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語中有關交友的句子多說一些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第一) 譯:曾子說:“我每天都會幾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時是不是很誠實?有沒有溫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第五) 譯: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3、顏淵、季路待.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譯:顏淵、季路侍奉時.孔子說:“為什么不說說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說:“愿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但愿能做到不夸耀優點、不宣揚功勞.”子路說:“您的愿望呢?”孔子說:“但愿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第九) 譯:孔子說:“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第十六) 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2.《論語》中有關交友的句子有哪些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里仁)人在社會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外部看,考察一個人所結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斷出這個人屬于哪種類型。從內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間才能找到歸屬感。這種歸屬感不同于家的感覺。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還有天然的血親關系加以維系。朋友圈則不同,友情不僅可以滿足情感表達交流的需要,還可以使人獲得價值上的認同。純粹的友情總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維系的。一方面,我們通過朋友這面鏡子,了解自己是誰;另一方面,我們在與朋友的交往中產生共鳴。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季氏)純粹的友情帶來的是超脫功利的快樂。
當然,朋友還可以滿足我們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說法很不好聽,但卻是現實的。很多時候我們并不能將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剝離開來。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學而)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鄉黨)孔子的行動好象就是有子的話的注釋。安葬無可歸的朋友,看似普通卻體現了孔子對朋友樸實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關照,一點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貴。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子貢問何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衛靈公)這兩段話是結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價值性目的交織并存的最好體現。朋友有時也是良師,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當我們要實現某種崇高的價值或理想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幫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們就要有意去結交。就其交友的目的來說是工具性的,就其內容而言是高尚的。
3.論語中關于朋友的句子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第一)
譯:曾子說:“我每天都會幾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時是不是很誠實?有沒有溫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第五)
譯: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3、顏淵、季路待。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譯:顏淵、季路侍奉時。孔子說:“為什么不說說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說:“愿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但愿能做到不夸耀優點、不宣揚功勞。”子路說:“您的愿望呢?”孔子說:“但愿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第九)
譯:孔子說:“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第十六)
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4.論語中,關于“友善”的句子有哪些
1、友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4、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6、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7、擇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8、論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交友: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1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1、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12、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3、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14、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5、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5.描寫朋友的優美語句
朋友需要你今天幫助,千萬不要等到明天.____佚名
朋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使友誼永存.——查理士
友情的紐帶,或會因情緒激動而繃緊,但決不可折斷.———林肯
周圍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__卡內基夫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情深恭維少,知己笑談多.——諺語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孔子
樹直用處多,人直朋友多.——諺語
怯懦的人,會把朋友送給劊子手.——羅曼·羅蘭
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們彼此交換著生?——羅曼·羅蘭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諺語
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不管那話多么尖銳…… ——奧斯特洛夫斯基
朋友間必須是患難相濟,那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友誼.——莎士比亞
世界上沒有比友誼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東西了;沒有友誼,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陽. ——西塞圖
與朋友交而不信。——《論語》
信任一位虛偽的朋友,增加一個敵對的證人.——西班牙諺語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你可以精誠相待的人——西塞圖
在這個世上,誠實的人最尊重,最珍視的莫過于真正的朋友,這種朋友可以說是另一個自我.
我們的朋友比想象的少,卻比我們認識的多。——霍夫曼斯塔爾
友誼是個無限的天地,它多么寬廣啊。——羅·布朗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_____李白
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____紀伯倫
誰要求沒有缺點的朋友,誰就沒有朋友!
引用名言警句,會讓文章更出色。
6.論語中表示歡迎的句子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詞目】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讀音】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 yì lè hū 【釋義】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愉快嗎?現在這句話經常被用以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也表示老朋友見面很開心。 【出處】《論語·學而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解說】“說”(音同月)通假:悅,指愉快,高興。“慍”是指生氣,發怒,怨恨,心里不滿。
君子:這里指道德上很有修養的人。 注:講的是有學習樂趣,而且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并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