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鋼琴的感受
我從小擺弄過很多種樂器,但不是從小學習鋼琴的。為什么要學習鋼琴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一個興趣。無論做什么事情,
興趣占了主導,就會有進展,有突破,抑或是有創造!古典而華麗的音色,高貴而浪漫的格調,飽含激情的表現以及震顫靈
魂深處的非凡的感染力……,這一切使我沒有理由不去選擇鋼琴。 傳統的認為,諸如鋼琴、小提琴之類的樂器,學習是很需要“童子功”的。
誠然,技術上的嫻熟需要長期的練習,但我想這并不是我學習鋼琴的目的。對
于音樂的理解融會于學習的過程之中,而這樣的學習有可以很好的激發一個人
對于音樂潛在的洞察和直覺,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從傳統的鋼琴學習的觀念,
到現在的(姑且認為是成人的)鋼琴學習觀念,是一次很好的嘗試,也給了我
們更多的發現自己的機會。不去嘗試,你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天
賦和潛力!我可以驚嘆地說,人的創造力的確是無限的!直接就學習的整個過程來講,我有一些體會:首先,突破心理上的羈絆是彈好鋼琴第一要素。一般左右手的搭配非常困難,
對于初學者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自然地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排斥障礙,反而更加難
以到達左右手的協調。細細想來,原因在于沒有融入音樂,融入鋼琴,正所謂,
彈好鋼琴,必須要有一種要把鋼琴吃下去的感覺才行 ^_^以一種完全放松的心態、自由的情緒去感受音樂、融進音樂,左右手的協調
就會成為很自然的事情。人的情感因素在這里應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想,只有
融入音樂,才能駕馭音樂,這樣自己才能做琴的主人,而不是技巧的奴隸。通過
這種融入,煥發潛意識領域的音樂感和創造性,轉化為有意識的控制,去演繹左
右手的和諧統一。其次,是對一種畏懼心理和緊張心理的克服。由于是新的嘗試,而每一首曲子
對于演奏者來講,在他的技術和對于作品的理解還不是很夠的情況下,演奏的過程
中會不可避免的緊張局促,甚至畏懼,這顯然十分不利。這就需要一點面對挑戰、
逾越挑戰的勇氣,step by step,水平終將有所提高。我從一開始學習到現在的所彈
的曲子,雖然難度在逐步的上升,但彈奏每一首曲子的感覺卻很不相同。最困難的
是剛開始,到最后反而很輕松了。把一首曲子的感覺帶到下面的學習中去,將會獲
得極為寶貴的經驗,尤其是對音樂、對鋼琴的理解和感覺是唯有自己親身體驗過了
才能領悟的,這種東西更多的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_~第三,想談談演奏時的情緒問題。對于初學者來講,很難說能做到“琴隨人意”,
就我自己而言,不太可能做到,快樂的時候可以彈奏一些助興的曲子,憂傷的時候可
以彈一點抒懷的曲子。我覺得要彈琴,心情必須要好!因為發現自己沒有很好的視奏
能力,所以不管多長多復雜的曲子,必須要求自己背譜彈奏,所以情緒對我來講非常
必要。好的心情有助于加深對旋律的理解,能幫助我快速記憶,對于技術上的提高很
有好處。而且,我覺得好的心情可以使自己拋開一切雜念,全神貫注于彈奏,從而更
容易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與音樂融為一體。另外,我認為有一點很關鍵,在彈奏的時候,一定要做到filled with confidence,對自
己都沒信心的話,談不上能彈得好!具備駕馭整個曲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用成功的
心態去演奏,自然會消除緊張的情緒,在理性認知上也會有突破。如果說能夠將心中
流動的旋律貫穿于一個個的音符當中,對于樂譜的把握就不會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了。接下來想說說動作的把握。這是很重要的,畢竟鋼琴是要用來彈的。還是一個放松的問題。只要能放松,就好辦。我想應當很好的領會道家“無為”
的境界,彈,又不彈,絕對的放松,絕對的和諧!這樣才會比較容易地處理好手指的
軟弱與僵硬的問題,從而培養良好的觸鍵的感覺。雖說練琴不能急于求成,(而且絕對不能急于求成),但我覺得也不能太懈怠,要有一點緊迫感才好。對于技巧上
的問題,我覺得應該拿出科學上攻克一道技術難題的品格去面對。絕對要耐的住寂寞
枯燥,做到絕對的細致,把一點一點的小的問題逐個解決,整個樂曲才會完美。當然,
對于全部樂曲的把握,必須有一種大寫意、大手筆的態度,不能過于苛刻做作,反而
損害了樂曲的形象。我想,彈奏的過程,應該就是一個情感和理性相結合的過程,結
合的好,美妙的音樂就會飄然而至了
2. 看完海上鋼琴師后 你的感想
海上鋼琴師1900
悲劇?奇跡?
是充滿了悲劇的奇跡?還是充滿了奇跡的悲劇?
他,生而未名,有人說,1900,這個名字更像是一首曲名
他,與生俱來的孤獨,于是,命運讓他的指尖撫上了琴鍵
他,帶著天生的憤怒,“fuck the regulations”想來也只有他能說出那種感覺
他,是如此的熱愛,放棄了聲明顯揚,因為他說:“我,和我的音樂不可分割”
他,仿佛永遠只有一個人,超然在上,在喧鬧的人群里,用音樂看到每個人的內心
殺夫潛逃的貴婦,浮生孑然的浪子,看破紅塵的妓女,局促迷茫的小偷……
他,是那么的虔誠,也那么的純真,
他說,他的出生不被記錄,能不能上到天堂?
他說,如果炸掉了左臂,用兩只右手,怎么在胸前畫十字?
關于他,最沒有必要說的就是他的才華
一個在八歲的時候用手指撫上琴鍵就可以彈奏的人
一個不用看樂譜聽完前奏就可以獨自演奏下去的人
一個可以用那黑黑白白的琴鍵看到人內心故事的人
一個即時失去左臂也想用兩只右手在天堂彈奏的人
……
如果,他走了,我想,一定是上帝想聽鋼琴了
3. 練琴的心得
練琴心得
鄭 書 沁
一眨眼,一學期就過去了。我們迎來了愉快的寒假。在上個學期的尾巴時,我幾乎沒有動過揚琴。也許是是太久沒有彈琴了,當寒假開始時,竟然連熟悉的曲子也忘卻了。拿起芊子,手腕也使不上勁·····
在寒假里,有時彈揚琴。彈上幾天,便厭煩了。有時乘家長不在的時候改變一下琴的位置,便當是彈過了。可是 ,每當我使用這些伎倆是媽媽就會發現。后來想明白了,是啊!練琴靠自覺,被人逼沒用的,也是沒有效果的。一天不練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琴老師知道,三天不練內行人知道,四五天不練天下人就群體知道了。其實練琴的時間是多面的。練琴的時間是享受的,它讓聽者與彈奏者都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之中;練琴的時間是“辛苦”的,它是演奏者的一次小小的挑戰:練琴的時間是無味的,30分鐘僅僅只演奏一首曲子,甚至是一小段音符······
但是不管怎樣練琴的時間是快樂的,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練琴的真諦:練琴靠自覺,只有自覺,才能讓我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成長!
4. 《聽彈琴》簡短的詩意
此題一作“彈琴”,《劉隨州集》與《全唐詩》均為“聽彈琴”。從詩中“靜聽”二字細味,題目以有“聽”字為妥。如果說前兩句是描寫音樂的境界,后兩句則是議論性抒情,牽涉到當時音樂變革的背景。“泠泠”形容琴聲的清越,逗起“松風寒”三字。“松風寒”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的凄清,極為形象,引導讀者進入音樂的境界。“靜聽”二字描摹出聽琴者入神的情態,可見琴聲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聲,常能喚起聽者水流石上、風來松下的幽清肅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風入松》的調名,一語雙關,用意甚妙。
聽彈琴
朝代:唐代
作者:劉長卿
原文: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七弦 一作:七絲)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5. 聽鋼琴曲有感的作文(300)字
在五年級的第二個學期,我學習了課文《月光曲》,并且還聽到了偉大的鋼琴演奏家——貝多芬,所譜寫的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奏鳴曲》。
我不但知道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奏鳴曲》的經過,我還感受到貝多芬當時的感情。聽完了《月光曲奏鳴曲》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在聽這首曲子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站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大瀑布腳下。曲子節奏快的時候,就像是洶涌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落地的時候撞開萬朵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
慢的時候,就像冬天早晨的時候的那樣。一層薄薄的霧,罩在山頂,也像小姑娘帽子上裝飾的白紗,那輕盈、柔和的感覺。
今天,我覺得真是很有意義,能聽到如此美妙的鋼琴曲。
我立刻有感而發,突然想模仿白居易詩人的《易江南》作一首詞來。
好曲
“現代詩人” :李曉珊
6. 職一鋼琴的心得作文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在鋼琴教學方面還是有著很大的特長的,鋼琴教學是我最擅長的,在不斷的教學中,我對鋼琴教學有了自己比較客觀的認識,我在總結自己的鋼琴教學后,有如下心得體會:一、講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學生對樂曲的把握更具表現力在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多的介紹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況下創作了該作品,其音樂表現的動機是什么,抒發一種什么樣的感情,通過這樣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該曲目產生一定的興趣,另外,對把握樂曲的性質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樂感培養是基礎和關鍵鋼琴的演奏是聽覺的專注、敏感,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積極活動;這種雙手不同動作及全身多種器官的配合運用,必須遵循有規律的、科學的、恒久性的訓練,努力地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才能掌握鋼琴的演奏技藝。首先,樂感對于學習鋼琴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樣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樂感?在練習樂曲、音階和練習曲的時候可以加入適當的表情。如音階,用有力的斷奏來表達一種威嚴、憤怒;用較慢的連奏來表示一種憂傷;用快速輕巧的指頭彈奏來表示歡快隨心所欲的情緒等等。
這些都是訓練孩子帶著表情進行彈奏,展示自己表現才能的好辦法;對練習曲和樂曲中的表情記號或力度記號做夸張性的彈奏和練習。正如李昕老師所講的,比如說教授湯譜森《火車》一課,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車跑的聲音,引起他的興趣后,告訴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長短,然后火車是怎樣由慢到快跑起來的,加入形象的說明孩子會對這一課很感興趣,接下來就是如何彈奏了。
一般來說,再簡單的樂曲或者練習曲,都有可能進行對比,至于對比是力度上,還是在音色或者情緒上,可以請教老師來進行要求;多聽、多看、不放過任何表演的機會。要鼓勵孩子在適當的場合進行表演,這樣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鍛煉,自信心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如教師示范、觀摩音樂會、聽音響資料等方式。通過音樂撥動學生的心弦,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豐富自身情感。
通過各種音響和“通感”作用引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融于音樂作品中,直接強化學生的鋼琴學習行為,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三、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1、正誤比較法。
教師在正確示范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地選擇典型的錯誤彈奏進行演示,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腦記,對正確的彈奏與錯誤的彈奏進行比較,以提高學生的鑒別力和感知力。2、銜接法。
是遵循節奏的韻律,將幾個局部的彈奏技巧連接起來,形成一條整體的、有機的、連貫的最佳彈奏狀態。銜接法主要解決音與音、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相互連接。
把前一小節最后一個音與后一小節第一個音按拍子連續彈奏、反復練習,是提高整條曲子彈奏質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學生彈奏由各自反復的兩段組成的樂曲時,都處理的太隨意,不是銜接過緊,顯得倉促,就是停頓過大,失去整體感。
所以銜接法的正確運用可以避免彈奏中一些不該出現的錯誤發生。3、音樂練習法。
在第二階段,切不可忽視音樂練習的方法。通過聽所學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感,還能激發學生內在情感的發現。
教學過程首先要求學生聽幾編所學樂曲,使學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應的觸鍵方法,結合彈奏練習,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從心中轉移到手指上。4、興趣法。
鋼琴彈奏即是以鋼琴的音樂美為核心,以全身多種器官和肢體的協調配合、手指的獨立運用為基礎。由于鋼琴音域寬廣,和聲效果豐富,共鳴體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聲樂器;因此在學生彈奏鋼琴之前,應向學生講述鋼琴彈奏的價值、作用極其特殊魅力。
5、示范、講解法。是在鋼琴教學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特別是在初學階段更顯重要,準確的示范彈奏,使學生對新樂曲或練習曲的性質、風格、技術類型和特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優美的旋律、嫻熟的技術,技巧還能提高學生興趣。所以在此階段中,教師應先作詳細的準確的彈奏,然后再講解彈奏要領,指出重點的技術困難之處,教給學生怎樣克服技術困難的具體方法,最后根據旋律調式調性的轉換和所表現的不同風格特點進行講解,并選用適當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進行講解。
其順序按左右手分別進行。使學生對所學樂曲、練習曲彈奏的技術、技巧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概念。
6、模仿法。鋼琴的教與學實際上就是一種技術與技巧的模仿和掌握。
所以在鋼琴教學中,對于一些基礎性的或較難掌握的彈奏技術,我會采用示范的形式與學生共同練習,這種教法可以使學生在肢體協調彈奏和較難掌握的技術方面建立起正確的感覺。這種既實際又直觀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該階段少走或不走彎路,準確的掌握彈奏技術技巧。
7、分解法與完整法。根據樂曲或練習曲的特點,教學生學會分手、分句、分段、分聲部練習,學會把樂曲或練習曲中的難點抽出來單練,這樣把樂曲或練習曲進行分解進行一個局部的單獨聯系,或是在已彈好整體的前提下,對特殊技術難點集中力量,單獨攻破;或對某一樂曲彈奏上進行精雕細刻;或對某一和聲關系的細微變化、不。
7. 給我一段關于鋼琴的文章
現代鋼琴演奏的觸鍵方法 (一)力量的運用 在演奏時,美妙悅耳的音色與手指觸鍵時力量的來源、力度的支配用著直接的關系。
如果力量的來源不對、力量支配不科學則極有可能導致音色“虛”、“散”、手臂僵硬、力量的浪費等等問題。因此要想正確的運用力量必須要協調好身體各部位,尤其是上肢各部位。
首先,把下鍵的手指準備好,不能松懈(但不要緊繃,否則會造成手指僵硬)。然后把手臂抬起來從大臂開始,帶動小臂、手腕自然下落,把琴鍵彈到底。
這樣手臂的重量便充分的通過指尖傳到鍵盤上。這時手指在鍵盤上是立住的,要有一種沒有鍵盤的支撐手指會繼續下落的感覺。
手指立住后,可輕輕的晃動手臂以檢查是否有“僵”、“硬”的跡象。切忌在手臂下落時僵硬的敲在鍵盤上,這樣發出的聲音不是“虛”、“散”的就是“死”的。
正確觸鍵方法發出的聲音應該是清晰、明亮的,既結實又飽滿,也就是有些老師常說的“通”、“透”。在這里常出現的問題是放松的度,許多人往往過度追求放松的感覺,于是出現了手指松懈、聲音發“虛”等現象。
這是因為過度的放松,力量肯定沒有通過手指傳到琴鍵上,這樣不僅發出的聲音不好,而且在快速的彈奏中還會造成音值的不平均等問題。反之,有些人過度用力,導致整個手臂帶動手腕都僵成了一體,發出的聲音自然發“死”并且不靈活。
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對的,運用力量時應當明確的是:完全的放松是無法彈奏的;胡亂用蠻力也是行不同的。必須要學會緊張與放松統一,做到“力由心生,收放自如”。
(二)手指關節的運動方式 演奏樂曲時不可能總是把手臂高高抬起然后自然下落,大多時候手指是自然的支撐在鍵盤上的。那么手指的各關節在彈奏中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
從指尖到指根共有三個關節,無論是何種觸鍵方法都要保證一、二關節的支撐,這里就不多介紹了。關鍵是指根(掌關節)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頗受爭議的“高位置觸鍵方法”和“低位置觸鍵方法”,簡稱“高抬指”與“貼鍵”。
這兩種方法各有優點,先說“高抬指”,所謂“高抬指”指的是把要下鍵的手指(或帶動其他手指)的掌關節打開,手指高高抬起,然后迅速的下鍵。這種方法雖然對初學者比較難掌握,但有助于在鋼琴上制造各種各樣的音色,將鋼琴的音色發揮至最大限度,一些“顆粒性”較強 的音色應用此法來演奏。
所謂“貼鍵”就是手指自然支撐在鍵盤上,下鍵時把手指準備好(不用抬起),在鍵盤上直接下鍵。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節省手指運動距離以提高速度,且不容易疲勞。
個人經驗以為在初學鋼琴時應著重進行“高抬指”的訓練。因為這種方法可以使掌關節得到充分的伸展,從而鍛煉其靈活性,而且通過抬高手指然后迅速的下鍵能夠鍛煉手指的爆發力、支撐力及獨立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練習此法時往往急于求成,過高的抬起手指認為可以得到更好的練習效果,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此法會導致手指僵硬,下鍵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音色發“散”。
就象百米起跑的運動員,不是蹲的越低起跑就越快,反而過分的蹲腿會影響起跑的質量。手指也是一樣,“高抬指”只要做到適當就可以了。
在實際演奏中“貼鍵”奏法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方法可以使手指對琴鍵有著更為精確的控制。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用腳踢門肯定沒有用手推控制的好。
手指在有一定的爆發力、支撐力時應多用“貼鍵”去控制鍵盤,這樣的觸鍵才會更精準的控制音色 (三)各種演奏技法的觸鍵法 (1)“斷奏” “斷奏”的一般彈法是手指自然放在鍵盤上,用力時利用手指、手腕的反彈力像拍皮球似的從鍵盤上反彈起來。聲音應該是“亮”、“脆”、“富有彈性”的。
“斷奏”在具體彈奏中又可細分為如下幾種:①“指尖斷奏”:這種方法可以產生輕盈、靈巧的效果。如:演奏莫扎特的多數奏鳴曲及舒曼《兒童情景》NO.3《捉迷藏》中的“斷奏”都可以用此法以表現充滿愉快的生活氣息和青春的活力。
②“手腕斷奏”:這種方法也可以彈奏的很輕巧,而且有一定的力量變化。如:貝多芬OP.2—1奏鳴曲中前兩小節的幾個音符就可以用此法作出漸強的遞進。
③“小臂斷奏”:此法的效果要比前兩者更有魄力,力度變化也更大,它利用小臂的迅速反彈力來彈奏。如:肖邦NO.5練習曲(黑鍵)中,最后兩小節里的一連串八度音程用此法演奏效果會是很輝煌的!④“大臂斷奏”此法不如前幾種方法靈巧,稍顯笨拙,但是卻能使鋼琴發出雄渾有力、振人心魄的聲音。
如:肖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軍隊)的多數斷奏都可用此法,效果是非常好的。 (2)“非連奏” 當樂譜上既有跳音又有連線記號時應用“非連奏”彈法來演奏。
其方法是指尖貼在鍵盤上,下鍵前像要牢牢抓住鍵盤一樣,下鍵時要慢觸鍵,不要出現“顆粒性”的聲音,也不要有連綿的聲音,正確的聲音應該是似斷非斷、如歌如訴的。它可以使樂句親切動人,使樂曲更有表現力,也豐富了演奏者的想象力。
(3)“連奏” 當樂譜上標有連線時應用“連奏”彈法來演奏。它是利用了手指間力量的轉移:即手臂重量從一個手指轉移到另一手指(就像行走一樣,重心從一只腳轉移到另一只腳)。
8. 作文 我學會了彈鋼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有的人會畫畫,有的人會煮飯,還有的人會騎獨輪車……任何一種本領,都是要經歷“一番徹骨寒”,才換得“梅花撲鼻香”。我學會了彈鋼琴,當然也體會到“一份耕耘”才得到“一份收獲”啦!
說起彈鋼琴,我就有道不完的酸甜苦辣。最甜的時刻就是在臺上表演的那一瞬間;最苦最辣的時候,也自然是在臺下苦練的漫長時光。要不,怎么會有一句俗語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呢?學琴這件事,真的很不容易。你可別看一些人在彈琴時悠悠自在,但是,這一切不僅要認真,還要細心。彈琴不光要勤練,也要做到心到、手到、耳到。最重要的卻要算這雙手了,有的人為了彈出聲音,把手繃得緊緊的,那可不行,彈出來的聲音會很生硬,而且時間長了,還會傷關節、傷手呢。
想起當初,我自己就有一番經歷。有一次,教我的蔡教師給我布置了作業:練習彈奏第6頁的練習曲,下星期六檢查。我想:哎!真慘。練彈普通曲子還簡單一點,練這練習曲,又枯燥,又不好彈。接下來的幾天,每天放學回家,我一做完作業就馬上練習彈琴,有時彈得手都麻了。可就是這樣,我連續堅持了三天,到了星期六檢查時,我還是宣告失敗了。那時我覺得老師那么“小心眼”,真煩人,真想放棄算了。可每當我看到那架跟了我一年的鋼琴,就有一種不舍的感覺。我實在不想放棄鋼琴,最后,又經過老師的一番開導,我便又振作起來,更努力更勤奮的練琴了。
終于,我掌握了一些彈琴的方法。但我又遇到了第二個難題,那就是獨立看譜。看譜要看懂力度、節拍、升降記號、指法、反復、起伏、裝飾音等等。就為起伏這碼事,我也沒少挨老師批評。當時,我總是把該“起”的地方不起,該“伏”的地方又不伏。有一次,老師氣得把我的手打了好幾下,打得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學琴雖然苦,但也苦中有樂。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我終于學會了彈鋼琴了。每當聽著自己彈出的優美樂曲,心里的那種甜滋味啊,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彈鋼琴不但陶冶了我的性情,也讓我喜歡上了唱歌、跳舞,并且讓我從中找到了快樂。
從學琴當中,我懂得了,學任何一種本領都是艱苦的,但只要你肯努力奮斗,得到的不僅是成功,更重要的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