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行》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描寫的是一個城市下層平民在無衣無食的絕境中為極端窮困所迫不得不拔劍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是漢代樂府民歌中思想最激烈,斗爭性最強的一篇作品。
此詩在句法上變化自如,隨內容而定,尤其是夫婦的對話,長短不一,參差不齊,妻子的委曲哀怨,丈夫的急迫憤怒,活脫脫地畫出了兩人對話時的聲音和形象。
東門行⑴
出東門,不顧歸⑵。
來入門⑶,悵欲悲⑷。
盎中無斗米儲⑸,還視架上無懸衣⑹。
拔劍東門去⑺,舍中兒母牽衣啼⑻:
“他家但愿富貴⑼,賤妾與君共哺糜⑽。
上用倉浪天故⑾,下當用此黃口兒⑿。
今非⒀!”
“咄⒁!行⒂!吾去為遲⒃!白發時下難久居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東門行》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