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間集>主要是哪些出名的詩詞人
18位除詞人溫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與蜀無涉外,其余15位皆活躍于[五代十國]的西蜀。或生于蜀中,或宦旅蜀中,他們是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孫光憲、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
晚唐五代詞選集。10卷﹐選錄唐末五代詞500首。編者趙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跡不詳。據歐陽炯《花間集序》﹐此集當成書于后蜀廣政三年(940)﹐其時趙崇祚為衛尉少卿。在1900年敦煌石室藏《云謠集》發現之前﹐《花間集》被認為是最早的詞選集。
其中溫庭筠﹑皇甫松為晚唐曲子詞作家列于卷首
溫庭筠:(約812—870),晚唐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宰相溫彥博之裔孫。溫彥博,我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詩辭藻華麗,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
皇甫松,字子奇,自號檀欒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花間集》只稱他為“皇甫先輩”,“先輩”為唐人對進士的稱呼,可見他并未入仕。代表作有《采蓮子二首》、《怨回紇歌》、《浪淘沙二首》等,其中以《采蓮子二首》的藝術成就最為杰出,第一首詩中寫一采蓮少女因“貪戲采蓮遲”,傍晚了還在船頭弄水,而且還“更脫紅裙裹鴨兒”(脫下紅裙子將小鴨子裹起來),將女孩兒的活潑頑皮和憐物愛人之情狀描摹得歷歷如畫,極其生動逼真。第二首寫少女貪看“湖光滟滟”入了迷,索性讓船隨風飄蕩,還時而興起“無端隔水拋蓮子”,但發現有人偷看后羞澀惶恐了老半天(“遙被人知半日羞”),那姿態真是讓人又憐又愛。
2.歐陽炯《春光好》的詞意和賞析
從寫作技巧來看,這首詩一句一景,既有一二句的粗筆勾勒,又有三四句的工筆細描,既有動態描寫,又有靜態描寫,構成了一幅色彩鮮明,生機勃發的初春景物圖,極富詩情畫意。
【注釋】
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
鴛鴦:一種水鳥,雌雄成對生活在水邊。
【賞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的這首五絕,四句兩兩相對,平樸如話,因此有人認為跟小孩子對對子沒有什么區別(參見《鶴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余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美,格調柔和,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七月》:“春日遲遲。”春天光照時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蘇,萬象更新。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
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反復誦讀此詩,你也會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此詩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觀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體察物情。前人或謂杜甫這首詩“與兒童屬對何異”。無非譏其造語平淡,未在追奇獵怪上下功夫,殊不知,這正是功力老到之處。周紫芝《竹坡詩話》云:“作詩到平淡處,要似非力所能。”蘇軾也說:“大凡為文……漸老漸熟,乃造平淡。”這兩句話用來評價杜甫這首五絕,至為恰當。
【理解】:春天暖烘烘的太陽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麗景象,春風吹送著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發出的芳香。凍土融化,土地濕潤,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
3.春光好簡介(歐陽炯的詞,別搞成和凝的)
【春光好】歐陽炯 天初暖,日初長,好春光。
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 筍迸苔錢嫩綠,花偎雪塢濃香。誰把金絲裁剪卻,掛斜陽。
花滴露,柳搖煙,艷陽天。雨霽山櫻紅欲爛,谷鶯遷¤ 飲處交飛玉斝,游時倒把金鞭,風飐九衢榆葉動,簇青錢。
胸鋪雪,臉分蓮,理繁弦。纖指飛翻金鳳語,轉嬋娟¤ 嘈囋如敲玉佩,清泠似滴香泉。
曲罷問郎名個甚,想夫憐。 磧香散,渚水融,暖空蒙。
飛絮悠揚遍虛空,惹輕風¤ 柳眼煙來點綠,花心日與妝紅。黃雀錦鸞相對舞,近簾櫳。
雞樹綠,鳳池清,滿神京。玉兔宮前金榜出,列仙名¤ 疊雪羅袍接武,團花駿馬嬌行。
開宴錦江游爛熳,柳煙輕。 芳叢繡,綠筵張,兩心狂。
空遣橫波傳意緒,對笙簧¤ 雖似安仁擲果,未聞韓壽分香。流水桃花情不已,待劉郎。
垂繡幔,掩云屏,思盈盈。雙枕珊瑚無限情,翠釵橫¤ 幾見纖纖動處,時聞款款嬌聲。
卻出錦屏妝面了,理秦箏。 金轡響,玉鞭長,映垂楊。
堤上采花筵上醉,滿衣香¤ 無處不攜弦管,直應占斷春光。年少王孫何處好,競尋芳。
蘋葉嫩,杏花明,畫船輕。雙浴鴛鴦出綠汀,棹歌聲¤ 春水無風無浪,春來半雨半晴。
紅粉相隨南浦晚,莫辭行。 詩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
4.張可久最著名的詞
是這首 張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①,依依孤鶩殘霞②,隔水疏林幾家。
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注釋〕 ①嗈嗈(yōng):雁叫聲。
平沙:水邊平地。 ②依依:輕柔的樣子,描述野鴨輕飛的樣子。
鶩(wù):野鴨子。此句化用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名句。
賞析 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之作。作者以凝煉的筆墨,勾畫出一幅暮秋江邊落日圖。
前三句寫落雁、孤鶩、殘霞、人家等,純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錦上添花,一小舟、一漁歌,使畫面更覺生動,平添了一片從容閑適的情趣。
5.姜夔著名的詞,有哪些
姜夔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 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 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暗香.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 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疏影.。
6.花間派中最經典的詩詞名句有哪些
1、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風空落眼前花。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2、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3、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中國晚唐五代詞派。五代后蜀趙崇祚選錄唐末五代詞人18家作品500首編成《花間集》(10卷),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孫光憲外,其余如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顧夐、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們的詞風大體相近。后世因而稱之為花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