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偉大的愛國者先驅屈原的愛國故事,短
故事(一):
屈原一生都奉獻在改革上。屈原從小就懷著振興楚國的遠大志向。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塾館教育,飽覽當時能夠搜集到的詩書。
楚懷王十一年,屈原由文學侍臣晉升為左徒。這職務相當高,僅次于楚國最高行政長官令尹,相當于后來的副宰相。這時候,屈原才22歲。
屈原在楚國政壇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張的提出,在楚宮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老百姓拍手叫好,卻引起了貴族勢力的一片恐慌。因為屈原的政治主張特別是改革主張,跟楚國早年的改革家吳起有許多共同之處,對舊貴族勢力顯然不利,對楚國內部的親秦派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兩股勢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現后鄭袖、上官大夫靳尚和稍后的公子子蘭。他們結成死黨,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用惡語中傷屈原。
懷王雖然對屈原十分賞識,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卻表現為孤傲自大,頭腦簡單,無一定主見。懷王經不起鄭袖、靳尚一伙的挑唆,一氣之下疏遠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職務,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務,不讓他參與國家大事。 從此屈原郁郁而行。
楚懷王三十三年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見親秦派已經得勢,趁著懷子欞柩運回郢都,舉國默哀致祭的機會,拼死揭露了那批禍國殃民的親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擊。他被流放了,標志著他的政治生涯的結束
可以說屈原的一生都是個悲劇。他一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為何“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把滿腔憤怒化為詩歌。著《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作品20多篇,抒發了他熱愛祖國、同情人民、向往光明、憎恨黑暗的熾熱感情。這些詩作如今萬古流芳。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克楚國郢都,長期在洞庭湖流域過著流放生活的屈原,深知楚國大勢已去,他絕無回天之力,只好以身殉國,于當年五月初月懷石投汩羅江而死,終年62歲。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改革家的悲劇,一個正義毀于邪惡的悲劇。縱觀他的一生,作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敗了。他的理想和事業永遠為后人所惋惜。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成功了。他憂國憂民、行廉志潔的人品被譽為后世楷模,他氣魄宏偉、辭章瑰麗的作品堪稱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并稱“風騷”二體,對后世詩歌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近代學者梁啟超首推屈原為“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評價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一顆閃耀在“群星麗天的時代”,“尤其是有異彩的一等明星”。聞一多評價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為人民詩人的人”。《中國文學史》評價屈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評價屈原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2. 屈原愛國小故事
戰國七雄為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混戰。
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見百姓深受戰爭之苦,十分痛心。他立志報國為民,勸楚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楚懷王的信任。
當時秦國最強大,時常攻擊其他六國。屈原親自說服各國聯合對付秦國。
懷王十一年,楚、齊、燕、趙、韓、魏六國君王齊集楚國的京城郢都,結成聯盟,懷王成了聯盟的領袖。聯盟的力量,阻止了強秦的擴張。
因此,屈原得到了懷王的重用。可是這些都遭到了以公子子蘭為首的一些貴族的嫉妒和忌恨,他們不斷使用各種伎倆來陷害屈原,懷王對屈原漸漸不滿起來。
秦國利用這一時機來離間齊楚兩國,最終達到拆散聯盟的目的。受到挑撥離間的懷王不再信任屈原,把他逐出宮外。
屈原看到懷王被小人和秦國蒙蔽,眼看楚國就要受難,十分痛心,他死也不愿意看到楚國遇到危險。他一直認為懷王會醒悟過來分清是非的。
可是懷王卻不再召見他,他越來越憂愁,常常徹夜不眠。《離騷》寫出了屈原對楚國的憂愁和自己的怨憤。
結果這部長詩又成為小人們的攻擊證據,說屈原把懷王比做桀紂。懷王一怒之下,撤掉了屈原的官職。
無奈之下,屈原搬出了郢都。可是他怎么能放得下楚國的百姓呢!楚國果真被秦國欺騙,并且能放得下楚國的百姓呢!楚國果真被秦國欺騙,并且遭到秦、齊兩國的夾攻,秦兵占領了楚國的漢中地區。
屈原聽到這些消息,心急如焚,決定趕回郢都,設法抵抗秦國。懷王命令屈原出使齊國,恢復聯盟。
經過一番談判,齊王答應撤回助秦攻楚 的齊兵。屈原還未返國,就 得到了秦楚議和的消息。
他 怕懷王再受欺騙,連忙辭別 了齊王,趕回楚國。懷王受 到寵妃鄭袖、公子子蘭等人 的挑唆,任屈原為三閭大 夫,不必進宮,立刻赴任。
屈原走了,聯盟不久又解散了。從懷王二十七年起,秦國不斷地對楚國發動戰爭。
楚國國勢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對抗秦兵的力量。懷王三十年,秦兵占領了楚國北部的八座城池。
秦王來信,請懷王到秦國武關地方,商談秦楚永世友好的辦法。懷王前思后想,最后決定去會談。
得知這一消息的屈原連夜趕去攔截懷王,大聲痛哭勸阻懷王前往秦國,受到上官大夫靳尚的阻止,結果懷王和500人馬一到武關,就被秦國扣留,并被送往咸陽。鄭袖為了安定人心,立太子熊橫為頃襄王,自己掌握國政,任命子蘭做管理全國軍政的令尹。
屈原拼死趕到郢都,要求頃襄王恢復六國聯盟,憑借強大的求頃襄王恢復六國聯盟,憑借強大的實力,向秦國討回懷王。子蘭等人驅逐屈原出都,并且不許屈原再回郢都。
頃襄王三年時,懷王死了。屈原要求頃襄王趁各國都在怨恨秦國的機會,設法聯合其他國共同對付秦國,頃襄王全然不聽他的建議。
屈原于是就日夜在宮門前痛哭,期望能打動頃襄王。鄭袖叫子蘭來斥罵屈原,命屈原趕緊回去,否則就要押送他。
屈原厲聲大罵子蘭是秦國的奸細,是他們這些小人把楚國鬧成這個樣子的。鄭袖叫頃襄王革掉屈原的三閭大夫職位,把屈原流放到江南,永遠不準過江。
屈原到了被流放的陵陽,日夜心煩意亂,最后決定出國。他走了幾天,到了楚國的邊境,又躊躇起來。
他認為自己是楚國人,死也要死在楚國的土地上。他回到陵陽住了9年,感覺到沒有回郢都的希望。
楚國局面越來越壞的消息不斷傳來,使他坐立不安。愛國的火焰在他心里燃燒,可自己又無能為力。
他只能每天在山邊湖旁踱來踱去。滿腹的憂愁憤恨,都匯成了一個個詩篇。
他越來越老了,但是復興楚國的希望之火,卻一天也沒有熄滅過。頃襄王二十一年,楚國要滅亡了!他決定回到郢都,死在出生的土地上。
他頭也不梳,臉也不洗,昏昏沉沉地走了幾天,農歷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到了汨羅江邊。他懷念郢都;懷念百姓,憎恨敵人;憎恨奸佞,決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賣國的小人,激發全國百姓的愛國熱忱。
他用衣服包著江邊的石頭,用帶子緊緊縛在自己身上,縱身跳入江中。
3. 愛國歷史人物屈原故事短的
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傳說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
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屈原的故事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4. 屈原愛國的小故事
n你好!!!
懷王十五年(前304年),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南、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于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
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屈原力勸不可,但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等卻力主懷王入秦,懷王亦不聽屈原等人勸告,結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異國。
在懷王被扣后,頃襄王接位,子蘭任令尹(相當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斷絕。但頃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與秦結為婚姻,以求暫時茍安。由于屈原反對他們的可恥立場,并指斥子蘭對懷王的屈辱而死負有責任,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毀屈原,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時間約為頃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示著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認真地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不能離開故土,于悲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自殺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這一天很近的一個日子。五月五日原來是楚地的傳統節日,后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其本來意義,反而鮮為人知了
5. 屈原的愛國故事
戰國時代,稱雄的秦、楚、齊、燕、趙、韓、魏七國,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不斷混戰。
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為楚環王的左徒官。他見百姓受到戰爭災難,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報國為民,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懷王的信任。那時西方的秦國最強大,時常攻擊六國。
因此,屈原親自到各國去聯絡,要用聯合的力量對付秦國。懷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
楚、齊、燕、趙、韓、魏六國君王齊集楚國的京城郢都,結成聯盟,懷王成了聯盟的領袖。聯盟的力量,制止了強秦的擴張。
屈原更加得到了懷王的重用,很多內政、外交大事,都憑屈原作主。 因而,楚國以公子子蘭為首的一班貴族,對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說他奪斷專權,根本不把懷王放在眼里。挑撥的人多了,懷王對屈原漸漸不滿起來。
秦國的間諜把這一情況,報告秦王,秦王早想進攻齊國,只礙著六國聯盟,不敢動手,聽到這個消息,忙把相國張儀召進宮來商量。張儀認為六國中間,齊楚兩國最有力量,只要離間這兩國,聯盟也就散了。
他愿意趁楚國內部不和的機會,親自去拆散六國聯盟。秦王大喜,準備了金銀財寶,交給張儀帶去。
張儀將相印交還秦王,偽裝辭去秦國相位,向楚國出發。 張儀到了郢都,先來拜訪屈原,說起了秦國的強大和秦楚聯合對雙方的好處,屈原說:"楚 國不能改變六國聯盟的主張。
" 張儀看到屈原堅持原則, 毫不退讓, 于是他又去找子蘭. 張儀告訴子蘭:"有了六國聯盟,懷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聯盟,屈原就沒有什么可怕了。"子蘭聽了,十分高興。
楚國的貴族就和張儀連成一氣。子蘭又引他拜見了懷王最寵愛的王后鄭袖,張儀把一雙價值萬金的白璧,獻給了鄭袖。
那白璧的寶光,把楚國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鄭袖欣然表示,愿意幫助他們促成秦楚聯盟。
大家認為:"要秦楚聯合,先要拆散六國聯盟;要拆散聯盟,先要懷王不信任屈原。 子蘭想了一條計策:就說屈原向張儀索取賄賂,由鄭袖在懷王面前透出這個風聲。
張儀大喜說:"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兩國的福分了!"張儀布置停當,就托子蘭引見懷王。他勸懷王絕齊聯秦,列舉了很多好處。
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經準備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獻給楚國。懷王是個貪心的人,聽說不費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
如何不喜。回到宮中,高興地告訴了鄭袖。
鄭袖向他道喜,可又皺起眉頭:"聽說屈原向張儀要一雙白璧未成,怕要反對這事呢!"懷王聽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懷王擺下酒席,招待張儀。
席間討論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對,與子蘭、靳尚進行了激烈爭論。他認為:"放棄了六國聯盟,就給秦國以可乘之機,這是楚國生死存亡的事情呵!他痛斥張儀、子蘭、靳尚,走到懷王面前大聲說:"大王,不能相信呀!張儀是秦國派來拆散聯盟、孤立楚國的,萬萬相信不得……"。
懷王想起鄭袖所說,果然屈原竭力反對秦楚和好;又貪圖秦國的土地。不禁怒道:"難道楚國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雙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宮門。
屈原痛心極了,站在宮門外面不忍離開,盼著懷王能醒悟過來,改變主意,以免給國家帶來災難。他從午站到晚看見張儀、子蘭、靳尚等人歡歡喜喜,高高興興走出宮門,才絕了望。
他嘆著氣喃喃地說:"楚國啊,你又要受難啦……" 屈原回到家中,悶悶不樂,想到親手結成的聯盟一經破壞,楚國就保不住眼前的興旺,不禁頓腳長嘆。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問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勸他不要再發議論了,屈原道:"我是楚國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國遇到危險啊!" 他認為懷王會醒悟,定會分清是非的。
只要懷王回心轉意,楚國就有辦法了。但是懷王不再召見他,他越來越憂愁,常常整夜不眠。
他寫了一篇名叫《離騷》的長詩,把對楚國的憂愁和自已的怨憤都寫了進去。"離騷"就是"離憂",人在遭遇憂愁的時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發自己的怨憤呢!這篇詩傳到宮中,子蘭、靳尚等人又得了攻擊的材料,說屈原把懷王比作桀紂。
懷王一怒,撤掉了屈原的官職。 郢都的空氣快把屈原逼瘋了。
女媭勸他換個地方去休養一陣,他大聲說:"我不能帶著楚國和百姓一起走呀!” 但在女媭的日夜勸說下,他到底搬出了郢都,準備住到漢北去。他走一陣,又回望一陣,"這雄傳的郢都城啊!" 他掛念著國事,到一處就歇幾天,打聽一下消息。
有一天,他看到一座古廟里的墻壁上,畫著天地神靈和古代圣賢的故事。圣君賢王的事跡觸動了他的心事,他想不通懷王為什么這樣糊涂。
他對神靈大聲喝問:"這世界究竟有沒有是非!?……"因此寫成了《天問》這篇長詩。神靈沒有回答他,可事實卻對他作了回答。
當懷王和齊國斷絕了邦交,拆散了聯盟以后,就派人跟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 將近秦都咸陽,張儀裝作喝醉了酒,在下車時跌了一跤,推說跌傷腿,就別了楚使,先進城去了。
楚使住在客館里,天天去見張儀。張儀總是推腿傷未愈不能接見. 一直過了三個月,張儀得到六國聯盟確實已經瓦解了的消息以后,才出來接見楚使。
當楚使提到交割土地時,張儀賴得一干二凈。他說:"我說獻給楚王。
6. 愛國歷史人物屈原故事短的
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傳說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屈原的故事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7. 屈原的愛國故事
屈原愛國故事: 據 《 史 記 》 「 屈 原 賈 生 列 傳 」 記 載 , 屈 原 是 楚 懷 王 時 的 大 臣 , 「 博 聞 強 志 , 明 於 治 亂 , 嫻 於 辭 令 。
入 則 與 王 圖 議 國 事 , 以 出 號 令 ; 出 則 接 遇 賓 客 , 應 對 諸 候 , 王 甚 任 之 」 。 因 為 他 受 到 楚 懷 王 的 重 用 , 引 起 上 官 大 夫 及 及 令 尹 子 蘭 的 嫉 妒 , 就 在 楚 懷 王 及 繼 位 的 頃 襄 王 之 前 毀 謗 屈 原 。
楚 王 汏 而 逐 漸 疏 遠 屈 原 , 連 帶 的 也 不 采 納 他 的 諫 言 , 最 后 甚 至 將 屈 原 放 逐 。 屈 原 滿 懷 悲 憤 , 落 拓 江 湖 , 在 寫 下 了 絕 筆 作 〈 懷 沙 〉 后 , 懷 石 投 汨 羅 江 自 盡 。
屈 原 死 后 數 十 年 , 楚 國 終 因 讒 臣 誤 國 而 為 秦 所 滅 。 但 是 屈 原 這 位 忠 而 見 疑 的 悲 劇 英 雄 還 活 在 楚 國 姓 的 心 中 。
下 面 這 個 故 事 可 以 用 來 說 明 楚 人 愛 戴 屈 原 的 心 情 。 雄黃酒: 據 說 屈 原 投 江 后 , 楚 國 的 百 姓 哀 痛 異 常 , 紛 紛 涌 到 汨 羅 江 邊 去 憑 吊 屈 原 。
漁 夫 們 起 船 只 , 在 江 上 來 回 打 撈 他 的 尸 身 。 有 位 漁 夫 還 拿 出 事 先 準 備 的 粽 子 、雞 蛋 等 食 物 , 撲 通 的 往 江 里 面 丟 , 說 是 讓 魚 假 吃 了 , 就 不 會 去 咬 屈 大 夫 尸 身 。
一 老 醫 師 則 拿 了 一 壇 雄 黃 酒 倒 進 江 里 , 說 是 要 藥 暈 了 蛟 龍 , 使 它 不 能 傷 害 屈 大 夫 。 過 不 了 多 久 , 水 面 上 浮 起 了 一 條 昏 暈 的 蛟 龍 , 龍 須 上 還 沾 著 一 片 屈 大 夫 的 衣 襟 。
人 們 就 把 這 惡 龍 拉 上 岸 , 抽 了 筋 , 脖 子 上 , 然 后 把 龍 筋 纏 在 孩 子 們 的 手 睕 、脖 子 上 , 又 用 雄 黃 酒 抹 七 竅 , 使 那 些 毒 蛇 害 蟲 都 不 敢 來 傷 害 這 些 小 孩 子 。 據 說 屈 原 投 江 的 那 天 是 五 月 五 日 。
從 此 以 后 , 每 年 到 了 五 月 五 日 , 人 們 都 要 劃 龍 舟 、吃 粽 子 、喝 雄 黃 酒 來 紀 念 屈 原 。 有 些 地 區 , 則 在 端 什 節 插 菖 蒲 或 艾 草 於 門 上 , 這 固 然 是 因 為 蒲 艾 有 禳 毒 的 功 用 。
不 過 , 關 於 這 項 艾 習 俗 的 起 源 , 民 間 則 有 一 種 說 法 。 插 菖 蒲 、艾 草 唐 朝 僖 宗 年 間 , 黃 巢 領 兵 造 反 , 所 到 之 處 , 殺 人 百 萬 , 血 流 成 河 。
老 百 姓 只 要 一 聽 見 黃 巢 來 了 , 就 急 急 忙 忙 的 逃 難 。 這 一 年 五 月 , 黃 巢 的 軍 隊 攻 進 河 南 , 兵 臨 鄧 州 城 下 , 黃 巢 騎 馬 到 城 外 勘 察 地 形 , 只 見 一 波 波 的 老 弱 婦 孺 涌 出 城 外 , 他 看 見 一 個 婦 人 背 著 包 袱 , 一 手 拉 著 一 個 年 紀 小 的 男 孩 , 另 一 只 手 卻 抱 著 年 紀 較 大 的 男 孩 。
黃 巢 感 到 很 奇 怪 , 就 下 馬 問 道 : 「 大 嫂 , 你 急 急 忙 忙 的 要 到 哪 里 去 ? 」 那 婦 人 回 答 : 「 聽 說 黃 巢 是 個 殺 人 不 眨 眼 的 大 壞 蛋 , 不 日 就 要 攻 進 鄧 州 。 城 里 的 男 人 都 被 徵 調 去 守 城 , 我 們 這 些 老 老 小 小 , 不 如 早 些 逃 命 」。
黃 巢 又 指 著 小 孩 問 她 : 「 你 為 什 麼 手 牽 小 的 , 卻 懷 抱 大 的 呢 ? 」 那 婦 人 就 說 : 「 懷 里 抱 的 , 是 大 伯 家 唯 一 的 活 口 。手 里 牽 的 才 是 我 親 生 的 兒 子 。
萬 一 情 況 危 急 時 , 我 寧 可 丟 掉 自 己 的 兒 子 , 也 得 為 大 伯 家 留 下 一 支 根 苗 」 。 黃 巢 聽 了 , 深 受 感 動 , 就 對 那 婦 人 說 : 「 大 嫂 , 好 快 快 回 去 , 用 菖 蒲 和 艾 草 插 在 門 口 , 這 樣 黃 巢 的 軍 隊 就 不 會 傷 害 你 了 。
」 婦 人 聽 了 , 將 信 將 疑 , 不 過 她 還 是 回 到 城 里 , 把 這 個 消 息 傳 了 出 去 。 第 二 天 正 是 五 月 端 陽 , 黃 巢 的 軍 隊 攻 進 城 里 , 只 見 家 家 戶 戶 門 上 都 掛 弓 菖 蒲 艾 草 。
為 了 遵 守 對 那 位 婦 人 的 承 諾 , 黃 巢 只 得 無 可 奈 何 的 領 兵 離 去 , 全 城 因 而 得 以 幸 免 於 難 。 為 了 紀 念 這 件 事 , 此 后 每 到 端 午 節 , 大 家 就 會 在 門 上 插 菖 蒲 、艾 草 , 這 項 習 俗 一 直 流 傳 到 今 天 。
8. 有關屈原的故事簡短點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楚國自從被秦國打敗以后,一直受秦國欺負,楚懷王在秦國被押了一年多,追捕了回去,沒有多久就死在秦國。楚國人因為楚懷王受秦國欺負,死在外頭,心里很不平。特別是屈原,更是氣憤。他勸楚頃襄王搜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為國家和懷王報仇雪恥。可是他這種勸告不但不頂事,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他們天天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他們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
楚國出了這種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呢?大王,你想想這叫什么話!”楚頃襄王聽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
他到了湘南以后,經常在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汨音mì)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
附近的莊稼人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挺同情他。這時候,有一個經常在汨羅江上打魚的漁父,很佩服屈原的為人,但就是不贊成他那愁悶的樣子。有一天,屈原在江邊遇見漁父。漁父對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么會弄到這等地步呢?”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臟的,只有我是個干凈人;將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
漁父不以為然地說:“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臟的,就不該自鳴清高;既然別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獨自清醒呢!”屈原反對說:“我聽人說過,剛洗頭的總要把帽子彈彈,剛洗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上的灰塵。我寧愿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凈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臟。”
由于屈原不愿意隨波逐流活著,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于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自殺了。附近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兒,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大伙兒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漁父很難受,他對著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