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短的神話故事
1、《女媧補天》
遠古時代,四根擎天大柱傾倒,九州大地裂毀,天不能覆蓋大地,大地無法承載萬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濫不止,兇猛的野獸吃掉善良的百姓,兇猛的禽鳥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這種情況下,女媧冶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砍斷海中巨鰲的腳來做撐起四方的天柱,殺死黑龍來拯救冀州,用蘆灰堆積起來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補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豎立了起來,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復了平靜。
兇猛的鳥獸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來。女媧背靠大地、懷抱青天,讓春天溫暖,夏天熾熱,秋天肅殺,冬天寒冷。她頭枕著方尺、身躺著準繩,當陰陽之氣阻塞不通時,便給予疏理貫通;當逆氣傷物危害百姓積聚財物時,便給予禁止消除。從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2、《大禹治水》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征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
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繼位以后,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后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后世。
3、《神農氏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身體透明,頭上長有兩角,即牛頭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后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
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谷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嘗斷腸草而逝世。
4、《后羿射日》
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曬干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
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后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后,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5、《夸父逐日》
夸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
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臨死,拋掉手里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后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2.有沒有簡短的神話故事
《精衛填海》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鐘愛的女兒。
炎帝不僅管太陽,還管五谷和藥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東海,指揮太陽升起,直到太陽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時,女娃便獨自玩耍,她非常想讓父親帶她出去,到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親忙于公事,總是不帶她去。
這一天,女娃便一個人駕著一只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風暴,像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
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兒,但卻不能用醫藥來使她死而復生,也只有獨自神傷嗟嘆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又叫此鳥為“精衛”。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
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回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干一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衛在高空答復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干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終將把你填平!” “你為什么這么恨我呢?” “因為你奪去了我年輕的生命,你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干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精衛飛翔著、鳴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發鳩山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從不停息。
后來,精衛和海燕結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小精衛和她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
直到今天,她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并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
《年獸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
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
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
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
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女媧造人補天》 女媧是一個人身龍尾的女神。
盤古開天辟地以后,也就在天地間到處游歷。 女媧滑行在大地上,羨慕盤古身體上那些優美結構,她熱愛樹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于那些更活潑、更富有朝氣的鳥獸蟲魚。
在把它們打量了番后,女媧認為盤古的創造還算不上完整,鳥獸蟲魚的智力遠遠不能使她滿足。她要創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靈。
這樣,世上就會有了能主宰和管理萬物的生命,也就不會僅僅只是野草漫山、野獸成群、飛禽成幫,世界也就不會寂寞和荒涼了。 于是,當女禍沿著黃河滑行,低頭看見了自己美麗的影子時,不禁高興起來。
她決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來捏泥人。女媧心靈手巧,不一會兒就捏好了好多的泥人。
這些泥人幾乎和她一樣,只不過她給他們做了與兩手相配的雙腿,來代替龍尾巴。女媧朝著那些小泥人吹口氣,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來,變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會語、聰明靈巧的小東西,女媧稱他們為“人”。
女媧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陽氣——自然界一種好斗的雄性要素,于是他們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陰氣——自然界一種柔順的雌性素,于是。
3.神話故事100字
提供5個:
1、女媧造人
女媧 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2、夸父追日
夸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臨死,拋掉手里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后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話,曲折地反映了遠古時代人們向大自然競勝的精神。《山海經》記載這個神話時說他“不量力”,晉代陶潛在《讀山海經》詩中卻稱贊說“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3、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遠古神話中最為有名,也是最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兒被東海波濤吞噬化成精衛鳥而嘆息,更為精衛鳥銜運西山木石以填東海的頑強執著精神而拋灑熱淚。 后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并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
4、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最早關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云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5、吳剛伐桂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4.神話故事短篇50字
1、女媧造人
女媧 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2、夸父追日
夸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沒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臨死,拋掉手里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后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話,曲折地反映了遠古時代人們向大自然競勝的精神。《山海經》記載這個神話時說他“不量力”,晉代陶潛在《讀山海經》詩中卻稱贊說“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3、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遠古神話中最為有名,也是最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兒被東海波濤吞噬化成精衛鳥而嘆息,更為精衛鳥銜運西山木石以填東海的頑強執著精神而拋灑熱淚。 后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并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
4、牛郎織女
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里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并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牛郎于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
想起老牛的話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準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織女制造了邂逅,后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
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于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只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天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
5、孟姜女哭長城
相傳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筑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長城墻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這段長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絕望之中投海而亡。
5.我要一篇較短的神話故事
女媧是一位善良的神,她為人類做過許多好事。
比如說她曾教給人們婚姻,還給人類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而使人們最為感動的,是女媧補天的故事。
傳說當人類繁衍起來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來,他們從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鬧得到處不寧,結果祝融打勝了,但敗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頭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涌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
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于是決心補天,以終止這場災難。
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好,隨后又斬下一只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支起來。女媧還擒殺了殘害人民的黑龍,剎住了龍蛇的囂張氣焰。
最后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埋塞向四處鋪開的洪流。 經過女媧一番辛勞整治,蒼天總算補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龍蛇猛獸僉欠跡了,人民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
但是這場特大的災禍畢竟留下了痕跡。從此天還是有些向西北傾斜,因此太陽、月亮和眾星晨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又因為地向東南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匯流。
6.簡短的神話故事70字數
1、盤古開天:話說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團混沌。
在這片混沌中沉睡著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盤古。他的身邊放著一把樣子古怪的斧頭。
直到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來,但是覺得自己所在的空間是那么的壓抑,于是拿起身旁的斧頭對著周圍的空間一氣亂揮,也不知道揮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給明確的劃分出來了。 但是天與地分開沒多久就又開始慢慢合攏,盤古就用自己的身體來支撐著天與地,就這樣支撐了很久很久,天與地的位置已經被固定住了,但是偉大的盤古卻因疲勞過度,累死了。
他死后身體開始變化,骨骼變成了山脈和丘陵,肉身變成了平原和盆地,血和汗水變成了江海,毛發變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澤。他的元神到了天與地的中心處,卻因疲倦睡去。
2、百鳥朝鳳: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目。但它有一個優點: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里。
這有什么意思呀?這不是財迷精,大傻瓜嗎?可別小看了這種貯藏食物的行為,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可發揮大用處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
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的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干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
旱災過后,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并一致推舉它為鳥王。以后,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3、天狗吞月:古時候人們不知道有月食這一回事,所以每當月食發生,人們都以為是天狗將月亮吞吃掉了,于是人們就紛紛吹號敲鑼,制造一切聲音,嚇退貪吃的天狗,讓天狗將月亮吐出來。 4、神農試百草:生老病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不過因為”病”而早早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又實在值得同情.神農覺得自己有保護好自己的子民的職責,所以他踏遍神州大地尋找治療病患的藥草,找到后他都先自己服用來確定有用與否或者有毒與否.最后終于找到了可以治療很多常見病患的藥草。
5、精衛填海: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兒被東海波濤吞噬化成精衛鳥而嘆息,更為精衛鳥銜運西山木石以填東海的頑強執著精神而拋灑熱淚。 后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并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
7.神話小故事《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傳說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干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后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后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后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里去進讒言,使天帝終于疏遠了后羿,最后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后羿打獵為生 精衛填海 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部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傳說這種鳥是炎帝小女兒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源于發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 嫦娥奔月 羿到西王母那里去請求到了不死藥,但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這藥,且飛奔到月亮里,把身子也寄予托在那里,自己隨變成了一只癩蛤蟆,人們稱它為月精. 女媧補天 上古的時候,大地四方盡頭極遠的地方崩壞,大地(古人把中國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雍、梁九州,這里泛指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蓋,地不能把萬物完全承載.,火勢寬廣猛烈而不熄滅,洪水浩渺無邊而不消退,猛獸吞食善良的人民(顓:純樸厚實),兇猛的鳥用爪抓取老弱.于是女媧熔煉五色石以補青天,折斷鰲(海里的一種大龜)的四肢來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來,殺黑龍來拯救翼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帶),累積蘆葦的灰燼以抵御洪水.蒼天得以修補,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這里指洪水消退了),翼州太平,強壯兇猛的鳥獸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來。
8.短篇神話故事
歹劉黃”的傳說
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后生,姓劉名丹亭。他自小愛花如癡,種花成癖,在百花之中,尤好牡丹,院前屋后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特別好,常遭頑童襲騷。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艷品種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超過“姚黃”,眾鄉鄰驚嘆,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時黃色牡丹十分稀少,他便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栽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后,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荷包牡丹”的傳說
古時,離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里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繡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繡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年芳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繡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繡的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
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鐘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己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繡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枯枝牡丹”的傳說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將軍率部途經洛陽,時令正值隆冬季節,滿眼百草枯黃,千樹凋零的凄涼景象。
將軍急欲催馬征程,馬鞭折斷,便順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馬向東而去。
幾經轉戰,一天他率部來到江蘇省鹽城的便倉鎮,己是人困馬乏,亟待休整。將軍下馬,環顧四周,將權作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以令所部在此安營扎寨……
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葉,隨著谷雨過后,又神奇地開出了鮮艷美麗的花朵。當地百姓聞得此事,從方圓百里紛紛趕來觀花燒香。經藥農辨認,方知是一株牡丹。人們奔走相告:“大宋有望,大宋有望。”并將此牡丹稱為“枯枝牡丹”。后來,當地人捐款筑臺,興建了“枯枝牡丹園”,將此牡丹供奉其中。
百鳥朝鳳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目。但它有一個優點: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里。
這有什么意思呀?這不是財迷精,大傻瓜嗎?可別小看了這種貯藏食物的行為,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可發揮大用處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的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干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
旱災過后,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并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以后,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網上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