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親追悼會悼詞
母親追悼會悼詞
今天,在****園青松廳沉重的哀樂聲中,眾親友聚集一堂來送別我們的抄母親鄧秀生。
母親是幸運的,83年人生歷程中和我的父親相守了53個年頭,和父親一道含辛茹苦地養育了我們4個兒女,看著我們成長、上大學、就業、成家、成就;看著孫子們的長大、讀書、就業,您的一生碩果累累!
母親2113是幸運的,大家庭經常性的聚會,兒孫繞膝,親友常訪,天倫之樂,您不差親情,享受生活!
母親是幸運的,晚年的二、三十年間,在**、汕頭較長時期的居住,也多次國內、國外到處走走,得到多地親友們的尊重和照料!
母親的一生是幸福的!有著她的5261長輩、姐妹兄弟的一路陪伴;有著她的后代們的一路陪伴;有著眾親友們的敬重、陪伴、呵護,享受了美好的人生!
**年4月26日早上5:00母親逝世,臨終走的平靜、安詳!
有緣才來相伴,感謝陪伴母親人生路上的所有人!感謝在母親晚年4102照料母親的所有人!感謝送來鮮花的所有親友,是你們讓母親在通往天國的路上布滿了鮮花!感謝今天親臨的各位親友,特別感謝不遠千里專程前來奔喪的各位親友,感謝諸位來送母親最后的一程1653!
愿天國沒有病痛,沒有災害,沒有貧苦!
安息吧,母親!
2.懷念母親主要內容
它的主要內容,對母親(生身母親、祖國母親)的懷念是年輕的季羨林歐洲十一年中不間斷的情感。
主要內容包括: (1)、回憶兒時家里的貧苦生活; (2)、母親把好吃的都讓給了我,表現母親對我的關懷; (3)、因為不能好好侍奉母親,我的愧疚之情 作者在家鄉時,時常想念自己的生身母親;可是來到異鄉后,卻發現祖國母親也同樣令人魂牽夢繞.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后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
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
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
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1月18日 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對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她的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
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長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11月20日 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風里夾著雨。
天色陰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里,引用了這幾段。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
一想到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涌,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幾個月以后,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
開頭一段是: 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繪在夢里見到母親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我在國內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到國外以后,在我的懷念中增添了祖國母親。
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后也沒有斷過。
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教學目標1. 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3.積累語言。
導入1.了解作者。誰知道一般“國寶”是指什么?(大熊貓)但是在北京大學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為“國寶”,他是誰呢?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2.呈現季羨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1)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
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2)學生默讀,交流感受。(3)出示課題。
季老師的許多文章里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讀出“懷念”的情感。
(4)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初讀課文1.自學課文。
(對學生講清自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2.自學反饋: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讀懂了什么。 如,題目的雙重含義。
以下這些語言也可在初讀時結合課文相關內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品讀課文(一)抓課文主線。 母親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后,母親還常常出現在夢中;留學德國,故國母親的一草一木也常會浮上心頭。
請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個意思的幾句話讀一讀。 后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親”?(兩個“頻來入夢”)2.朗讀句子。質疑。
(如,“頻來入夢”什么意思?對于“頻來入夢”的初步理解應該聯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記中的時間可以反映經常懷念母親,文章。
3.我想寫一篇祭奠媽媽的文章
憶母親歲月匆匆,人生苦短。
轉眼間母親離開我們已經半年了,母親那音容笑貌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想到母親的人品,一生艱辛的生活,使我們做女兒的真正體會到:兒女們的寸草心,永遠報答不盡母親那三春養育之恩。愧疚之心使我想寫對母親的回憶,也算是留給兒女和親人的一點懷念吧!母親,***,出身大戶門庭,生于1922年陰歷臘月初四,她一生勤勞、善良、心地清楚,但生活路途坎坷,多災多難,她很剛強,在大災大難面前不屈不撓,正視困難,想盡辦法度過難關。
她比常人剛強,能干,為人和善,通情達理,處事公道,胸襟開闊,從不與人計較小事。雖然她一生清貧,沒有什么物質財富,沒有顯赫的地位,但從不向權勢財富折腰,只求安然生活。
一貫干凈利落,直到晚年還保持著一生的良好習慣,讓兒女們喜歡,可以說母親的一生是極平凡的,也是了不起的一生。母親去世于2000年5月9日(農歷四月初六)下午5:20左右,享年78歲。
母親一生五個兒女,大哥雖不是母親親生,但一歲起就跟隨母親生活,大哥是個有德有識之人,孝敬父母,從不忘記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也視他為親生。大姐生于1944年8月,二哥生于1949年7月,我生于1954年11月,小妹生于1965年3月。
由于我家祖輩人門單薄,又是書香門第,人世精明,家業興隆,土地多,據母親說,在解放前,鄧灣村還有我家的許多土地,多數地是租給佃戶耕種,家中有長工,到了農忙季節,還得用短工,是村中的大戶,每到封糧上差,總是我家最多,但人都短命,祖輩們多在青春之年就去世了。這些解放前的資本,注定在解放后父輩們有受不完的苦難。
母親經歷了土地革命運動,由于歷史的變遷,解放前村中的大戶,經過一場運動,家境一落千丈,一夜間成了貧困如洗的“地主家庭”,子女們也戴上了“地主子女”的帽子。解放后,我家上無片瓦,下無立足之地,土改時分到的一間爛草房,很快就倒塌了。
聽母親說,我出生時,家中沒有一粒米,農歷11月份,風雪交加,是10歲的姐姐到鄰居啞巴家借來一碗小米,熬了一點粥,才保住了母女性命。在我半月的時候,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親不顧身體虛弱,衣著單薄,就到院子里燒火做豆腐,由父親沿街叫賣養家糊口,雖然家里做豆腐,但孩子們那時從未嘗過豆腐的滋味,只吃那剩下的豆渣糊口。
因家境貧寒,在我滿月的時候,還沒有衣服穿,是二奶奶送來一身小衣服,才出的被窩。在三年自然災害中,父親饑餓煎熬,精神壓抑,心靈受到極大傷害,身患浮腫和其他多種疾病,由于治療不及時,在大哥送到洛陽二院治療的第二天夜里,父親滿含著一生的悲憤和辛酸離開了我們,撒手人寰。
父親的去世使家里生活雪上加霜。更艱難的日子還在后頭,送走了父親,母親帶著四個還未成人的孩子生活,那時我才五歲,因地主成分,是專政對象,全家人受人欺凌,不敢抬頭,好在兄長、姐姐都很懂事,特別是大哥,小小年紀就和母親一道肩負起生活的重擔,他給了母親和弟妹許多關愛,這使得母親十分疼愛大哥。
那時對于我家來說,饑餓可怕,窮困可怕,被人欺壓可怕,這些都可承受,最可怕的是連一間住房都沒有。草房倒塌以后,全家便常年寄人籬下,三天兩頭換地方,最后借住在南街**子家一間破爛不堪的瓦房里,那**子時常去逼房,哪怕是下雨天,他也不忘去逼房,且話語傷人,他恨我家窮,恨我家騰不出房子。
在我的記憶之中,他站在門口大聲吆喝,我們兄妹幾個躲在母親身后,母親是低著頭無言對答,忍辱負重,遭受著別人訓斥和侮辱,剛強的她在夜晚不知吞下了多少眼淚,大概只有此時長眠于九泉的母親自己知道。逼房實在緊時,只有去找村干部,母親說,當時有個干部見了地主成分的人象黑煞神一樣,每當母親走到去干部家的胡同口時就兀自淚流滿面,想想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只好停下腳步,擦干眼淚,鼓起勇氣,獨自去遭受他人的白眼和訓斥。
每當母親回憶起這段經歷,總是老淚縱橫,泣不成聲。被逼求人,孤獨無助,沒有安身之所,是當時家里最大的困難之一,也是母親一生中最難忘、最無奈的時期。
生活所迫,被迫逃命。1963年春,母親領著我流著淚違心地離開了我出生的地方—*莊。
大哥送了母親一程又一程,那傷心、那無奈,全家人淚眼相對,傷心無言。二哥當時14歲,人格的尊嚴,使他怎么也不愿隨母親到程村,跟著二奶奶、叔叔一家留在了*莊。
那時,全家人各奔東西,大哥在洛陽做工,大姐出嫁成家,二哥在*莊,我和母親在*村,一家人骨肉分離,母親特別思念大哥、二哥,經常牽掛他們直到流淚,1966年大哥幫二哥安排了工作后,母親才少了些許牽掛。本是逃命,母親帶我到了*村以后,卻走上了一條維艱之路。
前面的子女心術不正,他們容不下母親和我,時常無事生非,更有封建管家老太婆撐腰,加之思想偏見和世俗的欺生,其情景可想而知。母親雖然不停勞動,極力維持那個家庭,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還受了許多冤枉氣。
每到這時,母親總是默不做聲,盡著自己的職責。這其中,母親忍辱負重,更多的是為了我,許多事情,我親眼目睹,這一切,都使我過早地懂得了生活,體味了許多人生的苦辣。
4.母親去世怎樣發短信感謝詞
各位親戚,各位鄰居,各位朋友:
先母不辛與世長辭,我代表孝家感謝各位親戚遠道而來悼念,感謝各位鄰居、各單位領導、同事、朋友、大力相助,感謝在先母重病期間關心、探望和去世后為辦喪事做出努力工作的所有朋友們。孝家對前來悼念和幫忙的朋友如有照顧不周全的,敬請諒解。
先母為培育我們四兄弟,傾注了畢生精力。我們的母親在我們的心目中也和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是一位普通而又偉大的母親。母親離我們而去,我們感到萬分悲痛,母親的件件往事,歷歷在目,母親的英容面目永存腦海,母親帶著永遠的牽掛走了。千言萬語,萬語千言,也不能表達我們對母親的思念。各種復雜的思念感情只能匯成一句話,母親:請放心上路吧!母親:您走好了!母親:請放心,您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也能感覺到您的兒孫們不會為您臉上摸黑。我們兄弟一定會團結好,會互相關心,互相愛護。您的孫兒們一定會超過您的兒子們。放心吧!
母親:安息吧!
5.簡短的贊美母親的話
1、無論我現在怎么樣,還是希望以后會怎么樣,都應當歸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親。我記得母親的那些禱告,它們一直伴隨著我,而且已經陪伴了我一生。
——亞伯拉罕· 林肯
2、我的母親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歸功于我的母親。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歸功于我從她那兒得到的德、智、體的教育。
——喬治·華盛頓
3、從來沒有一個女人像她那樣。她非常溫柔,就像一只鴿子;她也很勇敢,像一頭母獅……畢竟,對母親的記憶和她的教誨是我人生起步的惟一資本,并奠定了我的人生之路。
——安德魯·杰克遜
4、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喬治·赫伯特
5、青春會逝去;愛情會枯萎;友誼的綠葉也會凋零。而一個母親內心的希望比它們都要長久。
——奧利弗·溫戴爾·荷馬
6、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7、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8、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9、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馬克·吐溫
10、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
——喬治·艾略特
擴展資料
母親,是親屬關系稱謂的一種,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也用于比喻養育人的某一群體或事物。母親在各國文化中均是被歌頌的形象,人們用各種方式頌揚母親的偉大。由此產生出的非常多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