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30首短小的現代詩
《遠和近》 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一代人》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斷章》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墻頭草》卞之琳
五點鐘貼一角夕陽
六點鐘掛半輪燈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過在做做夢,看看墻
墻頭草長了又黃
《沙揚娜拉》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甜蜜的憂愁—
沙揚娜拉!
《他的呼喚 》
有一次我在白楊林中,
聽到親切的一聲呼喚;
那時月光正望著翁仲,
翁仲正望著我。
再聽不到呼喚的聲音,
我吃了一驚,
四面尋找——翁仲只是對月光出神,
月光只對我冷笑。
《寂靜時仰望,還是寂靜的天空》
荷香落,浸染塵泥。
漫亭舞,獨凝一支。
拈葉傷,漠雨沉煙。
慘影淡,橋斷風蒼。
寒眸轉,殘跡拂空。
2.現代短詩及賞析
現代短詩浩如煙海,其中很有名的代表作就是顧城的《一代人》,關于這首短詩的賞析如下: 一、原文: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二、賞析: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兩個“黑”無疑是“文眼”,頗值玩味。
我們知道,“黑”其實不是色彩,所謂的色彩均是物體對各種光波反射的結果,如果不反射,便成了黑。當然,沒有光的世界只能是一片漆黑。
因此,“黑”是扼殺光明的結果,黑夜便是光的墳墓,是一種令人窒息的特定時代象征。然而“黑色的眼睛”卻無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給”的,是黑夜阻斷光明的結果。
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著背棄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黑色既然對光不反射也就具備了對光全盤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這種隨時準備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
換一個角度看,黑色的眼睛也凝聚著批判精神,它以黑對黑,對黑夜的龐大淫威報以深沉的否定。相對色彩繽紛的光明世界來說,黑色是一個終極,它與光明構成了對立。
然而物極必反,從黑夜中叛逆出來的黑色眼睛,對于光明的接受力是絕對超過任何色彩的眼睛的,也就是說:由特定的黑色時代中走來的“一代人”,他們偉大的覺醒是其他無緣于“黑夜”的人們所難以企及的。 短短的兩句詩,冠以一個博大的題目,揭示一個龐大的主題,在對立統一中,充分顯示了象征的魅力。
從作者的生活歷程看,詩中的黑夜似乎是“十年浩劫”,“一代人”當然是指在這個特定歷史階段中成長起來的當代中國人。然而,詩畢竟不是歷史,詩的容量常能憑借藝術的魔力而無限擴大。
如果超越時空的話,我們便很容易在屈原、杜甫、魯迅等等不同時代的人物身上,看到“一代人”的形象,他們都在“黑夜”中生存,他們都具有特別敏銳的“黑色的眼睛”。 《一代人》干脆的語言,執著的追求意向同樣顯示了一種性格,可以說,這也是一首“性格詩”。
它匯集了思維與表現、形式和內容、標題與詩體之間在大小、深淺、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最終熔入18個字中,深沉而瀟灑地突出了當代人的精神意象。果然引爆了同代人的情感!《一代人》真是一枚神奇的“雷管”。
3.短篇經典現代詩和賞析
王曉維
鄉色酒
舒蘭
三十年前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圓
人也圓
三十年后
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你是一杯鄉色酒
你滿
鄉愁也滿
【賞析】
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濃的現代小詩。說它淡,淡在詩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說它濃,濃在詩情,濃濃的相思,濃濃的鄉愁。仔細品嘗這杯《鄉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詩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對宋詞小令的發揚與創新,對稱均勻,簡約精純。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鄉色酒》是從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中汲取了精華,用傳統的審美形式釀出的當代人的民族情思。這種遠近時間的跨越、空間距離的跳躍、“你”“我”位置的變換,雖是幾字之別,卻能景象遷移、情緒突變,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園而他鄉,油然而生濃濃的相思,無限的鄉愁。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廊,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蒙的云霧。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王曉維)
4.現代詩短的帶賞析
1、《留住童年》摘下這片樹葉珍藏起一個不老的春天詩會從此常綠直到永遠永遠童年沒有遺憾失落的往事是繽紛的花瓣風中飄來風中飄去芳香在生命中彌漫擋在前面的是山踏在腳下的也是山迷路的只是眼睛清醒的總是腳板留住童年留住一份勇氣和果敢如果前面是一片海那就做一條乘風破浪的船2、《我召喚青青的小樹林》我召喚青青的小樹林同我一起到原野上飛奔搖一簇早春的新葉那是綠色的旗幟拽一片細碎的繁花桃色的、白色的云送一支新條作教鞭給年輕的女教師送一支新條當馬騎給沒有上學的孩子跟我一起越過山脊化為奔馬脖頸上的馬鬃跟我一起踱過河邊一串串身影落入春水中春風輕淺地掠過林梢我們一路吹著柳哨春風猛揚起我們的頭發我們狂喜地向前快跑跑累了,就攙扶著站定在月光下悄悄地閉上眼睛如果地面被春雨打濕那是我們的熱汗淋淋來吧,青青的小樹林同我一起到原野上飛奔3、《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
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陽光,悠呀,悠——悠出聲聲春的歌唱。我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
伸進濕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長呀,長——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我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
看白云多柔軟,瞧太陽多明亮,望呀,望——藍天是我的課堂。我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變小草,綠得生輝,變小花,開得漂亮。成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會飛呀,飛——飛到遙遠的地方。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4、《天鵝》仙境中你展開輕盈的雙翅,妙曼地舞著迷人的夢幻。
飄飛的身影,勾畫出眩目的字符,讓情思在藍天綻放。你的歌聲如洪鐘高亢,卻帶著縷縷哀傷。
當湖水與你擁抱的時候,你把高貴和靜美,在湖面上疊放。于是不知道是白云穿行于湖底,還是你的倩影暢游于天上。
你可是英俊的王子,不屈服于魔法的猖狂。一顆頑強的心,充滿對自由的向往。
從春到秋,從冬到夏,你優雅地閑庭信步,讓豪情驅走心中的悲涼。年復一年的南北奔波,可是在尋找情花的芬芳?只有那美麗公主的傾心一吻,才能讓你在毒咒中解放。
你躲避百花的溫柔,你謝絕高山的豪放。你只將潔白的身軀,伴著那耀眼的水光。
因為那純潔的水,有天地為你流下的凄傷。于是那千古神話,伴隨你的舞姿,展現不絕的滄桑。
望采納。
5.求現代短篇詩歌加賞析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幾句疊詞,反反復復之用意,不僅富于音樂美和韻律美,而且借以表達詞人對于晚年孀居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的淋漓盡致的揮灑,一生在尋尋覓覓,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吟詠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
“乍暖還寒”的多變氣候,又怎能修生養息,酒難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
從“三杯兩盞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滿是愁,酒力壓不住愁,壓不住心愁自然覺的酒味淡了。用酒之淡,更襯托詞人內心極其的苦楚愁悶,望北雁南飛,這幾個角度都寫出詞人內心的惆悵,寓情于景,通過意向使愁變得具體可感又意蘊無窮,耐人尋味。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正是化用“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溫庭筠 雖為化用,但詞人卻善于融化前人的語句,自成意境,有天衣無縫之妙。梧桐這一意象不僅表現季節與時令,而且由此表現秋季的特點。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化多為少,表面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將愁苦之情以感嘆終句揮灑得淋漓盡致。用強調的語氣更能表達自己內心的愁。
整首詩都用了悲涼凄慘的調,從作者角度分析,當時正值晚年,一些生活細節也看得如此悲涼,并以此來表現自己痛苦的心境,平實的語句中透的詞義卻是似淺實深。上片開筆連用七組疊詞字來概括悲切孤苦的心境,奇特而生動。下片繼續借眼前景物來傾訴憂愁,整首詩籠罩在一片凄涼悲苦的氛圍當中。
6.摘抄簡短現代詩進行賞析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能把“偶然”這樣一個極為抽象的時間副詞,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結構,充
滿情趣哲理,不但珠潤玉圓,朗朗上口而且余味無窮,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這首
《偶然》小詩,對我來說,用上“情有獨鐘”之語而不為過。詩史上,一部洋洋灑灑上千行長詩可以隨似水流年埋沒于無情的歷史沉積中,而某
些玲瓏之短詩,卻能夠經歷史年代之久而獨放異彩。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歌
長廊中,應堪稱別備一格之作。
7.簡潔的現代詩附加賞析的
1卞之琳《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賞析:這首詩格外別致,也許是因為它夠短小,所以也就給了我們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思考。越短的詩,留白越多,余味愈加無窮。《斷章》這首詩就是如此,讀完只覺滿是疑問:誰是看風景的人呢?你裝飾了誰的夢呢。但是這些問題其實不需要答案,我們只需要感受詩歌這份濃濃的抒情意境就可以了。這首詩可以當作哲理詩解讀,比如說做事情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也可以當做抒情詩解讀,比如說這詩中的憂傷和思戀。
《斷章》一詩,以其簡短純樸的手法,淡淡地描寫出一段感情,一份傾戀。短段四行字中,沒有一個“愛”字,幽幽的情思仿佛在半空中悠悠地飄蕩,畫出一道讓人心醉的彩虹。
《斷章》一詩細細品來,有無限意味,令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定會被那單純真摯的感情打動,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2顧城:《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賞析:
這是一首非常短小的詩歌,僅僅兩行,卻余味無窮,讓人回味不已。我第一次讀到這兩句詩的時候就震撼了,覺得全身都充滿了訝異與戰栗。我像所有開始喜歡顧城的詩的人一樣,一遍遍得品讀著這詩句。我想我讀懂了,可是又有的時候,我覺得我還沒懂。可是這有什么關系呢,只要這首詩歌給我帶來啟迪,讓我反思就可以了。希望大家也喜歡這首詩歌。
參考資料:
1影響:
這首只有兩行的小詩,1980年在《星星》第3期發表后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對朦朧詩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態度的人,對這首詩卻是一致的稱贊。
2賞析
在審美原則上是全新的。它避開了情感的直抒,棄置了景象的實敘,它沒有著意建構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云的縫隙中射出一束白光。整首詩,宛如一幅有立體感的版畫。
“黑夜”與“光明”形成暗色與亮色的鮮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經過變形的意想,滲透出強烈的感情色彩。這種藝術表現觸發了讀者的想象,于是,在想象的屏幕上出現了那個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謬現實中扭曲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潛能所爆發出的頑強求索的精神……。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個簡單的意向群構成了一個開放時空…………歷史轉折關頭特有的社會景象和人的心理結構。有限中表現出無限,單純中包孕著深厚,這是詩的特有規律。新詩潮的先行者在追尋人性復歸的同時,也在追尋詩向本體的復歸。
這首小詩體現了一種現代美的風格。它打破了傳統的和諧構圖,以不和諧的意象組合造成觸目驚心的藝術效果,迫使人對歷史進行反思。
8.現代詩歌賞析
1、《青春》席慕蓉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卻忽然忘了是怎么樣的一個開始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 是一本太倉促的書賞析:人生的旅程已快結束,前景不會發生什么變動了;該留的淚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已都嘗遍,不會再遭逢什么希望未曾遭逢過的悲歡了。
青春已經過去,它如今已成回憶。青春歲月匆促短暫得很;“我”還未盡情享受青春的歡樂,于迷茫之中,青春時代就這樣結束了!整篇詩行中,都彌漫著悠悠的遺憾。
因為美和時間打的永遠是一場失敗的戰爭,所以詩人含著淚“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2、《熱愛生命》佚名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鐘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賞析:對于成功,是需要落實的,而在行動的過程中未免有許多風雨是無可避免的。
但是,也許正是因為這些阻礙自己前進的東西才更能豐富你行走的道路。一直向前。
一切順利是不可能的。也是缺乏美感的。
因為經歷過的人生才是美麗的。要想成功,要想有自己的舞臺,要想為自己或長或短的生命增添斑斕的色彩,我們就前進吧,和著風伴著雨。
詩人認為只要心中有愛,有著對生命的一種熱愛,一切美好的結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3、《斷章》卞之琳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賞析:“你站在橋上看風景”和“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這組鏡頭攝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景象,第一個鏡頭中“你”是看風景的主體,到第二鏡頭里,橋上的“你”就是樓上人眼中的風景,成為看的客體了,主客體位置不著痕跡的轉換,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種相對性。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和“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兩個鏡頭又構成了另一組并列蒙太奇,是對前一組鏡頭顯示的哲學上的相對性的強化。詩人解釋說:“這是抒情詩,當然說是情詩也可以,但絕不是自己對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寫一剎那的意境。
4、《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賞析: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廊,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里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一層迷蒙的云霧.用霧里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
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5、《卵石》佚名卵石是一種完美的造物等于它自身留神于它的限制確切地充滿了卵石般的意義他的香氣不會令人想起任何事物不會嚇跑任何事物不會激起欲望它的氣味和寒冷公正而充滿尊嚴我握著它時感到深深的悔恨它高貴的身體被一種虛假的溫度滲透——卵石不會被馴服最后它們都會看著我們以平靜、清澈的眼睛賞析:詩歌一開始以冷靜的語調作出判斷:“卵石∕是一種完美的造物”。
“完美”是極致意義的詞語,似乎不應該用來修飾卵石,卵石太普通了,這一詞語的陌生組合,引人對卵石產生非分的想象。但詩人馬上制止這種猜想,以四個詩節闡釋“完美”的含義。
卵石的完美在于它與自己相等,打破了人們對完美的期待,完美在世人心目中的各種各樣附加的含義,被詩人刪除了,并且詩人強調地指出卵石的完美就是它是卵石,而非他物。詩人用“留神于它的限制”賦予卵石以理性的人格,卵石懂得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的邊界,它用理性控制自己,確保自己的完整,“確切地充滿了”表達了卵石既不想越出自我,以擴大疆界來增加自我,也不想因為任何因素減少自我,總之,必須是準確地等于自己,以保證自己的圓滿自足。
接下來詩人從卵石與他者的關系中,進一步說明卵石的自我意義。卵石不是孤立于世界,它的存在必然和他者發生聯系,但是卵石在這種聯系之中,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它保證自己在與他者的聯系中的零影響。
它的氣味(譯者翻譯為“香氣”似不妥,香氣濃烈了些,應該是下文的“氣味”)“不會令人想起任何事物”,他者看到的是它自己。它也不會戴著冠冕嚇跑任何事物,它不具備威脅,沒有威權形象。
它甚至不會激起他者的欲望,不讓占有,也不讓玷。
9.找一首簡短的現代詩(帶有賞析個作者簡介)
:為什么 為什么 我可以鎖住我的筆 為什么 卻鎖不住愛和憂傷 快樂寶貝 快樂寶貝在長長的一生里 為什么Sle 歡樂總是乍現就凋落 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 ======詩人提出了兩個“為什么”,沒有去回答,留給讀者去思考。
讀者是會思考出來的。o 愛和憂傷總是存在,愛,常常也是人煩惱:歡樂和“最美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人生就是這樣。詩人的這種感受,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感受。
' 這首詩,用詞準確、生動,很值得欣賞。第一行“鎖”字,流露出強制的情緒,第二行的“鎖不住”,隱含著無可奈何的嘆息。
寫歡樂的到來用“乍現”,顯示了歡樂的短暫:寫它逝去用“凋落”,暗暗將抽象、無形的歡樂喻為可觀可觸的美麗的花朵,把抽象化為具體。以“走的最急”來形容“最美的時光”消逝的迅速,著一擬人手法的運用,也是全詩 增添了風韻。
^ 蒙古族女詩人。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明安旗。
蒙古名字全稱穆倫席連勃, 意為浩蕩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在父親的軍旅生活 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入臺北師范藝術科, 后又入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
1964年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 畫。畢業后任臺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
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 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1981年,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 《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
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也是她擁 有大量讀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10.現代短詩的鑒賞與分析
《生活》北島
網
賞析:“網”給我們帶來的卻是無窮的遐想和思考,它將生活和人生表達得淋漓盡致。圍繞在我們身邊的親情、友情以及各種關系互相交織成一張無形的網,誰也不能逃離這張網。它編織出人生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愛恨情仇。
知道詩人北島的,恐怕很少人會不知道他的這一首單字短詩。不知道北島這個名字的,也可能知道“生活:網”。對這首詩贊賞者有之,詬病者亦有之。從詩藝上講,這首詩完美地體現了北島對“潛意識”的捕捉能力。高度概括的一個字,將直覺思維產生的隱喻與象征意象相結合,成就了這首十分簡單的詩歌的藝術力量。這正是北島的詩歌顯著的藝術特征。從時代背景來講,《生活》揭示的是經歷“**”這一特定歷史背景的人們內心的迷惘、困惑和某種覺醒,但在今天看來,《生活》一詩仍有著普遍的意義,不同的人可以按照內心的尺度作出不同的解讀,令人迷惘也好,令人困惑也好,使人覺醒也好,體現的正是詩歌的一種審美價值,傳達的正是詩歌的一種意志和力量。
從古至今,還沒有哪首詩歌可以短成一個字的,只有自由體的新詩才可以在形式上作出如此極致的探索。因而我認為,《生活》一詩在形式探索方面的意義,要超過內容本身所蘊藏的含義。以單字寫詩,這是十分冒險的,弄得不好,恰恰會對詩歌構成傷害。然而,第一個這么做的,卻顯現了一種大才。從形式上講,在《生活》之后,誰還可以超越?“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那就是無字詩了,當然也就不能稱為是詩了。在北島之后,我也沒有讀到有哪個比較知名的詩人寫過單字詩的。畢竟,第一個給蒙娜麗莎畫胡子的,是個天才,而第二個這么做的人,就是個笨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