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知足常樂“的名人故事或名人名言
名人讀書的故事1、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
可是家里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學習。家里沒有錢買燈油,怎么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墻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
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后來做了宰相。 比喻:在艱苦的條件下設法堅持學習的精神。
名人讀書的故事2、懸梁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
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梁上,一頭系著頭發。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
后來,他終于成為儒學大師。 戰國時的蘇秦因為游說秦國失敗,家里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
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后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后人將兩人的事跡合在一起,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學。 名人讀書的故事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時候很貪玩,經常逃學。
一次,他從學堂跑出來,到河邊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來磨去,李白很驚訝,就問老婆婆磨鐵棒做什么。老婆婆說:“我在磨針。”
李白又問“這么粗的鐵棒何時能磨成針呢?”老婆婆說:“只要有恒心,鐵棒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完很慚愧,從此刻苦學習,終于成為偉大的詩人。
名人讀書的故事4、映雪夜讀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御史大夫。 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
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
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
一天夜里,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
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
他站在院子里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
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于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名人讀書的故事5、素龍圩的創建人黃世臣 素龍圩建于明朝崇禎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創建人為黃世臣。 黃世臣,字起白,號覺虛,素龍鎮上池岡人。
世臣家貧嗜學,少年時養鴨為生,在田里放鴨期間,經常手不釋卷,邊放鴨,邊讀書。由于勤奮好學,明萬歷三十五年,考進“歲貢”,并被委任為江南婺源縣縣丞。
由于政績顯著,以后世臣又先后被提為云南易門縣知縣、尋攝昆陽州篆、云南通安州知州。
2. 跪求關于知足常樂的古人名人事例
1、唐伯虎與仕途擦肩而過,唐伯虎沒有悲傷,反而對自己的田園生活感到快樂。
2、納蘭容若的恬適生活令他沉醉,他滿足于這樣的生活,所以他是快樂的。 3、蘇軾的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不過分悲嘆自己,反而生出這樣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 4、皇帝的一句話,即刻就斷送了柳永的仕途。
他悲傷過,低徊過,但他最后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勾欄瓦肆之地淺斟低唱,追尋自己的內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卻成就了兩宋的大詞人,璀璨了兩宋文壇,照亮了宋詞的前程。
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么,要想到你擁有什么,你就會快樂的。 擴展資料 關于知足常樂的名句: 1、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
——張英曾《聰訓齋語》 釋義:富貴或者貧窮,總是很難達到自己想要的,知道滿足才是最讓人滿意的。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老子·第四十四章》 釋義:知道滿足不感到羞辱,知道停止不感到懈怠。
3. 古今中外知足常樂的事例
古今中外知足常樂的事例:第一個知足常樂的例子: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
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談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
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里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么?“第二個知足常樂的例子:平凡的生活最好。
從前有一只海鳥落到了魯國都城的郊外,魯國的國君把它迎到宗廟,設酒宴款待,演奏的是舜帝時期最隆重的音樂"九韶",膳食是豬牛羊都齊備的宴會最高規格的"太牢"。 鳥兒哪里見過這個陣勢,眼花繚亂,驚懼憂愁,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
這是按照自己的習性來養鳥,不是按照鳥的習性來養鳥。鳥本來棲息在叢林,游戲在河洲,漂浮在江湖,以泥鰍和小魚為食,隨著鳥群飛翔和歇息,自由自在地生活。
它們最厭惡聽到人的聲音,現在可好了,弄得喧鬧嘈雜,它怎么能受得了? 第三個知足常樂的故事例子:知足常樂的農夫。 在非洲有一個知足長樂的農民。
因為滿足所以快樂,因為快樂所以滿足。一天一個聰明的男人過來告訴他鉆石有多么珍貴,擁有鉆石可以帶給他多大的力量。
如果你擁有拇指大的一塊鉆石,你可以擁有屬于你的城市。如果你擁有拳頭那么大塊的,你可能會擁有屬于你的國家。
說完以后他就離開了。 那天晚上農民無法入睡。
他不快樂因為他不滿足,他不滿足因為他不快樂。第二天他做出安排,賤賣了農場,告別了家人,去尋找鉆石。
他尋遍了非洲,一無所獲。接著他尋遍了歐洲,仍然一無所獲。
當他到了西班牙的時候,心灰意冷,筋疲力盡,身無分文。他決定自殺,縱身跳進了巴塞羅那河,結果也沒死。
回到家里,他看到買了他農場的那個人正在溪流邊給駱駝洗澡,這條小溪可以流到農場。在小溪的另一邊,早晨的陽光照到一塊石頭上,閃閃奪目,像一條彩虹。
它是如此美麗所以他撿起石頭帶回家放在客廳。那天下午,那個聰明的男人又來了,看到了那塊石頭閃閃發光。
他問農民:“你找到寶石回來了嗎?”農民說:“為什么這么問啊?”他接著說道:“這就是鉆石,當我看到它時我就認出來了。” 農民說那只是我從溪邊撿的石頭。
來,我帶你去看看。還有很多。
他們到了溪邊撿了很多以作確認。結果那些石頭的確是鉆石。
而且農場里遍地都是鉆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知足常樂名人事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