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單的科學知識大全
人體65%是水百,雞蛋76%是水,魚85%是水,蔬菜90%是水。
認識物體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手摸、用舌頭嘗。對不了解的物體,千萬不能聞,更不能嘗。
水是無色、透明、無形狀的液體。水有毛細現象,表度面張力。
水能溶解許多物質。水的污染有:農業污染、工業污染、生活污染。
在我們常見的材料中,有的直接來自大自然,稱為天然材料:羊毛回、木材、石料等。有的不是直接來自大自然,而是加工處理的稱為人造材料:紙、鐵、玻璃、塑料等。
造紙術是我國答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等等。
2. 科普小知識要簡單的100字左右
1天氣是指短時間(幾分鐘到幾天)發生的氣象現象,如雷雨、冰雹、臺風、寒潮、大風等。
2.什么是氣候 氣候是指某一地區長時期內(月、季、年、數年、甚至數百年等)各氣象要素長年的平均值。是一個地區的冷、暖、干、濕等天氣狀況基本特征的綜合反映。
3.氣候資源 氣候資源是指廣泛存在于大氣圈中的光能、熱能、降水、風能等可以為人們直接或間接利用,能夠形成財富,具有使用價值的自然物質和能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已被廣泛用于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
4. 小氣候 小氣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氣候背景的范圍內,在局部地區,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條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該地區具有獨特的氣候狀況。小氣候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個別氣象要素變化劇烈,以及個別天氣現象上的差異。
.城市氣候 在大氣候或區域氣候的背景條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局地氣候或小氣候。城市氣候呈現出所謂“五島”的特征,即“熱島”、“濕島”、“干島”、“雨島”、“混濁島”。
6.熱島效應 熱島是由于人們改變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氣候變化的綜合現象,是城市氣候最明顯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吸熱率,使得城區儲存了較多的熱量,并向四周和大氣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于周圍的郊區氣溫,高溫的城區處于低溫的郊區包圍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島嶼,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7.為什么冬天的氣壓比夏天高 氣壓是指地球上空氣柱在單位面積上產生的壓力。一個地方的氣壓是經常發生變化的,當氣壓降低時,天氣陰雨,氣象升高時,天氣轉晴。氣壓發生變化有許多原因。其中空氣溫度的變化是引起氣壓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空氣冷卻時,空氣收縮,密度增大,單位面積上承受的空氣柱重量增加,氣壓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氣一到,總是伴隨著氣壓的升高;而在暖空氣來臨的同時,氣壓常常降壓。冬天是冷空氣的世界,夏季則是暖空氣的天地,氣壓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3. 幾個短小精悍的科學小知識
鳥怎樣睡覺的
白天,鳥兒們在枝頭穿梭嗚叫,在藍天下自由飛翔,到了晚上,它們和我們人一樣也要休息、睡覺,恢復體力,不過它們睡覺的姿勢可是各不相同哦!
美麗的綠頭鴨和天鵝們,白天在水中捕食、戲耍,夜晚休息時也離不開它們最愛的水面。它們把優美的長脖子彎曲著,將頭埋在翅膀里,然后讓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邊做著美夢,一邊隨波逐流,好不悠閑。
鶴、鸛、鷺等長腿鳥總是單腳獨立而睡,累了再換另一只腳,是勞逸結合的典范。
鷓鴣休息時喜歡成群圍成一個大圈,然后一律頭朝外尾向內。這樣,不管敵人從哪個方向襲來,它們都能及時發現并逃走。
畫眉、百靈等叫聲悅耳的小鳥,睡覺時通常彎下兩腿,爪子則彎曲起來牢牢地抓住枝條,所以不用擔心它們會從樹上摔下來。
而貓頭鷹這種“值夜班”的猛禽,你總能在白天看見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站立在濃密的樹枝上,其實這時它正在睡覺呢。貓頭鷹的睡覺姿勢是不是很另類啊,它這樣可是為了時刻監視周圍環境防備著敵人的襲擊哦!
=================================
魚也會溺死嗎
魚有鰓,可以在水中呼吸,魚有鰾,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說生活在水中的魚也會溺死,這是真的嗎?
雖然這聽起來很荒謬,但卻是事實。魚鰾是魚游泳時的“救生圈”,它可以通過充氣和放氣來調節魚體的比重。這樣,魚在游動時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動,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穩定狀態。不過,當魚下沉到一定水深(即“臨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壓力會使它無法再凋節鰾的體積。這時,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來了,并最終因無法呼吸而溺死。雖然,魚還可以通過擺動鰭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話,這樣做也無濟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魚類,由于它們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它們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如果我們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魚快速弄到“臨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體內部的壓力無法與外界較小的壓力達到平衡,因此它就會不斷地“膨脹”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時,它甚至會把內臟吐出來,“炸裂”而死。
=============================
貪吃孩子變笨
貪吃會降低大腦的血流量
若一次進食過量或一刻不停地進食,會把人體里的大量血液,包括大腦的血液調集到胃腸道來。而充足的血供應是發育前提,如果經常處于缺血狀態,其發育必然會受到影響。
貪吃會造成“肥胖腦”
吃得過飽,尤其是進食過量高營養食品,食入的熱量就會大大超過消耗的熱量,使熱能轉變成脂肪在體內蓄積。若腦組織的脂肪過多,就會引起“肥胖腦”。研究證實,人的智力與大腦溝回皺褶多少有關,大腦的溝回越明顯,皺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腦使溝回緊緊靠在一起,皺褶消失,大腦皮層呈平滑樣,而且神經網絡的發育也差,所以,智力水平就會降低。
貪吃會抑制大腦智能區域的生理功能
人的大腦活動方式是興奮和抑制相互誘導的,即大腦某些部位興奮了,其相鄰部位的一些區域就處于抑制狀態,興奮越加強,周圍部位的抑制就越加深,反之亦然。因此,若主管胃腸道消化的植物神經中樞因貪吃過量食物而長時間興奮,這就必然引起鄰近的語言、思維、記憶、想象等大腦智能區域的抑制。這些區域如經常處于抑制狀態,智力會越來越差。
貪吃會因便秘而傷害大腦
孩子的零食大多以高營養的精細食品為主,吃了容易發生便秘。便秘時,代謝產物久積于消化道,經腸道細菌作用后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容易經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刺激大腦,使腦神經細胞慢性中毒,影響腦的正常發育。
貪吃還會促使大腦早衰
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一種能促使大腦早衰的物質——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會因過飽食物而于飯后增加數萬倍,這是一種能促使動脈硬化的物質,因而從長遠意義上講,貪吃會使大腦過早衰老。
★小松博客搜集整理.轉載請注明★
4. 短一點的科普小知識
光速
銀河系太大了,以至于光完全穿過需要100000年。光速大約是186000千米\秒。我們肉眼能看到的最遠的星星,其實是在看40億年前的過去。那顆星星上的光線要用這么長時間才能進入你的眼睛。
人生平均數
一生中上廁所的時間:六個月 一生中吃飯的時間:三年
一生中說話的時間:十年 一生中睡覺的時間:二十二年
一生中頭發的生長長度:1000千米 一生中流的眼淚的容量:六十五升
一生中皮膚脫皮的重量:四十七點五千克 一生中產生的細胞數:七百五十萬億個
一生中的步行距離:22500千米
還想知道嗎?我還有很多很多簡短的科普小知識。那就追問吧,因為我現在沒有時間輸入那么多科普小知識。
本人真名左詩雨,謝謝。
5. 日常科普小知識 (簡單的)
1、家具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可導致胎兒的先天性缺陷。
2、洗滌用品中最環保的是肥皂。3、1941年,中國物理學家王淦昌提出了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半年之后,美國科學家根據這一方案進行實驗,證實了中微子的存在。
4、把衛生球放到衣柜里,會產生一定的升華,過一段時間就會變小。5、夏季使用空調時,將溫度設置在26-28度最好。
6、餐館廚房油煙會產生污染危害健康,所以應當安裝油煙凈化裝置。7、食用含碘食鹽可滿足人體對碘的攝取,人們平時使用的食鹽一般是含碘食鹽。
我們對含碘食鹽要密封保存,因為碘的揮發性。8、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等使用后可以避免造成大氣污染的能源被稱之為清潔能源。
9、散發濃香的塑料書皮、鉛筆等香味文具深受中小學生喜愛。但據專業人士指出,這些帶刺鼻香味的文具會威脅人體健康,是因為這些文具含有大量的甲醛。
10、核電站必須始終堅持的原則是質量第一,安全第一。11、在二千年前,人類以為地球就是整個宇宙的中心,直到十七世紀伽利略用自己制造的望遠鏡觀察到,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
12、離地趆高,大氣分子趆少,被空氣分子散射出來的光也就趆少,因此趆向高空,天空變得趆昏暗。13、野生動物體內含有大量的寄生蟲,人食用后容易誘發一些寄生蟲疾病如:腦囊蟲、肺吸蟲、腸道寄生蟲病等。
14、我國載人航天飛行史上的第一飛人是楊利偉。15、買回來的蔬菜,最好在清水中浸泡10-20分鐘,這樣可除掉大部分殘留農藥。
16、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航天員乘坐“東方一號”飛船首次遨游太空。17、太陽能就是太陽輻射能,太陽的表面溫度達6000℃左右。
18、1964年中國第一次原子彈暴炸成功。19、歷史上僅有的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是居里夫人。
20、醫用酒精是75度。21、民間所說的鬼火其實是磷在空氣中自燃的結果。
22、常見普通溫度計的橫截面是圓形,而體溫計的橫截面近似于一個三角形。體溫計做成這種形狀的主要作用是對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讀數。
23、昆蟲飛行時翅膀都要振動,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當它們都從你身后飛過時,憑你的聽覺能感到蜜蜂從你身后飛過。24、在人體中,酸性最強的液體是胃液。
25、第一顆人造衛星是前蘇聯發射的。26、駕駛汽車時,80公里/小時的速度要比110公里/小時的速度節省燃油25%。
27、孩子做作業時寫錯了字,最好勸他不要用涂改液。28、汽車尾氣中含有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等有害物質。
29、霜是當物體或作物溫度降到0oC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在地面該物體或作物上凝華成的白色冰晶。30、1954年,原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
31、地核的溫度在5000℃以上。32、發明飛機的是萊特兄弟。
33、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其中織女星位于天琴座。
34、冬夜星空中最具代表性的星座是獵戶座。35、著名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因發現一種長壽命,重質量的介子,而榮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36、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電力系統的額定頻率標準定為50Hz,有少數國家電力系統的額定頻率標準定為60HZ。37、彗星拖著一條掃帚那樣長長的尾巴,被人們稱為“掃把星”。
38、太陽的顏色是白色。39、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
40、彩色電視光屏上呈現的各種顏色都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這三原色是指:綠、紅、藍。41、我國雜交水稻聞名于世界,袁隆平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42、按星區劃分,全天共有88個星座。
6. 求50個科學小知識
1.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2. 蟬為什么會蛻皮?
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3.
蜜蜂怎樣釀蜜?
蜂先把采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個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進行調制,然后再吐出來,再吞進去,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后才釀成香甜的蜂蜜。
魚也會溺死嗎
魚有鰓,可以在水中呼吸,魚有鰾,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說生活在水中的魚也會溺死,這是真的嗎?
雖然這聽起來很荒謬,但卻是事實。魚鰾是魚游泳時的“救生圈”,它可以通過充氣和放氣來調節魚體的比重。這樣,魚在游動時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動,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穩定狀態。不過,當魚下沉到一定水深(即“臨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壓力會使它無法再凋節鰾的體積。這時,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來了,并最終因無法呼吸而溺死。雖然,魚還可以通過擺動鰭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話,這樣做也無濟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魚類,由于它們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它們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如果我們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魚快速弄到“臨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體內部的壓力無法與外界較小的壓力達到平衡,因此它就會不斷地“膨脹”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時,它甚至會把內臟吐出來,“炸裂”而死。
=============================
貪吃孩子變笨
貪吃會降低大腦的血流量
若一次進食過量或一刻不停地進食,會把人體里的大量血液,包括大腦的血液調集到胃腸道來。而充足的血供應是發育前提,如果經常處于缺血狀態,其發育必然會受到影響。
貪吃會造成“肥胖腦”
吃得過飽,尤其是進食過量高營養食品,食入的熱量就會大大超過消耗的熱量,使熱能轉變成脂肪在體內蓄積。若腦組織的脂肪過多,就會引起“肥胖腦”。研究證實,人的智力與大腦溝回皺褶多少有關,大腦的溝回越明顯,皺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腦使溝回緊緊靠在一起,皺褶消失,大腦皮層呈平滑樣,而且神經網絡的發育也差,所以,智力水平就會降低。
貪吃會抑制大腦智能區域的生理功能
人的大腦活動方式是興奮和抑制相互誘導的,即大腦某些部位興奮了,其相鄰部位的一些區域就處于抑制狀態,興奮越加強,周圍部位的抑制就越加深,反之亦然。因此,若主管胃腸道消化的植物神經中樞因貪吃過量食物而長時間興奮,這就必然引起鄰近的語言、思維、記憶、想象等大腦智能區域的抑制。這些區域如經常處于抑制狀態,智力會越來越差。
貪吃會因便秘而傷害大腦
孩子的零食大多以高營養的精細食品為主,吃了容易發生便秘。便秘時,代謝產物久積于消化道,經腸道細菌作用后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容易經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刺激大腦,使腦神經細胞慢性中毒,影響腦的正常發育。
貪吃還會促使大腦早衰
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一種能促使大腦早衰的物質——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會因過飽食物而于飯后增加數萬倍,這是一種能促使動脈硬化的物質,因而從長遠意義上講,貪吃會使大腦過早衰老。
50個忒多了..懶得幫你匯
7. 科學小知識 要簡單
▲.什么是宇宙?答: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它既沒有邊際,也沒有盡頭,同時也沒有開始和終結。
▲.銀河系有多大?答:許許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陽系所在的星系叫銀河系。銀河系像一只大鐵餅,寬約8萬光年,中心厚約1.2萬光年,恒星的總數在1000顆以上。
▲.為什么白天看不見星星?答:因為白天部分陽光被大氣中的氣體和塵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陽輻射的光線非常強烈,使我們看不出星星來了。▲.太陽系里有哪些天體?答:太陽系中有9大行星。
它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另外,太陽系里還有許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編號的小行星有2958顆。
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為什么星星有不同的顏色?答:星星的顏色決定于它的溫度。
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表面溫度:發藍的星星表面溫度高,發紅的星星表面溫度低。 ▲.最亮的星是什么星?答:天空中最亮的星是大犬座里的天狼星,星等為1.46等。
距地球8.7光年。 ▲.怎樣找北極星?答: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極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
從勺頭邊上的那兩顆指極星引出一條直線,它延長過去正好通過北極星。北極星到勺頭的距離,正好是兩顆指極星間距離的5倍。
也可以通過“仙后座”找北極星。▲.藍天有多高?答:“藍天”其實是地球的大氣層。
大氣層是包圍著地球的空氣,根據空氣密度的不同分為5層,總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絕大部分空氣都集中在從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處空氣越稀薄。
大氣層有多厚,藍天就應該有多高。▲.為什么天空是藍色的?答:當太陽光照射到地球的大氣層時,藍色光最容易從其他顏色中分離出來,擴散到空氣中再反射出來。
而其他顏色的光穿透能力很強,透過大氣層照到地球上,于是我們看天空只能見到日光中的藍色光。 ▲.為什么日落時天空是紅的?答:因為日落時陽光在大氣層中走的路程特別遠。
除了紅色光外,其他幾種顏色的光傳播不了那么遠,還沒到我們眼睛之前就都散失掉了。只有紅色光線跑得最遠,能傳到我們眼睛里,所以我們看到日落時的天空的顏色就成了紅色的。
▲.月亮會發光嗎?答:月亮不是恒星,它不能發光,但它能反射太陽光。雖然它反射的光只有百分之七能到達地球,但足夠照亮我們地球上的黑夜。
▲.我們能看到多少顆星星?答:用我們的肉眼從地球上能看到7000顆星,但是因為地球是圓的,不論我們站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都只能看到半邊天空,而且靠近地平線的星星又看不清楚,所以我們用肉眼實際上只能看到大約3000顆星。▲.太陽的溫度有多高?答:太陽的中心溫度高達192,000,000℃,表面溫度為6000℃。
但由于太陽離我們非常遠,有1.5億公里,所以,我們就不覺得那么熱了。 ▲.地球為什么會轉圈?答:因為地球有引力,地球正是由于這種引力的作用才轉圈的。
地球自轉的速度每小時1700公里,合每秒470米;公轉的速度大約每秒種29.8公里。 ▲.中午的太陽為什么是白色?答:因為中午時,太陽光能夠直接照在地面上,不像早晚要受地面上的東西(如高山、林木、樓房,以及混濁空氣)的阻擋,所以,它仍然是原來的白色光,刺激得人不敢睜眼睛。
▲.在月球上走路為什么費勁?答:因為月球上的吸引力很小,走路很容易滑倒,一分鐘只能走20步。如果走急了,就容易飛起來,一飛起來,就好長時間站不穩,所以,在月球上走路就很費勁。
▲.地球為什么不發光?答:因為地球的溫度比較低,最熱的地方(地核心)才二三千度,不像太陽溫度那樣高,能引起熱核反應,所以地球不會發光。 ▲.人為什么感覺不出地球在轉動?答:因為地球很大,轉得又很平穩,我們也在同地球一起轉動,我們以自己為參照物,所以就感覺不出地球在轉動。
▲.打雷是怎么回事?答:這是陰電和陽電碰到一起發生的自然現象。下雨時,天上的云有的帶陽電,有的帶陰電,兩種云碰到一起時,就會放電,發出很亮很亮的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很快受熱,膨脹,并且發出很大的聲音,這就是雷聲。
▲.流星雨是怎么回事?答:宇宙中有許多小天體按著自己的軌道和速度飛行。有的自己炸碎了,有的和其他天體撞碎了。
但它們繼續向前飛行。當它們的軌道和地球軌道碰到一起時,像雨點一樣落到了地面,這種現象就叫流星雨。
▲. 云為什么會走?答:云是浮在空中的水蒸氣。空氣在空中也是不停地流動著的。
空氣的流動就是風,就把云彩吹走了。空氣流動得越快,云就走得越快。
▲. 飛機為什么能飛上天?答:飛機有兩個機翼,像小鳥的翅膀一樣,它還有推進器。機翼能產生升力,把飛機托起在空中;推進器能產生能力,把飛機推向前進。
因此,飛機就能像鳥兒一樣飛上天了。
8. 科技小知識是短一點
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了,越來越發達了,科技也越來越先進了!看看那些歷史,從古代到現在,我們一步一步地走了過來。
在那次
儀式上,我就已經看到了我們祖國的科技發展,那一輛輛新穎的坦克,車子,
和一些稀有的武器裝備。我非常驚訝,現在祖國的科技太發達了。
科技對我們人類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在什么地方都會用到我們的科技
現在我們學校里也在進行這科技節的活動,讓同學們自己寫一下科技的論文,或小報,自己發明
或者畫一幅科技畫,這樣,不僅提高了同學們對科技的熱愛和了解,并且,提高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我也參加了這次活動,我感覺非常的有意義,在網上尋找一些
和資料,和爸爸媽媽一起動動腦,一起發明自己的
畫自己想象中的科技畫,是多么有趣,多么有意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