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英雄史詩故事
冉閔(約生于西元322年左右,卒于西元352年6月1日),漢族,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君主。
民族英雄,中華文明之保護者。冉為今人所廣為人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
他是拯救了漢族的抗胡英雄,以勇猛著稱,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公元309年,乞活軍活動在黎陽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趙帝國的戰斗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親人都歿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瞻(按現在的標準還是一個孩子),冉瞻帶領所部乞活余部繼續與胡人英勇戰斗。
公元310年,石勒(此時是前趙的大將)攻打河內,勒見兩軍陣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長而勇悍,精于騎射,陣前臨矢石不顧。勒贊曰:“此兒壯健可嘉!”冉瞻寡不敵眾,被俘。
石勒徙冉瞻及其部眾于蘭陵郡。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趙的戰斗中被斬于陣前。
冉瞻之子就是后來的冉閔。冉閔除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外,還善于使用智謀。
公元316年,司馬氏篡奪曹魏建立的西晉王朝在經歷八王之亂后,國力損失慘重,虛弱不堪,最終被匈奴人滅國,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勢力趁天下大亂之機入侵中原。 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爭,在昌黎大戰,史載后趙諸軍盡潰,唯游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
此戰后,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參加了防衛后趙北方邊界的戰事(當時北方燕代之地,后趙境內有內遷的丁零,烏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時常有叛亂,外有慕容鮮卑常發兵寇邊)。冉閔在防衛后趙北方邊界的戰斗中屢立奇功(其間也有兩次調到外地作戰)。
迫于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退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在返遷的路上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搶奪糧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
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屠殺的只留下四五百萬,最主要的兇手是匈奴人和源于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冉閔滅羯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為主的胡兵。
冉閔后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于凌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余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余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冉閔威震中原。
后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
先后經歷六場惡戰。 (1)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 (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余萬; (4)四戰先敗后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余萬; (6)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
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陜西、甘肅、寧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
石遵、石鑒、石琨、石寵、石蟠被滅三族,羯族的主力軍被完全消滅。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
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于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公元352年。
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
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騎兵。還有數萬后續部隊)包圍。
在拼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余人,終于殺出包圍圈(戰斗經過本文從略),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拼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后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閔后,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憑什么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龍城,斬于遏陘山。冉閔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
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正史記載,決非杜撰)作者語:冉閔壯志未酬,天地為之大慟,可惜上天既然體恤冉閔的用心,為何不干脆賜他勝利的結局。
為何還要讓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盡同胞的謾罵。蒼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時冉閔的英雄事跡才能在世間廣為流傳。
冉閔就義后,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
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
晉將自殺謝罪。 由于冉閔的王朝時間很短。
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
后來統治北方的北魏(鮮卑王朝)。
2. 《荷馬史詩故事》講了什么 我要短的 急需
兩部分組成:
《伊利亞特》敘述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主要講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勇將阿喀琉斯之間的斗爭。希臘聯軍圍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將阿喀琉斯憤恨統帥阿伽門農奪其女俘,不肯出戰,后因其好友戰死,再次出戰。特洛耶王子赫克托爾英勇地與阿喀琉斯作戰身死,特洛耶國王普利安姆哀求討回赫克托爾的尸體,舉行葬禮。
《奧德賽》敘述伊薩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奧德修斯受神明捉弄,歸國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處遭難,最后受諸神憐憫始得歸家。當奧德修斯流落異域時,發現妻子被許多貴族子弟求婚,但妻子通過織布又拆布推延時間。最后奧德修斯扮成乞丐歸家,在女神的幫助下與其子殺盡求婚者。
3. 荷馬史詩的故事
荷馬史詩 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稱作“荷馬時代”,因荷馬史詩而得名。
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馬史詩相傳是由盲詩人荷馬寫成,實際上它是許多民間行吟歌手的集體口頭創作。
史詩包括了邁錫尼文明以來多少世紀的口頭傳說,到公元前6世紀才寫成文字。它作為史料,不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情況,而且反映了邁錫尼文明。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由這兩部史詩組成的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伊利亞特》敘述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加米農和勇將阿溪里的爭吵為中心,集中地描寫了戰爭結束前幾十天發生的事件。希臘聯軍圍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將阿溪里憤恨統帥阿加米農奪其女俘,不肯出戰,后因其好友戰死,乃復出戰。
特洛耶王子赫克托英勇地與阿溪里作戰身死,特洛耶國王普利安姆哀求討回赫克托的尸體,舉行葬禮,《伊利亞特》描寫的故事至此結束。 《奧德賽》敘述伊大卡國王奧德賽在攻陷特洛耶后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它集中描寫的只是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幾十天的事情。奧德賽受神明捉弄,歸國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處遭難,最后受諸神憐憫始得歸家。
當奧德賽流落異域時,伊大卡及鄰國的貴族們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羅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羅普用盡了各種方法拖延。
最后奧德賽扮成乞丐歸家,與其子殺盡求婚者,恢復了他在伊大卡的權力。 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古希臘上古時代的歷史也都是以傳說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記憶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詩的形式在人們中間口耳相傳。
這種傳說和史詩雖然不是真正的史學著作,但是它們保留了許多古代社會的歷史事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因此可以說它們已經具備了史學的某些功能和性質。它們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臘史學。
《荷馬史詩》記載了古希臘先民在同異民族的戰爭中和同大自然的斗爭中所創造的英雄業績。它分為兩部分:一是《伊里亞特》(Iliad),敘述了古希臘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經過;二是《奧德賽》(Odyssey),描寫了參加特洛伊戰爭的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班師途中迷失道路、輾轉漂流了10年重返故鄉的經過及其沿途所見所聞。
《荷馬史詩》并非一時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體希臘人記憶中的歷史。特洛伊戰爭結束以后,一些希臘城邦的民間歌手和民間藝人就將希臘人在戰爭中的英雄事跡和勝利的經過編成歌詞、在公眾集會的場合吟唱。
這些故事由民間歌手口耳相傳,歷經幾個世紀、經過不斷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馬手里被刪定為兩大部分,成為定型作品。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當皮西特拉圖(Pisistratus,約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執政時,它才被最后用文字固定了下來。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荷馬史詩》,是公元前3至2世紀由亞力山大里亞的學者們編訂過的作品。 英雄史詩都是以一定的歷史事實為基礎的。
《荷馬史詩》就向我們展示了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時希臘人的社會狀況、以及希臘人從氏族s公社進入奴隸制社會的過渡形態。從《荷馬史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在從氏族公社向國家轉變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來自外部和內部的暴力干擾;古希臘的國家組織純粹是通過私有財產的產生和階級分化、直接從氏族公社中產生出來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詩中的內容描寫都充滿了神話傳奇色彩。《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統,就是具有神所賦予的力量他們在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往往就能夠決定歷史的變化方向。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英雄史詩所宣揚的是一種英雄史觀。只不過英雄史詩中表現出來的英雄史觀與后來西方社會中的英雄史觀是不同質的。
英雄史詩用神奇的筆調描寫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目的并不是貶低大眾,而恰恰是為了抬高作為那些英雄的子孫們的希臘人,是為了抬高那些創作和傳播英雄業績的人們本身。因為一個有著英雄祖先的民族是值得自豪的。
英雄史詩之所以能夠長期而廣泛地流傳,并不僅僅在于它能娛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啟發人們的心智、鼓舞人們的斗志、引導人們緬懷祖先的英雄業績、繼承和發揚祖先的榮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樣去進行生存斗爭。正是由于這個緣故,當時希臘的各個城邦都競相把《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人物尊為自己的祖先,甚至連荷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爭奪和崇拜的對象。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荷馬史詩》中,已經出現了古希臘人關于“歷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還出現了表示“歷史”概念的詞語。盡管這個詞語在史詩中使用時的含義并不確定,但是它至少已經包括了這樣的意思,即:通過對目擊者提供的證詞進行調查、從而獲得事實真相。
后來希臘語中的“歷史”一詞,就是直接從這個含義上演變而來。 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古希臘上古時代的歷史也都是以傳說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記憶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詩的形式在人們中間口耳相傳。
這種傳說和史詩雖然不是真正的史學著作,但是它們保留了許多古代社會的歷史事實,。
4. 安徒生的勵志故事 簡短
安徒生很小的時候當鞋匠的父親就過世留下他和母親二人過著貧困的日子。
一天,他和一群小孩獲邀到皇宮里去晉見王子,請求賞賜。他滿懷希望地唱歌、朗誦劇本,希望他的表現能獲得王子的贊賞。
等到表演完后,王子和藹地問他:“你有什么需要我幫助的嗎?”
安徒生自信地說:“我想寫劇本,并在皇家劇院演出。”
王子把眼前這個有著小丑般大鼻子,和一雙憂郁眼神的笨拙男孩從頭到腳看了一遍,對他說:“背誦劇本是一回事,寫劇本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勸你還是去學一項有用的手藝吧!”
但是懷抱夢想的安徒生回家后不但沒有去學糊口的手藝,卻打破了他的存錢罐,向媽媽道別,到哥本哈根去追尋他的夢想。他在哥本哈根流浪,敲過所有哥本哈根貴族家的門,沒有人理會他,他從未想到退卻。他一直寫作史詩、愛情小說,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俏雖然傷心,仍然堅持寫了下去。
1825年,安徒生隨意寫的幾篇童話故事,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兒童的爭相閱讀,許多讀者渴望他的新作品發表,這一年,他30歲。
直至冷日,《國王的新衣》、《丑小鴨》等許多安徒生所寫的童話故事,陪伴了世界上許多兒童健康地成長。
聰明如你者,無論環境如何的因苦,不要向它低頭,要堅持。沙地雖然貧瘠干燥,綠色的仙人掌還是挺直身軀,讓自己開出繽紛的花。
5. 平民史詩 故事梗概
埃及作家納吉布.邁哈福茲的長篇小說.發表于1977年.《平民史詩》是一部充滿神話色彩的現代史詩.作品以高度濃縮的藝術手法寫了一個平民家族近十代人的興衰演變,完全淡化了作品所處的時間、地點,也難以見到作品主人公所處的環境與背景.整部作品像寓言,近十代人的歷史進程只是政權的爭斗、經濟的糾葛和愛情的沖突,似乎凝練地概括了人類生活的全部內容.作品中講述的故事和主人公的命運都具有一種超現實主義和象征主義的色彩.全書的語言如詩句般精煉,全書的結構也如詩歌般跳躍,沒有一個具體的故事,也沒有貫穿始終的主人公.這部作品充分表現了作者想象豐富、結構嚴謹、筆觸幽默的特點馬格里布文學作品年表 Old Egypt (1932) Whisper of Madness (1938) 命運的嘲弄 Mockery of the Fates (1939) Khufu's Wisdom (1939) 杜拉比斯Rhadopis of Nubia (1943) 底比斯之戰The Struggle of Thebes (1944) 新開羅 Modern Cairo (1945) 赫利利市場Khan El-Khalili (1945) 梅達格胡同Midaq Alley (1947) The Mirage (1948) 始末記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1950) 開羅三部曲Cairo Trilogy (1956–57):宮殿街Palace Walk (1956),思宮街Palace of Desire (1957),甘露街Sugar Street (1957) 我們街區的孩子們Children of Gebelawi (1959) 小偷與狗The Thief and the Dogs (1961) 鵪鶉與秋天Quail and Autumn (1962) 神的世界God's World (1962) Zaabalawi (1963) 尋求The Search (1964) 乞丐The Beggar (1965) 尼羅河上的絮語Adrift on the Nile (1966) 米拉馬客棧Miramar (1967) 黑貓酒吧The Pub of the Black Cat (1969) 半截故事A story without a beginning or an ending (1971) 蜜月The Honeymoon (1971) 鏡子Mirrors (1972) 傘下Love under the rain (1973) 罪行The Crime (1973) al-Karnak (1974) 尊敬的閣下Respected Sir (1975) 平民史詩The Harafish (1977) 金字塔高原之戀Love above the Pyramid Plateau (1979) 魔鬼的鼓吹The Devil Preaches (1979) 愛與面紗Love and the Veil (1980) 阿拉伯的日與夜Arabian Nights and Days (1981) 婚禮之歌Wedding Song (1981) 還剩一小時One hour remains (1982) 法托馬的旅行The Journey of Ibn Fattouma (1983) Akhenaten, Dweller in Truth (1985) 領袖的死期The Day the Leader was Killed (1985) 渴求The Hunger (Al-Go'a) (1986) Speaking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1987) 噴泉與墳墓Fountain and Tomb (1988) 自傳附錄Echoes of an Autobiography (1994) 夢想中的康復期Dreams of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2004) 第七天堂The Seventh Heaven (2005) Tharthara Fawq Al-Nīl (1987)。
6. 古希臘神話故事簡短的
1、《潘多拉的匣子》宙斯命令神匠赫淮斯托精心制造了一個天下無雙的美女,又召來眾神,讓每個神都送給她一件禮物。
神使赫爾墨斯送給她能說會道的口才;狩獵神阿爾忒彌斯使她獲得力量和靈活;愛與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給她迷人的媚態;天后赫拉給她貴婦人的高雅。智慧女神雅典娜用最鮮亮華美的服飾將扮她。
宙斯給她取名叫“潘多拉”,意思是 “大家的禮物”,并送給她一只精致美麗的小匣子。然后,命令赫爾墨斯把她送到人間去。
赫爾墨斯領著潘多拉來到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厄比墨透斯的家里,讓他娶這非凡美麗的姑娘為妻。厄比墨透斯是個缺乏智慧的人,雖然普羅米修斯一再警告過他:“不要接受天上送來的任何禮物,因為天神宙斯對人類一直沒有懷著好感”。
但厄爾墨透斯 一見到潘多拉,就被她的千嬌百媚迷住,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她,而把兄長普羅米修斯的叮囑忘得一干二凈。厄爾墨透斯和潘多拉結婚后,兩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生活十分快樂幸福。
一天,潘多拉一個人在家里,眼光無意中落到了宙斯送給她的那只精致的匣子。“里面裝的是什么呢? ”潘多拉思忖著,“讓我把它打開來瞧瞧吧,說不定是最珍貴的禮物呢。
”她一面想著一面動了一下鎖,啊!原來鎖已經打開了,僅僅掛著一點點。她取下了鎖,輕輕地將盒子掀開,突然從匣子飛出無數個可怕的怪物:饑餓、疾病、貪婪、嫉妒、怨恨、復仇……它們 像是團烏云,在潘多拉的身邊,在整個房子里盤旋、環繞,又從 窗子和門飛了出去,散布在整個大地上。
潘多拉嚇呆了,趕忙把盒蓋子蓋下,可是晚了,所有與人類為敵的災害和不幸都跑了出去。只有一樣東西還未來得及跑出去,那就是 “希望”。
宙斯送給人類的禮物很快結出了惡果。現在,災害和不幸充斥人間。
人類受著各種疾病的摧殘;各種災害的折磨;各種不良思想的侵襲,使人類相互怨恨仇視;死神也加快腳步在人世間穿梭、忙碌。但是,還有 “希望” 留在人間,藏在人們心底,撫慰著人們的憂傷和痛苦,支撐著人類同各種疾病、災害作不屈斗爭,給人們戰勝它們的勇氣和力量。
所以,至今不論世界多么猖狂,災難多么深重,只要有 “希望” 存在,任憑什么厄遠,也不能把人類摧垮。2、《人類再生記》宙斯坐在高高的奧林匹斯山上,時時審視著生活在地上的人類。
他發現人類越來越強大、勇敢,越來越不敬畏神礻氏。他們不再為神建造壯麗的廟宇,不再向神獻祭大量的美味佳肴。
宙斯暗暗感到人類對神的王國的威脅。宙斯召開了奧林匹斯山諸神會議,決定掀起一場洪水毀滅人類。
宙斯把微風、東北風、東南風關在奧林匹斯山的巖洞里,放出了興浪布雨的西風。西風扇動濕漉漉的翅膀,在天空吼叫著,霧靄裹著他的額頭,浪濤順著他的白發流淌,大水從他的臉脯涌出,一場可怕的暴風雨隨著雷霆的轟擊傾天而下。
海神波塞冬也參與了這場毀滅人類的浩劫。他向所有的海洋河川發布命令:“泛濫你們的洪流,吞沒房舍,沖垮堤壩! 他揮”動三股叉撞擊大地,搖動地層,為洪流開路。
大海翻騰起來,滾滾浪濤向岸上沖去。暴雨不停地下著,海水不斷地漲著,大地一片汪洋。
高山、陸地不見了。周圍漆黑一片,天連水,水連天,天水莫辨,茫茫一片,人類和所有的生物全被洪水吞沒了。
在這場災難中,只有先知者普羅米修斯預見到了。他為了拯救人類免于全部覆滅,事先造了一條堅固的小船。
當第一聲雷炸響時,就讓他的兒子丟卡利翁帶著他的妻子皮拉登了小舟。小船在浪濤上顛簸著,漂泊著,漂流了九天九夜,漂到了帕耳那索斯山上。
當宙斯再俯瞰下界時,只見大地一片白茫茫的汪洋,千千萬萬的人類不見了,只留下兩個善良而敬畏神祗的人,宙斯這才舒心地笑了。于是他由回了西風,放出了微風、東西風、東北風,驅散了烏云。
太陽重新露出笑臉,放出了溫暖的光。波塞冬也放下三股叉,讓洪水退回河川湖海,大地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當洪水全部退完后,丟卡利翁和皮拉從小船下到了陸地。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片荒廢、死寂的世界,周圍一個活物也沒有,二人不禁傷心地哭泣起來。
他們來到正義女神忒彌斯的圣壇前跪下,向神祈禱:“偉大的女神啊,請指示我們,怎樣才能再創造被毀滅的人類,使世界重生呢?” “從我的圣壇離開, 女神的聲音響了起來,“蒙上你們的頭,”解開你們的衣服,把偉大母親的骨骼擲到你們的身后。 ”丟卡利翁和皮拉久久地思索著這神秘的語言,不知道神的暗示是什么意思。
皮拉首先打破了沉默,她說:“饒恕我吧,偉大的女神。如果我沒有服從你,那是因為我不愿以投擲母親的骨骼來冒犯她的魂靈。”
但丟卡利翁心中像是閃了一道光明,豁然悟解了:“神的指示是不會有錯的。 他對皮拉說,“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大地”便是我們的母親,她的骨骼就是石頭。
啊,皮拉,女神要我們擲到身后的正是石頭呀!你看,石頭就在你的身邊,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 說罷,他解開衣服,把頭蒙起來,一邊走,一邊把石”頭由肩上向后投擲出去。皮拉也照他的樣子去做。
奇跡出現了。丟卡利翁丟的石頭一接觸大地立刻變成了男人,皮拉擲出的石頭一拉觸大地就變成了女人。
他們不停地擲。
7. 神話故事短點的
后羿與嫦娥 傳說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干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
后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后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斗。
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后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里去進讒言,使天帝終于疏遠了后羿,最后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后羿打獵為生。
嫦娥又是怎樣奔月的呢?在古書上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根據《淮南子》的記載是,后羿覺得對不起受他連累而謫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好讓他們夫妻二人在世間永遠和諧地生活下去。
嫦娥卻過不慣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時候,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奔逃到月亮里去了。 另一種說法是屈原《天問》的記載,說后羿后來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暖昧關系,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滿,便離開后羿跑到天上去了。
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里的孤獨,倍覺凄涼。 女媧補天有一天,大龍和精衛、小太極一起到遠古時代去玩,居然看到了傳說中能頂住上天、撐開天與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麗的女媧娘娘,甚至看到女媧補天的過程…。
那真是一場驚天地而泣鬼神的經歷,講來都令人鼻酸! 天上的大神女媧,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賦予它們生命。從此女媧創造了人,人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過著幸福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來。
共工把撐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邊來,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來,造成大地上水患、火海,真是悲慘啊! 女媧為了解救人類,決定采石補天,用五色石把天補起來,再用東海神龜的四只腳頂住蒼天。 眼看著補天的大功就要告成,卻發現五色石不夠用,大洞還沒補好,這可怎么辦呢?慈悲的女媧只好犧牲自己的生命,用身體來補天上的大洞,親眼看到那場過程,大龍、精衛和小太極,以及所有的泥娃娃們都哭紅了眼睛!經過幾次努力,女媧終于補好了天,天地間恢復了寧靜,還出現了五彩云霞。
一切生物又都生機勃勃地活在大地上。女媧為人類和世界萬物的生存而獻身,真是令人感動。
*一些關于水、火、空氣的小常識: ◎地球被大氣層所包圍,這些靠近地球表面的這些氣體就是我們平常所呼吸的空氣。 ◎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都需要靠呼吸空氣來維持生命,如果沒有空氣,大部分的生物就會死掉。
◎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中的氧氣,燃燒氧氣會產生能量(光和熱)和二氧化碳,若沒有空氣(氧氣),燃燒的蠟燭就會熄滅。 ◎水占了地球表面的75%,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被水所覆蓋。
◎人體有大約61%的成分是由水組成的,水對于生物而言非常重要,一個人可以很多天不進食而仍然活著,卻不能很多天不喝水。 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