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小簡單優美散文帶賞析
1 張曉風 《光陰的故事》 一鍋米飯,放到第二天,水汽就會干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問題;第四天,我們幾乎可以發現,它已經變壞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發霉了。
什么使那鍋米飯變餿變壞——是時間。 可是,在浙江紹興,年輕的父母如果生下女兒,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壇壇米釀的酒。
十七八年后,女兒長大了,這酒就成為女兒婚禮上的佳釀。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女紅。
是什么使那些平凡的米,變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時間。 時間到底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魔術師呢?都不是,時間只是一種簡單的乘法,使原來的數值增倍而已。
開始變壞的米飯,每一天都不斷變得更腐臭;而開始變醇的美酒,每一分鐘,都在繼續增加它的芬芳。 我們也曾經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開始墮落,時間會把他變得滿面風塵,面目可憎;但相反的是,時間也能把溫和的笑痕,體諒的眼神,成熟的風采,智慧的神韻添加在那些追尋善良的人身上。
時間將怎樣對待你我呢?這就要看我們自己是以什么態度來期許我們自己的。 賞析: 我想起羅大佑的一首歌“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歌詞里淡淡的憂傷和感懷總讓我唏噓不已。
而張曉風的這段文字則更加理性而沉穩。光陰真正改變的是什么呢,不是本質,不是好的變成壞的,也不是壞的變成好的,只是一種積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已。
所以,不要再埋怨時間,不要總是說時間改變了一切。時間沒有改變什么,只是讓一些東西隨著時間增加或者減少而已。
所以,為了讓時間最后釀造的是一壇成熟而芬芳的美酒,我們必須給它添上美好的、智慧的、寬容的美德。 喜歡這種哲理性的文字,讓我思索,回味無窮。
2 席慕容《窗前的青春》 青春有時候極為短暫,有時候卻極為冗長。我很知道,因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輕過。
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樣,凝視著四季都沒有什么變化的校園,心里猜測著自己將來的多變化的命運。我也曾和你一樣,以為,無論任何一種,都會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運要美麗多了。
那時候的我,很奇怪老師為什么從來不來干涉,就任我一堂課一堂課地做著夢。 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樣,微笑著,從我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一次次地重讀著那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
賞析:喜歡席慕容的文字,我總是喜歡在黃昏時分一遍遍地讀她,沉醉于文字間的浪漫,詩行間的唯美。我感動于她對生活的態度,感動于她那顆隨處發現美的雙眼,感動于她手中那寫得出涓涓文字畫得出潺潺流水的筆。
而這篇《窗前的青春》,讓我對教師的職業心馳神往。我想能與孩子們在一起的人才會永葆年輕吧。
接手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看一張張稚氣的臉走向成熟,然后又開始下一輪航渡。 年少的時光太瘦,青春的指縫太寬,不經意之間就會流走太多的春秋。
讓曾經是走出教室的人,走出過這些枯坐教室的時光,重新走進了教室,走進了不一樣的教師生活。然后和孩子們一起,坐在教室的窗前遐想外面的世界,這些遐想給了我們夢,給了我們青春的美。
3秋雨 張愛玲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
園子里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筑的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了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墻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里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蒸的雨天。
只有墻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
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墻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
灰色的癩蛤蟆,在濕料發霉的泥地里跳躍著;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
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賞析: 有的時候不是那么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就像這篇秋雨,別人都會寫溫暖潮潤的氣息,而她則寫得幽暗而陰森,光是筆觸就讓人感到寒冷而戰栗了。
但也許這正是張愛玲文字的魅力,張揚的,陰暗的,卻又是如此真實,探測到人內心的最深處。這篇文章用筆細致,只用了比喻和擬人,就把秋雨寫得栩栩如生,又帶入了一層沉悶而寂寥的色彩。
于這文來說,充滿了灰色、憂郁,黯然,寥落,一種生活無厘頭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僅是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 寫這文時,據說她僅有15歲,我不知道她為什么體會得那么深刻,更不明白她走不出內心的陰霾,是一種什么樣的道理。
然而,她的文字卻是那樣的爛漫,繁花。
2. 簡潔優美的散文
歌聲
昨晚中西音樂歌舞大會里“中西絲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仿佛一個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灑在我臉上,引起潤澤、輕松的感覺。新鮮的微風吹動我的衣袂,像愛人的鼻息吹著我的手一樣。
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道上,經了那細雨,正如涂了一層薄薄的乳油;踏著只覺越發滑膩可愛了。
這是在花園里。群花都還做她們的清夢。那微雨偷偷洗去她們的塵垢,她們的甜軟的光澤便自煥發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艷下,我能看到她們在有日光時所深藏著的恬靜的紅,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與綠。以前錦繡般在我眼前的,現在都帶了黯淡的顏色。是愁著芳春的銷歇么?是感著勞春的困倦么?大約也因那蒙蒙的雨,園里沒了濃郁的香氣。涓涓的東風只吹來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夾帶著些潮濕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園外田畝和沼澤里,又時時送過些新插的秧,少壯的麥,和成蔭的柳樹的清新的蒸氣。這些雖非甜美,卻能強烈地刺激我的鼻觀,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聽著;也用心唱著。我終于被一種健康的麻痹襲取了,于是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獨自唱著,聽著,世界上便只有歌聲了。
青春
青年是透明的,身與心都是透明的。嫩而薄的皮膚之下,好像可以看出鮮紅血液的運行,這就形成他或她容顏之春花的嬌,朝霞的艷。所謂“吹彈得破”,的確教人有這樣的擔心。忘記哪一位西洋作者有“水晶的笑”的話,一位年輕女郎嫣然微笑時,那一雙明亮的雙瞳,那兩行粲然如玉的牙齒,那唇角邊兩顆輕圓的笑渦,你能否認這“水晶的笑”四字的意義么?
青年是永遠清潔的。為了愛整齊的觀念特強,青年對于身體,當然時時拂拭,刻刻注意。然而青年身體里似乎天然有一種排除塵垢的力,正像天鵝羽毛之潔白,并非由于洗濯而來。又似乎古印度人想象中三十二天的天人,自然鮮潔如出水蓮花,一塵不染。等到頭上華萎,五官垢出,腋下汗流,身上那件光華奪目的寶衣也積了灰塵時,他的壽命就快告終了。
青年最富于愛美心。衣履的講究,頭發顏臉的涂澤,每天費許多光陰于鏡里的徘徊顧影,追逐銀幕和時裝鋪新奇的服裝的熱心,往往叫我們難以了解,或成了可憐憫的諷嘲。無論如何貧寒的家庭,若有一點顏色,定然聚集于女郎身上。這就是碧玉雖出自小家,而仍然不失其為碧玉的秘密。為了美,甚至可以忍受身體上的戕殘,如野蠻人的文身穿鼻,過去婦女之纏足束腰。我有個窗友因面麻而請教外科醫生,用藥爛去一層面皮。三四十年前,青年婦女,往往就牙醫無故拔除一牙而鑲之以金,說笑時黃光燦露,可以增加不少的嫵媚。于今我還聽見許多人為了門牙之略欠整齊而拔去另鑲的,血淋淋地也不怕痛。假如陸判官的換頭術果然靈驗,我敢斷定必有無數女青年毫不遲疑地袒露其細細粉頸,而去歡迎他靴統子里抽出來那柄璋利如霜小匕首的。
青年是沒有年齡高下之別的,也永遠沒有丑的,除非是真正的嫫母和戚施。記得我在中學讀書時,眼中所見那群同學,不但大有美丑之分,而且竟有老少之別。凡那些皮膚粗黑些的,眉目庸蠢些的,身材高大些的,舉止矜莊些的,總覺得她們生得太“出老”一點,猜測她們年齡時,總會將它提高若干歲。至于二十七八歲或三十一二的人,在當時文風初開的內地學生年齡是有這樣的,但在我們這些比較年輕的一群看來,竟是不折不扣的“老太婆”了。這樣的“老太婆”還出來念什么書,活現世!輕薄些的同學的口角邊往往會漏出了這樣嘲笑。現在我看青年的眼光竟和從前大大不同了,媸妍胖瘦,當然還分辨得出,而什么“出老”的感覺,卻已消滅于烏有之鄉,無論他或她容貌如何,既然是青年,就要還他一份美,所謂“青春的美”。挺拔的身軀,輕輕的步履,通紅的雙頰,閃著青春之焰的眼睛,每個青年都差不多,所以看去年紀也差不多。從飛機下望大地,山陵原野都一樣平鋪著,沒有多少高下隆洼之別,現在我對于青年也許是坐著飛機而下望的。哈,坐著年齡的飛機!但是,青年之最可愛的還是他身體里那股淋漓元氣,換言之,就是那股愈汲愈多,愈用愈出的精力。所謂“青年的液汁”,這真是個不舍晝夜滾滾其來的源泉,它流轉于你的血脈,充盈于你的四肢,泛濫于你的全身,永遠要求向上,永遠要求向外發展。它可以使你造成博學,習成絕技,創造驚天動地的事業。青年是世界上的王,它便是青年王國擁有的一切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