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詩歌故事,要簡短
這里有一個宋之問巧遇駱賓王的故事。
初唐詩人駱賓王曾參與起兵反對武則天,但歸于失敗,他只得隱姓埋名,出家當和尚。
這天,杭州靈隱寺來了一個年輕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問。晚間,宋之問于寺間長廊漫步,見皓月當空,野山魃魃,便詩興大發,吟出“鷲嶺郁昭嘵,龍宮隱寂寥”兩句詩來,自覺有些意味,可是下面兩句卻一時接不上來。長廊盡頭,宋之問忽見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幾句,道:“老衲倒有兩句——”于是,他緩緩吟來:“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宋之問聽了,深感佩服。
宋之問回房細細品味,覺得老和尚的兩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興沖沖地跑去拜見老和尚,可不見人影。正在徘徊悵然之際,一個小和尚經過,宋之問趕忙上去詢問,和尚道:“噢,他就是駱賓王啊。”
2. 詩歌故事,要簡短
2.千金之劍掛墓地 春秋時期的吳國,鍛制寶劍的技藝非常精良,各種寶劍名聲遠揚。
人們都以能有一把吳國的劍而滿足。 吳國太子季札,人稱“延陵季子 ”。
一次 ,他出使晉國,途中路過徐國,便去拜見徐國國君 。“大王,請接受我轉達父王對您的問候 !”季札行禮畢,習慣地握住腰間的劍柄。
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劍鞘上。徐君對寶劍的注意 雖是一剎那間的事,可還是讓季札感覺到了,他一邊飲酒,一邊想 :此劍送給徐君,對加強吳、徐友誼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晉國,身上無劍又不合適……他決定從晉國回來時再把寶劍獻給徐君。
過了幾天,季札從晉國返回,又經過徐國。徐國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喪景象。
原來徐君去世了 。”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遠失去了機會啊 !”一個隨從說 :“既然徐君不在,贈劍之事也就作罷吧?”季札擺擺手:“不行,此事不做, 我心里總會不安的 。”
于是他把寶劍贈給徐國新君王。新君王感激地說 :“先王沒有遺囑,我不該接受貴重禮物啊 。”
季札只得把劍掛在徐君墓地上,寄托自己的懷念。 后來,有人作詩道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
由此,吳國與徐國的關系更親密了。 3.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有一天要舉行宴會 ,照例要有歌舞表演。
恰好一個彈琴的樂師病倒 ,少了一個節目 ,這真急壞了禮儀官。消息傳開后,想不到官府里新來的洗衣婆自告奮勇,說她會彈琴唱歌。
禮儀官答應讓她參加表演。宴會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
大小官員按次序就座,銀亮的酒杯不斷舉起,舞女的綢帶頻頻飄動,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輪到洗衣婆上場了,她邊彈邊唱一首《琴歌》 :"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百里奚聽了第一句就覺得十分奇怪,聽著,聽著,他站起來,走向洗衣婆,扶起她,喃喃地說 :"夫人……你受苦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當年百里奚是虞國的大夫,虞國被晉國滅掉,百里奚也不了俘虜。
晉獻公把女兒嫁到秦國,百里奚和夫人被指定為隨嫁的侍臣。百里奚心里很不愿意,中途帶了夫人逃走,不料在楚國邊境被楚人扣留。
秦穆公聽說百里奚流落楚國,就派人帶了五張公羊皮向楚國交換百里奚。楚人得了五張公羊皮,只肯放百里奚一人 ,這樣百里奚和夫人就被迫分開了 。
分手那天 ,夫人把門閂劈斷當木柴 ,燒了一只老母雞讓百里奚做路糧。百里奚到了秦國,被秦穆公重用。
百里奚雖然富貴了 ,并沒有忘記夫人 ,幾次三番派人打聽,都沒有下落。不料今日一場宴會,兩人竟得重逢,牽線搭橋的居然是一首《琴歌》。
4 風 蕭 蕭 兮 易 水 寒 戰國時期,秦王想獨霸天下,派兵向燕國逼近,燕太子丹萬分恐慌 。流落到燕國的荊軻為了報答太子丹對自己的恩德,準備赴湯蹈火,刺殺秦王。
怎樣才能使秦王接見自己呢?他苦苦思索,終于想起了秦王的仇人樊於(w ū)期(j ī)。樊於期是秦國將領,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避難。
秦王正用千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買他的頭。荊軻想,如果我將他的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一起獻上,秦王必定會高興地接見我,那時就有機會行刺了 。
于是荊軻前去拜訪樊於期 ,把刺殺秦王的計謀告訴他。樊將軍聽了,激動而憤怒地說 :"這正是我日夜盼望的事啊,今天終于機會來啦 !"說罷,拔劍自刎。
荊軻將樊將軍的頭裝入木匣封好,又將一把有毒的匕首藏在卷起的地圖里,與太子丹商定了啟程的日子。出發那天,太子丹和了解內情的朋友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 ,來到易水邊送行。
大家迎著刺骨的寒風,心情異常沉重。這時,高漸離在岸邊敲起竹制的樂器,荊軻和著樂聲高聲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那慷慨激昂的歌聲激蕩著易水,震撼著人心,連頭發梢都向上豎了起來。
佇立岸邊的人們禁不住掉下熱淚,目送著壯士的車馬漸漸遠去…… 13北 方 有 佳 人 漢朝有個藝人李延年,能歌善舞,而且常常唱一些自己創作或改編的歌曲,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漢武帝很喜歡他,每回宮中設宴,總要把他召來表演。
這一天,皇宮里又是輕歌曼舞,絲竹聲聲。漢武帝一邊開懷暢飲,一邊觀賞著宮女們翩翩的舞姿。
過了一會兒,一個身材修長、相貌英俊的青年出場了,他就是李延年。皇帝微笑地看著他,今天李延年顯得比往常更加神采奕奕,白凈的臉上透著一層淡淡的紅光。
李延年向皇上請了安,就飄然起舞,引吭(h áng )高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哦?”漢武帝放下酒杯,身子略略前傾,注意地聽著。
李延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望著皇帝,繼續唱道 :“……寧(n ìng )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一曲歌畢,余音裊裊。
漢武帝驚嘆道 :“啊!世界上難道真有這樣的美人嗎?”顯然,皇帝是被李延年的歌打動了。“稟告皇上,這位絕代佳人就是我的親妹妹 。”
李延年看出皇帝的意思,不失時機地說。其實,李延年就是為了引薦妹妹,才作這首歌的。
“快,快把她接到宮里來!”漢武帝急切地說。這樣,李延年的妹妹就被召進宮去。
皇帝一看,果然是一個美麗絕倫的女子,并且同她哥哥一樣能歌善舞,心中便非常喜歡,。
3. 求一關于詩歌的故事,要簡短的
曹植的《七步詩》是他哥哥曹丕命令他在七步內寫出的。
關于曹植《七步詩》的故事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 據《世說新語.文學》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稱之為《七步詩》。
據說曹丕聽了以后“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于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于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后發酵過的豆子,用以制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干后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
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此詩最早就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之中,后來流傳的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難肯定。
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而且據《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了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臺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們還是把它作為曹植的作品來介紹給讀者諸君。
當然,此詩的風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曹植(192-233)字子建。
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魏杰出詩人。
曹操第三子,封陳思王。因富才學,早年曾被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后失寵。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為臨淄侯。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
曹丕稱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兒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幾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憂郁 而死,年四十一歲。
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時間。這時期的文學,以詩歌的成就最為顯著。
有不少作品能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養料,反映出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 的痛苦,體現了要求國家統一的愿望,辭情慷慨,語言剛健。后人以“建安風骨”稱 譽這些作品俊逸剛健的風格。
但有些篇章表現了消極出世的思想。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
曹植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即帝位為界,分為 前后兩期。前期有少數作品出社會動亂和自己的抱負,詩的基調開朗、豪邁。
如《白馬篇》、《送應氏》等。后期作品則反映其所受壓迫的苦悶的心情,部分詩篇參雜較 濃厚的消極思想。
其詩善用比興手法,語言精煉而詞采華茂,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詩歌的成就,對五言詩的發展頗有影響。也善辭賦、散文。
他的《洛神賦》抒情優美 ,富于神話色彩,影響甚大,是建安時期抒情小賦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試表》等。
曹植的“七步詩”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合稱三曹,為中國文學史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詩”更是一段佳話,其意義已不在是此詩本身價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內含,成了久遠的歷史長河中為了爭奪地位、權力、財產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的一種寫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勿用說,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訴書。
是呀,曹植確是曹丕的勁敵,他曾獲其父曹操的特別喜愛,曹操也曾一度欲廢曹丕而立其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幾歲的時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點兒懷疑,認為是曹植請人代寫的,而曹植請父親當面測試,經過幾翻面試,曹植的確“出口成文,下筆成章。
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對,曹植真得就被立為太子了,曹丕與其弟曹植的斗爭也就從這時代開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來送行,臨別,曹植高聲朗讀了為曹操歌功頌德的拍馬文章,大家十分贊賞,而曹丕淚流滿面的向父親送別,很讓曹操感動,也掉下淚來,這一小小的舉動拉近了曹丕與父親的距離,加深了父子感情,看來父子親情之間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馬屁 的。
還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帶兵出征。帶兵出征是掌握軍權的象征 ,是曹操重點培養的征兆,曹丕得到消息,當然很為 惱火,怎么辦呢?曹丕想得一個毒計,事先帶著好酒好菜,跟曹植一起喝酒,灌得曹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來傳曹。
4. 古詩故事簡短
千金之劍掛墓地
春秋時期的吳國,鍛制寶劍的技藝非常精良,各種寶劍名聲遠揚。人們都以能有一把吳國的劍而滿足。
吳國太子季札,人稱“延陵季子 ”。一次 ,他出使晉國,途中路過徐國,便去拜見徐國國君 。“大王,請接受我轉達父王對您的問候 !”季札行禮畢,習慣地握住腰間的劍柄。徐君的眼光也自然地落在那金光耀眼的劍鞘上。徐君對寶劍的注意
雖是一剎那間的事,可還是讓季札感覺到了,他一邊飲酒,一邊想 :此劍送給徐君,對加強吳、徐友誼很有作用……可是,我出使晉國,身上無劍又不合適……他決定從晉國回來時再把寶劍獻給徐君。
過了幾天,季札從晉國返回,又經過徐國。徐國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喪景象。原來徐君去世了 。”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遠失去了機會啊 !”一個隨從說 :“既然徐君不在,贈劍之事也就作罷吧?”季札擺擺手:“不行,此事不做,
我心里總會不安的 。”于是他把寶劍贈給徐國新君王。新君王感激地說 :“先王沒有遺囑,我不該接受貴重禮物啊 。”季札只得把劍掛在徐君墓地上,寄托自己的懷念。
后來,有人作詩道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由此,吳國與徐國的關系更親密了。
3.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有一天要舉行宴會 ,照例要有歌舞表演。恰好一個彈琴的樂師病倒 ,少了一個節目 ,這真急壞了禮儀官。消息傳開后,想不到官府里新來的洗衣婆自告奮勇,說她會彈琴唱歌。禮儀官答應讓她參加表演。宴會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大小官員按次序就座,銀亮的酒杯不斷舉起,舞女的綢帶頻頻飄動,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輪到洗衣婆上場了,她邊彈邊唱一首《琴歌》 :"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百里奚聽了第一句就覺得十分奇怪,聽著,聽著,他站起來,走向洗衣婆,扶起她,喃喃地說 :"夫人……你受苦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當年百里奚是虞國的大夫,虞國被晉國滅掉,百里奚也不了俘虜。晉獻公把女兒嫁到秦國,百里奚和夫人被指定為隨嫁的侍臣。百里奚心里很不愿意,中途帶了夫人逃走,不料在楚國邊境被楚人扣留。秦穆公聽說百里奚流落楚國,就派人帶了五張公羊皮向楚國交換百里奚。楚人得了五張公羊皮,只肯放百里奚一人 ,這樣百里奚和夫人就被迫分開了 。分手那天 ,夫人把門閂劈斷當木柴 ,燒了一只老母雞讓百里奚做路糧。百里奚到了秦國,被秦穆公重用。百里奚雖然富貴了 ,并沒有忘記夫人 ,幾次三番派人打聽,都沒有下落。不料今日一場宴會,兩人竟得重逢,牽線搭橋的居然是一首《琴歌》。
4 風 蕭 蕭 兮 易 水 寒
戰國時期,秦王想獨霸天下,派兵向燕國逼近,燕太子丹萬分恐慌 。流落到燕國的荊軻為了報答太子丹對自己的恩德,準備赴湯蹈火,刺殺秦王。怎樣才能使秦王接見自己呢?他苦苦思索,終于想起了秦王的仇人樊於(w ū)期(j ī)。樊於期是秦國將領,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避難。秦王正用千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買他的頭。荊軻想,如果我將他的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一起獻上,秦王必定會高興地接見我,那時就有機會行刺了 。于是荊軻前去拜訪樊於期 ,把刺殺秦王的計謀告訴他。樊將軍聽了,激動而憤怒地說 :"這正是我日夜盼望的事啊,今天終于機會來啦 !"說罷,拔劍自刎。荊軻將樊將軍的頭裝入木匣封好,又將一把有毒的匕首藏在卷起的地圖里,與太子丹商定了啟程的日子。出發那天,太子丹和了解內情的朋友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 ,來到易水邊送行。大家迎著刺骨的寒風,心情異常沉重。這時,高漸離在岸邊敲起竹制的樂器,荊軻和著樂聲高聲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那慷慨激昂的歌聲激蕩著易水,震撼著人心,連頭發梢都向上豎了起來。佇立岸邊的人們禁不住掉下熱淚,目送著壯士的車馬漸漸遠去……
5. 關于詩歌創作的簡短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 要短的詩歌故事,越短越好啊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詩人白居易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學問,到處向人請教,但仍不能滿足他強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聽說有一位得道的禪師,學問非常高深。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見,好不容易見到了禪師,便虛心地問:“師父,請告訴我如何才能得道?”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說:“這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說是道呢?”禪師回答:“三歲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難奉行啊!”一、這是清朝大學者—紀曉嵐的故事: 當紀先生很小的時候,他既聰明又頑皮,常常讓老師啼笑皆非(老師姓施);有一天,紀曉嵐帶著一只小黃鳥到學堂去玩,玩得正起勁的時候,施老師進來了;紀曉嵐馬上把鳥兒藏在墻上松脫的磚頭后面,石老師也瞧見了,他故意裝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課了。
可是當施老師吟著詩句走到墻邊時,突然用手把磚頭往后推,可憐的鳥兒就活活的被壓死了,老師還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細羽佳禽磚后死」 紀曉嵐想了想,說:「老師,我能不能給您對個下句?」老師還是很得意,說:「當然可以。」 紀曉嵐說:「您念的是細羽佳禽,我給您對粗毛野獸,您的磚,我對石, 后我對先,死我對生,是: 「粗毛野獸石先生」 老師聽了,知道紀曉嵐是用諧音在罵他,鼻子都氣歪了,但是,他又沒對錯嘛!二、其二、蘇東坡與佛印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
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
」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尾。
」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 浮云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 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 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一天,蘇東坡指點廚師,用一尾西湖活草魚,洗凈剖開,裂上五刀,用火腿、蔥、姜蒸制。廚師燒制好,送到書房。
蘇東坡一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連聲呼道:「好一尾五柳魚!」剛舉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閃,佛印和尚來啦。蘇東坡心想:「嗨,好個趕飯和尚,早不來,晚不來!我剛要吃魚,你卻趕來了。
今天我偏不讓你吃,看你怎麼辦?」一伸手便把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見到那盤魚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 蘇東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一本正經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來跟你打聽一個字。
」「什麼字啊!」「你姓蘇的『蘇』字怎麼寫法?」 蘇東坡一聽,眉頭一皺,知道佛印學問好,不會連個「蘇」字也不會寫, 一定有名堂,便裝作認真地回答:「喔,「蘇」字嘛,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左邊一個「魚」字,右邊一個 「禾」字。」佛印也假裝糊涂地問:「喔,假如草字頭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 呢?」 蘇東坡說:「那還是念「蘇」啊:」佛印按著說:「那把「魚」擱到草字頭上邊呢?」 蘇東坡急忙說:「噯,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說:「好啊!你說把魚擱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魚拿下來吧!」 蘇東坡一下子醒悟過來!佛印說來說去,就是要吃他那盤五柳魚。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蘇東坡要來,也照樣清蒸一盤五柳魚。剛好蘇東坡進來了。
佛印一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難難你。正巧旁邊有只磬,他就隨手將魚放在磬里。
蘇東坡早已看見,裝作不知。剛坐下就故意「唉」地嘆了口氣。
佛印素知蘇東坡性格樂觀,疑惑地問道:「太守,今天為何愁眉不展?」蘇東坡回答說:「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寫副對聯。
7. 詩歌的故事和知識(簡短)
詩歌的故事落榜的張繼與《楓橋夜泊》同窗好友一個個榜上有名,張繼卻名落孫山。
落榜后,張繼非常失望,他一個人獨自來到蘇州。蘇州是個好地方,水鄉的風光勝似天堂。
張繼想借蘇州的美景,排解心中的煩悶,可看著眼前的美景,他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別人的風光和自己的落寞。游了一天園林水巷,不但沒有解去心中的煩悶,反而新增了許多憂愁,正是借景消愁愁更愁啊!夜晚,張繼讓老船工把小船停泊在楓橋旁邊,哪里也不想去了。
楓橋下的小河,在夜幕里靜靜流淌。小船在水面上輕輕搖動,恰似隨風輕擺的搖籃。
我且在這“搖籃”中好好睡一覺吧,也許明天醒來,會有一個好心情。張繼鉆進船艙,解衣躺下。
水波蕩漾,小船輕搖,確實很舒服,可往事偏要一幕幕在腦海里上演:十年苦讀的艱辛,父母的期待,別人的鄙視,自己的失意……每一件都像鋼針似的,扎得人心疼。最讓張繼心疼的是奶奶,赴考前,奶奶把張繼叫到床前,顫抖著雙手,從自己身上取下一尊拇指大的玉觀音,戴到張繼的脖子上。
這尊玉觀音奶奶隨身戴了幾十年,張繼從未見她取下過。奶奶說,觀音菩薩會保佑她的孫兒金榜高中的。
張繼摸摸身上的玉觀音,暗嘆一聲:“唉,奶奶,孫兒愧對您老人家啊!”張繼翻來覆去,無法入睡,他索性披衣起來,準備跟船工說說話。出了船艙他才發現,老船工已經躺在船頭睡著了。
小河上漁火點點,每一點漁火,就是一戶人家。張繼不想驚動老船工,就悄無聲息地站在船頭賞月。
月亮好像瞧不起張繼這個落第書生,漸漸西沉,一會兒就從楓樹梢頭落下去,再也看不見了。就在月亮落下的枝頭上,傳來一聲鴉鳴,在靜夜里顯得格外凄涼。
這只烏鴉為什么深夜還鳴叫?它也和我一樣愁腸百結難以入眠嗎?江上起風了,張繼臨風打了一個寒顫。已經是深秋時節,難怪夜風侵膚。
他正要回到船艙去添衣服,就聽到一聲鐘聲,仿佛從天外傳來。鐘聲在靜夜里格外純凈、悠揚,繚繞于耳,久久不散,勾起張繼的無限鄉愁!小時候,張繼經常跟奶奶去寺里燒香許愿,聽慣了這樣的鐘聲。
在這落榜時候,在這異鄉的深夜,聽到這熟悉的鐘聲,讓人怎能不想起童年的美好時光,怎能不想起慈愛的老奶奶?家中的奶奶知道孫兒落榜了嗎?不,在奶奶的眼里,孫兒是最優秀的,她老人家一定日夜盼望孫兒金榜題名的好消息呢!夜風更大了,吹得小船搖來擺去,河上的漁火也跟著一明一滅。張繼望著夜色中的楓樹古橋,脫口吟唱: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1000多年后,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人傳誦這首《楓橋夜泊》,而張繼落榜那年,考中狀元的是誰,已經沒有人知道了。
如果不是落榜,張繼恐怕想破腦袋,也寫不出這么凄美的詩,正是落榜成全了張繼。我們有幸讀到《楓橋夜泊》,也是沾了張繼落榜的光。
詩歌的知識一、什么叫詩歌“詩”一詞,本是四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中的《詩經》的簡稱。《詩經》本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典,才稱《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原本是配樂來唱的,所以也稱“詩歌”,后演變成脫離音樂的一種文學體裁。
1、對詩歌的定義:〈1〉《辭海》:是最早產生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現代漢語詞典: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感情2、對詩歌定義的詮釋(依《現代漢語詞典》說)(1)有節奏、韻律的語言。舊體詩在節奏、韻律方面有嚴格要求。
尤其是唐代的近體詩和宋代的詞,在字數、平仄、對仗、用典、韻腳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①節奏(或稱節拍):指聲音的輕重緩急與抑揚頓挫,主要表現在語氣的間歇停頓上。
△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歌可以沒有嚴格的韻律,但必須有鮮明的節奏。郭沫若說:“沒有節奏的便不是詩。”
②韻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辭海》:指詩歌中的聲韻和節律。
△平仄:漢語古音有平、上、去、入四聲(現入聲字已在普通話中消失)。按現代漢語的四聲(除輕生)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字在京劇念白中還有:街。
平仄聲的特點:平聲:平緩悠長;仄聲:短促急收。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詩歌具有很強的韻律感。
唱歌時的拖腔都要落平聲上才能延長, 例: 歌詞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聲上。△押韻:指詩歌中某些句子末韻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調和諧優美。
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新詩有幾句押一次韻或不押韻的。
例王之渙的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洲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反映生活①反映勞動生活:△古歌謠: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詩經·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產廛兮?不狩不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