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寫孔府的句子
孔廟,即孔子廟,又稱作文廟,是紀念中國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筑,在中國各地都有,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夫子廟、至圣廟、先師廟、先圣廟、文宣王廟,尤以文廟之名更為普遍。其中南京夫子廟、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并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分布著2000多座孔廟,中國國內1600多座,而目前國內保存較好的孔廟只有300余座,列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1座。
由于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于維護文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孔廟便被古代帝王所器重。
其數量之多、規制之高,建筑技術與藝術之精美,在我國古代建筑類型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一種,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2. 【幫我想一下這些詞或成語:形容滕王閣的詞語形容孔府的詞語形容峨
形容滕王閣的詞語、形容孔府 的詞語:蓬蓽生輝、熠熠生輝、金碧輝煌、亭臺樓閣形容峨嵋山、五臺山、普陀山、九華山的詞語:巍峨、挺拔、高聳入云、直插云霄形容普洱茶的詞語、形容竹葉青(酒)的詞語:醇厚、香濃形容新疆和田玉的詞語:光滑、亮澤形容剪紙的詞語:精巧、喜慶、紅火 形容苗族建筑的詞語:頗具特色、氛圍獨特、濃厚形容哈薩克氈房的詞、形容民族兩個特產的兩個詞:- -好偏 古色古香、樸素、典雅形容民族地方和動物的詞語:獨特……這個不好說形容祖國歷史和現狀的詞語:繁榮昌盛、飛躍、先進、泱泱大國形容華人高尚精神的詞語:高尚、偉大?欽佩?[實在想不起來累死哇、、好偏的.。
3. 孔府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于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涂;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墻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
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教他了。”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
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2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汝奚。
4. 孔廟石碑上的詩句有哪些
(第一首)
萬仞高高見宮墻,美而曰富墻里藏;
千年猶是子貢語,但訪其門問登堂。
——萬仞宮墻
(第二首)
和元氣孔家祠,香火千秋未少辭。
龍柱宣威偕宇壽,杏壇遺訓比天齊。
欞星轉世傳仙語,石坊臨風志圣時。
暗撫神龜清泣下,兩千年后拜先師。
——孔廟
(第三首)
夫子宮墻第一門,五云環繞華夏魂;
圣之時者時與進,大美長新地球村。
——圣時門
(第四首)
千古文明集大成,悠悠玉振伴金聲;
人來門下堂未遠,大道曰行復曰行。
——大成門
(第五首)
周公封魯孔家興,少昊墳頭誰祭牲?
顯赫堪羞皇室裔,富豪不讓紫禁城。
諸孫爭譽生前樂,孔子安貧身后名。
已屆仲秋迎圣誕,尋常巷陌也懸燈。
——孔府
(第六首)
門曰弘道載鐸鈴,隱隱當由側耳聽;
誰個得識夫子意,已收至寶在囊中。
——弘道門
(第七首)
神道徐行仰圣懷,角端翁仲古亭臺。
洙泉橫貫三千畝,楓柞悄蔭十萬碑。
高冢經年能勵后,儒風無日不馴才。
幾人憑吊先師意,盡是游山玩水來。
——孔林
(第八首)
誰在此門呼大哉?此門正為大人開;
文明道上千般美,妙境不離和與諧。
——大中門
(第九首)
同文門下情自親,道是知言可知心;
最喜先師出門去,教他歐美讀雅音。
——同文門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