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迅的故事,簡短一些的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后,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于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2.魯迅的生平,簡短些
魯迅(1881-1936),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日(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后改名為周樹人。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是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并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母親魯瑞、父親周伯宜。在這一生中他寫了小說,散文,雜文100多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3.魯迅事跡,簡短的
魯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
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藥》、《故鄉》、《社戲》、《一件小事》、《風波》等14篇作品;《彷徨》,包括《傷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編》,包括《補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詩集《野草》,包括《秋夜》、《過客》等24篇作品。
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且介亭雜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 魯迅的母親魯瑞可以說也是出生名門。她的父親曾經在戶部做過主事,后來因病辭職回家。魯瑞生于1857年,在八十七歲高齡的時候即1943年在北京辭世。她的一生也可以說比較坎坷。先是經歷了魯家的家道中落,后又經歷了周家的家道中落。在她年輕的時候,丈夫因病去世,而人到晚年之時,又痛失愛子。她在六十歲的時候離開故鄉,隨子北上,一直沒有能夠再回家鄉。晚年又獨居北京,只與朱安女士為伴,直到走完她的人生之路。對于自己的母親,魯迅有著難以言說的心情。一方面,他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孝子,對自己的母親既敬且愛。另一方面,在思想深處,他與自己的母親又有許多難以認同的地方,因而常生苦惱。不過,從表面的日常生活來看,魯迅對自己的母親確實是盡到了一個兒子的責任和關愛。即使是在對待老人,贍養雙親的方面,魯迅亦是一般人的表率。
4.魯迅的資料要簡短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后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著作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翟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準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云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后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
(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準風月談 花邊文學)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5.魯迅資料(簡潔點)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6.魯迅的資料,簡短
魯迅簡介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為豫才,祖籍河南省正陽縣,從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1918年5月),始以“魯迅”為筆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
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現代文學的旗幟,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參考:/view/*。
7.關于魯迅事跡簡短點的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院去理發。理發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臟,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理了發后,魯迅從口袋里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后,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么。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謝謝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