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知音的故事(簡短的,不要高山流水)
1 。《三國志》與《晉書》上記載的兩個人物,陸抗和羊祜。陸抗和羊祜分別魏、吳兩國的將領,羊祜在襄陽為官,陸抗鎮守荊州,兩個人你想統一我,我想滅掉你,但卻絲毫不妨礙二者是知音。陸抗病了,羊祜趕忙送藥來,陸抗手下東吳將領齊勸陸抗不要吃。陸抗答道:“豈有鴆人羊叔子哉,汝眾人勿疑”。遂服之。陸抗知羊祜愛飲酒,送自己親釀佳釀給羊祜,羊祜部將陳元勸別飲恐有詐,羊祜說:“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竟傾壺飲之。
2 。昔時,齊國有管仲,字夷吾;鮑叔,字宣子,再個自幼時以貧賤結交。后來鮑叔先齊桓公門下信用顯達,舉薦管仲為首相,位在己上。兩人同心輔政,始終如一。管仲曾有幾句言語道:“吾嘗一戰一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嘗一仕一見逐,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也。吾嘗與鮑叔談論,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嘗與鮑叔為賈,分利多,鮑叔不以為貪,知我貧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所以古今說知心結交,必曰:“管鮑”。今日說兩個朋友,偶然相見,結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萬古。
3。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 ,擅長擊筑(古代的一種樂器,是古代的一種擊弦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弦),荊軻入秦之時,他和荊軻斗酒 ,在易水之賓為他擊筑送行。荊軻死了之后,他隱姓埋名,藏在宋子縣一個富人的家里當幫傭。
有一次 ,他家主人宴客,酒酣時有客人擊筑助興。高漸離聽到筑樂,勾起了無線心思,高漸離像其他的仆人評論演奏者技藝的長短 。此時后來被他的主人聽到之后,於是令他表演一番。
高漸離技驚四座 ,不多久,遠近的人都知道宋子縣有這麼一位音樂大師,消息傳到了秦始皇那里 ,於是秦始皇傳他進宮表演。高漸離依然答應了。但是秦始皇知道高漸離是荊軻的好朋友,於是讓人弄瞎他的雙眼,從此放心讓他擊筑。 高漸離的筑,是樂器,也是武器。高漸離在筑的中空灌鉛,使筑既是樂器又成為武器。在秦王聽擊筑著迷不留意時,奮起用灌鉛的筑擊打秦王。高漸離也沒有成功而以身殉。
4。戰國時北方有名為羊角衰和左伯桃的兩位賢人,二人結義奔楚。誰知他們長途跋涉走到二峰山前時,正是風雪隆冬,不僅衣衫單薄,且隨身干糧也只夠一人食用了。在此時刻,左伯桃為了不使兩人都死于凍餓,所以尋機自盡殉義,而將衣著干糧全部留給了羊角衰一人,并留言鼓勵羊角衰以大事為重,趕快去投奔楚國,一旦壯志得酬,再回來安葬他的尸體也不算遲。羊角衰為左伯桃的為他而死至為悲痛。后來他果真在楚國得到了重用,功成名就之際,羊角衰交未忘記左伯桃的贈衣留食之情,他不但返回二峰山隆重地安葬了結義兄弟,而且最后也自盡在了左伯桃的墓前,以作同生共死,長相廝守。
2. 知音故事(短一點)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書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我記不清是那一本書了,同樣記載了這個故事,但要比這個要長一些,它的記載是:在山之濱,水之湄,士大夫俞伯牙與山野樵夫鐘子期相遇,琴韻丁冬聲里,彌漫著巍巍高山,浩浩江水,意境開闊吞吐萬物,高山巍峨,流水浩瀚,樵夫鐘子期聽懂了俞伯牙的琴意,歌聲相和。俞伯牙把鐘子期引為人生知己,因為音乃心之聲,聽懂他的琴意,就是明白他的靈魂,這是知音。
后來二人不但是知音,還成了終生摯友,鐘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以后,在鐘子期的墳前撫了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盡斷琴弦,終生不復鼓琴。 ———中國古典文學或傳說中令人神往的故事,這個典故里體現著千百年來人們對那種情誼的渴求——知音。
3. 知音的故事,短一點
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
終于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鐘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鐘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后見面,可是兩年后鐘子期卻沒有露面。
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鐘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4. 知音的故事,短一點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鐘子期.后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鐘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世上如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實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蘇軾自比孤鴻,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句子.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丘."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