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名人陪伴的事例3個
1、俞伯牙和鐘子期
在春秋時期的時候,俞伯牙是春秋時期最擅長彈琴的人,他彈琴的技藝高超無人能比,但是他終日彈琴,卻根本無人賞識,沒有人聽懂他彈琴的心境,他感覺到很孤單。
直到有一天,俞伯牙遇到了鐘子期,鐘子期聽懂了俞伯牙的琴聲,當俞伯牙的琴聲彈到激越之處,鐘子期便說“浩浩乎志在高山”;當鐘子期聽到俞伯牙的琴聲回轉千疊處,便說“蕩蕩乎志在流水”。俞伯牙至此終于遇到了能夠讀懂自己的人,感到無比欣慰。
二人于是成功成為了莫逆之交,相交甚好。但是到后來,鐘子期因病去世,俞伯牙悲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了知音,便摔掉他珍愛的琴,并且發誓自己終生不再彈琴了。
2、恩格斯和馬克思
恩格斯與馬克思是一對至交好友,恩格斯為了在經濟上支持馬克思的革命活動,不惜違心地答應自己的父親承諾自己會回去幫助父親經營他曾經一度厭惡至極的商業,這一切都是為了馬克思。
當時雖然他和馬克思共同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中,但是這兩個人幾乎每天都要通信,為了在革命事業上互相鼓勵,促進對方。
而且在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擔任了整理占有遺稿的眾人,編輯出版了《資本論》的第二,三卷,幫助完成了戰友的未竟事業。可見,共同的理想和人生目標是建立在友誼的基礎上的。
3、管仲和鮑叔牙
管仲從小就和鮑叔牙是很好的好朋友。鮑叔牙也一直都知道管仲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有機會的時候都會向別人引薦他,希望管仲能夠得到重用,發揮他的才能,不至于埋沒了他。
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時候管仲多分紅,鮑叔牙不認為管仲貪,因為他知道管仲家里窮,沒辦法,這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管仲打仗的時候進攻后進,撤退先跑,鮑叔牙也不因此認為是管仲膽小,是因為知道他家里有老母。 管仲臨死的時候,齊恒公讓他推薦繼任人,他沒有推薦鮑叔牙。有人告訴鮑叔牙,鮑叔牙說,我這個人疾惡如仇,當丞相會誤事,管仲這是太了解我啊,這才沒有推薦我做繼任人!
4、范仲淹和王質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因此被貶去了穎州。當范仲淹卷起鋪蓋離京的時侯,一些平日里與他相交甚密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因此而連累自己,于是紛紛對范仲淹避而遠之。
但是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當時正生病在家,聽聞此訊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
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這或許就是患難見真情的友誼吧。
5、翟公
《漢書·張馮汲鄭列傳》載:翟公曾經做過廷尉,當時,也可稱賓客盈門了,可等到被罷免,門前卻冷落到可張網捕雀。
不久后,他又做了廷尉,那些賓客又想去巴結,翟公便在大門上醒目地寫上:“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只有在死生之間,才知道交情的淺深;在貧窮之間,才知道朋友的真實態度;在貴賤之間,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情誼。”)
2. 古今中外有關陪伴的故事
廉潔小故事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1959年,在**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云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云水庫那里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
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樣難受。
如果按現在某些干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蒙混過關。但在**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后,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
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筑,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個研究所,并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唐朝宰相盧懷慎 唐朝的宰相盧懷慎清正廉潔,不搜刮錢財,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陳設用具都非常簡陋。
他當官以后,身份高貴,妻子和兒女仍免不了經常挨餓受凍,但是他對待親戚朋友卻非常大方。 他在東都(洛陽)擔當負責選拔官吏的重要公務,可是隨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
他擔任黃門監兼吏部尚書期間,病了很長時間。宋璟和盧從愿經常去探望他。
盧懷慎躺在一張薄薄的破竹席上,門上連個門簾也沒有,遇到刮風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擋。盧懷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盧從愿,看到他們倆來了,心里非常高興,留他們呆了很長時間,并叫家里人準備飯菜,端上來的只有兩瓦盆蒸豆和幾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沒有。
盧懷慎握著宋璟和盧從愿兩個人的手說:“你們兩個人一定會當官治理國家,皇帝尋求人才和治理國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統治的時間長了,皇帝身邊的大臣就會有所懈怠,這時就會有小人乘機接近討好皇帝,你們兩個人一定要記住。”
過了沒幾天,盧懷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時候,曾經寫了一個報告,向皇帝推薦宋璟、盧從愿、李杰和李朝隱。皇帝看了報告,對他更加惋惜。
安葬盧懷慎的時候,因為他平時沒有積蓄,所以只好叫一個老仆人做了一鍋粥給幫助辦理喪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獵,來到一片破舊的房舍之間,有一戶人家簡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舉行什么儀式,便派人騎馬去詢問,那人回來報告說:“那里在舉行盧懷慎死亡兩周年的祭禮,正在吃齋飯。”
玄宗于是賞賜細絹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獵。 另外人們傳說:盧懷慎去世時,他的夫人崔氏不讓女兒哭喊,對他說:“你們的父親沒死,我知道。
你父親清正廉潔,不爭名利,謙虛退讓,各地贈送的東西,他一點也不肯接受。他與張說同時當宰相,如今張說收受的錢物堆積如山,人還活著,而奢侈和勤儉的報應怎么會是虛假的呢?”到了夜間,盧懷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將夫人的話告訴了他,盧懷慎說:“道理不一樣,陰間冥司有三十座火爐,日夜用燒烤的酷刑來懲罰發不義橫財的人,而沒有一座是為我準備的,我在陰間的罪過已經免除了。”
說完又死了。
3. 求3個名人事例~要簡短一點的,最好只是關鍵片段,有的HELPME~最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從那以后,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體育鍛煉彌補了由于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于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后,終于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后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于他的同伴.后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于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者”.愛迪生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 ,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獲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后,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于成功了.我可以試想,如果愛迪生在助手勸他停止實驗的時候放棄了,我們現在會怎么樣呢?可能我們還要點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燈在夜里照明.其實愛迪生的每次試驗失敗都可以看作是挫折.這么一算,愛迪生發明電燈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目啊!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臥床不起.面對著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饑似渴地閱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
4. 有關陪伴的名言例子
1、美好的思想,沒有美好的品德來陪伴,它不過是泡影。——摩索姆達
2、感謝所有支持我的朋友和家人,感謝陪伴我成長的老師們和教我打羽毛球的教練們。——謝杏芳
3、饑餓總是伴隨著天才。——馬克·吐溫
4、情感是一種感覺:它們改變人們,影響著人們的判斷,并且還伴隨著愉快和痛苦感覺。這類情感有憤怒、憐憫、恐懼等等以及與它們對應的情感。——亞里士多德
5、愉快只是幸福的伴隨現象,愉快如果不伴隨以勞動,那么它不僅會迅速地失去價值,而且也會迅速地使人們的心靈墮落下來。——烏申斯基
5. 陪伴的愛事例
人生旅途有無數人陪著
參與我們的喜怒哀樂
聚合離散是不變的劇情
愛你的選擇默默陪伴
人生結尾陪你的不一定是你愛的
但——一定是最愛你的那個
愛——不是隨心所欲地說出
不是掠奪更不是縱容
而是最痛苦時候給予你的肩膀
是開心時陪你笑,陪你瘋
是默默地守護
能通過你的小動作就與你心有靈犀的
最美的愛是陪伴
最長情的告白是陪伴
不論何時你轉身就能看到他(她)
不求永久
只愿你一世安康
以陪伴為主題的愛情詩歌篇二
陪伴
把煙掐了,將頭發染回了
肩上的傷,將刺青掩蓋了
你知道我始終在找你
所以才想告訴你一切
我找了書中的那條街
到了你所說里的向往
尋到你所愛的那棵樹
看到了樹上你的自拍
眼角傷了,淚都被榨干了
衣衫襤褸,像個無助小孩
我把未來一切都扔了
打算遠離世界去陪你
想起曾經的奮不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