂《春夕》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唐·溫庭筠《碧磵驛曉思》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王令《送春》
4.含有子字的詩詞
1.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李世民《芳蘭》
譯文:是借蘭花的品質比君于之美德。
2.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唐·李賢《雜歌謠辭·黃臺瓜辭》
譯文:描寫種瓜黃臺下,果實累累。詩人者使用“離離”這一疊詞,簡括而又形象鮮明地 點染出瓜熟時長長懸掛在藤蔓上的一派豐收景象。
3.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譯文 :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
4. 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唐·溫庭筠《碧磵驛曉思》
譯文:月兒落下杜鵑也不再啼叫,只見庭院里開滿了山杏花。
5.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王令《送春》
譯文:杜鵑鳥在夜晚悲苦的鳴叫,不信喚不回已經過去的春天。
6.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唐·崔涂《春夕》
譯文:在睡夢中夢見了萬里之外的家鄉,醒來時正值夜里三更時分,杜鵑在樹枝上凄厲地 啼叫。
7.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唐·孟郊《游子吟》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8. 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南唐·李煜《臨江仙》
譯文:杜宇轉化的子規在小樓西面夜夜泣血鳴啼。倚著樓窗的玉鉤羅幕了望,惆悵地看著 幕煙低垂。
9.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唐·李隆基《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譯文: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勞碌奔波,周游列國,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
10.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三國·曹操《短歌行》
譯文 :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 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5.跪求含有“子”的詩句,情感類的
蠶婦吟 謝枋得
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
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豐 詩經
子之豐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
衣錦褧[1]衣,裳錦褧裳。叔兮伯兮,駕予與行。
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還 詩經
子之還兮,遭我乎峱[1]之間兮。
并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驅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
并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褰裳 詩經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宛丘 詩經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贈周散騎興嗣 吳均
子云好飲酒,
家在成都縣。
制賦已百篇,
彈琴復千轉。
敬通不富豪,
相如本貧賤。
共作失職人,
包山一相見。
金陵十二釵正冊——賈迎春
子孫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
贈寫真者 白居易
子騁丹青日,予當丑老時。
無勞役神思,更畫病容儀。
迢遞麒麟閣,圖功未有期。
區區尺素上,焉用寫真為?
王子晉廟 白居易
子晉廟前山月明,人聞往往夜吹笙。
鸞吟鳳唱聽無拍,多似霓裳散序聲。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李白
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
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惟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
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長安送友人游湖南 杜牧
子性劇弘和,愚衷深褊狷。
相舍囂譊中,吾過何由鮮。
楚南饒風煙,湘岸苦縈宛。
山密夕陽多,人稀芳草遠。
青梅繁枝低,斑筍新梢短。
莫哭葬魚人,酒醒且眠飯。 詩經 里好多 不妨去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