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散文集:《左手的掌紋》
許多讀者通過《鄉愁》這枚小小的郵票認識了詩人余光中,也在吟詠余光中的詩歌中長大。
有趣的是,余光中是戴著詩人的桂冠步入文壇的,但他寫得最多的卻是散文。
余光中自己說:“我寫散文,比寫詩幾乎晚了十年。
當初動筆,不過當作‘詩余’,原來無心插柳,后來竟自成陰,似乎贏得更多讀者。
”新近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紋》,集余先生數十年散文創作之功,由他“欽定”出版,也足證明余先生所言不虛了。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是余光中的散文名篇,用來形容他的創作也頗合適。
從他在紫金山下寫下第一首詩算起,先后長達五十余年,差不多像鐵軌一樣長了。
在長達五十年中,他從大陸到臺灣香港,不僅成為臺灣有名的教授學者,還是蜚聲海內外的詩人散文家和翻譯家,在漫長的創作生涯中,先后創作詩歌九百余首,散文近二百篇,內容包括散文、隨筆、小品、雜文等。
為了讀者閱讀的方便,編者分類編選,分蒲公英的歲月、開卷如開芝麻門、憑一張地圖、幽默的境界、日不落家、落日故人情和自豪與自幸等七輯,函蓋了余光中五十年散文創作各個時期的代表作,論入選作品寫作時間的跨度之長,近作與新作的數量之多,本書可謂迄今為止大陸所出“余選”之最。
余光中先生對這個選本也十分滿意,他在序言中說:“這本〈左手的掌紋〉所選的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數百言的小品,也有長逾萬言的巨制;有純粹的抒情文,有夾敘夾議的雜文,有自己出書的序文,還有不折不扣的論文。
無論篇幅與文體都不拘一格,可謂最廣義的一部文選了。
”這些散文或記海外見聞,或寫讀書雜感,或寫域外游蹤,或寫人情世故,或抒思鄉懷人之情,內容廣泛,不拘一格,編選者從余光中散文創作的整體性和多樣性出發,整體勾勒出這位活躍在當代世界華文之林中的文學巨擘,從浪跡天涯到譽滿中外的人生軌跡與心路歷程,集中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創作的多方面的藝術才華。
這些散文隨筆,敘事抒情議論自成一家,激情奔放,敘事精當,思路開闊,人情練達,知識淵博,讀來美不勝收,在當代作家中,像余光中這樣“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又卓有成就的作家并不多見,無怪連散文巨擘梁實秋先生對此都十分推崇,稱之為“一時無兩”。
余光中先生出生在南京,在南京度過了他難忘的童年時代,是個貨真價實的“南京小羅卜”,當年在石頭城白墻紅瓦的小樓上,每當夕陽西下,面對紫金山美麗的夕照,一顆少年的詩心便隨之跳動,他的第一首詩作“就是對著那一脊起伏的山影寫的”。
不論身在何處,這位金陵子弟江湖客最牽掛的依舊是他的故土南京。
一年前,他曾向江蘇文藝出版社表示了希望在故鄉出版一部作品的愿望,現在這個愿望終于實現了。
他興奮地說:“十多年來我的書在大陸各省出版,但是在江蘇,這還是第一次,尤其還是在接生我的南京,更是倍加快慰。
”但是最快慰的卻是廣大的讀者,因為在這部作品中,余光中把他最好的作品都奉獻出來了。
余先生自己戲稱詩歌是他的右手,散文是他的左手,對他的右手我們都已熟悉,現在讓我們好好欣賞余先生的左手,看看他左手的掌紋。
內容:散文集《左手的掌紋》,集余先生數十年散文創作之功,由他“欽定”出版,也足證明余先生所言不虛了。
本書是從余光中全部散文創作中“精選”出來的。
它囊括了作者五十年間散文創作各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從最早發表的《猛虎與薔薇》、《石城之行》,到近期問世的《螢火山莊》、《金陵子弟江湖客》。
論入選作品寫作時間的跨度之長,近作與新作的數量之多,本書恐怕當屬迄今為止大陸所出“余選”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