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市的簡單介紹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
成都介于川西高原以及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南部即為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m。成都兼有山景、平原以及丘陵之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年均氣溫16℃,素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之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
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南與眉山相連,西與雅安、阿壩接壤。成都東西最大橫距192km,南北最大縱距166km,幅員面積12390k㎡。
1952年9月1日,成都正式獲批四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94年2月25日,成都正式獲批副省級市。
2.誰能幫忙寫一個簡短的介紹成都的
成都是蜀漢文化的發源地。蜀漢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江堰芒城、溫江縣魚鳧城、郫縣三道堰、新津龍馬古城和附近的廣漢三星堆等遺址說明,蜀漢文化有悠久的歷史。望采納喲!!
成都。作為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成都市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就有216處之多,其中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樓、蜀王陵、永陵、金沙古蜀文化遺址等更是中外聞名。 成都美食可以分為川菜、小吃、火鍋三大類。“川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首,品種三千,名菜數百,以味取勝,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擅用麻辣”的特色可謂盤盤菜品是故事,道道佳肴有典故。傳統名菜如“麻婆豆腐”、“回鍋肉”、“開水白菜”已經風行全球很多地方。“小吃”以小而精的特色馳名海內外,品種數百,做工精細,色鮮味佳,造型別致,代表性品種有“鐘水餃”、“龍抄手”、“賴湯圓”、“葉兒粑”、“韓包子”、“夫妻肺片”等。近年來,“火鍋”發展速度驚人,尤以名牌火鍋紅遍全國,正從一定程度改變著很多地方的飲食習慣。
3.成都 這首歌是什么意思 沒懂含義
是趙雷寫給一座城的情歌,而寫這首歌的理由很簡單,想表達對這座城市的記錄和留戀。
因為一首歌,愛上一座城;總有一些他鄉,成為了故鄉。這句歌詞讓很多人有和趙雷相同的感受。成都是趙雷最鐘愛的城市之一,如同所有多情的游子一樣,在他“流浪”全國的途中,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站點。輾轉過很多地方,總會有一些他鄉成為故鄉。
拓展資料:
《成都》是在趙雷2014年創作的,詞曲由趙雷自己包辦。早在趙雷2015年“我們的時光”巡演上就演唱過,但一直沒有發行錄音室版本。成都是趙雷最鐘愛的城市之一,如同所有多情的游子一樣,在他“流浪”全國的途中,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站點。輾轉過很多地方,總會有一些他鄉成為故鄉。
《成都》引出許多情懷話題,人們在這首歌里找到了各自的共鳴:因為一首歌,愛上一座城;總有一些他鄉,成為了故鄉。在歌詞里,第一眼看到的,似乎是一段朦朧又美好的感情。有男孩皺巴巴的衣袖,有路燈下一對璧人的挽手,也有女孩兒被親吻的額頭。可再細細的品味,卻能發現,除了愛情,歌曲里更多的是趙雷對成都這座城市的記錄和留戀,小城里的陰雨并沒有沖淡趙雷的記憶,卻激發了他的靈感,這也是生活所能給予的最大饋贈 。
4.成都概況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您們光臨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范城。
近幾年,她又以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方面的成就,先后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人居獎”和“最佳范例獎”兩項殊譽。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于一體的特大城市。
她是稀世珍寶大熊貓的故鄉,也是天府之國的中心和“窗口”。她以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風光絢麗多姿和名勝古跡眾多而聞名于世。
“錦城”“蓉城”是成都的別名;芙蓉、銀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樹。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和東南部是廣闊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境內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6℃上下,降水量約1000毫米,素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歷來被稱為“水旱從人,不知饑謹”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總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1000萬人,轄區劃為7區4市(縣級市)、8縣。
即錦江區、青羊區、成華區、金牛區、武侯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溫江縣、新都縣、雙流縣、大邑縣、新津縣、郫縣、金堂縣、蒲江縣。此外,還設有國家級四川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
我們一般說的成都市區則指市中心部位的五個區,簡稱為“五城區”。其余的統稱“市郊縣”。
成都早在一萬年前就已成為蜀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和舞臺。在市區和廣漢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們就用自己辛勤勞動的雙手,在這里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古蜀文明。
大約2500年前,古蜀國開明王朝把國都從樊鄉(今彭州市、新都縣交界處)遷到此處,取周太王遷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這一典故,定名“成都”。這時的成都已經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城市。
公元前316年,秦國把四川納入版圖,成都是蜀郡的首府。自此以后,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代皆為郡、州、省一級行政區的治所和軍事重鎮。
其間,成都曾前后有7個割據政權的都城設在此,它們是,西漢末年的公孫述“大成政權”,公元二世紀時“三國”的蜀漢王朝,三世紀的“成漢”政權,九世紀前后的“前蜀”和“后蜀”政權,北宋時期農民起義的“大蜀”政權和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 成都有著悠久而燦爛的工商發展歷史,特別是絲織業的發達,名冠中華,遠銷國外。
西漢時期,成都因經濟繁榮成為當時中國的“五都”之一,織錦業已成為漢朝的重要國庫收入來源。成都是蜀錦織造中心,朝廷在此設置了“錦官城”,派有“錦官”進行管理。
這也是成都又稱為“錦城”,繞城而過的府南河又稱為“錦江”的原因。蜀漢時期,諸葛亮在四川實行休養生息,扶持農商的經濟政策,成都作為蜀漢首都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從晉代左思《蜀都賦》的敘述可見當時盛況。
他說“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里,羅肆萬千,墮賄山積,纖麗星繁……”好一幅百貨云集、萬頭攢動的市場交易圖!唐代,成都有“揚一益二”之譽,說她的繁華僅次于江南的揚州。到北宋時期,成都已成為僅次于汴京的大都會。
這時的成都,由于在晚唐五代的紛爭中處于相對安定的情況下,工農商業都有所發展,商市貿易突破了傳統的坊市格局,發展了專門的交易市場,不僅有城內東南西北的綜合市場,也有了專營產品的市場,如草市、糠市、鹽市、騾馬市等,鬧市區還有了“夜市”。此后的成都歷經元、明、清諸朝和民國時期,其間雖有多次的興衰起落,但她作為四川省經濟中心的地位并無變化。
成都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工藝之鄉。蜀繡、蜀錦名滿天下,列入中華四大名繡、四大名錦之列;成都的漆器以制作精美、工藝獨特,為歷代傳世名品,近代漢墓出土的文物中許多成都漆器可以作證;唐代成都出產的“雷琴”,載譽全國,被聲樂界視同珍寶;成都的印刷業在宋代是全國三大印刷業基地之一,有“宋時蜀刻甲天下”的贊譽,倫敦博物館所藏敦煌文書中有五代時期成都的木刻“歷書”,為世界最早的木刻歷書印本;成都的造紙業也很著名,唐代成都造的“益州麻紙”是官方規定的詔書、冊令用紙;女詩人薛濤制作的“薛濤箋”被文人詩客視為上品。
成都的金銀絲制品、竹編、草編、也都有數百上千年的歷史。 成都是燦爛的蜀漢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四川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擁有輝煌的文明歷史。
早在公元前140多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興學,開辦了中國第一所正規的官辦學堂、為四川的文化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漢賦四大家”,成都市有司馬相如、揚雄兩位,晉代史學家《華陽國志》作者常璩、唐代女詩人薛濤、音樂家段安節、五代詞人歐陽炯、繪畫大師黃筌、宋代學者《資治通鑒》副主編范祖禹、理學家魏了翁、醫學家唐慎微、明代文學家楊長庵、清代著名的“儒將”岳鐘祺,加上現代文學巨子巴金、艾蕪、沙汀等人都是成都人士。
當然,造就成都文明史的還有歷史上眾多的外來名臣、文士的巨大貢獻,成都是歷史上文化名流匯集之地。大詩人。
5.我愛成都的心得,200字左右,
成都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它有特色風味的小吃。成都的小吃有好幾種,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成都的小吃為什么這么好吃呢?那就讓我來給你介紹一下吧。
成都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富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它同川菜一樣,在我國烹飪技術遺產的寶庫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成都名小吃品種繁多:以各色小面到抄手包餃:從糕團湯圓到筵席細點:從涼抖冷食熱飲羹燙:從鍋煎油烙到蒸煮烘烤,堪稱花色品種琳瑯滿目,添咸酸辣各味俱全。成都小吃是一個大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各種糕餅、羹湯、及席菜細點,另外還有一個與外地小吃不同的地方,就是小吃還包括一些肉類食品,如“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棒棒雞、怪味兔、軟燒鴨子、小籠蒸牛肉等等,這又是成都小吃的一大特點。成都小吃之有名,還在于口味之豐富。常用的口味就有香甜、咸甜、椒麻、紅油、怪味、家常、麻辣、咸鮮、糖醋、芥末、蒜泥等十余種。成都除了名小吃外,眾多的地方小吃也膾炙人口。如“烤紅苕”、“鍋魁夾鹵肉”等等。
說完成都的小吃,我再來介紹一下西嶺雪山的美景。
西嶺雪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于成都市大邑縣境內,總面積約483平方公里。區內大雪山海拔5164米,是成都第一峰,終年積雪不化,陽光照射下,潔白晶瑩,銀光燦爛,秀美壯觀。因此有了“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絕句。西嶺雪山也因此而得名。景區內有茂盛的植物,珍稀的動物,植物種類繁多面積分布很廣。數百座峰頂終年白雪皚皚、晶瑩閃爍,晴日在成都市區清晰可見。景區有眾多景點,各有特色,真是讓人美不勝收。
還有青城山、峨眉山、九寨溝、龍池……美景實在是太多了,真是數不勝數,總的來說,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 離開的城市!
6.求成都簡單介紹中文版加英文版
Today I want to talk about my * not everyone of you can imagine what is it like in the deepest of my heart for me as an outlander girl who have studied in ChangChun for almost 5 * these five years,I just went back home four times during my winter or summer vocation,once a year on * year I spent my whole winter
holidays,including the spring-festival,in ZheJiang * years' of time is not very long,until I began to recognize that I has become so accustomed to the life here,even my accent has * longer I lives here,the stronger the feeling is that I feel myself being apart from my * I go back to ChengDu,It's so easy for me to get lost,and I have to ask ways wherever to go as if I was a total * is such a pity that I want to catch every chance searching more about my city,and I'd like to present it to all my friends.
7.四川成都歷史,給個詳細簡單明了的,最好有排列整齊的
成都是我國西南開發最早的地區,是全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有確切記載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316年,秦國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陽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其他手工業如巢絲、織綢、煮鹽、冶鐵、兵器、金銀器、漆器等手工業也很發達。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成為全國六大都市(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成都)之一。“少城”為成都商業最發達的城區,那里商品堆積如山,商店、貨攤櫛比。此外,漢代成都的文學藝術也達到很高的水平,司馬相如、揚雄、王褒是為時全國最有名的文學家,成都出土的漢代畫象磚和畫象石,繪畫精美,內容廣泛。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四大名城(長安、揚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經濟地位有所謂“揚一益二”(揚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繡”為全國三大名繡之一,“蜀錦”被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一。成都是中國雕板印刷術的發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國重要的菜市、蠶市外,還有“草市”,即分布在鄰近地區的鄉鎮集市。唐代成都文學家云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開發了開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一叢林”。
宋元時期,成都鼎興,經濟文化更加發達。絲綢業規模擴大,品種增多,蜀錦花樣由唐時的10多種發展到宋元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樣,每年成都上交絲綢商品,占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成都造紙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規定,國家圖書館的書必須用成都造的麻紙來抄寫。唐宋之時,成都城東西南北都設有專門的蠶市、藥市、花市燈會。由于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為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設立布政使司,設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順治將四川布政使司改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歷史上正式出現。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廢除成都府設治所,改稱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1921年,成都、華陽兩縣合并為市,成立市政籌備處,處以下設總處、文牘、法治、會計、調查、庶務六科。1922年,市政籌備處改名為市政公所。1928年,設市政公所為市政府,國民政府置成都市為省轄市和四川省省會。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銷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為四川省省會。1989年2月,經**批準,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成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