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軾在《念如嬌》中說,“人生如夢”,你同意這位大詞人的觀點嗎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點睛之筆,如何理解它是能否正確認識詞旨的又一關鍵.關于其評價,眾口一詞:抒寫了詩人“心灰意冷”的消極人生思想.這幾成定評.但筆者仔細揣摩,以為它張揚的是作者高尚的人生理想,給人以積極的感奮力量. “人生如夢”其“人生”實指“仕途”.詞中縱觀歷史,談的是“千古風流人物”在仕途上的功勛業績:思考現實,憶的是自己宦海生涯的苦難,亦是仕途,蘇軾因所謂訕謗朝政,險掉了性命,故不用“仕途”、“宦海”而用“人生”,以免涉及議政,而再次大禍臨頭,蘇軾入獄受審,浩劫余生,待罪困居黃州,他回顧自己政治上的大起大落,咀嚼仕途況味,借佛家“六如”(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的觀點,表達了他對功業理想的意義和價值的懷疑和思考,并以之揚棄曾執著追求的功業理想,其仕途上的虛幻意識異常沉重,又加之以“一尊還酹江月”與之相承,如果我們只停留在其表層意蘊上,不結合蘇軾其人去分析它,那么說它厭世、混世、享樂思想俱全,說它反映了詩人悲觀頹喪的消極人生觀,似乎是順理成章的.其實問題并不這樣簡單.作品形象的意蘊,是從作家心理深層迸發出來的火花,是潛存于個人、社會、歷史、宇宙多種基因的染色體,是客觀形象的情緒化,其根源并不在于客觀形象自身,而在于作者的主體思想感情.而東坡的大部分詞是表現主體意識,塑造自我形象,表達獨特的人生體驗,抒發自我人生理想.誠如元好問所說:“自東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樂府引》近人龍沐勛也注意到這點.他的《兩宋詞風轉變論》說蘇軾“悍然不顧一切,假斯體以表現自我人格與性格抱負”.(《詞學季刊》第二卷第一號)那么要發掘“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意蘊的真正指向,我們就不能僅就其形象而言其義,更重要的是把握詩人的主體思想感情.孟子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論述的就是這個道理. 毋庸諱言,“人生如夢”確有蘇軾在仕途上的“政治退避”的消極一面,我們不必為所愛拔高其作品的思想性,但我們也不能因詞中流露了消極情緒就作簡單否定.在精神痛苦中,詩人確含有藉此排遣內心郁積的真實方面,可它又不是其精神世界的全部.“仕途如夢”并不意味著詩人整個人生態度消沉了,他并沒有像前人由此發展到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其落腳點不是從前人的“政治的退避”變而對“社會的退避”,而陷入消極的泥潭不能自拔.蘇軾在以佛老思想排憂解愁時,就告誡自己:”學佛老者,本期與靜而達.靜似懶,達似放,學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為無害”.(《答畢仲舉書》)他對佛家的懶散和老莊的放逸有所警惕,這說明他的人生追求是積極的,其居黃州時期,在文學上取得令人驚羨的成就,這就是明證,其弟蘇轍說:在這之前,他們倆兄弟的文章不相“上下”;“既而謫居于典,杜門深居,馳翰翰墨,其文一變,如川方至,而轍膛然不能及也.”(《東坡墓志銘》)蘇軾有如孔子,“欲以治世弊,道不行,則定《詩》、《書》、訂《禮》、《樂》、序《春秋》、.”《漢文學史綱要》)孔子不遇于魯,則去而它適;道不行,則退而著書立說,其人生態度可謂積極.蘇軾在宋代文壇的領袖地位足以說明他不僅沒有走向消極頹廢的道路,而且人生追求是孜孜不倦的.因此,蘇軾這里不是借“酒”寫“愁”,這不合乎詩人曠達自適的個性氣質;是借“酒”寫“樂”,但也不是表達混世、厭世、縱欲享樂之情.那么,它寓意為何?現試從詩人自我人格、個性氣質、處世哲學、人生理想等方面探尋. 東坡的詞往往是風格如人的,詞品如人格.關天其人品,即使對蘇軾頗有微詞的朱熹,也不能不贊嘆其凜然正氣.其云:“蘇公此紙出于一時滑稽談笑之余,初不經意,而其傲風霜、閱古今之氣,猶足以想見其人也.”(《跋張以道家藏東坡枯木怪石》)蘇軾一生把“人格”、“名節”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早所所寫的《屈原塔》云:“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他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以“忘軀犯顏之士”(《上神宗皇帝書》)自居,又以“使某不言,誰當言者”(《曲洧舊聞》卷五引)自負,并以“危言危行,獨立不回”(《杭州還乞郡狀》)的“名節”自勵.他作《剛說》反駁“剛者易折”的說法,認為此乃“患得患失之徒”的論調,直到晚年,他仍表白“君命重,臣節在”(《千秋歲》).蘇軾在“俯仰萬變”的仕途滄桑中,始終是以節義自守的,實現了自身人格道德的完善.他貶居黃州時寫下“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惠寺寓居作》),其決不攀附權貴,守正惡邪的高尚人品躍然紙上.如果我們聯想到其因“烏臺詩案”險遭殺頭的事實,其“一尊還酹江月”,這個以“江月”為侶,與“江月”同樂的形象,仿佛重現了詩人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風節凜然的直臣范儀,暗示了其雖處窮厄,誓不“俯身從眾,卑淪趨時”(《登州謝宣詔赴闕表》)的道德風范. 聽任自然,隨緣自適,超然達觀,是蘇軾的處世哲學.這也是他仕途上的進退觀.他云:“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優游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