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深入理解文章的重點句段
在閱讀教學中,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仔細體會, 深入理解, 蘊涵深刻哲理的: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 (3)能展示人物內涵、精神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如《拾穗》課文中的二、三、四自然段展示了每個婦女的外貌、神態和動作,描寫細致。
抓住這些句段進行品味,就能體會到農民勞動的辛苦,就能體會到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4)聯想的句段:如《拾穗》中二、三、四自然段的段尾。
再如《月光曲》中的第九自然段,皮鞋匠聯想的內容就是《月光曲》所要表現的內容,也是貝多芬和盲姑娘接觸過程中感情逐漸變化的過程。(5)描寫景物的句段:如《飛奪瀘定橋》中寫雨大的和水急的句子。
《草原》中的第一自然段。 總之,教師深鉆教材,課前精心準備,課中引導學生抓住了文章重點句段,多讀、多思、多感悟,就能把握好文章的命脈,把握住作者寫作的意圖,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 如何深入理解文章的重點句段
在閱讀教學中,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仔細體會,
深入理解,
蘊涵深刻哲理的: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
(3)能展示人物內涵、精神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如《拾穗》課文中的二、三、四自然段展示了每個婦女的外貌、神態和動作,描寫細致。抓住這些句段進行品味,就能體會到農民勞動的辛苦,就能體會到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4)聯想的句段:如《拾穗》中二、三、四自然段的段尾。再如《月光曲》中的第九自然段,皮鞋匠聯想的內容就是《月光曲》所要表現的內容,也是貝多芬和盲姑娘接觸過程中感情逐漸變化的過程。(5)描寫景物的句段:如《飛奪瀘定橋》中寫雨大的和水急的句子。《草原》中的第一自然段。
總之,教師深鉆教材,課前精心準備,課中引導學生抓住了文章重點句段,多讀、多思、多感悟,就能把握好文章的命脈,把握住作者寫作的意圖,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3. 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有哪些
問: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答:“重要句子”主要指對表達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其外延為揭示文章中心的語句、內涵豐富的語句、難懂的長句等,主要指過渡句、段的起始句或終結句、段落中的結論性語句(抒情句、議論句).對文中句子的理解往往和理解詞語的含義緊密結合在一起,有些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借鑒的.(1)從語法分析入手.對復雜的單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確陳述的對象,修飾、限制成分.對復句要明確分句間的關系.此外,還要善于借助句群關系來理解句子所表達的中心或重點.(2)從修辭分析入手.對含有修辭方法語句的理解應從修辭本身的特點出發.(3)準確把握語句的感情.文學作品往往以情動人,有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4)從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這是理解文章語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要準確判斷句子在文中或語段中的位置,理清其是否為起始句、收束句、過渡句、中心句、關鍵句等.(5)從主旨入手。
4. 議論文閱讀理解的要點
議論文,主要考的幾個類型:
1、本文中心論點是_________
答題要點:中心論點一般在 首段第一句 末段最后一句 (總結) 題目,如果都沒有就需要自己概括,但注意自己概括時需要圍繞題目來回答
2、**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什么作用?
答題要點:舉例論證(在句子前,常常有'例如''比如''如'等字眼)
道理論證(引用名人名言)
比喻論證(比喻修辭)
對比論證(對比修辭)
作用:答2點{突出中心論點
增強議論的表現力 感染力
3、概括本文內容
答題要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盡量)(簡潔、連貫、得體)
4、讀了文章感受
答題要點:讀了這邊文章,我懂得了**道理,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該***。
5. 如何運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認為我在教學實施方面需要重點提高的是“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閱讀則是達到理解文章思想內容的重要途徑。閱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助于信息輸入強化記憶,有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和審美情趣。它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到,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見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而閱讀能力較差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題之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也是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實施中重點提高內容。對于這個問題,我確立的個人研究主題是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透徹,往往對理解整篇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幫助,是一種耗時少、收效大的做法。我認為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課文內容。閱讀教學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脈絡,準確地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我覺得整節課是不但抓住了詞語,而是在句子當中提煉詞語去進一步感悟詞眼的表情達意,并結合整個句子整段話進一步讓孩子品讀,達到感悟的效果。所以說這節課是以讀為本,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學生群情高漲。融入了文本當中。老師和學生一起在課堂當中。如果說這節課的遺憾有兩點:1.生字的認識還保留在一二年級的特點。缺少三年級識記生字的特點,應該讓學生學會對生字的進一步學習,如找近義詞,理解難理解的詞語。等等可以放手讓小組間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2.文章開課之初學生提出為什么說“沉默是可貴的?”這一個問題,教師也是以這個問題作為全片的解讀。可是在課堂的結尾,教師確沒有回到這個主題上來?即在結尾處,應該讓學生明確“課文進入尾聲了,現在你理解了為什么沉默是可貴的呢?”這樣才會讓問題不失去意義價值,也緊扣全文中心。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給他們理解句子的方法,教會他們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聯系文章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等來理解句子。一篇文章,總要表達某種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往往是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如果我在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就能幫助學生深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是抓住過渡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過渡句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閱讀教學中突出過渡句的教學,也可幫助學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脈絡,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四、明確目標,持之以恒,帶動作文。
根據各年級各班的不同情況,制定一些相應的閱讀計劃,并保證堅持做到。及時總結交流,讓學生發作文形式匯總成簡單的學習材料,貯存加工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學生一時的興趣激起來比較容易,然而要使興趣常有,卻是件難事。只有讓學生鉆進閱讀中,讓其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學生自己就會主動閱讀。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有目標,有計劃地組織一些高質量的閱讀活動,并長期進行下去,到那時,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旦有長足的進步,就會作文中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無形之中也帶動了作文的進步。
6. 如何理解記敘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北京中考記敘文閱讀考點5:理解賞析重點詞句的含義和作用一、考點:《2012年北京市中考考試說明》中對詞句的考查要求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二、知識梳理:對重點詞語的考查主要以含義(意義)為主;而對文章中重點句子的考查則既考查對句子的含義的理解,又考查對句子作用的理解,同時,還要考查學生是否能夠對句子進行賞析和評價。三、解題方法和思路:(一)對詞語意義的考查重點是詞語的引申義、比喻義和指代義。
1、詞語的引申義是指由詞的本義演變而產生的后起義。例如 (1)這篇文章很深,初中學生讀不懂。
“深”:深奧。 (2)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深”:深入。 (3)深謀遠慮,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深”:深刻。 (4)他們兩人交情很深,無所不談。
“深”:(感情)厚,(關系)密切。 (5)夜已經很深了。
“深”:距離開始的時間很久。(6)他是個實心眼兒的人。
“實”:真實,實在。 2、詞語的比喻義是指用一個詞的本義比喻另一事物而產生的新的比較固定的意義。
例如: (1)“風浪”的本義為:水面上的風和波浪。比喻義為:比喻艱險的遭遇。
如:他是個久經風浪的人,面對著邪惡勢力,毫不畏懼,頑強地斗爭。 (2)“風雷”本義為:狂風和暴雷。
比喻義為:比喻氣勢浩大而猛烈的沖擊力量。如:革命的風雷激蕩中原大地。
(3)“風起云涌”比喻義為:比喻事物出現得很多很盛。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義的解放運動風起云涌。
(4)“風雨同舟”比喻義為:比喻共同度過困難。如:全國人民與災區同胞風雨同舟,沒有為困難所嚇倒,表現了中華民族的英勇氣概。
(5)“烽火”本義為:古時邊防報警點的煙火。比喻義為:比喻戰火或戰爭。
如:抗日戰爭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3、詞語的指代義是文章中代詞的指代意義。
例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的“鴻儒”指代的是有學問的大儒;而“白丁”則指的是平民百姓。 4、解題步驟:首先了解詞語本身的含義;其次分析具體的語言環境;第三、聯系文章的主題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來分析。
在分析語言環境時,先分析詞語所在句子的意義和結構,再尋找和詞語相關的語言信息,進而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系。分析語言環境除了聯系上下文之外,還要做到:第一、注意題目考察的重點詞語在文章中出現的位置;第二、注意文章相關的提示性詞語(一些關聯詞和代詞等)。
5、例題解析:(1)、請結合文章,說說結尾句中的“更好”指的是什么。(4分)(2012朝陽區二模)這道題中要求說說“更好”指的是什么,顯然不是讓學生回答“更好”的本義,而是考查學生對這個詞含義的理解。
通過閱讀分析,不難看出,文章中,作者認為的“好”是指現在小道村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起20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作者看來,小道村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還有很多“不夠好”的地方,離“更好”這個標準尚有差距。
那什么才是作者心目中的更好呢?通過分析我們就會得出下面的結論:在擺脫了貧窮生活之后,人們不單單是光追求物質的巨大豐富,,還對精神文明有著強烈的追求,這才是作者心目中的“更好”!因此,這個答案的理解就要結合文章的主題來進行。(二)、對重點句子的含義和作用的理解和賞析:句子的含義一般是指能夠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內涵豐富的、耐人尋味的、對全文內容結構有重要作用的、或在寫景狀物、刻畫人物和抒情議論方面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
體味和推敲這些句子的含義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分析句子的意義和作用。要能夠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體味句子的意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達作用。
1、具體方法:1)、抓句子的主干。注意修飾限制成分,因為它們在一定程度上顯示著句子的內涵。
2)、抓關鍵詞語。如強有力的動詞,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詞,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詞等。
3)、找出修辭方法,分析其表達的思想感情。4)、根據語境揣摩句子的含義。
有些語句只有從整體上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聯系上下文,才能體會出其弦外之音。5)、結合文章的社會背景來理解。
6)、從表達方式入手來分析句意。記敘文中的議論抒情句子往往起到畫龍點睛揭示主題的作用。
7)、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開頭,總領下文;結尾;呼應或照應上文、開頭、總結全文;中間,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2、如何賞析句子:1)、從修辭手法上賞析(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2)、從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分析(點名中心、深化主題、前后照應、承上啟下、畫龍點睛等)3)、從語言風格上賞析(親切自然口語化、幽默風趣、辛辣諷刺、熱情奔放、準確生動等)4)、從遣詞用語的準確傳神巧妙方面來分析(動詞和形容詞)5)、從描寫的角度分析(聽、視、嗅、味、觸覺,色彩搭配,動靜結合)6)、從表現手法上來分析(對比襯托、欲揚先抑、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小見大等)3、例題解析:2012年石景山區二模記敘文閱讀《小鎮女人》15.分析第①段中畫線語句(她簡直就是把整條街當成她的舞臺)的含義。(4分) 通過審題得知,考查的是對句子含義的理解。
再讀句子,得知這是一個比喻句。這個。
7. 如何抓重點詞語理解句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歸納、總結理解句子的方法。
利用所學方法體會含義較深的句子,提高閱讀、理解文章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認真讀書,仔細思考。
復習重點: 用抓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等方法體會句子含義。教學過程:一、交待復習內容: 在本學期所學習的課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
讀文章時抓住這樣的句子,弄懂句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體會文章主旨,同時體會作者是如何表情達意的。今天我們就復習這一內容。
二、回顧方法,理解句子:(一)抓重點詞語理解句子含義1、讀下面的句子,說說從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⑴ 我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⑵ 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
2、點撥方法:剛才理解這兩句話時,運用的是什么方法?(板書:抓住重點詞來體會)怎樣用這種方法理解句子?(①先理解詞語意思②理解句意③說說體會到什么)師總結:在這里體會到什么是理解句子的關鍵。怎樣去體會呢?通常要把句子放到文章中去理解,把握作者表達的情感。
小學階段學的文章,多是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以第二兩個例句句為例,寫人的語句,體會時要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等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精神品質及作者所需要表達的情感等。
寫景狀物的句子要體會出景物的特點及作者表達的情感。(二)、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含義過渡:抓重點詞語理解句子是我們常用的方法,此外我們還可用到其它方法。
1、讀下面這段話,體會畫線句子的含義。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 先讀這段話,看畫線的句子,你能理解哪句,用什么方法理解的?(2)小組內交流:(3) 集體反饋。師板書方法(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讀過的文章。)
2、教師小結: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首先要從句中找出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部分來理解,然后舉出生活中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理解。
8. 寫畢業論文的重點
編寫提綱的步驟:
(一)確定論文提要,再加進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論文提要是內容提綱的雛型。一般書、教學參考書都有反映全書內容的提要,以便讀者一翻提要就知道書的大概內容。我們寫論文也需要先寫出論文提要。在執筆前把論文的題目和大標題、小標題列出來,再把選用的材料插進去,就形成了論文內容的提要。
(二)原稿紙頁數的分配
寫好畢業論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據論文的內容考慮篇幅的長短,文章的各個部分,大體上要寫多少字。如計劃寫20頁原稿紙(每頁300字)的論文,考慮序論用1頁,本論用17頁,結論用1—2頁。本論部分再進行分配,如本論共有四項,可以第一項3—4頁,第二項用4—5頁,第三項3—4頁,第四項6—7頁。有這樣的分配,便于資料的配備和安排,寫作能更有計劃。畢業論文的長短一般規定為5000—6000字,因為過短,問題很難講透,而作為畢業論文也不宜過長,這是一般大專、本科學生的理論基礎、實踐經驗所決定的。
(三)編寫提綱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于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準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以《關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為例,簡單提綱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如何落筆擬定畢業論文提綱呢?首先要把握擬定畢業論文提綱的原則,為此要掌握如下四個方面:
(一)要有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檢查每一部分在論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當,篇幅的長短是否合適,每一部分能否為中心論點服務。比如有一篇論文論述企業深化改革與穩定是辯證統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業為例,說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則,與職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數職工的理解。從全局觀念分折,我們就可以發現這里只講了企業如何改革才能穩定,沒有論述通過深化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職工收入增加,最終達到社會穩定。
(二)從中心論點出發,決定材料的取舍,把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棄,盡管這些材料是煞費苦心費了不少勞動搜集來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塊毛料寸寸寶貴,臺不得剪裁去,也就縫制不成合身的衣服。為了成衣,必須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材料只是為形成自己論文的論點服務的,離開了這一點,無論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須舍得拋棄。
(三)要考慮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初學撰寫論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論點和論據沒有必然聯系,有的只限于反復闡述論點,而缺乏切實有力的論據;有的材料一大堆,論點不明確;有的各部分之間沒有形成有機的邏輯關系,這樣的畢業論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這樣的畢業論文是沒有說服力的。為了有說服力,必須有虛有實,有論點有例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論證過程有嚴密的邏輯性,擬提綱時特別要注意這一點,檢查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