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奶奶過世了,我想寫些古體的簡短悼文給她,誰能幫我寫個格式或
開頭人們寫祭文,習慣以“維”字開頭。“維”是助詞,作發語詞用,無別的意思。祭文以“維”字開頭后,緊接著即言明吊祭文時間及祭誰,誰來祭。這是開篇明義,首先要點明的問題。
內容祭文的內容必須簡短,語言必須精煉,要以簡明扼要之詞表達悲哀況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為宜,切忌拖泥帶水。過去的祭文,語言均押韻。可—韻到底,也可變韻——即押兩個以上韻。
結尾祭文用“尚饗”一詞結尾。“尚饗”是臨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詞。尚,是庶幾,希望也;饗,設牲犧以品嘗也。
1.標題。寫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輩份或與生者關系。
2."維"起。
3.死者逝世的情況。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跡。
6.表示哀痛之情。
7.結語用 "伏食尚饗"。
示例:祭祖父文
維: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齊期刊、大維、二維等,虔具清酌庶饈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靈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僅七旬。奔波勞碌,終生耕耘。風雨無阻。不避艱辛。勤儉持家,生活平穩。教育吾輩,克己恭人。對待敵友,愛憎分明。維護集體,不講私情。祖父之德,足啟后人。老當益壯,宜壽長春。無奈不測,急病纏身。一臥不起,迅速辭塵。嗚呼祖父,百喊不聞。肝腸斷絕,血淚沾巾。哀號祭奠,悲痛難陳。黃泉有覺,來品來嘗。嗚呼哀哉!
尚饗!
常用詞:
勤勞一生 一別千古 教子有方 壯志常存 重如泰山 功業長存
音容宛在 功高德重 松柏長青 福壽全歸 千古流芳 畢生忠厚
風起云飛室內猶傳誡予語
月明星黯堂前無復弄孫聲
奉杖幾何時方期愛日長綿歌笑歡顏承百歲
含飴今不再從此悲風陡冷凄涼血淚哭重聞
祖母仙游千載去
諸孫淚灑幾時干
慈竹風摧鶴唳一時悲屬纊
西山日落鳩扶只影恨含飴
2. 在線30分鐘等,求給母親的一片悼詞 簡短有感情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
bai壽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東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三男。育吾兄弟,艱辛備歷。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間萬萬,皆傷心史。
不忍卒書,待徐溫吐。今則欲言,只有兩端。
一則盛德,一則恨偏。吾母高風,首推博愛。
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
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
整飭成性,一絲不詭du。手澤所經,皆有條理。
頭腦zhi精密,劈理分情。事無遺算,物無遁形。
潔凈之風,傳遍戚里。不染一塵,身心表里。
五德犖犖,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綱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獲。
精神痛苦,以此為卓。天乎人歟?傾地一角。
次則兒輩,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dao黃。
病時攬手,酸心結腸。但呼兒輩,各務為良。
又次所懷,好親至愛。或屬素恩,或多勞瘁。
大小親疏,均待報賚。總茲所述,盛德所輝。
以秉悃忱,則效不違。致于所恨,必補遺缺。
念茲在茲,此心不越。養育深恩,春暉朝靄。
報之何時?精禽大海。內嗚呼吾母,母終未死。
軀殼雖隳,靈則萬古。有生一日,皆報恩時。
有生一日,皆伴親時。今也言長,時則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淺。此時容家奠,盡此一觴。
后有言陳,與日俱長。尚饗!**的 祭母文。
3. 烈士悼詞 要短點
革命先烈們: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緬懷你們的豐功偉績,寄托對你們的無限哀思。
松柏常青,浩氣常存,追溯往事,悼念英靈。我們仿佛看到了你們在濃濃戰火硝煙中,那英勇殺敵、前仆后繼、舍生取義的高大形象,仿佛聽到了你們那就義前“**萬歲”的錚錚口號。此時此刻,我們心中涌動著神圣的情感和強烈的共鳴。為了祖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你們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氣壯山河的千古絕唱。你們是一面面旗幟,是一座座豐碑,你們的英雄業績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4. 馬克思的悼詞是
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間里不過兩分鐘,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
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使人感覺到。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膚淺地研究的。這位科學巨匠就是這樣,但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即使它的實際應用甚至還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經密切地注意電學方面各種發現的發展情況,不久以前,他還注意了馬賽爾·德普勒的發現。
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 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這實際上就是他畢生的使命。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最早的《萊因報》(1842年),巴黎的《前進報》(1844年),《德意志-布魯塞爾報》(1847年),《新萊茵報》(1848-1849年),《紐約每日論壇報》(1852-1861年),以及許多富有戰斗性的小冊子,在巴黎、布魯塞爾和倫敦各組織中的工作,最后是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做為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實說,協會的這位創始人即使別的什么也沒有做,也可以拿這一結果引以自豪。
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紛紛爭先恐后地誹謗他、詛咒他。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是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復。現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恩格斯寫于1883年
5. 錢學森的悼詞簡潔
我國科學巨星錢學森在北京逝世。
錢學森,享譽世界的杰出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奠基人、愛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典范。二00一年,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獲第二屆“霍英東杰出獎”,獎金一百萬港幣。
錢學森將這筆錢捐給中國科協沙草產業基金會,并說了一句詼諧而意味深長的話:“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錢學森是公認的人民科學家,那么,他為何沒有成為一位身家超億、集國家高官、商界大賈于一身的“人民幣科學家”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姓錢不愛錢”成了這位“國寶級”科學家一生的座右銘。
錢學森幾次將國家獎勵的巨額款項捐獻出去,在“萬元戶”還是絕大多數人遙不可及的夢想年代,錢老已捐款上百萬元。1994年,他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獎,獎金100萬港元。
而作為可以享受國家領導人待遇的他,卻幾十年如一日住在破舊的樓房里,過著清貧的生活。幾十年不動的相機,穿了一輩子的中山裝,用了五十多年的破提包,他平時和別人聯名發表文章,總是把稿費都給合作者。
錢老不僅“不愛錢”,而且淡泊名利,潔身自好。錢老早就為自己做人定下了“四條原則”:“不題詞;不為人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媒體采訪。”
后來,這“四條原則”還有了“升級版”――不兼任任何顧問或名譽顧問、不到外地開會、不出國;單位要為他建房他不同意,報刊上頌揚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為止”……今天,這位一生國重家輕的科學家與世長辭,留給世人的是無盡的哀慟和對他傳奇人生的默默追思,他做人的一貫品德尤為值得當代社會精英學習和借鑒。 在商品經濟的社會里,金錢成為丈量一個人價值的度量衡,本無可厚非,但不是什么東西都是拿錢能買到的,有些東西價值連城卻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正如袁隆平回應“身價過1000億”說法時說的,“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在現實生活中,看中金錢的社會精英大有人在,他們熱衷于拋頭露面,利用自身權力或學術影響力“附庸風雅”,笑納“紅包”,甚至貪贓枉法,直到發展成階下囚時,還未醒悟過來,覺得拿錢只是“禮尚往來”。
更要看到,正是丟棄了做人的起碼準則,某些專家學者常有“雷人之語”成為網民們的談資笑料。金錢的誘惑,催發社會責任感蛻化,使某些人成為強勢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和吹鼓手。
錢學森秉持自己的金錢觀和做人原則,不做“人民幣科學家”,該讓這些人猛然警醒,捫心自問了。
6. 給父母親寫的悼詞
悼母親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親朋,各位好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年*月*日*點*分,我的媽媽走完了她坎坷而絢麗的一生。今天我們懷著萬分悲痛的心情,在這里舉行告別儀式,寄托我們的哀思。
首先,謹讓我代表我們兄弟,代表我們全家,向今天參加追悼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親朋好友表示誠摯的謝意!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來到這里,和我們一起,向我的媽媽作最后的告別。在媽媽生病住院期間,承蒙各位領導和親朋好友的關懷,多次探望,慰問,給了媽媽莫大的安慰,做為他的子女,我們也心存感激。
是你們給了媽媽和我們全家悉心的幫助。在此,我們對這些匯聚各方的關心和慰問,再一次表示由衷的感謝! 媽媽的離世,帶給我們深深的懷念和無盡的悲傷,我無法用簡單的語言去總結媽媽的一生。
你與爸爸貧困結發,相依為命,濡以沫,敬如賓。上悉心孝敬老人,使老有所依,福享至終。
下盡心撫養我們幾個孩子,使我們寒能生暖,饑能飽腹。疼兒不知累,愛女不得閑。
憂如大樹無言,羽庇蔭護,苗茂茁壯。憂如無語老牛,默默詆犢。
勤謹做事,善始善終。廉潔奉公,言傳身教憂如巨書無字,義理精髓,令人憶念,受益無窮。
媽媽的一生,平凡而偉大。淡薄名利,坦蕩無邪。
從世而言,可謂凡人;從家而言,可謂偉人。 現在,敬愛的媽媽永遠地走了,我們再也無法親耳聆聽她的諄諄教誨,再也無法親眼面對他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心中深深地緬懷敬愛的媽媽!媽媽,您就放心的走吧,我們自當化悲痛為力量,竭盡全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自當牢記媽媽的遺訓,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扎扎實實工作,像您那樣,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我們自當繼承媽媽留下的良好家風和優良品德,像您所希望的那樣,一定不讓您失望。
因為,我們知道,這是對您的在天之靈的最大告慰!并以此來回報媽媽的養育之恩,回報社會,回報各位尊長和各位親朋。 敬愛的媽媽,今天,您最疼愛的兒孫們都來送您來了,您的親朋好友都來送您來了。
此時此刻,我們用一句話為您送行: 生如春花之絢麗,逝如落葉之靜美。 最后,我代表我們全家,再次向出席告別儀式的各位來賓以及所有的親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