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寧的故事簡短
1、列寧珍惜時間的故事
有一篇回憶錄,回憶一位同志向列寧匯報工作,列寧批準了他的計劃,并問道:“那么你們什么時候開始呢?”
“明天開始”那位同志說。列寧卻批評他說:“為什么不今天開始呢:就是現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列寧是非常珍惜時間的。
2、列寧釋放暗殺他的兇手
列寧遭到敵人的暗害有三次,其中二三兩次早有介紹,唯獨第一次聞者甚少。第一次是在1918年1月1日,列寧到某部駐地參加集會。
返歸途中遭到社會革命黨唆使的士兵的槍擊,汽車被打穿了好幾個窟窿,同車人受了傷,列寧卻安然脫險,兇手全部被逮捕。
當時,德國進攻新生的蘇維埃,關押在斯莫爾尼宮拘留所里的那些兇手就寫了信來,要求派他們到前線去。列寧是一個從不把個人的恩怨放在心上的人。
對信作了批示:“此案停止審理。人員釋放,派他們上前線。”于是這幾個人全力以赴,出色地完成了托付給他們的任務。
他們當中有兩人至今仍在俄羅斯為蘇維埃工作,還有一個人在搞文學研究,正準備發表有關這一事件經過的作品。
3、列寧打碎花瓶
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
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
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
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
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后,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后,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4、列寧理發
十月革命勝利后的一天,列寧到理發館去理發。當時,屋子里已經來了很多人。列寧一進門,便問誰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后的次序等候。
等著理發的人都認識列寧,知道列寧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于是急著對他說:“誰是末了一位這不要緊,現在空出位置來,請你先理吧。”
列寧回答說:“謝謝諸位同志們。不過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按班次和守秩序。我們自己訂的法律,應該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
列寧一面說著,就一面找個椅子坐下來,并從衣袋里掏出一張報紙看起來。等著理發的人們看到列寧態度很堅決,再沒有說什么,都以敬佩的眼光看著自己的革命領袖。
5、列寧戒煙
列寧上大學時開始吸煙。列寧的母親是醫生的女兒,她懂得吸煙的害處。她對兒子吸煙上了癮感到很傷腦筋,曾多次叫列寧戒除這一不良嗜好。
開始,列寧面對著母親的勸告只是微笑著說:“媽媽,我是健康的,吸這點煙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母親疼愛兒子,她想了許多辦法叫兒子戒煙,可都沒有效果。
后來,她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有一次,母親對列寧說:“孩子,我們是靠你父親的撫恤金過日子,撫恤金是不多的,每一樣多余的花費都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生活。
你吸煙雖然花費不多,但日久天長,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假如你不吸煙,那對家庭生活是有好處的。”那時,俄國的紙煙并不貴,母親是為了叫列寧不吸煙才這樣說。
列寧聽到母親的話,很受感動。他對母親說:“好好,您說的這些過去我沒有考慮到。好!從今天開始,我不吸煙了。”列寧說完,把口袋里的煙掏出來放在桌子上,不再摸它了。
2.列寧的故事簡單的說一說
列寧八歲的時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媽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見到列寧都很高興,拉著他一道去玩。他們zhidao在房間里捉迷藏。
列寧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來,打碎了。孩子們正玩得起勁,誰也沒有注意,還是互相追趕著。
姑媽聽見聲音,跑進來一看,花瓶碎了,就問:“是誰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說:“不是我!”列寧也低聲說:“不是我。”姑媽笑著說:“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
大家都笑起來版,只有列寧沒有笑。回到家里,權列寧躺在床上不說話。
媽媽問他為什么不愉快,列寧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叫他寫信給姑媽,承認自己說了謊。
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是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
3.列寧的故事簡短
列寧上大學時開始吸煙。
列寧的母親是醫生的女兒,她懂得吸煙的害處。她對兒子吸煙上了癮感到很傷腦筋,曾多次叫列寧戒除這一不良嗜好。
開始,列寧面對著母親的勸告只是微笑著說:“媽媽,我是健康的,吸這點煙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母親疼愛兒子,她想了許多辦法叫兒子戒煙,可都沒有效果。
后來,她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 有一次,母親對列寧說:“孩子,我們是靠你父親的撫恤金過日子,撫恤金是不多的,每一樣多余的花費都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生活。
你吸煙雖然花費不多,但日久天長,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假如你不吸煙,那對家庭生活是有好處的。”那時,俄國的紙煙并不貴,母親是為了叫列寧不吸煙才這樣說。
列寧聽到母親的話,很受感動。他對母親說:“好好,您說的這些過去我沒有考慮到。
好!從今天開始,我不吸煙了。”列寧說完,把口袋里的煙掏出來放在桌子上,不再摸它了。
4.列寧的故事 ,一定要短
1、列寧遭到敵人的暗害有三次,其中二三兩次早有介紹,唯獨第一次聞者甚少。
第一次是在1918年1月1日,列寧到某部駐地參加集會。返歸途中遭到社會革命黨唆使的士兵的槍擊,汽車被打穿了好幾個窟窿,同車人受了傷,列寧卻安然脫險,兇手全部被逮捕。
當時,德國進攻新生的蘇維埃,關押在斯莫爾尼宮拘留所里的那些兇手就寫了信來,要求派他們到前線去。列寧是一個從不把個人的恩怨放在心上的人,對信作了批示:“此案停止審理。
人員釋放,派他們上前線。” 于是這幾個人全力以赴,出色地完成了托付給他們的任務。
他們當中有兩人至今仍在俄羅斯為蘇維埃工作,還有一個人在搞文學研究,正準備發表有關這一事件經過的作品。 2、有一篇回憶錄,回憶一位同志向列寧匯報工作,列寧批準了他的計劃,并問道:“那么你們什么時候開始呢?”“明天開始”那位同志說。
列寧卻批評他說:“為什么不今天開始呢:就是現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列寧是非常珍惜時間的。 3、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
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
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
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后,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后,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4、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小時候是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挖到了一個屎克螂的窩,里面有很多圓圓的糞球。有個同學問:“屎克螂為什么要把糞球滾到窩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來,他把列寧給問住了,他答應第三天把答案告訴大家。
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請教,又找來好多書籍查找。 第二天,他帶來了答案:原來是屎克螂把狼卵產在屎球上,幼蟲孵出來后,即把屎球當食物。
同學們都滿意地笑了。 5、十月革命勝利后的一天,列寧到理發館去理發。
當時,屋子里已經來了很多人。列寧一進門,便問誰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后的次序等候。
等著理發的人都認識列寧,知道列寧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于是急著對他說:“誰是末了一位這不要緊,現在空出位置來,請你先理吧。”
列寧回答說:“謝謝諸位同志們。不過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按班次和守秩序。
我們自己訂的法律,應該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列寧一面說著,就一面找個椅子坐下來,并從衣袋里掏出一張報紙看起來。
等著理發的人們看到列寧態度很堅決,再沒有說什么,都以敬佩的眼光看著自己的革命領袖。 在規定、制度、公約面前,人們是一律平等的。
比如理發要按先后次序,這對誰都應該一樣——不管是普通群眾還是革命領袖。人們所以向列寧投來敬佩的眼光,就在于他以普通顧客的身份出現,并且在人們衷心地要求他可以不講秩序的時候,他仍然堅持“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講秩序。
5.有哪些關于列寧的名人故事要短
1、列寧愛學習的故事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
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
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小時候是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挖到了一個屎克螂的窩,里面有很多圓圓的糞球。有個同學問:“屎克螂為什么要把糞球滾到窩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來,他把列寧給問住了,他答應第三天把答案告訴大家。
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請教,又找來好多書籍查找。第二天,他帶來了答案:原來是屎克螂把狼卵產在屎球上,幼蟲孵出來后,即把屎球當食物。
同學們都滿意地笑了。2、列寧打碎花瓶的故事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
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
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
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后,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后,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3、列寧吃“墨水瓶”的故事列寧因為參加革命而被捕入獄。
在獄中他仍然堅持工作,想利用在監獄的時間寫一本書。可是監獄里只許犯人看書,不許犯人寫字。
監獄里既沒有紙,也沒有墨水,這可怎么辦呢?列寧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用牛奶在書上寫字,寫完后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跡,需要看的時候,只要放在電燈下或者火旁烤一烤就可以看見字了。
監獄里會向生病的犯人供應少量的牛奶。于是,列寧開始裝病,牛奶送來后,列寧就用牛奶在家人給他送來的書上寫東西。
監獄里的看守經常監視犯人,他們常透過門上的小窗往里看,觀察犯人都在干什么。為了不讓看守發現,列寧非常小心。
他在面包中間摳出一個小洞,把牛奶倒在中間,他管這叫“墨水瓶”。有一次,看守看見列寧在寫字,便兇巴巴地沖進牢房,說道:“這下可抓到你了!”列寧站起來說:“墨水都沒有,我怎么寫?”一邊說一邊把“墨水瓶”往嘴里塞。
看守沒有找到證據,只好走出了列寧的房間。等看守走遠后,列寧趕緊用面包又做出一個“墨水瓶”接著寫作。
以后,每當看守走近的時候,列寧都鎮靜地吃掉“墨水瓶”。列寧就是用這種方法在獄中完成了一些偉大的著作。
列寧出獄后,笑著對朋友們說,有一天他在兩個小時內吃了五六個“墨水瓶”,把他撐壞了。朋友們聽了都哈哈大笑。
列寧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依然能夠保持樂觀的態度,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寫作,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4、高爾基為了讀書寧愿挨打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
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面包師。
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饑似渴地讀著。
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
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仆: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
在勞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燈,堅持讀書。老板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
因為讀書,還挨過老板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
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由于高爾基一生如饑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
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5、高爾基因禍得福一次,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燒壞了。
這下可闖了禍,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里去了。
6.有哪些關于列寧的名人故事要短
1、列寧愛學習的故事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
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
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小時候是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挖到了一個屎克螂的窩,里面有很多圓圓的糞球。有個同學問:“屎克螂為什么要把糞球滾到窩里去呢?” 大家都答不上來,他把列寧給問住了,他答應第三天把答案告訴大家。
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請教,又找來好多書籍查找。第二天,他帶來了答案:原來是屎克螂把狼卵產在屎球上,幼蟲孵出來后,即把屎球當食物。
同學們都滿意地笑了。2、列寧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
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 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
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 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
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后,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后,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3、列寧吃“墨水瓶”的故事 列寧因為參加革命而被捕入獄。
在獄中他仍然堅持工作,想利用在監獄的時間寫一本書。可是監獄里只許犯人看書,不許犯人寫字。
監獄里既沒有紙,也沒有墨水,這可怎么辦呢?列寧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用牛奶在書上寫字,寫完后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跡,需要看的時候,只要放在電燈下或者火旁烤一烤就可以看見字了。
監獄里會向生病的犯人供應少量的牛奶。于是,列寧開始裝病,牛奶送來后,列寧就用牛奶在家人給他送來的書上寫東西。
監獄里的看守經常監視犯人,他們常透過門上的小窗往里看,觀察犯人都在干什么。為了不讓看守發現,列寧非常小心。
他在面包中間摳出一個小洞,把牛奶倒在中間,他管這叫“墨水瓶”。有一次,看守看見列寧在寫字,便兇巴巴地沖進牢房,說道:“這下可抓到你了!”列寧站起來說:“墨水都沒有,我怎么寫?”一邊說一邊把“墨水瓶”往嘴里塞。
看守沒有找到證據,只好走出了列寧的房間。等看守走遠后,列寧趕緊用面包又做出一個“墨水瓶”接著寫作。
以后,每當看守走近的時候,列寧都鎮靜地吃掉“墨水瓶”。列寧就是用這種方法在獄中完成了一些偉大的著作。
列寧出獄后,笑著對朋友們說,有一天他在兩個小時內吃了五六個“墨水瓶”,把他撐壞了。朋友們聽了都哈哈大笑。
列寧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依然能夠保持樂觀的態度,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寫作,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4、高爾基為了讀書寧愿挨打 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
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面包師。
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饑似渴地讀著。
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
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仆: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
在勞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燈,堅持讀書。老板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
因為讀書,還挨過老板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
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爾基一生如饑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
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5、高爾基因禍得福 一次,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燒壞了。
這下可闖了禍,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
7.列寧小時候的故事短一點兒
1.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 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小時候是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挖到了一個屎克螂的窩,里面有很多圓圓的糞球。有個同學問:“屎克螂為什么要把糞球滾到窩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來,他把列寧給問住了,他答應第三天把答案告訴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請教,又找來好多書籍查找。
第二天,他帶來了答案:原來是屎克螂把狼卵產在屎球上,幼蟲孵出來后,即把屎球當食物。同學們都滿意地笑了。
2. 列寧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后,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后,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8.列寧的小故事
列寧理發 十月革命勝利后的一天,列寧到理發館去理發。
當時,屋子里已經來了很多人。列寧一進門,便問誰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后的次序等候。
等著理發的人都認識列寧,知道列寧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于是急著對他說:“誰是末了一位這不要緊,現在空出位置來,請你先理吧。”
列寧回答說:“謝謝諸位同志們。不過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按班次和守秩序。
我們自己訂的法律,應該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列寧一面說著,就一面找個椅子坐下來,并從衣袋里掏出一張報紙看起來。
等著理發的人們看到列寧態度很堅決,再沒有說什么,都以敬佩的眼光看著自己的革命領袖。 在規定、制度、公約面前,人們是一律平等的。
比如理發要按先后次序,這對誰都應該一樣——不管是普通群眾還是革命領袖。人們所以向列寧投來敬佩的眼光,就在于他以普通顧客的身份出現,并且在人們衷心地要求他可以不講秩序的時候,他仍然堅持“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講秩序。
從花瓶中學會了誠信 列寧是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人,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創始人。他從小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經常弄壞家里的東西。
列寧八歲那年,有一次母親帶著他到阿尼亞姑媽家中做客。活潑好動的小列寧一不留神,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
但是,誰也沒有看見。 后來,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說:“不是我。”
而小列寧因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說出實話會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媽的責備,所以他也跟著大家大聲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親看他的表情,已經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 于是,小列寧的媽媽就想:應該怎能樣對待孩子撒謊這件事呢?當然,最省事的辦法就是直接揭穿這件事,并且處罰他。
但是列寧的媽媽沒有這么做。她認為,重要的是教育兒子犯錯誤后要勇于承認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而不是責備他。
于是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在三個月內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各種各樣的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的良心深處萌發出對自己行為的羞愧感。 從那以后,列寧的媽媽明顯地感覺到,兒子不如以前活潑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著他。
有一天,在小列寧臨睡前,媽媽又像往常一樣,一邊撫摩著他的頭,一邊給他講故事。不料小列寧突然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阿尼亞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
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說:“給阿尼亞姑媽寫封信,向她承認錯誤,姑媽一定會原諒你的。” 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給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
幾天后,小列寧收到了阿尼亞姑媽寄來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諒小列寧,還稱贊小列寧是個誠實的好孩子。 小列寧得到原諒后,十分高興,又像以前一樣過著快樂的日子。
他還悄悄地對媽媽說:“做誠實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譴責。”媽媽看著兒子會心的笑了。
列寧吸煙的故事 列寧上大學時開始吸煙。列寧的母親是醫生的女兒,她懂得吸煙的害處。
她對兒子吸煙上了癮感到很傷腦筋,曾多次叫列寧戒除這一不良嗜好。開始,列寧面對著母親的勸告只是微笑著說:“媽媽,我是健康的,吸這點煙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
母親疼愛兒子,她想了許多辦法叫兒子戒煙,可都沒有效果。后來,她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
有一次,母親對列寧說:“孩子,我們是靠你父親的撫恤金過日子,撫恤金是不多的,每一樣多余的花費都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生活。你吸煙雖然花費不多,但日久天長,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假如你不吸煙,那對家庭生活是有好處的。”
那時,俄國的紙煙并不貴,母親是為了叫列寧不吸煙才這樣說。 列寧聽到母親的話,很受感動。
他對母親說:“好好,您說的這些過去我沒有考慮到。好!從今天開始,我不吸煙了。”
列寧說完,把口袋里的煙掏出來放在桌子上,不再摸它了。 鈕扣 有一次,列寧發現人民委員會一個工作人員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顆紐扣。
列寧看到了,沒有出聲,走了過去。 碰巧第二天列寧又遇見了這位同志。
一看,他上衣口袋上還是沒有紐扣。到第三天也還是沒有。
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寧才看到紐扣縫上了。 “總算縫上了。”
列寧很高興。甚至連情緒都不知道為什么提高了。
那時是國內糧食特別困難的時候,城市和工人區都缺少糧食。農村有糧食,但是農村里的有錢人——富農把糧食藏起來了。
為了保證城市的糧食供應,往國內各地派出了糧食征集隊。那位人民委員會工作人員,就是列寧想說他掉了紐扣的那一位,也被推舉擔任一個糧食征集隊的隊長。
列寧猶豫不決。 人們對列寧說: “他是個能干的人。”
“是個有功之人。” “是個勤勉可靠的人。”
列寧想要提紐扣的事,但沒有出聲。 那位工作人員帶了糧食征集隊出發了。
過了一段時間,列寧接到報告。報告如此這般地說,那位工作人員不勝任工作,他不能保證弄到糧食。
不但如此,富農還把糧食征集隊收集的糧食給燒了。 “可是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人。
9.列寧的故事短篇
【嚴格要求自己的列寧】
列寧總是注意保持作業本的干凈整齊。有一次,他不小心將一個 大墨點滴在作業本上。
雖然這一頁已快寫滿了,可他不愿讓業業清潔整齊的作業本上留 下這個墨點兒。他將那頁紙扯下,補上一頁的,抄寫了才罷休。
列寧的作文經常受到老師的夸獎。老師給他打的分數,往往不是 5,而是5+。
每次作文,老師都在一兩個星期前把題目告訴大家。列寧馬上開 始準備:先找有關材料,,考慮好了,寫個提綱;然打草稿。
他把稿件折成兩半,在左半邊起草稿,右邊先空著。草稿起好右 半邊做補充、修改,者寫一些必要的說明. 不幾天右邊的一半也 快寫滿了。
等到交卷的時候,他的文章已經認真細致地修改過幾遍,自然又 充實又有條理。老師看了當然會滿意,所以給他打的分常常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