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話小故事1分鐘
沒有一片綠葉,沒有一縷炊煙,沒有一粒泥土,沒有一絲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陣臺風襲過,一只孤單的小鳥無家可歸,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姍姍而來,近了,近了!…… 忽然,小鳥張開翅膀,在人們頭頂盤旋了幾圈兒,“噗啦”一聲落到了船上。許是累了?還是發現了“新大陸”?水手攆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
可愛的小鳥和善良的水手結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麗,嬌巧的小嘴,啄理著綠色的羽毛,鴨子樣的扁腳,呈現出春草的鵝黃。
水手們把它帶到艙里,給它“搭鋪”,讓它在船上安家落戶,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筒淡水勻給它喝,把從祖國帶來的鮮美的魚肉分給它吃,天長日久,小鳥和水手的感情日趨篤厚。清晨,當束陽光射進舷窗時,它便敞開美麗的歌喉,唱啊唱,嚶嚶有韻,宛如春水淙淙。
人類給它以生命,它毫不慳吝地把自己的藝術青春奉獻給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這樣?藝術家們的青春只會獻給尊敬他們的人。
小鳥給遠航生活蒙上了一層浪漫色調。返航時,人們愛不釋手,戀戀不舍地想把它帶到異鄉。
可小鳥憔悴了,給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澤。是啊,我們有自己的祖國,小鳥也有它的歸宿,人和動物都是一樣啊,哪兒也不如故鄉好! 慈愛的水手們決定放開它,讓它回到大海的搖籃去,回到藍色的故鄉去。
離別前,這個大自然的朋友與水手們留影紀念。它站在許多人的頭上,肩上,掌上,胳膊上,與喂養過它的人們,一起融進那藍色的畫面…… 節選自王文杰《可愛的小鳥》 更多備考資料,請關注海南中公教師網。
2. 普通話小故事
方言和普通話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島,上面住著漢語、德語和英語,還有其他各種語言。突然有一天,各種語言都決定離開小島,去外面闖一闖。
不久,各種語言便來到了陸地。呀,外邊的世界可真漂亮啊:有高大的樓房,有挺拔的大樹,有鮮艷的花朵,還有可愛的小動物……看著看著,各種語言便走散了,但沒關系,那些人們都很熱心,因此,各種語言很快就有了安身之地。英語來到了英國,法語去了法國,日本迎來了日語,德語的安身之地是德國……然而,到了中國的漢語卻一分為二了,出現了方言和普通話。
幾年后的一天,方言和普通話走到了一起,方言見了普通話,便無緣無故地破口大罵起來,但普通話見了方言卻大大地鞠了個躬,問:“方言老兄,近來可好啊?”方言見這情形,并沒有感到羞愧,而是驕傲地回答道:“最近呀,真是忙死了,誰叫我這樣受歡迎呢?人人開口就是我。”“是嗎?”“不信,咱們來比比。”“好啊!”普通話自信地回答:“不如我們請其它語言來當評委吧!”“行!”方言爽快地答應了。他倆找到了其它語言給他們當評委。
比賽開始,評委說:“你們倆做一下自我介紹。”方言開口了:“大家好,我叫方言,是一種很愛歡迎的語言,人們一開口就是我——方言。我很普遍,人人都會說,不要學,一聽就懂……。”“NO!NO!NO!”英語用不標準的漢語說:“我不同意你的說法,因為你說的話我大部分都聽不懂。”“對!對!”其它語言異口同聲地說。現在該普通話了,他走上臺,整了整衣領,然后頭頭是道地說起來:“各種語言們,你們好,我叫普通話,雖然現在說我的人很少,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將成為一種家喻戶曉,人人都說的語言。其實說普通話有很多好處,比如說:說普通話是一種禮貌、講文明的表現;還有,如果講普通話時想罵人,就罵不出口,因為只有講方言才會講臟話,所以,講普通話可以幫助人們改掉講臟話的壞習慣;還有,如果不會講普通話,可以看一些作文書、童話書等,一邊看,一邊讀,這樣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學會了講普通話;真的不會講,就經常試著講,如果鬧笑話也不要緊,不是有一句這樣的俗話嗎:笑一笑,十年少。講普通話的好處數不勝數,讓大家都來我——普通話吧!”話音剛落,臺下就響起了如雷般的掌聲。“第一局,普通話勝。”評委說。緊接著第二局知識競賽、第三局智能比拼、第四局體能比賽,普通話都贏了,很明顯,這場比賽普通話大獲全勝,因此,各種語言都幫助推廣普通話。不久,方言在中國已銷聲匿跡了,自然,普通話就成了家喻戶曉、人人都講的一種語言。
一日乘車,人多擁擠,最后一個上車的人勉強把頭和腳擠進來,屁股卻在門外,結果售票員關門時不小心夾住了他的屁股。只聽那人高喊:“夾住我腚了,快開門!”售票員雖不知腚是什么,卻看到那人的屁股被夾住了,趕快打開了車門。
過了一會兒,售票員問那人:“腚是什么?那叫屁股。”“屁股?俺那兒就叫腚。”那人理直氣壯。“你現在是在北京,不是在老家,你說腚誰聽得懂?以后記住:腚就是屁股。”售票員也不甘示弱。那人不作聲了,大約過了三站地,車到了安定門,售票員喊:“安定門到了,下車的乘客請您換出來。”話音剛落,那人便湊上去對售票員說:“你說錯了,剛說完腚叫屁股,那安定門為什么不叫安屁股門?”
售票員和全車人嘩然大笑。
有一外地游客初次入得北京城,在北京站感慨了半天后,決定搭乘最熟悉最廉價的交通公具——公交車,去朋友指定的接頭地點,建國門。
上了車后,要付一元錢的車費。可他掏了半天也找不到零錢,只得拿出一張嶄新的十元人民幣對售票員說了聲:“建國門。”誰知那售票員大姐就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他一眼,說白了,就是給了他一個白眼,就轉身向其他乘客收錢去了。
偶們這個GG啊,是個憨人,心想著:你咋不收我錢呢?這不是違反規定嘛!于是,他邁開腳步,排除萬難,終于又擠到售票大姐的身旁,搖了搖手中的錢,又說了“建國門!”這次聲音大了點兒,引起了周圍群眾的注目。這售票大姐,也不好意思不搭理他了。只見她“嗖”地一聲,從錢袋里掏出一張嶄新的百元大鈔,朝著我們憨直的GG揚了揚,大聲地說了聲:“你見過嗎!”
原來,我們這位GG的普通話不太標準,“建國門”給發成了“見過嗎”。難怪售票大姐氣忿了,不就一比較新的十元錢嘛?小樣兒,誰沒見過!!
3. 和普通話有關的小故事五十字
一日乘車,人多擁擠,最后一個上車的人勉強把頭和腳擠進來,屁股卻在門外,結果售票員關門時不小心夾住了他的屁股。
只聽那人高喊:“夾住我腚了,快開門!”售票員雖不知腚是什么,卻看到那人的屁股被夾住了,趕快打開了車門。過了一會兒,售票員問那人:“腚是什么?那叫屁股。”
“屁股?俺那兒就叫腚。”那人理直氣壯。
“你現在是在北京,不是在老家,你說腚誰聽得懂?以后記住:腚就是屁股。”售票員也不甘示弱。
那人不作聲了,大約過了三站地,車到了安定門,售票員喊:“安定門到了,下車的乘客請您換出來。”話音剛落,那人便湊上去對售票員說:“你說錯了,剛說完腚叫屁股,那安定門為什么不叫安屁股門?”售票員和全車人嘩然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