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面對困難的名人故事
杰出人才幾乎都經歷過艱難險阻,成為生活的強者v張海迪礪志成才 張海迪自幼就患有嚴重的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身體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國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并自學了針灸技術,為群眾治病1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貢獻球王貝利成名后,有個記者采訪他:“您的兒子以后是否也會同你一樣,成為一代球王呢?”貝利回答:“不會.因為他與我的生活環境不同.我童年時的生活環境十分差,但我卻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磨練出我堅強的斗志,使我有條件成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沒有經受困難的磨練,他不可能成為球王.” 把困難當作動力 當作成功的"墊腳石 "。
2. 古今中外積極對待挫折并戰勝挫折的故事(簡潔)
華羅庚 初中畢業后,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后,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富蘭克林當年的電學論文曾被科學權威不屑一顧,皇家學會刊物也拒絕刊登;第二篇論文又遭到皇家學會的一陣嘲笑.他的論文被朋友們設法出版后,因論點與皇家學院院長的理論針鋒相對,遭到這位院長的人身攻擊.但富蘭克沒有被挫折所嚇倒,沒有放棄自己的科學信念,而是更積極地投入實驗,以實踐來證實自己的立論,這就是使他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進行了風箏攫電的有名實驗,他終于獲得了成功.于是,他的著作被譯成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得到了全歐洲的公認.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后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于他的同伴.后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于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者”.愛迪生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 ,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獲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后,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于成功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面對挫折的事例簡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