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寫的簡短詩
「贈盧司戶」李白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白云遙相識,待我蒼梧間。
借問盧耽鶴,西飛幾歲還。
「聞謝楊兒吟猛虎詞,因此有贈」李白
同州隔秋浦,聞吟猛虎詞。晨朝來借問,知是謝楊兒
「口號(一作口號留別金陵諸公)」李白
食出野田美,酒臨遠水傾。東流若未盡,應見別離情。
「送舍弟」李白
吾家白額駒,遠別臨東道。他日相思一夢君,
應得池塘生春草。
銅官山醉后絕句」李白
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
九日龍山飲」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2.李白的詩5首簡單點的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陰鏗。
余亦東蒙客,
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攜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處,
還尋北郭生。
入門高興發,
侍立小童清。
落景聞寒杵,
屯云對古城。
向來吟橘頌,
誰欲討□(艸專)羹?
不愿論簪笏,
悠悠滄海情。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圣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辨驚四筵。
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里,
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
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
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
空有鹿門期。
夢李白二首
死別已吞聲,
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
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
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
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
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
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
無使蛟龍得。
浮云終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后事。
不見
(原注:近無李白消息)
不見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
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
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
頭白好歸來。
3.李白的古詩,短點,簡單點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樂府·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七古·贈華州王司士
淮水不絕濤瀾高,盛德未泯生英髦。
知君先負廟堂器,今日還須贈寶刀。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4.李白的詩 要帶簡短賞析
秋下荊門 李 白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第一句“霜落荊門江樹空”是寫景,同時點出題中的“秋”和“荊門”。
荊門山原是林木森森 ,綠葉滿山,如今秋來霜下,木葉零落,眼前一空。因為山空,江面也顯得更為開闊。
這個“空”字非常形象地勾勒出山明水凈、天地清肅的景象,寥廓高朗,而無蕭瑟衰颯之感。 第二句“布帆無恙掛秋風” ,承上句“江”字,并暗點題中“下”字。
借用“布帆無恙”這一典故,不僅表明詩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風順、天助人愿的意味。這種秋風萬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動地傳達出了詩人無比樂觀欣慰的心情。
“此行不為鱸魚鲙 ”,據說西晉時吳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而想到故鄉的莼羹 、鱸魚鲙,說:“人生貴得適志耳,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命駕便歸。李白此行目的與張翰不同,自己是遠離家鄉。
這樣反跌一筆,不但使造成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愛名山入剡中”。全詩僅四句,但寫景、敘事、議論各具形象,抒發了年青詩人“仗劍去國”的熱情,筆勢變幻靈活,而又自然渾成。
四句詩中連用了兩個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跡,或反用而有新意 ,讀來無凝滯堆砌之感,達到了推陳出新、語如己出、活潑自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