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市的簡單介紹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
成都介于川西高原以及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南部即為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m。成都兼有山景、平原以及丘陵之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年均氣溫16℃,素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之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
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南與眉山相連,西與雅安、阿壩接壤。成都東西最大橫距192km,南北最大縱距166km,幅員面積12390k㎡。
1952年9月1日,成都正式獲批四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94年2月25日,成都正式獲批副省級市。
2.成都市的簡單介紹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
成都介于川西高原以及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南部即為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m。成都兼有山景、平原以及丘陵之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年均氣溫16℃,素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之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
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南與眉山相連,西與雅安、阿壩接壤。成都東西最大橫距192km,南北最大縱距166km,幅員面積12390k㎡。
1952年9月1日,成都正式獲批四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94年2月25日,成都正式獲批副省級市。
3.成都的簡介
成都市,簡稱“蓉”,別稱“錦城”、“錦官城”,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區科技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全國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試點城市、金融對外開放城市、行政副省級城市。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壩兒腹地,是中國副省級城市之一,四川省的省會,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07年,四川省的成都市的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獲**批準。 2007年,成都市被國家確定為中國最佳旅游城市之一。 2009年,世界優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The World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Destinations)已經正式授予成都“世界優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稱號。 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稱號,并正式批準成都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創意城市網絡, 2010年,成都市還大力投入創建“現代田園城市”,深受廣大市民支持,效果顯著。 2010年低碳中國論壇首屆年會上,成都榮獲了2009年度“低碳中國貢獻城市”、200
城市風景(20張)9年度“最具競爭力的低碳產業基地城市”榮譽稱號。 2010年“中國城市科學發展高層論壇”上,成都榮獲“城市管理人民滿意城市”稱號。2010年第六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上,成都榮獲“十大品牌會展城市”稱號。 2010中國會展行業年會——世博會主題展策劃與中國會展業發展論壇上,成都以良好的辦展設施、優良的辦展環境和出色的展會服務榮膺“中國會展之星·最佳城市獎”。
2010年**正式批準設立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經緯度位于北緯30.67度,東經104.06度。
4.誰能簡單的介紹一下成都從古代到現代的歷史
西周、春秋時期為古蜀國領地。
公元前4世紀,古蜀國開明五世(一說九世)遷蜀都城至此地,取周太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定名為成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滅蜀,以蜀王舊都一帶置成都縣。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人仿咸陽建制興筑成都城。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秦人始以蜀國地置蜀郡,成都為郡、縣治所。
漢承秦制。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益州刺史部(簡稱益州)。
西漢末年,王莽新朝改蜀郡為導江郡,公孫述在成都稱帝。東漢末年為州、郡、縣治所。
三國為蜀漢國都,兼郡、縣治所,兩晉為"成漢"都城,南北朝為州、郡治所。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益州為蜀郡,為郡、縣治。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在成都縣之東偏置蜀縣(肅宗乾元元年,即758年,改名華陽縣),始為成都、華陽兩縣治所。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升成都城為"南京"(四年后廢),改蜀郡為成都尹。
五代十國時期為前蜀、后蜀都城。兩宋時期,成都府、益州之名雖迭經更易,但治所均設在成都,屬西川路。
元朝時為四川行中書省成都府路(后改為西川道)、成都府及成都、華陽二縣治所。明末張獻忠在成都建大西農民政權,改名西京。
清朝時設四川省,下設道,為省、道、府、縣治所。1912年,廢府,為省、道、縣治所。
1921年,設成都市政公所,初轄城內,后擴展至城之四周,成都、華陽二縣治所仍留城內。1927年廢道,為省、市、縣治所。
1928年改市政公所為成都市,直隸四川省,為省轄市。1949年12月后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始為四川省省會。
5.成都的介紹
歡迎來成都,中國第一的休閑城市,中國三大旅游城市之一(另外兩個是杭州、大連),雖去年地震,今年又是第一例H1N1(最新消息,第一確證病例出院了哈哈!),但是我們還是快樂的生活著!成都還是非常美麗和安全的地方哦!來了當然要去下武侯祠看看諸葛丞相,感受三國文化;杜甫草堂看看杜甫拉,成都的名片拉,然后可以去熊貓基地看看熊貓;年輕的朋友可以選擇區歡樂谷-西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游樂園哦!晚上去春熙路看看美女,成都的美女超級多哦而且聲音嗲。
然后去寬巷子、錦里泡泡吧,古香古色小街里的酒吧非常有品位;或者去順興老茶館品茶看變臉吐火,說到吃的,當然是火鍋、麻辣燙拉,我推薦你西安路的老灶火鍋哦,夠味!然后就是成都小吃要吃下哦,什么賴湯圓、鐘水餃、龍抄手、蛋烘糕、夫妻廢片。你直接去春熙路步行街,然后到龍抄手的總店就可以買這些的套餐來吃哦!晚上100多的商務酒店多得很。
然后第二天去洛帶或者平樂古鎮感受成都人的蓋碗茶生活,客家文化,吃傷心涼粉。接著去峨眉山看金光燦爛的普賢菩薩或者青城山-都江堰環線,感受千年古跡,特別是地震后的情況,非常值得體味,這些都是世界遺產哦,如果時間多得話,強烈推薦九寨、黃龍,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差點被這里的美震撼哭了呢,絕沒有夸張!本來成都消費水平就不高,而且如果辦理了金熊貓卡,好多地方都免費呢!且現在溫度28度左右,適宜旅游哦!我強烈建議不要旅行社,就自己去感受這座來了就不想離開城市吧!有具體問題可以問我,地道成都人!嚴重承諾:沒地震、泥石流和H1N1哦!(本人原創答案-抄襲者倒一輩子霉!)。
6.成都的介紹
成都(Chengdu),簡稱“蓉”,四川省省會,1993年被**確定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2015年11月,經**批復,被定位為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1 。解放軍五大戰區之一的西部戰區機關駐成都市青羊區北較場。成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美食之都,也是中西部地區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最多(268家)、設立外國領事館數量最多(15個)、開通國際航線數量最多(85條)的城市2。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西與雅安、阿壩接壤,南與眉山相連。成都市下轄錦江區等10區5縣,代管4個縣級市。2014年末,成都市轄區建成區面積60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2.8萬人3。成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游城市和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26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眾多名勝古跡。成都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構筑城池,西漢時已成為中國六大都市之一,三國時期為蜀漢國都。北宋年間成都人聯合發行了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成都設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2001年出土的金沙遺址,將成都建城歷史從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成為中國未變城址最長久的城市。2016年7月,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將在成都舉行4。
7.四川簡單介紹
四川,簡稱“川”或“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成都,位于中國西南地區內陸,界于北緯26°03′-34°19′,東經92°21′-108°12′之間,東連重慶,南鄰云南、貴州,西接西藏,北界陜西、甘肅、青海,四川省總面積48.6萬平方千米。
四川省地貌東西差異大,地形復雜多樣,位于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高差懸殊,地勢呈西高東低的特點,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構成。
四川省分屬三大氣候,分別為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
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轄18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108個縣,4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2018年,四川省常住人口達到8341萬人,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0678.13億元。
擴展資料:
地貌環境:
四川省位于中國西南,地處長江上游,介于東經92°21′~108°12′和北緯26°03′~34°19′之間,東西長1075余千米,南北寬900余千米。東連渝,南鄰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陜三省。面積48.6萬平方千米,次于新疆、西藏、內蒙和青海,居全國第五位。
全省地貌東西差異大,地形復雜多樣。四川位于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即處于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差懸殊,西高東低的特點明顯。
西部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東部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間。全省可分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四川
8.誰能給我介紹一下“成都”,越詳細越好
地理 成都位于國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東界龍泉山脈,西靠邛崍山。
其中,平原面積和周邊丘陵、山地面積幾乎各占一半。成都市區位于成都平原東部,平均海拔約500米。
成都平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網呈扇形展開在廣闊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
歷史 成都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筑城池。
關于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時,后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墻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秀”,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
經濟 成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加之自古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之便,因而物產豐饒,是四川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重要生產基地。成都的手工業歷史悠久,許多產品享譽全國,蜀錦、蜀繡、漆器、瓷胎竹編等是杰出的代表。
文化 成都是古蜀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現今出土的大量古蜀國文物說明,早在商周時期,古蜀國人民就創造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候 成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云霧,日照時間短。
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空氣潮濕,因此,夏天雖然氣溫不高(最高溫度一般不超過35攝氏度),卻顯得悶熱;冬天氣溫平均在5攝氏度以上,但由于陰天多,空氣潮,卻顯得很陰冷。
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兩個月,冬春兩季干旱少雨,極少冰雪。成都是我國大西南的古城,遠在三千年前在成都平原已有部落聚居,號稱蜀國。
公元前316年,秦派張儀、司馬錯入川,并了巴蜀,改蜀國為蜀郡。秦當時治水專家蜀郡守李冰帶領群眾筑都江堰,鑿山導河,開渠引水,于是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稱。
王莽末年,成都首次成為封建帝王之都。三國時,蜀漢在此建都,十六國的成漢、五代的前蜀和后蜀均在此建都,秦漢時期,置有錦官和車官,故成都有“錦官城”、“車官城”之名,簡稱“錦城”。
五代后蜀孟之祥為加強防御,繞城筑低矮的土墻,稱“羊馬城”,至孟昶時,在城墻上遍種芙蓉樹,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稱,簡稱“蓉城”或“蓉”。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國文化圣地。
它位于成都市區,是全國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紀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廟宇,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組成,祠內古柏森森,環境幽雅,殿宇宏偉。
系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唐代詩人杜甫成都故宅舊址,位于成都市區,是富有詩情畫意和竹林風光的名園。
詩人杜甫于公元759年移居成都,歷時3年9個月,在此作詩240余首,其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主要建筑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少陵草堂等。
建筑結構布局緊湊,相互呼應,別具一格。草堂博物館內珍藏各種歷史資料3萬余冊,文物2000余件,是研究“詩圣”杜甫的珍貴資料。
杜甫草堂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永陵博物館: 是五代時期前蜀皇帝王建(公元847——918年)的陵墓。
位于成都市區,1942年發掘,出土的重要文物有白玉謚寶、哀冊、玉帶、玉杯、銀缽、鐵豬及鐵牛等。是研究五代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寶貴資料。
這里綠樹成蔭、花卉飄香,環境幽靜,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沙遺址: 被譽為二十一世紀中國首項重大考古發現的金沙遺址位于成都市西郊青羊大道,被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遺址代表了3000多年前的燦爛輝煌的古蜀文化。在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中,大都是工藝精美的金玉印飾品和翡翠飾品以及大量的陪葬陶器、象牙、龜殼和鹿角。
栩栩如生的石刻雕塑形態獨特,舉世無雙。該遺址文化與近臨的廣漢三星堆遺址文化一脈相承,前后銜接,是中國考古史上繼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成就。
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船棺遺址: 位于成都市中心商業街的古船棺遺址,發掘于2000年7月,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每具船棺均以特大圓木造成船形,其墓葬規模堪稱全國之最。
同時出土的文物有制作精美的陪葬陶器。該遺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殊院: 為清代川西“四大叢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園塔”,宋時名“信相寺”,明時毀于戰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重修之后改稱“文殊院”。
寺內藏有自唐宋以來古今名人書畫500余件,珍藏各類經書12萬余冊,還有自漢代以來的碑刻、雕、刺繡等實物珍品。 青羊宮: 全國著名道教宮觀之一。
位于成都市區,始建于唐,現存殿宇建于清代。主要建筑有靈祖殿、混元殿、八卦亭、無極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荊臺等。
宮內文物豐富,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