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的學習格言要有100字以上的格言介紹
唯有心靜如水者方能氣貫長虹作為剛剛步入高一的我們,面對今后三年緊張忙碌的高中生活,我們一定要記住這樣一句話“唯有心靜如水,方能氣貫長虹”.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面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干擾與誘惑,我們就應該做到心如湖水般的平靜,一心一意的學習,唯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為我們高中三年艱辛的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地基,日后在這堅實的地基上建橋、修路、蓋房豈不是輕而易舉?大家請記住,十年磨一劍,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說只有在平時的學習中心靜如水地積累、堅持,才能在三年后高考來臨時“氣貫長虹”,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2. 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1、在教育的百花園中,百花吐艷離不開園丁愛的奉獻;在金秋的碩果園里,碩果累累離不開耕耘者心的澆灌。
2、今天的積蘊,是為了明天的放飛,還有什么比看著自己的學生飛得更高、更快、更遠,更令教師欣慰的呢?
3、有人把教師比喻成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我認為只有此時,我們才真正擁有了一切。
4、在集體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地要求每個孩子,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每個孩子,讓每個孩子對自己都有信心。
5、教師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6、教學相長,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會學到很多。
7、教師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們在成長!
8、當你埋怨學生太笨的時候,你也該自問:什么叫誨人不倦。
9、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園香。
10、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為科學;教師不存在的地方,無知就變成了聰慧。
11、和藹可親的態度,永遠是教師良好教態的注腳。
12、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學生。
13、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既有苦,也有樂。
14、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們的孩子。
15、傾注心血的愛能使孩子們早日鮮花綻放!
16、教師施愛宜在嚴愛與寬愛之間。
17、教師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老師的影子。
18、尊重和愛護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
19、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愛戴,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的人格,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
20、師生之間心與心的交匯之處是愛的圣地。
21、教師之所以偉大,在于他(她)永遠消耗自己,照亮別人。
22、愚蠢的教師只會傳授真理,聰明的教師應教孩子發現真理。
23、感人肺腑的談話,能醫治孩子心靈的創傷。
24、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教書。
25、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26、愛就是教育,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27、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28、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孩子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孩子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29、教師的工作是激發孩子對人生無限的好奇心。
30、教師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
31、教師要融于師生的相互理解中。
32、能得到家長和孩子的尊敬和喜愛,這是教師的價值所在。
33、在教學上,要做教師兼學者;在寫作上,要做學者兼教師。
34、堅持啟發式,避免注入式。(名人名言 )
35、博學、耐心、寬容,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
36、教師應該善于挖掘孩子的潛能,培養他們包括學習能力在內的多方面能力。
37、不尊重學生,就是不尊重自己。
38、以仁治校,以愛執教,以誠待人,才可融社會、學校、師生為一體。
39、為師者當高風亮節,動之以情,付之以愛。
40、教與學理當為一體,即師生融洽是魚與水、血與肉的親情之融合。
41、先學會做人,再學會知識。
42、非學無以立身,非教無以立國。
43、耕耘在綠草地,此生無怨無悔。
44、給學生一個世界,給老師一片天空。
45、納百川,容學問,立德行,善人品。
46、問號是打開任何科學大門的鑰匙,要想走進這扇大門,只有在不倦的勞動中才能找到這把鑰匙。
47、有時候,一步就是一生,一念之差就是天壤之別,幾秒就可以決定我們人生的成敗。
48、這個世界,既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49、教師的對象是富有情感的、具有純潔心靈的學生,教師的辛勤勞動和坦誠之心一旦感染了學生,就會引起學生對教師由衷的敬愛。
3. 關于教育的名言
1、“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禮記》 2、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3、“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陶行知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 5、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李贄 6、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張載 7、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
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
——斯賓塞 8、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 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 ——斯賓塞 9、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
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后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 ——陶行知 10、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
——陶行知 11、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 ——達爾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
——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陶行知 14、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葉圣陶 15、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
——葉圣陶 16、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蘇霍姆林斯基 1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
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 18、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盧梭 19、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愛因斯坦 20、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愛因斯坦 2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就是天才。 ——狄德羅 22、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
——英國作家薩克雷 23、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蘇霍姆林斯基 24、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
……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 ——洛克 25、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
2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陶行知 27、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
——馬卡連柯 28、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 ——馬卡連柯 29、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 30、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 31、兒童需要管教和指導,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們無時不刻和處處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導之下,是不大可能學會自制和自我指導的。
——林格倫 32、在我們的社會中, 勞動不僅是經濟的范疇, 而且是道德的范疇。 ——馬卡連柯 33、懂得如何啟發,使教人的一大藝術。
——阿米爾 34、真正的教育與其說是言辭,無寧說是在實踐。 35、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孩子講的學問,而在于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當興趣已很濃的時候,再教他的學習方法,這才符合優良教育的原則。
36、凡是出于人為的事,人都能破壞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滅的,因此教育必須”遵循自然”。 37、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中庸》 38、讀書使人充實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美,富蘭克林 39、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朱舜水集.勸學》 40、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化一,毋寧展個性. ——蔡元培 41、教育貴于薰習,風氣賴于浸染。 ——郭秉文 42、發明千千萬,起點。
4. 短的學習格言 要有100字以上的格言介紹 解釋加感悟
唯有心靜如水者方能氣貫長虹
作為剛剛步入高一的我們,面對今后三年緊張忙碌的高中生活,我們一定要記住這樣一句話“唯有心靜如水,方能氣貫長虹”。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面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干擾與誘惑,我們就應該做到心如湖水般的平靜,一心一意的學習,唯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為我們高中三年艱辛的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地基,日后在這堅實的地基上建橋、修路、蓋房豈不是輕而易舉?大家請記住,十年磨一劍,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說只有在平時的學習中心靜如水地積累、堅持,才能在三年后高考來臨時“氣貫長虹”,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5. 與學習有關的名言,越短越好
檢舉 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
——培 根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 ——弗萊格重復是學習之母。
——狄慈根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么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 ——利希頓堡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于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佚 名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勞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
——B.V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 ——笛卡兒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
——洛 克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 ——阿卜·日·法拉茲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
——烏申斯基游手好閑的學習并不比學習游手好閑好。 ——約·貝勒斯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
——普列漢諾夫一年之際在天春, 一天之際在于晨,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讀書名言 ·中國古代讀書名言10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蒲松齡《阿寶》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
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鄭板橋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鄒韜奮《韜奮文集》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選集》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 ——趙樹理 ②西方讀書名言10則 我閱讀關于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后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智識。
我讀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因。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惟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愛因斯坦 “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將整個人類積累的無數豐富的經驗,世世代代傳下去。”
——坎耶里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 ——惠普爾 “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托爾斯泰 “優秀的書籍是撫育杰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保存下來,并為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展服務。” ——彌爾頓 “書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尼克拉耶娃 “書是這一代對下一代精神上的遺訓。” ——赫爾岑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孔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禮記。
學記》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劉向(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引自〈說苑〉 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
——桓寬 引自《鹽鐵論。制議》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不成。
——張載(北宋哲學家)引自《經學理窟。義理篇》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學家)引自《紅樓夢》第5回 好問,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隨口問,即能得到正確答復,也未必受到大益。
所以學問二字,“問”放在“學”的下面。 ——謝覺哉(現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做學問的功夫,是細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飯一樣,要嚼得爛,方好消化,才會對人體有益。 ——** 引自《理想。
情操。精神生活》 惜時、專心、苦讀是做學問的一個好方法。
——蔡尚思(現代史學家)轉引自《青年文摘》1983年第11期 學習要抓住基本知識:即不好高騖遠,而忽略基本的東西。喜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為它是建立在喜馬拉雅山之上, 盤基廣大高原之上的一個高峰;假如把喜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難以存在的,猶如無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現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學習外語并不難,學習外語就像交朋友一樣,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見面,朋友之間就親密無間了。 ——高士其 轉引自1980年12月31日《解放軍報》 學習和鉆研,要注意兩個不連良,一個是“營養不良”,沒有一定的文史基礎,沒有科學理論上的準備,沒有第一手資料的收集,。
6. 教育家名人名言
1.在你發怒的時候,要緊閉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氣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我們唯一不會改正的缺點是軟弱
4.年輕就是無限的可能
5.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6.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7.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8.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教育名言:
1.“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2.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張載
3.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魏書生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5.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李贄
6.身教重于言傳。——王夫之
7.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贊
7. 教育格言50字 快 快 快 快 快
●才智之民多則國強,才智之士少則國弱(清·康有為)
●民智者,富強之源也(清·嚴復)
●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清·梁啟超)
●日本之驟強,由學校之極盛(清·康有為)
●國勢之強弱,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長,存乎學校(時務學堂招考示)
●學者,國之本也(孫中山)
●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
●古之建國,教學為先(宋·傅亮)
●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孟子)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唐·權德輿)
●善國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勸學(宋·范仲淹)
●教易為善,善而人正,國之所以治也(宋·李覯)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明·朱之瑜)
●教育為立國之本(清·鄭觀應)
●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學不可(唐·孔穎達)
●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唐·白居易)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禮記)
●風俗弊壞,由于無教(清·康有為)
●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風俗丕丕,而國以強(孫中山)
1.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中庸》
2.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論語.述而〉〉
3. 讀書使人充實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美,富蘭克林
4.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朱舜水集.勸學》
5. 今一切事業,須從科學上解決;而一切學問,須從事實上研究。 黃炎培
6. 教育貴于薰習,風氣賴于浸染。 郭秉文
7.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陶行知,教育家
8. 知識不是某種完備無缺、純凈無瑕、僵化不變的東西。它永遠在創新,永遠在前進。
普良尼施尼柯夫,前蘇聯農業化學家
9. 讀史使人明智,讀私詩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使
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 培根,英國哲學家
10.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管仲,春秋政治家
11.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唯盡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長而后能收人之長. 魏源,清朝思想家、史學家
12.教育的事業并非使年輕人能完美地從事科學研究,而是要開闊年輕人的心胸,使其能盡力運用自己之所長。 洛克,英國哲學家
13.教育最偉大的技巧是:知所啟發。 亞美路,瑞士教育家
14.假如一個先生想用知識去啟導一個葬身在無知之中的學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種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識。 夸美紐斯,捷克教育家
15.懂得如何啟發,使教人的一大藝術。 阿米爾,印度尼西亞詩人
16.真正的教育與其說是言辭,無寧說是在實踐。
17.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孩子講的學問,而在于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當興趣已很濃的時候,再教他的學習方法,這才符合優良教育的原則.
18.凡是出于人為的事,人都能破壞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滅的,因此教育必須"遵循自然".
19.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化一,毋寧展個性. 蔡元培
20.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
21.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發展的規律.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的最高的規律.
22.一個壞的教師廉價真理,一個好的教師發現真理. 第斯多惠
8. 關于教養的名言
●今欲自強,非講兵不可;講兵非理財不可,理財非學校以開民智不可(清·康有為)
●才智之民多則國強,才智之士少則國弱(清·康有為)
●民智者,富強之源也(清·嚴復)
●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清·梁啟超)
●日本之驟強,由學校之極盛(清·康有為)
●國勢之強弱,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長,存乎學校(時務學堂招考示)
●學者,國之本也(孫中山)
●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
●古之建國,教學為先(宋·傅亮)
●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孟子)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唐·權德輿)
●善國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勸學(宋·范仲淹)
●教易為善,善而人正,國之所以治也(宋·李覯)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明·朱之瑜)
●教育為立國之本(清·鄭觀應)
●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學不可(唐·孔穎達)
●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唐·白居易)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禮記)
●風俗弊壞,由于無教(清·康有為)
●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風俗丕丕,而國以強(孫中山)
●與其為成人造班房,不如為孩子建學堂(伊·庫克)
●教義應該使人們愛上訓誡,而不是愛上教師(培根)
●教育并不僅僅用于裝點記憶力和啟發理解力,它的主要職責應該是引導意志力(儒貝爾)
●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觀念塑造孩子;我們必須愛他們,任他們的天性自然發展(歌德)
●教人者,成為之長,去人之短(清·魏源)
●教育的含義就是使人能作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喬·赫伯默)
●技術教育是手工勞動的升華,它能把手工勞動的效率提高到最高程度(威·格拉德斯通)
●鐘不敲不響,人不教育不會
●井要淘,人要教
●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荀子)
●人只是一無所知的動物,沒有教誨則一無所知,他既不能講話、行走、吃飯,也不能作本能的激勵的任何事情,只能睡覺(大普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