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教育中的小故事大道理
轉摘:父母必讀:三個小故事 折射家庭教育大道理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一環,天下父母都渴望給孩子最好的家教,卻或多或少采取過錯誤的方法。
下面這三個教育小故事,簡單卻內涵深刻,揭示 了家庭教育中應該遵循的幾條原理。各位爸媽看完之后,是否有所啟發? 故事一不要輕易給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 盧旺達的貧寒場面可能對于一般人只能想象,義工A下了卡車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黑人男孩朝他們跑來,那個男孩很少看到這樣的大卡車。
頓時,義工A動了憐憫之心,轉身就去拿了車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你要干什么?”義工B大聲呵斥,“放下!” 義工A愣住了。
他不知道這是怎么了,我們不是要來做慈善工作嗎? 義工B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車上有很多東西,你能幫我們搬下來嗎?我們會付報酬的。” 小男孩遲疑在原地,這時又有不少孩子跑來,義工B又對他們說了一遍相同的話。
有個孩子就嘗試從車上往下搬了一桶餅干。 義工B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餅干遞給他,說:“非常感謝你,這是獎勵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幫忙嗎?” 其他孩子也都勁頭十足一擁而上,沒多久就卸貨完畢,義工B給每個孩子一份救濟物品。
這時又來了一個孩子,看到卡車上已經沒有貨物可以幫忙搬了,覺得十分失望。 義工B對他說:“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為我們唱首歌嗎?你的歌聲會讓我們快樂!” 孩子唱了首當地的歌,義工B照樣也給了他一份物品:“謝謝,你的歌聲很美妙。”
義工A看著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義工B對他說:“對不起,我為早上的態度向你道歉,我不該那么大聲對你說話。
但你知道嗎?這里的孩子陷在貧窮里,不是他們的過錯,可如果因為你輕而易舉就把東西給他們,讓他們以為貧窮可以成為不勞而獲的謀生手段,因而更加貧窮,這就是你的錯!” 這天,來自義工A度過了不尋常的一天。 啟示 從事家庭教育以來,很多家長問過我同一個問題——“我家孩子不會獨立思考怎么辦?” 每當這時,我也會問家長“你家孩子做作業不會問你的時候,你是怎么給解決的?” 家長們大都很爽快地回答“告訴他答案啊” 這時我接著問家長“你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了嗎?你引導孩子獨立去思考了嗎?” 其實,家庭教育也像義工給盧旺達的貧窮孩子發救濟一樣,那些東西即便是免費給他們的,也要讓他們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得到,而不是輕易的給予。
還有家長給我說,在孩子還沒上大學時就把孩子買房子的錢給準備好了,然后又說孩子沒有上進心。我說,你連房子這樣的大件都給孩子準備好了,孩子還需要上進心做什么啊?! 故事二“靜”下來才會有“結果” 有一個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從早到晚,院子里鋸子聲和錘子聲響成一片,地上堆滿了刨花,堆滿了鋸末。
一天晚上,這個木匠站在一個很高的臺子上,和徒弟兩個人拉大鋸,鋸一棵大樹。拉來拉去,拉來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機械手表表帶甩斷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當時手表可是貴重物品。這個木匠趕緊下來找。
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當時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過來打著燈籠幫他一塊兒找,大家伙兒一塊兒找來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塊表。
木匠一看,也沒辦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鎖上門,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這個木匠就收拾收拾,準備睡覺了。
過了一會兒,他的小兒子跑了過來:“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們這么多大人,打著燈籠都找不到一塊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 小孩說:“你們都走了,我一個人就在院子玩。沒人干活了,這院子里靜下來了。
我忽然聽到嘀嗒、嘀嗒、嘀嗒的聲音,我順著聲音找過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啟示 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趕鴨子上架的攀比、不動腦筋的盲從?? 這些現象在一些家長中越來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會風氣。
但是,孩子的成長是有“花期”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靜,就像找手表的那個孩子,會動“腦筋”,只有“靜”下來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故事三萬物都有自己的季節,錯過便不再有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傳教士辛格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叢林中發現兩個狼哺育的女孩。
大的女孩約8歲,小的1歲半左右。據推測,她們是在半歲左右時被母狼帶到洞里去的。
辛格給她們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當她們被領進孤兒院時,一切生活習慣都同野獸一樣,不會用雙腳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
她們害怕日光,在太陽下,眼睛只開一條窄縫,而且,不斷地眨眼。她們習慣在黑夜里看東西。
她們經常白天睡覺,一到晚上則活潑起來。每夜10點、1點和3點左右發出非人非獸的尖銳怪聲。
她們完全不懂語言,也不發出人類的音節。她們兩人經常動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與他人接近。
她們不會用手拿東西,吃起東西來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樣用舌頭舔。吃東西時,如果有人或有動物走近,便嗚嗚作聲去嚇唬人。
在太陽下曬得熱時,即張著嘴,伸出舌頭來,和狗一樣的喘氣。她們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隨地。
2. 簡短的家庭教育小故事
一天.孩子放學后,在客廳里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一個花瓶,“咚” 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
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的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母親發現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靈機一動,說:“一只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么也趕不走,它在客廳里上竄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親很清楚,孩于在撒謊,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回來再打開。 母親不動聲色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好窗戶。”
就寢前,孩子在床上發現一張便條,母親讓他馬上到書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母親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會開窗戶的貓,以后,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
接著,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杰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
不過,這是修復紙質物品的,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合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技術。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里,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
母親又拿起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后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
“媽媽我……”以后,孩子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每當他想撒謊時,三塊巧克力就會浮現在眼前。 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法國母親呀!她用自己特別的方式,看似獎勵,實則卻嚴厲地懲罰了孩子的過錯,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細細體味,每一塊巧克力,每一句話語都蘊涵著這位母親獨到的教育見解和教育藝術,尤其是第三塊巧克力,以誠懇地向孩子檢討自己的疏忽的名義而獎勵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對他無私的愛,則更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自愧不如了。這位母親,獎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三塊巧克力,更是伴隨他一生的教育,教育他在以后的旅途里,誠實做人。
3. 【有關名人成才的家庭教育故事,簡短點,要2個】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里.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4. 簡短的家庭教育小故事
一天.孩子放學后,在客廳里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一個花瓶,“咚” 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的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母親發現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靈機一動,說:“一只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么也趕不走,它在客廳里上竄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親很清楚,孩于在撒謊,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回來再打開。
母親不動聲色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好窗戶。”
就寢前,孩子在床上發現一張便條,母親讓他馬上到書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母親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會開窗戶的貓,以后,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
接著,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杰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不過,這是修復紙質物品的,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合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技術。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里,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
母親又拿起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后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
“媽媽我……”以后,孩子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每當他想撒謊時,三塊巧克力就會浮現在眼前。
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法國母親呀!她用自己特別的方式,看似獎勵,實則卻嚴厲地懲罰了孩子的過錯,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細細體味,每一塊巧克力,每一句話語都蘊涵著這位母親獨到的教育見解和教育藝術,尤其是第三塊巧克力,以誠懇地向孩子檢討自己的疏忽的名義而獎勵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對他無私的愛,則更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自愧不如了。這位母親,獎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三塊巧克力,更是伴隨他一生的教育,教育他在以后的旅途里,誠實做人。
5.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我相信大家的家庭生活中都會發生個各種各樣的事情。
可我也不例外,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它讓我懂得了要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的道理。這件事發生在過節的時候。
我非常喜歡過年,因為過年不但穿得好,玩得痛快,而且還能收到很多壓歲錢,去年我一下子就收到了1500多元壓歲錢,我拿著壓歲錢,心里特別高興,媽媽走過來對我說:“以前的壓歲錢都由爸爸媽媽替你保管,現在你已經長大了,今年的錢就由你來管了,”聽了這話,我心里更是樂開了花,因為我有了屬于自己的錢了。我拿著錢,心想:這可不是個小數目,怎末才能把這錢花得有意義呢?我知道爸爸媽媽每天都很辛苦,爸爸辛苦為家里掙錢; 媽媽每天為我們洗衣服,做飯,做家務,每當我想起這個,花錢就要更仔細了。
新學期又要開始,我要用這錢買本子,買書,有時學校收費用自己出,或者訂書報;或者賣禮物送給同學;或者……除了這些,我決不亂花一分錢。我覺得這樣做,不但可以從小學會勤儉節約,而錢還可以使我們學會管理,學會生活,這樣才會使我們更快的才成熟起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簡短的家庭教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