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姓氏有趣故事
1、李 相傳李姓的始祖為皋陶,他在堯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為“大理”。
他的子孫世襲大理職務,歷經虞、夏商三代,以官職為姓,被人稱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孫理征因剛正不阿,執法如山得罪了暴君商紂王,被處死。
理征的妻兒和兒子開始逃亡。 因為沿途的李子樹上掛滿了又大又紅的李子,母子倆摘取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
為了紀念這段蒙難的歷史,感謝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倆改姓“理”為“李”,這就是李姓的由來。很長一個時期,李姓還是個小姓。
但到了唐代,一部分其他姓氏的臣民因助李淵,李世民建國有功而被李氏皇族賜姓李。這樣,李氏宗族便龐大起來,一躍成為中國的大姓。
古代李姓中最早建立起名望的家族多住在西隴(今甘肅蘭州、鞏昌、秦川一帶),因此西隴便成為李姓家族的郡望源地。現贛南許多李姓客家人都以西隴望族而自豪。
2、于 于氏傳說于氏源于復姓淳于氏,出自唐朝避唐憲宗名諱改姓,屬于因謚改姓為于氏。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所定的皇族七姓中,有復姓淳于氏。
到了公元805年唐憲宗李純即位后,因為“純”、“淳”二字同音,為避諱皇帝名諱,遂將復姓淳于氏改為單姓于氏。 不過,到了宋朝時期,該支于氏族人中有部分人又恢復為復姓淳于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于氏、淳于氏同宗同源。 3、黃 相傳黃姓是伯益之后。
伯益為禹所重用,他助禹治水有功,名重一時。周代有黃國(今河南潢川縣西),是伯益后裔的封國。
公元前648年被楚國消滅掉,其子孫以國為姓,稱黃氏。據考證,黃姓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居住在江夏郡(今湖北云夢縣東南)。
黃姓最早南遷到寧都黃石田坑。黃姓也是唐朝至五代遷入石城的15個開基大姓之一。
黃姓氏寧都第三大姓,也是贛南客家大大姓。 4、百 百這個姓氏,相傳是春秋時期秦國名人百里奚的后代。
百里奚所在虞國被晉國滅亡后淪為戰俘。成為一個叫晉伯的人的家奴。
后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被秦國的君主秦穆公賞識。被用五張羊皮換了自由身,留在秦國輔佐秦穆公,后來官至大夫人稱五羊大夫。
他的后代為了紀念他,便有人姓百,或者姓百里。 5、傅 傅姓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黃帝裔孫大由封于傅邑,后代子孫便以傅為姓,稱為傅氏。
另一種說法是傳說商高宗武丁四處尋找夢中神人所指點的良臣。結果在一個傅巖的地方找到傅說。
在傅說在幫助下天下大治。傅說的后代以傅為姓。
現贛南傅姓多是在明清以后遷入的。傅姓也是贛南客家大家庭的成員。
2. 關于姓氏的小笑話
馮夢龍《古今譚概》里講述了這個一個故事,山南縣縣令的夫人姓伍,平時很是驕橫,一天這位伍夫人會見丈夫下屬官員的妻子,指著其中的一個問道,“貴姓?”那女子回答道,免貴姓陸,縣令夫人聽了很不高興,心中暗想,我男人的官比你男人的大,我才姓伍,你倒姓陸,想壓我一頭呀。又指著另一個女子問,你姓什么,那女子不緊不慢地回答,回縣令夫人的話,姓戚,縣令夫人一聽,不覺怒氣沖天,跑到丈夫那里說,我才姓伍,你下屬的妻子,竟然姓陸姓戚,再問下去,說不定還有姓八姓九的呢!
說到萬,有一個笑話。
說有一個老財主,生了一個傻兒子,老財主姓萬,名叫萬百千。他這個兒子呢,長大之后,給他請了個教書的先生,可是怎么教,他都不會認字寫字。氣得老財主最后無奈跟這個先生說,你只要把我兒子教會,學會寫我這個姓就算完成任務了。到第二天呢,他這個兒子吃了飯,沒去上學,匆匆地跑到他父親這兒來了,說學會了學會了,過去啊,不是我笨,是我老師的筆不行,你看寫一橫就只有一個一,再寫一橫也只有二,寫三橫才三,這多慢啊。說著從兜里掏出來一個木梳,老財主一看,你這是怎么回事呀?傻兒子說,這是我從姐姐的繡樓上拿來的,看我這個筆,往墨盒里一沾,唰一下,咱們不是姓萬嗎,快數吧,唰又一下,你看我又唰一下,拿梳子來寫可方便多了。我多寫幾筆,可不就是有一萬了嘛!
3. “顧”姓人的幽默小故事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這個故事大致梗概是這樣的:秦朝時期,秦始皇發動八十萬民工修筑萬里長城。蘇州有個書生叫萬喜良,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四處躲藏,誤入孟家花園,無意中發現了孟姜女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然而新婚不到三天,萬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半年過去了,萬喜良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孟姜女惦記丈夫,就啟程到萬里長城尋夫。一路上吃盡千辛萬苦,誰知到了工地后才知道萬喜良已經累死了,尸骨被填進了城墻里。聽到這個的消息,孟姜女傷心地痛哭起來,直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忽然聽得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最后,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丈夫的尸骨。這就是我國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當然,根據常識來判斷,孟姜女哭倒長城是不可能的。那么,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樣產生、流傳與演變的呢?有人認為,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齊國。齊為姜太公的封國,《東周列國志》等書中出現的“*姜”,一般是齊國人。孟姜者,姜氏之長女也。所以,他們認為,孟姜女傳說的雛形是《左傳》記載的孟姜。孟姜為齊將杞梁之妻,杞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戰死,齊莊公在效外見到孟姜,對她表示吊慰。孟姜認為郊野不是吊喪之處,拒絕接受,于是莊公專門到她家里進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禮外還有善哭的記載,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在齊地產生了孟姜哭調。嚴格說來,這時的孟姜女故事和杞梁妻故事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首先,杞梁的身分與萬喜良的身份不同,一個是齊國的貴族戰將,一個是蘇州的書生、秦國的筑城役人。其次,從二者行為的性質看,貴族杞梁不貪敵賄,戰死疆場;萬喜良則是不堪辛苦,偷偷逃走。再次,從二位女人哭的原因來看,同樣是哀哭崩城,貴族杞梁之妻是表達心中悲哀;民女孟仲姿則是為尋求被筑在城中的丈夫遺骸,哭到長城崩倒、白骨盡出。最后,從二人哭的地點看,杞梁妻是在城郊等候迎接亡夫的棺柩,再撫屍而哭;孟姜女則自己前往長城,哭倒長城。 隨著故事的流傳,情節進一步增加和完善。西漢劉向的《說苑》,增加了“夫死后向城而哭,城為之崩”的情節。他的《列女傳》中,又添了“投淄水”的情節。這樣,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漢代,開始接近于孟姜女了。到東漢時期,王充的《論衡》、邯鄲淳的《曹娥碑》進一步演義,說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并且哭崩了五丈。西晉時期崔豹的 《古今注》繼續夸大,說整個杞城被孟姜女哭倒。到西晉時,杞梁妻的故事已經走出了史實的范圍,演變成文學作品了。到了唐代,杞梁妻更加接近孟姜女。詩僧貫休在詩歌《杞梁妻》中,把春秋時期的事情挪到了秦代,把臨淄的事搬到了長城內外,把城墻演化成長城。這樣,杞梁妻的故事開始向“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靠近。到了明代,政府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老百姓為了發泄對封建統治者的不瞞,又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梁”,加了諸如招親、夫妻恩愛、千里送寒衣等情節,創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有些人不同意杞梁妻演化成孟姜女這種觀點,他們的根據是現在山東北部長城鋪村的傳說。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在泰山西邊有一條由齊國通往魯國的交通要道,在這條大道的咽喉處,南北排列著幾個村莊,最南邊的叫界首,中間的叫皮家店,最再往北的村莊叫鋪子。當時這里正是齊魯兩國的交界點,魯國為了防御強大的齊國,就在邊界一帶由西向東修建了一道邊防寨墻,只在路口處留有寨門,并屯兵把守。不久,就形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就叫界首。以后為了經商的方便,齊國商人便把貨物運到兩國邊界附近的地方安頓下來,并在這里建商鋪客店,很快形成了村落,村名也就被稱為“鋪子”和“店子”。 有一年鋪子村遷來一戶齊國都城臨淄的姜姓人家,生了個女孩,取名叫孟姜。小孟姜聰明伶俐,十分招人喜愛。隨年齡的增長,小孟姜不僅長得越來越漂亮,而且手也越來越靈巧,爹娘一直都把她當成掌上明珠。當孟姜女長到十七八歲的時候,上門求親的人家絡繹不絕,最后爹娘為她選中了一戶也由都城臨淄遷來的萬姓人家的男青年,青年的名字叫萬杞梁。 小夫妻結婚后,二人恩恩愛愛,相敬如賓。但他們結婚
新手卡
4. 簡短的幽默故事
沒人磨墨 一個富家之子去考試,父親事先考了他一下,成績很好,滿以為一定能錄取了,不料榜 上竟沒有兒子的名字。
父親趕去找縣官評理。縣官調來卷查看,只見上面淡淡一層灰霧,卻 看不到有什么字。
父親一回家便責罵道:“你的考卷怎么寫得叫人看也看不清?” 兒子哭道:“考場上沒人替我磨墨,我只得用筆在硯上蘸著水寫呀。” 老太念佛 有個老太,手里拿著數珠,一邊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邊大叫:“二漢、二漢, 鍋上螞蟻太多,我討厭死了,快拿火代我把它們燒死。”
然后又念道:“阿彌陀佛,阿彌陀 佛。”接著又叫道:“二漢、二漢,你代我把鍋底下的火灰扒掉些,簸箕不要用自己家里 的,因為要燒壞的,只問鄰居家借簸箕得了。
切記,切記。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從不吃素 和尚到人家作客。
主人見他是出家人,便問道:“師父,您喝酒嗎?” 和尚笑笑道:“酒倒喝一點,只是從不吃素。” 除糊涂蟲 有個人向縣衙告狀道:“小人明天丟失鋤頭一把,請老爺查究。”
縣官問:“你這奴才!明天丟失鋤頭,為啥昨天不來報案?” 在旁邊的小吏聽到后,不覺失笑。縣官馬上斷案道:“偷鋤頭的一定是你!你到底偷去 干什么?” 小吏答道:“我要鋤除那糊涂蟲。”
老翁憂愁 有個老人富貴雙全,子孫滿堂。在過百歲生日的時候,祝壽的客人擠滿了家門,老翁卻 很不快樂。
大家問他:“您這么有福氣,還有什么憂愁啊?” 老人答:“我什么都不愁,只是擔心我過200歲生日時,來祝賀的人要增加幾百幾千, 教我怎么能一一記得呢?” 爭討便宜 一個人抱著兒子在門外玩,鄰居開玩笑地說:“父子的骨血真是一脈相傳,只要看看你 兒子就知道了,他的面孔與我的面孔真是一個模子里出來的。” 那抱小孩的人說道:“是啊,你同這孩子原是一個女人生出來的同胞弟兄,面孔怎會不 一樣呢?” 心壞透了 有兩個惡棍,背上都生了毒瘡,請醫生治療。
醫生看完一個,又看第二個,裝出驚恐的 樣子說:“他的心壞些,還可醫治,你的心,竟壞透、變爛了,叫我怎么醫得好?” 麻雀請客 有一天,麻雀請鳥兒們吃酒。它對翠鳥說:“您穿著這樣鮮艷明麗的衣服,自然請坐在 上席。”
又對老鷹說:“你雖然身子大些,卻穿著身又黑又丑的衣服,只好委屈你坐在下席了。” 老鷹答道:“你這個奴才小人,怎么這等勢利?!” 麻雀答道:“世上誰人不知,我麻雀本是心腸小、眼眶淺的嘛。”
畜牲欺窮 有個人問一個乞丐道:“狗兒們為啥看見你們就要咬呢?” 乞丐答道:“我如有了好的衣帽穿戴,畜牲也會敬重我的。” 皇帝衣裝 一個叫化子從京城回來,向人夸耀說看見了皇帝。
別人問他:“皇帝穿啥衣服?” 答:“頭戴白玉雕成的帽子,身穿黃金做成的長袍。” 問:“穿了金子袍服,怎能作揖?” 叫化子聽了向他啐了一口道:“哈哈,真不懂世事!既然做了皇帝,還向哪個作揖?” 怕酒淹死 客人進店買酒喝,喝一杯便說一個“墩”字,說個沒完。
旁人便問:“想是酒喝多了, 你怕瀉肚,去蹲毛坑出恭嗎?” 那人指著酒杯道:“不是的,我只想有個墩子,好讓我爬上去,才不會被這薄水淹死。” 招牌畫刀 酒店老板請人寫店招牌,那人寫完后,又在上面畫了一把刀。
老板驚問:“畫刀是什么意思?” 回答道:“我要用這把刀來殺殺酒里的水氣!” 踏扁葫蘆 有家酒店立下規矩:凡來買酒吃酒的客人,只要說酒酸,就將他綁在木柱上懲罰。 一天,有個道士背了個大葫蘆進店,見到綁在木柱上的人,便問是什么原故。
老板答: “他瞎說我的酒酸,所以罰他。” 道士說:“請給一杯我嘗嘗看。”
店主端上酒,道士只吃了一口,便慌忙跑開。 老板因他沒說酒酸,非常高興,忙招呼:“你忘記葫蘆了。”
道士邊逃邊說:“我不要,我不要了,你留著踏扁它做醋招牌吧。” 一條橫幅 徽州地方有戶人家連年同別人打官司,打得又是怨恨又是厭煩。
大年夜,父子三人商議 道:“明年新年,我們都要說些吉利話,好保佑來年好運氣,不惹官司。” 兒子們說:“爸爸先說個樣子。”
父親便道:“今年好。” 大兒子接道:“晦氣少。”
小兒子也道:“不得打官司。” 他們把三句話11個字,請人寫了一條橫幅,貼在中堂上,叫家人時時朗聲念誦,好討 個吉利。
年初一清早,女婿來拜年,走到廳堂上抬頭見到橫幅,便朗聲讀道:“今年好晦氣,少 不得打官司。” 父子三人急得頓腳,連聲道:“倒霉、倒霉!” 罵放屁者 一群朋友坐在一起,忽然有人放屁,不知是誰,大家懷疑某人,并群起責怪他。
其實那 人并未放屁,他也不爭辯,只是哈哈地笑。 眾人問:“有什么可笑?” 回答道:“笑那放屁的也跟著大家罵我。”
年年“還清” 有個人向人借了6兩銀子,講好一兩月息為5分,一年終了利息共是3兩6錢。一年已 到,借債人向債主請求找還4錢,換一張10兩的借條,債主同意了。
第二年終,照10兩計算,利息應是6兩,那人又不能還,便請求再找回4兩,換一張 20兩的借條,債主又同意了。 第三年年終,照20兩計息連本帶利共為32兩,他又不能還,便請求找還8兩,再換一 張40兩的借條。
債主遲疑不決,借債人發怒道:“你好沒良心啊!借你的本利錢,哪一年 不算得。
5. 簡短、有趣的成語故事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四海為家
漢高祖劉邦經過幾年征戰,終于完成統一大業,命令相國蕭何建設新都城長安。公元前200年,新都建成,皇宮修得富麗堂皇,雄偉壯觀。劉邦見皇宮金壁輝煌,十分生氣,蕭何說:“皇上以四海為家,宮室修得莊嚴雄偉,可以使四方臣服”。
雪中送炭
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范成大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深受人們的喜愛,晚年退居故鄉石湖,自號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編為《石湖居士詩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拔苗助長
從前宋國一個農夫擔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說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栩栩如生
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忘與!”意思是說,莊周作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覺得非常快活得意,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么一個人。
襄王聽了莊辛的話,感到振奮,封他為陽陵君,采用了他的計謀,收復了不少失地。
專心致志
從前,棋壇高手弈秋收了兩個學生,他給他們細心講解和分析,一個學生專心致志地學習,另一個則心不在焉,觀察窗外的天鵝。弈秋讓兩個學生對弈。那個專心致志的學生攻守有序,那個三心二意的學生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了。
不由自主
賈寶玉放下書本跑到賈母那里,剛好賈母與王熙鳳等在談論邪魔外道。賈寶玉立即接話說當年趙姨娘請人做法讓他和王熙鳳一起中邪生病的事情。王熙鳳說:“我也不很記得了。但覺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殺人才好。”
管中窺豹
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從小開始學習寫字、繪畫,聰明過人,深得父親的喜愛。一次父親的朋友及門生在玩骰子時,王獻之在旁觀看,說了一句“南風不競!”門生聽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窺豹,只看到一個斑點。”
囫圇吞棗
從前一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人們吃梨子對牙好但傷脾,吃棗子卻剛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與傷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圇吞棗。
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重臣藺相如與廉頗,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社稷,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胸有成竹
宋朝文人畫家蘇軾和文同都擅長畫竹,蘇軾習慣畫墨竹,認為畫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種了很多竹子,每天觀察竹子的成長變化,因此畫出的竹子各具形態,栩栩如生。畫家晁補之稱贊文同畫竹是“成竹已在胸”。
6. 誰有簡短搞笑點的小故事啊,急缺
1.一天在超市里買東西,看見一個黑人,我就對旁邊的朋友說:“看,老黑,真黑。”結果他看了看我說:“就你白!”
2.大學時,一次我們同學幾個去上選修課,做好之后,前排來了一個非洲哥哥,劇黑。我一同學順口而出:“真他媽黑”,不想老外回頭就是一句:“真他媽黃!” 我們當場暴倒!
3.兩個女人和一個外國男子一起坐電梯,一個女的見到那個老外的胸毛很長就對另外一個說,你看老外的胸毛好性感啊。誰知那老外突然回答說:謝謝!
4.偶和偶女朋友在旱冰場玩,女朋友屢屢摔倒,我就說:“豬啊,你看那邊的外國美女,比你高多了,劃得多好。”結果她劃過來,“謝謝帥哥夸獎。”暈,我急忙用英語說了一句:“not at all.”
5.有次俺爹爬長城,走著走著看見一高大白人坐在臺階上。俺爹跟周圍人說:“看那個老外沒勁爬啦。” 那白人說:“我歇會不行么?”
7. 求:簡短有趣的小故事,最好是有關科學的
毛筆的故事 據說,第一支毛筆是蒙恬發明制作的。
蒙恬是秦始皇(259-210 B.C.)的一員大將,當時他一直統領秦國的大軍駐防在長城一帶,有一次下鄉微服私訪,了解民情,到了一個偏僻的山村,見一女青年輕生,蒙恬救了這個姑娘,問她正值黃花閨女,為何要走絕路?這個姑娘叫蓮香,向蒙大人回答道:如今要修長城,又要修阿房宮,還要筑秦陵,窮家小戶的沒有別的路可走了,只有這絕路一條。豪恬很同情蓮香姑娘,但他無法改變秦始皇的這些作法,便隱姓埋名住在鄉下。
有一日,隨身帶去的筆寫壞了,當時的毛筆系用鹿的毛所制,鄉下一時買不到,也無鹿毛可制,便從山羊身上剪下一些羊毛自制了一管羊毫筆,但很不好寫。蒙恬很煩,便將筆扔出門外,正好落在一個石灰坑里。
第二天,蓮香姑娘從坑邊過,發現水上漂有一支筆,便撈了上來,修剪了一番,然后送交蒙大人。因為在石灰坑里泡了一夜,脫去了羊毛上的油脂,這時用來寫字,蒙恬感到很好寫了。
由此受到啟發,就會制羊毫筆了。 毛筆是用來書寫、繪畫的一種傳統文具。
它自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和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國古代有關"筆"的故事也特別豐富。
下面的幾個故事就從不同側面表達了我國人民對文學藝術的熱愛以及對古代清官能臣的贊頌。 投筆從戎 東漢名將班超小時候家境貧寒,靠給官府抄寫文書維持生計。
每天從早抄到晚,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一天,班超抄著抄著,忽然把手中的筆一扔,大聲嘆息道:"大丈夫應當效法傅介子和張騫,像他們那樣到邊疆去建功立業,爭取封侯的功名,哪能才頃筆硯之間討生活呢?"班超棄文就武,發奮立功,被歷代青年奉為學習的榜樣。
王珣夢筆 東晉大臣王珣曾夢見一個人將一支椽木般粗細的大筆送給他,醒來后王珣告訴別人說:"大概要有大手筆之事落在我身上了。"不久皇帝駕崩,朝廷果然要王珣負責起草重要文告。
后人就用"如椽筆"、"大手筆"來稱譽著名的文學家及其作品。 江郎才盡 傳說南朝江淹少年時夢見有人送給他一支五色斑斕的筆,從此寫詩作文文采斐然,進步特快。
數年后,江淹奉旨出京辦事,在冶亭住宿,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在你那里多年,應該還給我了。"江淹便掏出懷中的五色筆交還給他。
此后,江淹寫的詩文大不如前,清詞麗句全無。當時的人十分婉惜,稱之為"江郎才盡"。
判筆斷案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杭州通判任內,曾受理了一樁民事糾紛案。原告指控對方欠了他兩萬綾絹錢逾期不還。
蘇軾將被告傳來一問,才知道欠債人是做扇子的,因父親病故。加上連續陰雨后天氣轉涼,扇子賣不出去,并非故意拖欠債款。
東坡先生思索片刻,讓欠債人從家里拿來二十把白絹團扇,取過案頭簽署公文用的判筆在扇面上揮毫作畫,畫完后吩咐欠債人拿去賣了還債。要知道蘇東坡是當時的書畫大家,人們往往不惜重金尋求他的墨寶。
所以扇子剛拿出府門便搶購一空。愛民如子的蘇軾用判筆巧斷扇子案,贏得了杭州百姓的衷心愛戴。
8. 求簡單搞笑得故事
神醫扁鵲的故事! 說打南邊來了個啞巴,手里拎著一個喇叭,打北邊來了個大夫,手里拎著一個針筒。
北邊來的那個大夫要用手里的針筒換南邊來了那個啞巴手里拿的喇叭,南邊來的那個啞巴不愿意拿北邊來的那個大夫手里的針筒換這個喇叭,但是北邊來的大夫就要用自己手里的針筒換南邊來的那個啞巴手里的喇叭,啞巴急了說:“我就不換!就不換!就不換!別以為你穿白大褂就了不起啊你!唉?我會講話了,啊……” 各位同學老爸老媽的暴笑事宜: 1 前幾天買了條裙子,今天第一次穿上在爸媽面前“顯擺”,并向他們炫耀說自己超級喜歡上面的蕾絲邊。當時我爸就來了一句“原來我用了幾十年的蚊帳現在叫做蕾絲”,偶滴神啊 2 媽 我的運動鞋 給洗了沒有? 我媽:。
洗了 。
部分 我:哪部分? 我媽:鞋帶。
我。
3 我媽有天看到電視上放到麥克。
杰克遜的鏡頭湊上去看了半天 ,沖我說了一句: 這女的長得咋這么像個男的?? 4 很流行的QQ小車 媽:秋秋 我:QQ 媽:扣扣 我:QQ 媽:球球 我:。 。
5 打電話回家。我媽接的,問我是誰,我叫了一聲“媽”,我媽答應了一聲,然后接著問:“你是哪位?”我抓狂:“除了我之外,你難道還有別的女兒?”~~~~~~ 6 我媽有一對同事夫婦,女的1米5,130,40斤~~ 男的1米9幾,很瘦~~ 我媽給我形容:“他們倆站一起,就是一個鉛筆一個橡皮~~” 7 我姥有一次心血來潮,非要把一個碗柜塞進比它小一點的墻空里,我覺得她雖然沒讀過書,平時還是挺精明一人啊,那次居然拿了把菜刀妄想把墻給砍了,她正那專心削墻呢,我姥爺閃進來,盯著她幽幽的說了一句:瘋了吧你 8 某次 老媽在家鹵雞蛋 注:先把雞蛋煮好 然后剝殼 再鹵 鹵好后我看到一特小的雞蛋 覺得好玩 就偷吃了 后來老媽遍尋此蛋不著 在廚房大喊:"有個雞蛋裸奔了!" 9 我失戀,郁悶消瘦無法排解。
老爸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但幾十年沒做親子教育一時半會兒也不知如何開導。一天又是吃不下飯,問也不答,老爸又急又疼,一拍桌子:“你也是黨員,我也是黨員,我們黨員和黨員之間有什么不可以談的!”失戀中的我硬是被這句話笑噴了飯。
10 一天我洗完澡在地板上奔跑,拖鞋上全是水,于是就滑倒了。咚的一聲,四體投地啊,只剩脖子還仰著。
那叫一個疼啊,于是我就大吼大叫,我媽走過來問:沒摔到臉吧? "沒"“那就好” 于是又回屋看電視了。 5555 此刻我還趴在地板上吶 11 媽媽正在減肥中,吃晚飯時對我說:“XX,給我盛多點飯,我只能吃一碗。
” 12 還有一次,我媽去看我姥姥回來~~我姥姥家在外地,還蠻遠的~~ 回來我就問她我姥姥怎么樣了阿什么的~~ 我媽說:“身體還行,就是胳膊有點不得勁了,特別是拿東西的時候,老是抖阿抖得~~” 我還沒接茬兒,我爸說了:“恩,精神抖擻嘛~~” 13 和老公結婚登記,出了民政局大門,老公喜滋滋給婆婆打電話: 老公:媽,恭喜你啊,你有兒媳婦了! 婆婆:哎呀,謝謝謝謝!太客氣了!同喜同喜啊! 我:-_-。
14 偶爹網名老青蛙```他很喜歡這個ID,偶在博客里都這么稱呼他~~ 摘幾個偶博客里記的笑話: a、昨天終于看到看到新娘18歲里非常經典的一場戲——天文臺初吻! 趕緊叫老青蛙:快看——這就是我最喜歡的韓國演員! 老青蛙:哦``` 我(花癡狀):終于看到他們初吻了! 老青蛙(害羞狀):不看不看```順便還雙手捂著眼睛 b、昨天與老青蛙談到環保,他說某國現在有一項技術,人死之后用液氮速凍至零下200多度,再拿出來,輕輕一碰就成灰了…… 該灰是高營養成分的化肥,可以用它種植花草,順便也環保了。由此想到前些時另一國的環保技術,人死后火化,將骨灰高溫高壓,也就是人工鉆石那一套程序,因為他們的實質是一樣的,火化后主要成分是碳,微量其他成分能表現為不同的顏色。最后成為鉆石,或者彩鉆。
可以鑲嵌在 首飾中,以做紀念。 我:以后大家都掛著骨灰鉆石,見面就說:哎,你的鉆石好大啊~~恩!這是我爹。
啊!你看她的更大,你爹是大塊頭么?不是, 這是我全家…… 老青蛙:做成鉆石項鏈,掛在胸前,就真的“永垂”“不朽”了! c、某天去學校考試,和老青蛙一起在公交上,感嘆路況不好```突發奇想~~~ 等咱有了錢就買飛機—— ——到天河機場,大手一揮:這個、那個、那個```這三個不要,其他的一樣來兩個~ 等咱有了錢就買飛機—— ——上班開一架,上學開一架,上廁所開一架~ 老青蛙大汗:機場有廁所``` ——我不,我就要把BB拉到米國、RB``` 老青蛙狂汗:那不是便宜他們了``` d、換了個新MP3,老青蛙問舊的那個怎么辦,我說誰喜歡就給誰。 于是他喜滋滋地拿了去,把自己當做數碼一族,每天早上必定掛好MP3再出門上班。
某日晨,老青蛙塞好耳機略帶羞澀地跟我和老媽道別, 老媽笑他裝時尚:哪有你這樣的老頭子還戴耳機的? 老青蛙急了,怎么沒有?我每天搭車都看到有個滿老的老頭子就帶著…… 偶說——人家那是助聽器~ 15 我和媽媽都炒股,但她比我炒的時間久是老股民,我經常問他意見。 有天我要把手上一支股拋掉,問她,她不讓拋 結果第二天大跌 我給媽媽發短信說:臭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