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學家長寄語怎么寫
你好 這是范文; 新學期家長寄語 推薦閱讀:孩子的學業是父母的寄托,家長的寄語都是充滿滿滿的愛意,還有期望。
我兒子剛剛經歷了中考,即將步入高中生活。目睹他初中三年的學習,覺的。
孩子的學業是父母的寄托,家長的寄語都是充滿滿滿的愛意,還有期望。 我兒子剛剛經歷了中考,即將步入高中生活。
目睹他初中三年的學習,覺的現在的孩子很累。但這是他人生的必經之路,他別無選擇。
因為他付出過,至于以后怎么樣,他無怨無悔。 當你走進高中校門時,你就走進了花季,走向了成人,走上了一條搏取未來人生的不歸路。
當你走上這條不歸路時,你必須明白,家長對你的庇護將越來越少,親友對你的呵護將越來越遠。你必須明白,你的一言一行將產生三個效應:反映你個人的品性素養,影響你所在的班風校貌,折射你背后的家風家教。
高中三年,不是鮮花鋪就的,不是輕松造就的,更不是浪漫成就的。高中三年,是一個由蛹化蝶的過程,是一個由花到果的過程,是一個由苗到材的過程,是一個石墨變金剛石的過程。
期間會有疼痛,會有失落,會有壓力,更會有約束,有義務,有責任。 那種期望渡過三年就會有大學上的想法是可笑的,那種自信苦學高三就有大學上的想法是幼稚的。
唯有從高一就開始努力學習、科學學習的同學在群雄逐鹿的高考中才能笑傲沙場,在告別高中生活的金秋才能喜獲豐收,在18歲成人的季節才能踏入理想的大學校園。 出類拔萃不是一蹴而就的,出人頭地不是一想就來的,出將入相不是一夢即可的,所以你必須走對高一,走實高二,走好高三。
一個懂事的孩子會用體貼的言行來感恩父母的給予,會用努力的學習來回報父母的厚望;一個日益成人的高中生會用恰切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才華與個性,會用每時每天每月的奮發來實現自己的志向;一個成熟的青年會用自律來規范自己的言行,會用禮節來展示自己的風采,會用知識與智慧來鋪就自己的前程。 身在高中校園,你必須明白:你是一名高中生,不是一個小皇帝;你是一名成年人,不是一個三歲孩童;你是一名有知有識者,不是一個愚腦昧心者;你是一個有民事行為的人,你必須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你是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你必須為自己的形象負責;你是一個有眾望在肩的人,你必須為父母的顏面負責;你是一個融在大海中的人,你必須為學校的聲譽負責;你是一個有理想抱負的人,必須為自己的前程負責。
你帶著花季的笑容,走進了高中校園;你帶著青春的自信,走向了成人;你更應該帶著紳士的風度淑女的風采智者的學識走出高中校園,走向精彩未來。笑容與自信是你成功的名片,知書和達禮更是你走向成功的階梯。
愚頑之于孩童是天真,是可愛;而愚頑之于成人則是可憐,是悲哀。 當你走向高中校園的時候,你必須記著:用真心團結同學,用誠心結交朋友,用貼心欣慰父母,用尊心擁戴老師,用運動強健體魄,用書籍豐盈心靈,用思考睿智頭腦,用智慧開擴心胸,用努力證明自強,用不屈迎戰困境,用無悔書寫成長,用微笑坦望前景。
當你走進高中校園的時候,你必須明白:你的身后是期盼你快快成人快快成才的父母,你的身旁是與你一樣胸懷大志目光堅定的同窗,你的面前是給你指點給你知識給你愛心的師長。 當你走在高中校園的時候,你必須明白:你應當時時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它反映著你的品性素養,影響著你的班風校貌,折射著你的家教家風。
當你規劃高中生活暢想人生的時候,你必須學會做學生,做人和做學問 我想對孩子說,高中三年將是你一生中最鼎盛的時光,最燦爛的年華。世界將在你面前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姿態。
為了讓這段歲月沒有遺憾,今天請用一切努力,去守護這個未來的夢想。因為有的夢想,一生只能追逐一次。
初中家長開學寄語 推薦閱讀: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理想、有目標,持之于恒,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對學習充滿興趣,并會總結學習方法,不斷改進。 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理想、有目標,持之于恒,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對學習充滿興趣,并會總結學習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會關心、體諒父母,關心長輩,思想逐漸成熟,能與家長交流溝通并養成了一些好的文明習慣,有同情心,正義感。 我深深的感到家長和教師一樣,都是教育者,都富有對孩子的教育貢任,對孩子的成長過程都要進行冷靜分析,找準新的平衡點,保持一顆平常心,擁有一顆愛心,堅持等待的耐心,了解孩子,理解孩于,為孩子的成長而學習新的知識識,做孩子成長的助跑器,和老師一起共同點燃孩子的希望之光,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作為家長我很高興看到孩子的進步,希望這個進步只是一個開始,在新學期能夠繼續延續,這樣才能不負老師的期望。感謝孫老師的鼓勵。
這學期課外書讀的還是比較多的,這在閱讀方面進步大。學習上也能自覺點了。
知道自己每天該做什么,較以前比之,也有進步。希望下學期,新的學年有一個新的開始。
嚴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表。特別是語文會有錯別字方面,能夠有個長足的進步。
課外閱讀能廣泛點,別老捧著歷史看。
2. 教師對有關國學社團的精彩寄語,500字左右,急求
普及國學知識 推廣國學思想
人很小很小,但是只要每一個人都做一件的好事,就能使社會邁出一大步,在社會上邁出的每一小步也許微不足道,但是用處卻很大很大。每一分知識就是一份力量,無數知識在一起就會產生一種無與倫比的力量,這種力量如破土的小苗,在每一個人的心里萌發。
一分知識好像一滴水,許多知識就是一片海。
一分知識好像一盞燈,照亮一個熱情。
一分知識好像星星之火,許多知識可成燎原之勢。
蓋五四比年以來,文化為之斷層,道統為之不傳。且夫遺老幾去,后繼難期,縱人心向背,惜前路數奇。借武侯一語,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夫國學網于斯之際,旁捜文獻,淹博遠紹。巍哉!祈以盈尺之地,激昂國學之興。
試觀網絡國學界,吾屬殆類涸轍之鮒,便有俊秀克于網絡之上力弘國學,然所收甚微,及其學各異,難有大成者焉。而況心喜國學二三子,雖儀之久顧未卜云何應入,徒望之卻步,嘆奈之若歟。由是觀之,爾今普及國學知識、推廣國學思想乃勢之必期而理之最明者也。國學入門祈具微隱于一二,國中先進前輩、有識之士宜扶將補苴罅漏,則庶乎其可矣。
3. 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學語錄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2、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離思》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5、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6、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7、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8、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后漢書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1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書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生主》1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1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朱熹《觀書有感》14、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絕句》15、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宋·陸游《病起書懷》16、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18、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后漢書·王霸傳》19、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西晉陳壽三國志20、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22、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唐·李商隱《錦瑟》2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五代·晏殊《蝶戀花》2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25、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宋·陸游2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宋·蘇軾《水調歌頭》27、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28、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29、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唐·李賀《南國》3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3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33、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3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3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3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3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3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39、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元行沖傳40、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僧云覽4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唐·李白《將進酒》42、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4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4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45、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短歌行4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4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4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49、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5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5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宋·蘇軾5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5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54、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55、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57、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宋·王安石58、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唐·李白《江上吟》59、歷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唐·李商隱60、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61、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劉禹錫《秋詞》62、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6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64、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風相鼠》6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66、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67、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浪淘沙》68、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6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論詩》70、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唐·李商隱7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72、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南朝·蕭鐸73、沉舟側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74、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7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76、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77、多行不義必自斃。
——《。
4. 誰有國學故事
《程門立雪》
這個故事是在北宋時期的,在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鉆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于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后,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于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于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后,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人子弟,在年少的時候就要親近良師,結交益友,要從他們那里學習禮儀和知識。
5. 《國學的天空》讀后感
[《國學的天空》讀后感]小學數學會客廳\x05\x05\x05\x05\x05\x05\x05大家好!各位圈子成員在發布文章時不要忘了署上自己的大名!管理員小學數學會客廳文章列表近期,我們有幸讀到了臺灣國學大師傅佩榮先生的《國學的天空》,讀后的第一感受,正所謂:人人皆知國學好,到底為何卻渺渺,此書簡練又清晰,中立多層析微妙,《國學的天空》讀后感.傅佩榮先生在50歲以后潛心研究傳統經典,撇開成見和定論,求真務實,追本溯源,多有建樹.他還在臺大開設"哲學與人生"課程,十幾年來座無虛席;自1990年以來,每年在校外開展200來場哲學講座.中國傳統經典的詮釋已經有太多版本,但是傅佩榮先生的闡釋卻淺顯易懂、讓人愛不釋手,因為他是看了所有注釋和典籍之后,再做出詮釋,每一句話都有出處.因為傅佩榮認為孔子、孟子都是很真誠的人,他們講的話都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做基礎,要盡量從孔孟是人、具有人性來看,而不把他們看作神.他拋開成見,以真誠的態度、嚴格的思辨,審閱古今中西之異同,以深刻的洞見,從身、心、靈三位一體詮釋傳統經典,既引用了古代圣賢著作中的原文,又加以現代生活的解釋,讓人一看就能夠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既了解了圣賢著作中的內涵,同時也與自身相結合,從中受益.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書中的分類非常清晰,把傅先生如何看待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哲學的心得進行了詳盡的梳理,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價值必須由內而發,人道確立則萬物亦得以安頓.孟子認為"思誠者,人之道",只要真誠,就可以體驗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嚴與偉大,讀后感《《國學的天空》讀后感》.老子的修養方法是虛與靜,以道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則人生的困境與虛無之感化解于無形.莊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現實生活中,人生何必執著?何不逍遙自得,與道同游,仔細讀來真的覺得很有道理.我認為,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多學習一下先賢的孔孟之學,這些東西永遠都不會過時.因為我們所作的離先賢所要求的還有很遠很遠.當然了,象我們七十年代的人,不是像古人那樣從小就接觸國學,要想看原文是很費勁,也很枯燥的,這就要求先有傅佩榮、南懷謹之類的大師能以通俗的語言帶我們入門,我想入門之后再看原文,應該會更好一些."樹無根不能自立",這是人皆竟知的道理,對應在人身上,我想是同理,比如學外語.80年代的出國熱引帶的外語?一直延至當代,還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出國并不一定都是鍍金,但是學"外語從娃娃抓起"的想法還是根基不淺.時代遠了,新時代似乎不需要滿嘴之乎者也的孔老夫子,但國學修養和內斂的氣質不可缺,忽視本族語而大學他國語言,不是和"拔了樹根,還要這種樹長出那種樹模樣"的做法一般可笑可悲嗎?所以我認為我們小學的教育應該可以給孩子打好國學基礎,如:《弟子規》《三字經》、《孝經》《論語》等這些簡單的國學啟蒙書在內的孔孟老莊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最好精神財富,是我們的國粹,研讀它們,對于繼承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非常有必要.從小誦讀這些經典,不僅能引導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養成知書達理的秉性,更能從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知榮明恥.張店區教育局網絡中心 〔《國學的天空》讀后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6. 簡短的國學繪本
給幼兒閱讀的傳統國學書很多時候給人感覺內容比較冗長,孩子很難堅持讀下去,《三字經》讀完了前面兩段,后面的就不愿意再讀了。這套國學經典閱讀叢書畫面漂亮,文字簡潔優美,內容上并不求全求朵,只是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感受到中國文字的優美。這是一套圖文并茂的書,有趣的書,也是一套別開生面的書,讓孩子踏上感受經典文化的旅途。
語言: 中文繪本
標簽: 認知類 啟蒙類
適合年齡:3歲-6歲
評分:
作者: 真果果
出版社: 中國人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