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劌論戰易讀錯的字和易寫錯的字就是附錄三字詞表里的那個
作品原文《曹劌論戰》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guì)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jiàn)焉?”劌曰:“肉食者鄙(bǐ),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fú)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長勺之戰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2.《曹劌論戰》中的特殊句式、特殊字詞、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
特殊句式:【判斷句】 夫戰,勇氣也. “也”,表判斷語氣.譯文:作戰,是靠勇氣的.【倒裝句】1、賓語前置:何以戰? “何”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以何戰?”譯文:您憑借什么作戰呢?2、狀語后置:戰于長勺.“于長勺”,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于長勺戰”.譯文:在長勺交戰.【省略句】1、省略主語: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省略了主語“曹劌”.譯文: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2、省略賓語:必以分人.省 略介詞“以”的賓語“之”,“必以之分人.”譯文,一定把它分給別人.3、省略動詞: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動詞“鼓”.“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譯文: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消失了.重點字詞:【伐】攻打.【我]《左傳》是根據魯史寫的,所以稱魯國為“我”.【請]請求.【見]接見.【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祿的人.[間]jian4,參與.【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何以戰]就是“以何戰”,憑借什么作戰?以,介詞,憑,靠.〔安】有“養生”的意思.【弗]不.【專1獨自專有.[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用人.人,這里 指的是一些臣子.【對]指臣對君說話.【偏 同“遍”,遍及.[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祭品.帛,絲 織品.[加]虛夸,這里是說以少報多.【信】信實,意思是對神說實話.【孚】為人所信服.【福I動詞,賜福,保佑.【獄】案件.【雖]即使.【察](—一)明察,弄清楚.【情】實情.【忠之屬也]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人 忠,盡力做好本分的 事.屬,類.[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請]請讓我.[從]跟隨,跟從.【乘】乘坐一輛戰車.【長勺】魯國地名.[鼓]動詞,擊鼓進軍.【敗績]大敗.[馳]驅車(追趕).【轍]車輪滾過地面所留下的痕跡.[拭]古代車子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遂]于是,就.[逐]追趕,這里有追擊的意思.[既克]已經戰勝.既,副詞.[故]原因,緣故.【夫]句首發語詞,表示議論或說明,沒有實在意義.【作】振作.[再]第二次.【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測]推測,估計.【伏]埋伏.【靡]倒下.小結 1.古今詞語 伐( 古義:討伐,攻打 齊師伐我 今義:砍伐 間 古義:參與 又何間焉 今義:中間 鄙 古義:鄙陋,目光短淺 肉食者鄙 今義.卑鄙 犧牲( 古義:指豬、牛、羊等祭品 犧牲玉帛 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 加 古義:虛夸,以少報多 弗敢加也 今義:增加 信 古義:信實,誠實 必以信 今義:書信 獄 古義:案件 小大之獄 今義:監獄 雖 古義;即使 雖不能察 今義:雖然 再 古義:第二次 今義:表示事情或行為重復 忠 古義:盡力做的本分的事 思之屬也 今義:忠誠 2.詞性活用 福 名詞用為動詞 賜福 神弗福也 鼓 名詞用為動詞 擊鼓進軍 公將鼓之 3.通假字 編 同“遍”,遍及 小惠未偏 4.一詞多義 請 請求 曹劌請見 請讓我 戰則請從 從 跟隨 戰則請從 服從 民弗從也 故 緣故、原因 公問其故 所以 故克之 5.虛詞 以 憑 何以戰 把 必以分人 之 代詞 指這件事 肉食者謀之 助詞 的 小大之獄 代詞 他,指曹劌 公與之乘。
3.初中語文易錯字詞 字音
初中語文易錯字詞
(一)七年級
七上:
《童趣》:鶴唳(lì) 怡(yí)然 土礫(lì)
《論語》:論(lún)語 人不知而不慍(yùn) 三省(xǐng)吾身 思而不學則殆(dài)
《山市》:碧瓦飛甍(méng) 倏(shū)忽 高垣(yuán)睥睨(pìnì) 連亙(gèn) 黯(àn)然
七下:
《傷仲永》:環謁(yè) 稱(chèn)前時之聞
《木蘭詩》:機杼(zhù) 戎(róng)機 可汗(kèhán) 濺濺(jiān) 燕(yān)山胡騎(jì)
《口技》:中間(jiàn)力拉崩倒之聲 曳(yè)屋許許(hǔ)聲
《狼》:綴(zhuì)行甚遠 假寐(mèi) 狼亦黠(xiá)矣 意將遂(suì)入以攻其后也
(二)八年級
八上:
《桃花源記》:芳草鮮(xiān)美 黃發垂髫(tiáo) 阡陌(mò) 后遂(suì)無問津者
《愛蓮說》:唯吾德馨(xīn) 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 褻(xiè)玩 陶后鮮(xiǎn)有聞
《核舟記》:嘗貽(yí)余核舟一 八分有奇(yòujī)
《石壕吏》:如聞泣幽咽(yè)
《三峽》:乘(chéng)奔御風 素湍(tuān)綠潭 飛漱(shù)其間 屬(zhǔ)引凄異
《答謝中書書》:夕日欲頹(tuí) 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觀潮》:京尹(yǐn) 艨艟(méngchōng) 一舸(gě) 無跡僦賃(jiùlìn)看幕
《歸園田居》:晨興(xīng)理荒穢(huì) 帶月荷(hè)鋤歸
八下:
《與朱元思書》:縹(piǎo)碧 鳶(yuān)飛戾天
《五柳先生傳》:環堵(dǔ)蕭然 短褐(hè)穿結 簞(dān)瓢屢空 晏如(yàn) 銜觴(shāng)賦詩
《馬說》:駢(pián)死于槽櫪之間
《送東陽馬生序》:俟(sì) 負篋(qiè)曳屣(xǐ) 媵人(yìng) 以衾(qīn)擁覆 備容臭(xiù)
《水調歌頭》:低綺(qǐ)戶
《小石潭記》:俶(chù)爾遠逝 往來翕(xī)忽 悄愴(qiǎochuàng)幽邃
《岳陽樓記》:浩浩湯湯(shāng) 謫(zhé)守 陰風怒號(háo) 岸芷汀蘭(tīng) 寵辱偕忘(xié)
《醉翁亭記》:林壑(hè)尤美 傴僂(yǔlǚ) 觥(gōng)籌
《滿井游記》:廿(niàn)二日 鮮妍(yán)明媚 惡(wū)能無紀 曝(pù)沙之鳥 呷(xiā)浪之鱗
《行路難》(其一):停杯投箸(zhù)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歡顏
(三)九年級
九上:
《陳涉世家》:輟(chuò)耕 皆次當行(háng) 度已失期(duó) 數(shuò)諫故 陳勝王 (wàng) 忿恚(huì)尉 果笞廣(chī) 為壇而盟(wéi)
《唐雎不辱使命》:免冠(guān)徒跣 以頭搶(qiāng)地 秦王色撓(náo)
《隆中對》:因屏(bǐng)人曰 挾(xié)天子以令諸侯 此殆(dài)天所以資將軍
《出師表》:崩殂(cú) 以遺陛下(wèi) 裨(bì)補 咨陬(zōu) 夙(sù)夜憂嘆 猥(wěi)自枉屈 陟(zhì)罰臧否(pǐ)
《江城子·密州出獵》:千騎(jì)卷平岡
九下:
《公輸》: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yǐng) 胡不見(xiàn)我于王
《魚我所欲也》:蹴(cù)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xiè)
《惠子相梁》:非醴(lǐ)泉不飲
《曹劌論戰》:又何間(jiàn)焉 夫(fú)戰,勇氣也 望其旗靡(mǐ)
《鄒忌諷齊王納諫》:期(jī)年之后
《愚公移山》:遂率子孫荷(hè)擔者三夫 始齔(chèn) 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 亡(wú)以應
來自百度知道
4.《曹劌論戰》中的特殊句式、特殊字詞、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
你好!特殊句式:【判斷句】 夫戰,勇氣也。
“也”,表判斷語氣。譯文:作戰,是靠勇氣的。
【倒裝句】1、賓語前置:何以戰? “何”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以何戰?” 譯文:您憑借什么作戰呢?2、狀語后置:戰于長勺。
“于長勺”,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于長勺戰”。
譯文:在長勺交戰。【省略句】1、省略主語: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省略了主語“曹劌”。譯文: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
2、省略賓語:必以分人。 省 略介詞“以”的賓語“之”,“必以之分人。”
譯文,一定把它分給別人。3、省略動詞: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動詞“鼓”。“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譯文: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消失了。重點字詞:【伐】攻打。
【我]《左傳》是根據魯史寫的,所以稱魯國為“我”。 【請]請求。
【見]接見。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祿的人。
[間]jian4,參與。 【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何以戰]就是“以何戰”,憑借什么作戰?以,介詞,憑,靠。 〔安】有“養生”的意思。
【弗]不。【專1獨自專有。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用人。人,這里 指的是一些臣子。
【對]指臣對君說話。 【偏 同“遍”,遍及。
[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祭品。
帛,絲 織品。 [加]虛夸,這里是說以少報多。
【信】信實,意思是對神說實話。 【孚】為人所信服。
【福I動詞,賜福,保佑。 【獄】案件。
【雖]即使。 【察](—一)明察,弄清楚。
【情】實情。 【忠之屬也]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人 忠,盡力做好本分的 事。
屬,類。 [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請]請讓我。[從]跟隨,跟從。
【乘】乘坐一輛戰車。 【長勺】魯國地名。
[鼓]動詞,擊鼓進軍。 【敗績]大敗。
[馳]驅車(追趕)。 【轍]車輪滾過地面所留下的痕跡。
[拭]古代車子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 [遂]于是,就。
[逐]追趕,這里有追擊的意思。 [既克]已經戰勝。
既,副詞。 [故]原因,緣故。
【夫]句首發語詞,表示議論或說明,沒有實在意義。 【作】振作。
[再]第二次。 【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測]推測,估計。 【伏]埋伏。
【靡]倒下。 小結 1.古今詞語 伐( 古義:討伐,攻打 齊師伐我 今義:砍伐 間 古義:參與 又何間焉 今義:中間 鄙 古義:鄙陋,目光短淺 肉食者鄙 今義。
卑鄙 犧牲( 古義:指豬、牛、羊等祭品 犧牲玉帛 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 加 古義:虛夸,以少報多 弗敢加也 今義:增加 信 古義:信實,誠實 必以信 今義:書信 獄 古義:案件 小大之獄 今義:監獄 雖 古義;即使 雖不能察 今義:雖然 再 古義:第二次 今義:表示事情或行為重復 忠 古義:盡力做的本分的事 思之屬也 今義:忠誠 2.詞性活用 福 名詞用為動詞 賜福 神弗福也 鼓 名詞用為動詞 擊鼓進軍 公將鼓之 3.通假字 編 同“遍”,遍及 小惠未偏 4.一詞多義 請 請求 曹劌請見 請讓我 戰則請從 從 跟隨 戰則請從 服從 民弗從也 故 緣故、原因 公問其故 所以 故克之 5.虛詞 以 憑 何以戰 把 必以分人 之 代詞 指這件事 肉食者謀之 助詞 的 小大之獄 代詞 他,指曹劌 公與之乘。
5.曹劌論戰的通假字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詞類活用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二、一詞多義 1、故:原因,緣故 (公問其故); 所以 (故逐之)。 三、古今異義 1、玉帛(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 今義:為正義獻出自己的生命 ) 2、必以(古義:言語真實 今義:誠信) 四、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動詞,賜福,保佑。
《曹劌論戰》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并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的史實。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齊與魯是春秋時期的鄰國,都在今山東省,齊在東北部,魯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齊襄公即位,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
次年齊襄公為公孫無知所殺。第三年春天,齊人殺死公孫無知,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君位。
稍后,魯莊公也親自領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爭奪君位,八月魯與齊師戰于乾時,魯軍大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死公子糾。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借口魯國曾幫助公子糾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興兵攻魯,兩軍戰于長勺。這就是文章所記敘的齊魯長勺之戰。
從軍事角度說,長勺之戰所包含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它著重說明了戰略防御的基本原則,正確掌握這些原則即可達到以弱勝強的目的。
這一戰例歷來受到軍事家的重視,**也曾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對長勺之戰作了軍事學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