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區文明公約
住宅小區文明公約
為住戶創造一個文明、優雅、舒適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小區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小區的物業、綠化、環境衛生和各種設施的管理工作,銀川市寧東恒德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制定了《住宅小區文明公約》,請遵照執行。 1、居住在該小區內的住戶,積極遵守小區內的各項管理制度。 2、治理環境,人人有責,個住戶都要關心,自覺維護小區環境衛生,熱愛小區里的一草一木。 3、馬路、人行道、樓道及其它公共場所,任何人不得私自占用或堆放雜物,將垃圾、雜物投入垃圾箱,嚴禁隨地到處亂扔果殼、紙屑等雜物。 4、小區內嚴禁擺攤設點、搭棚、蓋小賣店或其它違章建筑。 5、各住戶要教育子女自覺愛護小區內各種設施,不得隨意拆除或挪動公共設施,自覺維護環境衛生。 6、任何人不得攀折花草樹木,不得在樹上架設電線、釘釘拉線、亂刻亂畫、損傷樹皮。 7、任何人不準在樹旁、綠化地帶、樓前樓后挖坑取土、傷害花草。 8、嚴禁在綠化帶、樹旁點火燒物、損傷花草樹木。 9、禁止任何人穿越草地、踐踏綠茵花草。 10、講究社會公德,樹立我為大家,大家為我的意識。為了他人的休息,午休間或夜間11點后,不要大聲開放音響或打鬧喧嘩。 11、住戶垃圾應倒入垃圾箱,大的紙箱、木塊等雜物不要硬性塞入垃圾箱內,防止垃圾箱堵塞而影響他人倒入。 12、各住戶不得從陽臺窗口向外潑水、丟雜物,影響他人安全和環境衛生。 13、住戶都要注意上下水道的使用,做到手紙等雜物入簍,樓上樓下互相關照,保證上下水道、化糞池暢通無阻。 14、住戶不準在樓上飼養雞、鴨、鴿、狗等小動物。 15、任何人不準在樓內走廊墻壁、扶手上亂畫亂刻、亂貼紙張、潑濺污水或腳踩墻壁,影響墻壁衛生。并阻止他人的不文明行為。 16、樓內走廊、窗戶玻璃、廊頂燈具、墻壁開關,人人都要關心愛護,每層兩家住戶都要自覺維護本層環境衛生、保證公用設施干凈整潔,講究衛生,文明居住。 17、各住戶上下班主動將機動車、自行車停放在停車場或車棚,住在區內嚴禁隨意停放各種車輛。 18、發揚主人翁精神,對違反住在小區管理制度,有下列妨礙、傷害環境行為者,除進行批評教育外,分別給予如下處罰: (1)亂倒垃圾、亂潑污水、從陽臺亂扔雜物,視情節輕重,處以50-200元罰款。 (2)在樓內養家畜寵物著,每只罰款20元,并限期處理,逾期不處理者,加倍罰款。若一定要飼養寵物,到有關部門辦理許可手續。 (3)損壞綠化設施者照價賠償,對破壞或偷竊者,除加倍賠償外,嚴重者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4)損壞樹木、偷花挖樹者,除照價加倍賠償外,嚴重者再處以50-300元罰款。 (5)居住區需張貼廣告、海報、標語,必須經物業管理公司同意,在指定地點或宣傳欄內張貼,未經同意在小區電線桿、住宅樓墻上刷寫標語、張貼廣告、海報等,除期限清除外。
2. 小區文明公約
為了改變城鎮建設的落后狀況,加快我縣城市化、現代化建設步伐,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二〇〇〇年,縣委、縣政府作出了創建文明城鎮活動的決定。
這一決定,深得民心、深受市民的歡迎。但是,在實施這一活動中,由于虛多實少,后勁不足,活力不強,效果不大。
究其原因,我認為除了受舊觀念束縛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在認識上,缺乏把創建“安全文明小區”作為創建文明城鎮的前提條件來實施。創建“安全文明小區”,就是從解決群眾最關心的治安問題入手,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提高社區防范治安管理和社會控制能力。
通過創建,達到“四無三下降二提高一落實”的目標。“四無”,既無重大惡性案件、無重大治安案件、無重大治安災害事故、無新增吸毒人員。
“三下降”:即一般刑事案件下降,一般治安案件下降,兩勞回籍人員重新犯罪下降。“兩提高”:即群眾自我防范意識提高,群眾自覺與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的意識提高。
“一落實”:即治安責任制落實。在實現社區安全的同時,把社區衛生、環保、綠化、市場、規劃、房管、計生、文化、黨團、交通、人口、聯防等事項管理制度、管理隊伍、服務活動落實到基層,并使之正常運行。
因此,創建“安全文明小區”與創建文明城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安全環境是創建文明城鎮的前提條件。 二、在做法上,缺乏“重點突破”,缺乏對創建典型的宣傳。
創建安全文明小區必須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地工作。必須采取“統一規劃,優勢先行,重點突破,分塊推進”。
必須針對居住住宅的環境條件、地理位置、人員素質、治安秩序、生活秩序等因素特點,從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出發,因地制宜地采取人防、物防和技防等措施,分別對居住小區實行封閉式、半封閉式及開放式等多種防范管理形式。近年來,各地在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活動中,已涌現出一些比較好的典型。
如甌北鎮金桂花住宅小區,實行了人防、物防、技防三結合的全封閉式防范管理,人防有業主、物業和保安人員,物防有防護圍墻、防盜門,技防有監控閉路電視,24小時有人巡查監控。小區內同時還建立了衛生公約,文明守則,門衛制度及遵紀守法制度。
甌北蛇山組團住宅小區,因勢利導,實行了人防、物防相結合的半封閉式管理,安全文明一起抓,徹底改變了小區內贓亂差局面。甌北鎮珠岙村針對外來人口五倍于本地常住人口的特點,強化護村隊組織,突出以人防為主,常年堅持巡邏護村活動,實行開放式管理。
三個小區雖然實行了三種不同創建模式,但都達到一個較好的目標。創建后,小區內社會秩序明顯好轉,金桂花小區和蛇山住宅區創建后由原來的多發案降到零發案,珠岙村由原來的多發案降到接近零發案。
小區內的環境衛生、居室容貌、生活秩序、道德觀念、文明風氣均較前大有好轉。這些小區已為我縣創建文明城鎮工作樹立了典型。
因此,大力宣傳推廣這些典型,并繼續扶持、完善這些典型,應當是我縣創建文明城鎮活動中的一項不容忽視的工作。 三、在動力上,一些部門忽視法律賦予的職責,缺乏依法治理的法制觀念,創建工作缺乏分工協作、齊心創建的合力。
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活動是把社會綜合治理措施落實到基層群眾中去的具體行動。國家建設部、公安部曾于一九九六年一月發布了《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設施建設管理規定》,隨后,地方建設部門和公安部門也出臺了相應的實施細則。
但是,自1996年實施該《規定》以來,我縣城鎮居民住宅建設在設計、審批、施工和驗收中,都還沒有按文件要求辦理。受小農觀念束縛,搞單門獨戶籠罩式的自我防范多,普遍缺乏公共安全防范意識。
因此,給犯罪分子入室盜竊、搶劫殺人留下了可乘之機。籠罩式住宅既不符合國家關于住宅安全防范設施管理規定,同時,也損壞城鎮容貌和文明形象。
這種現象,一是表明治安狀況差,群眾缺乏安全感,二是表明在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設施方面政府有關部門忽視了國家法律賦予的創安職責,協作不夠,缺乏合力。 為了在我縣盡快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把創建文明城鎮落到實處,我建議: 一、統一規劃,加強領導。
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是創建文明城鎮的基礎工作,是局部與大局的關系,應當統一規劃,有機結合。黨政領導應把這項活動作為兩個文明建設的載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基層基礎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民心工程狠抓落實。
各級黨政組織要加強領導,主動協調解決創建活動中的矛盾、權力和義務方面的問題,解決經費落實困難問題。要加強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地確定創建模式,帶領群眾創建安全文明的家園。
二、加大力度,宣傳發動。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是群眾性的公益事業,需要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持。
去年,甌北鎮和上塘鎮分別在蛇山組團居民區和經貿新村居民區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時,開始由于有些群眾和廣大機關干部對此舉不理解、不支持,阻力很大,甚至動武對抗,一些人公然辱罵鎮領導、居委會干部和公安民警,有的多次推倒已建圍墻。甌北鎮黨政領導、文明辦領導和公安民警在蛇山組團居民區先后召開大小會議18次,最后統一了群眾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