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白詩中的經典名句以及解析】
《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小詩,沒有精美華麗的辭藻,更沒有奇特新穎的立意.用一種敘訴的語調,表達了一種思鄉的情緒.然而他卻流傳至今,耐人尋味. 客居異鄉的人,總多多少少有些思鄉情結.白日忙碌時也就罷了,每當夜晚仰臥于榻上,周圍的一切都靜了,只有頭頂那一彎月冷冷清清地陪著.此時最能撩撥孤身遠客的思鄉情緒,看著自己身單影只,想著家鄉的眾多場景,不免感嘆客況的蕭條,年華易逝.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賞析: 這是一首色彩浪漫、氣勢豪放的寫景詩,詩人描繪了一幅景象壯觀的“廬山飛瀑圖“.掩卷遐想,人們不禁恍然領悟;此“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瀑布,豈非詩仙狂放不羈,豪邁恢宏之氣慨于藝術領域中之寫照乎? 李白——《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賞析: 詩人以行路之艱難比喻世路之艱險,抒發作者在坎坷仕途 上的苦痛和憂煩;然而他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絕不放棄 突破艱險以實現理想的信念.。
2. 經典優美詩詞 帶解析
這都是古詩詞、現代的我比較喜歡、席慕容、徐志摩和海子的桂枝香·金陵懷古 作者:『宋』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這句是名句) 念往昔,繁華競逐。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翻譯 登上高樓憑欄極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氣剛剛開始索肅。千里奔流的長江澄沏得好象一條白練,青翠的山峰俊偉峭拔猶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張滿了帆迅疾駛向夕陽里,岸旁迎著西風飄拂的是抖擻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繽紛的畫船出沒在云煙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鷺時而停歇時而飛起,這妍麗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圖畫也難把它畫足。
回想往昔,豪華淫靡的生活無休止地互相競逐,感嘆“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亡國悲恨接連相續。千古以來憑欄遙望,映入眼簾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歷史上的得失榮辱。
六朝的風云變化全都消逝隨著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煙霧和衰萎的野草還凝聚著一片蒼綠。直到如今的商女,還不知亡國的悲恨,時時放聲歌唱《后庭》遺曲。
蝶戀花·赤花褪殘紅青杏小 ·蘇東坡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注解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
有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不要擔心,)天涯到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
(春天還是會到來的)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發出動聽的笑聲。圍墻外的行人聽到了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
慢慢的,墻里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蝶戀花① 柳永 佇倚危樓②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③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④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⑤,強⑥樂還無味。衣帶漸寬⑦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 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
雙調,六十字,仄韻。 ②危樓:高樓。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擬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 ⑤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
當:與“對”意同。 ⑥強:勉強。
強樂:強顏歡笑。 ⑦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
語本《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譯文 他久立在高樓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面對從遙遠無邊的天際而產生心情沮喪憂愁。
碧綠的草色,迷蒙的煙光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什么人會理解他獨自憑欄的深沉含義? 打算讓這疏懶放縱的心情喝得酒醉,對著美酒要縱情高歌,但勉強取得歡樂反而覺得毫無意味。衣衫絲帶漸漸覺得松寬了,可他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顏色憔悴。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與妻子生死相隔已經有十年了,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難以忘懷。與妻子的孤墳相距已有千里,無處訴說對亡妻的哀思和對仕途波折的愁苦。
即使相逢,妻子也認不出自己了,因為自己風塵仆仆且雙鬢如霜。(頭發白了)夜里做夢忽然回到了家鄉,夢到妻子正坐在窗邊梳妝。
兩人相對說不出任何話語,只是淚流滿面。想來每年讓自己柔腸寸斷的地方,正是這清冷明月下幽幽的松林,短短的山岡。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注釋】 ①纖云弄巧:是說纖薄的云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②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
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③忍顧:怎么忍心回顧。 【評解】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
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
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 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
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雨霖鈴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②,驟雨③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④,留戀處⑤,蘭舟⑥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煙波,暮靄⑨沉沉⑩楚天⑾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⑿。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⒀,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⒁,更與何人說!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
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
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這首詞選自《全宋詞》,雨霖鈴又作雨淋鈴。
這首詞是他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寫的,抒發了跟情。
3. 李白詩中的經典名句以及解析
《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小詩,沒有精美華麗的辭藻,更沒有奇特新穎的立意。用一種敘訴的語調,表達了一種思鄉的情緒。然而他卻流傳至今,耐人尋味。
客居異鄉的人,總多多少少有些思鄉情結。白日忙碌時也就罷了,每當夜晚仰臥于榻上,周圍的一切都靜了,只有頭頂那一彎月冷冷清清地陪著。此時最能撩撥孤身遠客的思鄉情緒,看著自己身單影只,想著家鄉的眾多場景,不免感嘆客況的蕭條,年華易逝。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賞析:
這是一首色彩浪漫、氣勢豪放的寫景詩,詩人描繪了一幅景象壯觀的“廬山飛瀑圖“。掩卷遐想,人們不禁恍然領悟;此“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瀑布,豈非詩仙狂放不羈,豪邁恢宏之氣慨于藝術領域中之寫照乎?
李白——《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賞析:
詩人以行路之艱難比喻世路之艱險,抒發作者在坎坷仕途
上的苦痛和憂煩;然而他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絕不放棄
突破艱險以實現理想的信念。
4. 經典詩詞、美文摘抄(外加賞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殘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 愁字了得!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趙明誠于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
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余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
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流離顛沛之苦。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
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張汝舟,遇人不淑,旋即離異。清照無兒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籬下,孤寂而死。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著血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聲聲慢》詞,就是李清照身經上述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顛沛流離、孤苦無告的反映。
全詞透過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以表現作者離亂的苦楚,和憂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純用白描,層層鋪寫,滿紙嗚咽。
詞評家評為「千古創格」、「絕世奇文」,堪稱抒情寫意的佳作。總結前人研究. 《聲聲慢》之美妙,大抵有四點: (一)迭字運用,創意出奇 首句連下七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傷三層遞進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曾申說其婉妙:「中心無定,如有所失,故曰『尋尋覓覓』。房櫳寂靜,空床無人,故曰『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六字,更深一層,寫孤獨之苦況,愈難為懷。」 ) 下半闋又用「點點滴滴」兩組迭字,贏得歷代讀者無比贊嘆。
有認為創意出奇者,有認為情景婉絕者。或以為工于鍛煉,出奇勝格;或以為造句新警,絕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為新,以俗為雅」;或以為公孫大娘舞劍器手,或以為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
其中,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的論說,最能傳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層次;二也,妙在曲盡思婦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尋尋』;尋尋之未見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覓覓』;覓者,尋而又細察之也。覓覓之終未有得,是良人真個去矣,閨闥之內,漸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內也。
繼而『清清』,清清,內也,非復外矣。又繼之以『凄凄』,冷清漸蹙而凝于心。
又繼之以『慘慘』,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終之以『戚戚』也,則腸痛心碎,伏枕而泣矣。
似此步步寫來,自疑而信,由淺入深,何等層次,幾多細膩!不然,將求迭字之巧,必貽堆砌之譏,一涉堆砌,則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覓覓不可改在尋尋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兒能有之,此等筆墨,惟女兒能出之。」 (二)敘寫傷感,層次分明 整闋詞,總共可分三節九個層次。
「尋尋覓覓」以下七組迭字是第一節。這一節可分三個層次:「尋尋覓覓」,敘寫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這是第一個層次。
這個遺失的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與趙明誠間的幸福與愛情,更有可能是鐘愛一生的書畫金石;總之,是她十分喜愛的東西,如今不復存在,所以她要「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敘寫外在環境的寂寞;「凄凄慘慘戚戚」,轉寫內在的心理狀態分別為第二、第三個層次,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將歷經喪亂、家破、夫亡之身世,飄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細致表出。
自「乍暖還寒時候」到「卻是舊時相識」,是第二節。上節七組迭字,總言心情的悲傷;這一節承上申說可傷的情景,也分為三層:「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是第一層,寫氣候冷暖不定之可傷。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為第二層,言淡酒不敵晚風之可傷。「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寫雁聲過耳之可傷,為第三層。
換頭三句,仍分三層,渲染可傷的情事:「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寫懶摘黃花之可傷,為第一層。「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寫日長難熬之可傷,為第二層。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寫雨滴梧桐的凄涼傷感,為第三層。從各種不同的層面,就悲傷心情作渲染揮灑,是借鏡辭賦的寫作手法。
「以賦為詞」,北宋詞人周邦彥最為專擅;李清照亦長于寫賦,故也能借鏡賦法填詞。 至于末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則總結前面三節六層可傷之事。
前文蓄勢厚實,故此處總結順理成章。 上闋「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是透過十月小陽春的冷暖無常,轉寫為憂愁傷神傷身。
凸顯結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是寫她藉酒澆愁,而又憂愁難遣。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透過北雁南飛,曲寫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闋「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損容顏,正是。
5. 幫忙提供一些經典詩詞賞析
五、對下面這首外國十四行詩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老橡樹
喬爾丹諾?布魯諾
老橡樹啊,你把樹枝伸向
天際,而且在土地里扎根,
不論土地如何震顫,嚴酷的風神從天上
發出的力量多大多沉,
也不論冬天是多么猖狂,
你仍然巍峨屹立,昂首挺身;
任何意外打擊,你都無動于衷,
你是我的榜樣,為我所信奉。
你永遠環抱同一塊土地,
使它豐腴而有靈性,
通過土地的臟腑,你把根兒
歡欣地往寬宏的胸脯延伸,
我有豐富的智慧和深邃的靈性,
永遠向一個固定的目標邁進。
【注】喬爾丹諾?布魯諾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后期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他為維護和發展哥白尼的“日心說”,為堅持自己的哲學觀點,于1600年2月被宗教裁判處以火刑,在羅馬鮮花廣場殉難。
A.開頭兩句,詩人懷著崇仰的感情為“老橡樹”寫意,它高大參天又腳踏實地。“老橡樹”是為真理而戰的思想家、科學家的化身。
B.詩中所寫的“風神”“冬天”都有象征性,讓人想到扼殺科學和真理的邪惡勢力嚴酷而猖狂,但布魯諾沒有因此而退縮和屈服。
C.詩的最后六句深化了主題,布魯諾從老橡樹的形象中汲取力量,他深信自己的事業扎根在科學和真理的沃土中,定會結出碩果。
D.全詩以老橡樹豪邁的自白結尾:“我有豐富的智慧和深邃的靈性,/永遠向一個固定的目標邁進。”這也是布魯諾殞身不恤的誓言。
【解析】D項說:“我有豐富的智慧和深邃的靈性,永遠向一個固定的目標邁進”是老橡樹的自白,不正確。詩中的“我”字是詩人自稱,這兩句詩是布魯諾在“老橡樹”精神與品格的感召下明志奮進的宣言。
【答案】D
6. 唐詩宋詞里流傳的經典句子及解釋
1、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此詞也許是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樸實無華的.但確是感情最真摯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為此感動得流淚.的確,作者把對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成為了千年悼亡詞之首,堪稱千古絕唱. 2、青玉案 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詞是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場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關鍵,手法上頗象《破陣子》.此詞表面寫的是作者尋意中人,寫出了她的憂愁,孤獨.實際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達了自己孤獨,壯志難酬的苦悶心理.全詞含而不露,極富哲理,讀來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詞. 3、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詞是宋詞婉約派的名作,寫的細膩深情,在寫作手法上頗為人稱道.該詞表達了作者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對偶句,又淺白易懂,讀之瑯瑯上口,聲韻和諧.極盡了相思之苦.歷來為人所稱道.詞中所表現的愛情是旖旎的、純潔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大異其趣.將其排到第八應該沒有爭議. 4、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這是辛棄疾豪放詞的代表作,全詞寫的慷慨激昂,最后筆鋒陡轉,使感情從最高點一跌千丈,吐盡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的尖銳對立,抒發了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悲憤,使全詞籠上了濃郁的悲涼色彩.寫出了作者壯志難酬的苦悶. 5、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作者的絕命詞,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清新.尤其是最后一句歷來為人所稱道,恰當運用比喻,極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的國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為了千古名句. 6、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此詞在當代流傳并不廣泛,應不及同為婉約名作的《鵲橋仙》. 7、鵲橋仙(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其實此詞在歷史上的地位應低于《雨霖鈴》,也許是該詞寫于《雨霖鈴》之后的原因,不如其有開創性.但是該詞在歷史和當代的耳熟能詳程度應遠超過《雨霖鈴》,全詞明白如話,表達了高尚的愛情觀.是千古傳誦的愛情詞和婉約詞,其經典性毋庸置疑. 8、念奴嬌 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該詞是蘇軾的代表作,豪放派的代表作,乃至是宋詞的代表作.該詞最大的貢獻是突破了當時婉約的詞風,徹底開啟了豪放派,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全詞也寫的豪放異常,尤其是首句,已成為了名句中的名句.但是全詞并不完美,末尾有消極思想呈現,同為豪放詞名作,在思想性上我覺得不如《滿江紅》. 9、滿江紅(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雖然陸游,辛棄疾和陳亮等都寫過不少抗戰詞,但是他們都遠不如該詞.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這首詞寫出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為了偉大民族精神的代名詞. 10、水調歌頭 中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
7. 求經典詩詞,美文共賞析
[分享]推薦幾首偶最最喜歡的詞。
說實話,古詩詞里我最喜歡的是詞,而詞中我最偏愛的那還是宋詞。感覺詞可以表達更多需要表達的東西,不受字眼的拘束。
因此無論研究、閱讀、欣賞者,皆能被宋詞豐厚律理和考究詞句所撼動。下面就推薦幾首收集在偶硬盤里的偶最喜歡的詞,這些名句讀之舒促抑揚涵義博廣,特別最后幾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絕妙感覺非外人所能體會,我想這也是宋詞強于清詞的最大優勢之所在了(當然清詞我也很喜歡,比如對納蘭容若,最近我已經達到癡迷的地步了),奇句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歡迎詞友共同研賞:) —————————————————— 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 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獨上西樓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以上三首作者為李昱 簡解:說起李昱,原為南唐后主,一心癡迷風華雪月,后被宋朝滅掉。李后主曾經給宋太祖寫過一封用詞考究充斥華美文字的信,大約意為我已經認你為父親,你為什么就放不過我這個兒子呢?以為這樣就能感動對方以達到偏安的目的,趙匡胤答的更絕,世上哪有兒子跟老子分家的道理呢?!亡國后,李煜寫出了很多的膾炙人口的佳句,從以上一些詞句里大家就應該能讀出他當時的心情。
——————————————————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 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 短松岡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厥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唯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以上三首作者為蘇東坡 簡解: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在政治上很失意,他最大的政敵就是以砸缸著名的司馬光(題外話,兩人都是大胡子)。
比如《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是他被貶到黃州時所作,從詞句里輕易的就能看出他的落魄和孤寂。別看蘇學士長相粗曠,感情上卻是一個及其細膩的人,懷念他愛妻的《江城子》看了沒有人不傷感落淚的;懷念他弟弟蘇子由的《水調歌頭》更始成了現在中秋必讀品。
李煜和蘇軾都是我最最喜歡的詞人。——————————————————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③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作者:陸游 簡解:陸務觀是個高產的詞作家,這首以詠梅來表達自己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不變情懷令人慨嘆。
愛國情懷至死不悔,亙古男兒一放翁絕對是一位值得令人尊敬的愛國詞人。——————————————————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卷簾西風 人比黃花瘦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 晚來風急 雁過也 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以上兩首作者:李清照 簡解:可能是受身世(婚后生活落魄,丈夫早亡)和時代影響(金兵南侵,顛沛流離),易安居士的詞大多以傷感語調為主,在用詞和協韻上相當考究,令念誦者往往不由自主的久久回味。
—————————————————— 鵲橋仙 纖云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 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作者:秦觀 簡解:秦觀是蘇軾的得意門生,不過我想大家熟悉他還是因為少游與小妹那段鵲橋仙般愛情而起,其實這段故事根本是虛構的,除掉那首美麗的鵲橋仙。*^^* 作者;Paul0613 謝絕轉摘。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古詩中經典詞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