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反思
原發布者:不想不想silent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在經過兩個月的教學,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我的反思如下:一、指導預習,為課堂教學打下基礎預習是讓學生了解課堂內容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對于七年級的學生,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大致了解,知道重點是什么,疑難有哪些,問題在哪里。帶著問題進入學習,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效地進入課堂。首先,教師必須在講授新課前,預留五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統一進行預習。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課堂的主要內容,直接指出這節課的頁碼和段落。最后,預習將就的是指導方法,先給學生指出這節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書中要求的問題瀏覽通讀全文,梳理點出問題的答案,勾畫重點,并將問題與答案做讀書筆記。二、緊扣課標,展示課堂教學(一)生動的引出教學主題。第一、用故事導入,引起學生興趣;第二、用周圍的新鮮事導入,貼近生活;第三、用時事導入,讓學生多了解時事,并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第四、用問題導入,讓學生產生疑問,自主解決問題;第五、用名言警句導入,啟發學生思考,合作探究。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多讀課外書,多看新聞,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視野,這樣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二)多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播放聲像資料鮮活、生動、真實、直觀,其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望塵莫及的。七年級的學生的所見的東西很少,有些東西說了以后他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親眼所見,這樣就有必要讓我們借助一些現代教學手段來上好一節道德與法治課。
2.統編三科新教材到底新在哪里有什么變化
道德與法治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共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與公共生活、我們的國家生活、我們共同的世界。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共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在教材呈現方式上,遵循如下邏輯結構:一是經驗導入——設置情境
或活動導入,與較為典型的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系;二是聚焦主題,正面陳述有一定知識支撐的觀點、原則;三是揭示矛盾、深入分析,并有相關行動方法的指導。
語文
語文教材采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雙線組合的方式編排。以人文主題為線索,統籌安排,有利于發揮語文學科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優勢;將語文素養作為另一條線索,精選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知識,優化學習策略,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發展。
語文教材一至六年級每冊6~8個單元,由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板塊組成。每單元3~4篇課文,語文園地包括“日積月累”“字詞句運
用”“書寫提示”等欄目。七至九年級每冊6個單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
欄目;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歷史
按照“點”“線”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點”是具體生動的重大歷史事實,“線”是社會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學生唯物史觀,
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具體呈現是單元—課—目結構。每課以正文為主體,輔以功能性欄目,拓展學生視野,培養
學生學科能力與學科素養。
社會在發展,教材也要與時俱進才行。
3.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整體看學生還是很活潑。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其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其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嚴展,其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的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三、教學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冬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識,學會自我保健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6、通過觀察感受寒冷的冬天,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
7、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8、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以直觀的形象激發學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采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我是小學生啦
1 我上學了 第一周
2 認識新朋友 第二周
3 走,看校園去 第三周
4 參加升旗儀式 第四周
第二單元 學校的一天
5 早早起,上學去 第六周
6 課堂上 第七周
7 課間十分鐘 第八周
8 放學啦 第九周
第三單元 我愛我家
9 說說我的家 第十周
10 愛心伴我長大 第十一周
11 把我的愛傳給大家 第十二周
第四單元 銀色的冬天
12 北風吹,冬天到 第十三周
13 冰雪世界樂趣多 第十五周
14 慶元旦,迎春節 第十六周
整理與考查(機動) 第十七十八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20篇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