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短的數學日記寫31篇
1.今天,我們一家去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
里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后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
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2.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后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
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2.急求五篇,數學小日記,但不要超過50字
今天媽媽說可能有客人來我們家做客,我們應該準備些吃的東西。
媽媽買了水果,干果可豐富了。媽媽說有兩個客人要來,問我怎樣分蘋果,我想了想,家里人4人加上2個客人,一共6人。
6個蘋果的話可能大家不一定能吃完,那樣的話就浪費了,不如把蘋果切開來,一個人吃二分之一那一定能吃下的,我就準備了三個大蘋果,每個切一刀,把它分成了二分之一,3個就成了6分之1,哈哈,媽媽說我想得對。第二篇:逛超市今天,我和爸爸去逛超市。
爸爸帶我到賣蔬菜的那個小角落去買菜。我們買了2斤黃瓜、1斤西紅柿,還有2斤我最愛吃的土豆。
回來的路上爸爸問我:“黃瓜正好有4只,咱們一家三口,但是媽媽去濟南了,我們兩個人每人吃幾只?我想起了以前學的除法,我說:“4÷2=2,每人吃兩只。”爸爸又問:“這4只黃瓜,一共花了3元2角,每只多少錢?”我想了想,說:“3元2角,是32角,32÷4=8,每只8角。”
爸爸點了點頭,笑著說:“你算得真對!”今天,我真高興呀!買到了愛吃的蔬菜,又學到了數學知識,真是一舉兩得!第三篇:春節到了,媽媽帶我到鄉村去買點鞭炮。鞭炮7元一個,小紅說我要買7個,媽媽問一共要多少元?小紅想了想說7*7=49(元)媽媽說50元夠嗎? 小紅說夠了,還剩1元。
第四篇:買雞腿 今天我和同學約好了要去外面野餐我去超市買了飲料一瓶5元;一個面包2元,買3個;一包牛肉干3元6角;一個鄉巴佬雞腿2元。 阿姨笑著對我說:一共15元,我給阿姨15元,走出超市我算了算:不對,5+2*3+3.6+2=16.6(元),阿姨多拿了1.6元,我還給阿姨1.6元。
阿姨說“你真是個誠實的孩子”! 數學還可以讓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我真高興。第五篇:釣魚 今天,風和日麗,爸爸帶我去釣魚。
爸爸的魚竿長,有6米,也就是600厘米。我的魚竿短一些,只有4米,也就是400厘米。
爸爸釣的魚又大又多,大的有35厘米長。而我只釣了幾條10厘米左右的小魚。
雖然我沒有爸爸釣的魚大,但是今天我卻很開心!第六篇:今天上午,我按照爸爸讓我寫的“假期計劃”,開始了復習數學、練習數學、加強數學的“啟動儀式”!剛開始,我覺得有點難,不過越做越覺得簡單,覺得數學是那么有趣!例如:有一個五位數,最低位數字是8,最高位數字是3,個位上的數字是十位上數字的2倍,前三位數字的和與后三位數字的和都是19,這個五位數是多少?解答:先算出這個五位數的最高位和最低位,再算十位8÷2=4,然后算8+4=12 19-12=7,最后算3+7=10 19-10=9,這個五位數是39748!以前不喜歡數學、覺得枯燥的我,現在覺得數學原來是那么簡單,那么有趣了!你一定會愛上數學!第七篇:小松鼠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準備過冬的糧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里,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
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松樹爺爺問: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背走。”
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么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來幫它好了。 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里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
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第八篇:牧羊人 一個牧羊人天天去放羊。
一天他數了數發現少了2只羊。他不在意,可第二天數了數又少了2只。
他慌了,如果這樣下去怎么得了,一天少2只,兩天少4只,三天呢四天呢……他不敢想了,決心查明原因。 第三天放羊時,他一步都不離開羊群。
突然,他發現一只羊有些特別,于是走近仔細的看了看,嚇了一大跳!原來,那不是羊,是一只披著羊皮的狼。他氣極了,用木棍狠狠地向狼打去。
嘴里喊著:“打死你這披著羊皮的狼”。狼被打死了,羊群保住了。
第九篇:國慶節10月1日是國慶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今天是2005年10月1日,2005-1949=56,中國已經56歲生日了。國慶節,爸爸媽媽帶我和貝貝哥哥、乘乘姐姐3家人一起去肇慶玩。
一共去了3輛車,第一輛車有4個人,第二輛車坐了3個人,第三輛車坐了5個人,1+1+1=3,一共有3輛車。4+3+5=12,一共有12個人。
早上9點,我們從廣州出發,因為塞車,到肇慶已經下午13點了,13-9=4,我們一路用了4個小時。數學可真有意思,生活中無處不在。
3.數學小日記
8月2日星期二 每逢清明節,巨山上便會人山人海,于是一些騙子便想出了一些騙人的把戲來騙人,比如:像圓盤賭物。
道具非常簡單,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大圓,大圓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大圓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的針可以轉,格內分別寫著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后你撥動指針,指針就開始旋轉,最后停在某個格內,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數學游戲,其實你無論撥到哪格,只能吃虧,不能得利。
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數只等于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8月12日 星期五 算工錢 中午爸爸下班回來,哼著小調,興高采烈地跨進家門我迎上去問道:“爸爸,今天有什么事這么高興?”爸爸說:“這個月我漲工資了。”
我問道:“那你現在一個月拿多少工資?”爸爸想了想,微微一笑說:“我比你媽的工資高,我倆的月工資加起來是2800元,月工資差是100元,你說我一個月拿多少工資?” 聽了爸爸的話,我動手在紙上畫出了線段圖幫助我理解: 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訴爸爸。首先把媽媽的工資看作和爸爸同樣多,那么爸爸、媽媽的月工資一共是(2800+100)=29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資。
列式是:(2800+100)÷2=1450元。 爸爸聽了,滿意地直點頭。
這時,正在做飯的媽媽對我說:“你還有其它方法嗎?”“還有其它方法?”我驚奇地說。我報著好奇的心情靜下心來再次觀察、思考,我發現此題關鍵是找出以誰作標準的問題,標準不同,方法也就不同。
于是,我有了第二種方法:就是以媽媽的工資作標準,假設爸爸和媽媽的工資同樣多,那么倆人的月工資和就是(2800-100)=27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媽媽的月工資最后加上爸爸比媽媽多的1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資。列式為(2800-100)÷2+100=1450元。
聽完了我第二種方法的介紹,爸爸、媽媽笑了…… 8月24日 星期三 晴 電扇廠計劃20天生產電扇1600臺,生產5天后,由于改進了技術,工作效率提高25%,完成任務還需要多少天? 分析:這題可以通過轉化,用正比例方法解,設原來效率是“1”,則實際效率是原來的(1+25%)=5/4,那么實際效率與原來效率的比是 5/4∶1=5∶4,因為效率與時間成反比例,因此實際與計劃所需時間的比是4∶5,如果設實際還需要X天,原來的天數是20-5=15(天),于是,可用正比例方法解: 解,設完成計劃需X天。 4∶5=X∶(20-5) 5X=4*15 X=12 答:完成計劃還需12天。
8月2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顯得非常地無聊,就隨手拿出一張《數學報》,突然一個非常的特別的題目把我吸引了。 [題目]有一張長方形鐵皮,剪下圖中的陰影部分,正好能做成一個圓柱體這個圓柱體的底面半徑為2分米,那么原來 長方形鐵皮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析與解題]仔細觀察右圖,可以發現陰影長方形的寬不可能是這個圓柱體的底面周長,那么,圓柱體的底面周長是陰影長方形的長,另外,我們還可以發現長方形鐵皮的寬,即圓柱體的高是圓柱底面直徑的2倍,圓柱的底面直徑+底面周長=長方形鐵皮的長。
因此,長方形鐵皮的長是2*2+2*3.14*2= 16.56(分米)寬是2*2*2=8(分米)原來長方形鐵皮面積是16.56*8=132.48(平方分米)。 8月27日 星期六 晴 要結合實際想問題 想一想,他的錯誤在哪里? [題目]某大廳有兩根圓柱形木柱,木柱的底面直徑是0.6米,柱高是6米,如果要在它們的表面積重新涂上一層油漆,油漆的部份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小強看完這題之后,覺得這題很簡單,很快列出算式并求出油漆的部份是多少平方米。
3.14*(0.6÷2)*(0.6÷2)+3.14*0.6*6*2=23.7384(平方米)。仔細分析題意,我們可以發現,小強的這樣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錯誤的原因就是沒有結合實際想問題。
木柱雖然是圓柱形,但就實際問題來說油漆的部分不包括上底面和下底面。因此要求油漆部分的面積就是求這兩根圓柱形的木柱的側面積,列式應為:3.14*0.6*6*2=22.608(平方米),答:油漆部份的面積有22.608平方米。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4.求一篇數學日記
原來數學可這么學 “整天就知道玩玩玩,懂不懂看看書。”
五一黃金周,正當我玩的開心的時候,突然聽到一個美女的聲音傳過來。不看就知道,是我的媽媽再教訓我。
“媽媽,我作業早做好了。”我嘟著嘴還了一句。
“那我來考考你,你要是做對了,我就獎勵你玩一天。”哎,媽媽又要檢查我的學習情況了。
我時常提醒媽媽不叫動氣,否則影響美容的。 媽媽出題了:“有一個等腰三角形,其中兩條邊的長度分別9厘米和4厘米。
你算算,這個三角形的周長可能是多少?”我一聽太簡單了,真有點不想做,但一想到玩一天,做就做想嘛。我知道這道題的焦點在結論的多樣性中,這個嘛我的數學老師講過多次了,說這叫新課程。
于是我開始分析:“如果把9厘米的邊看作腰,這個三角形的周長就是9*2+4=22厘米。如果我把4厘米的邊看做腰的話,那么這個三角形的周長就是:4*2+9=17厘米。”
三下五除二,我得意的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告訴了媽媽。媽媽笑了笑說:“你想得很好,但你敢對自己的結果負責嗎?你去把你剛才考慮到的兩個三角形搭出來給我看看”。
只要不讓我學習,搭個三角形有什么不行的,搭就搭。我喜滋滋的去做三角形了。
第一個三角形很快搭好了,我如法炮制,可奇怪的是我擺來擺去,可是任我怎么擺,我總不是不能把腰是4厘米,底邊是9厘米的三角形拼出來,這是怎么回事啊?看來我前面分析的第二種計算方法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兩根4厘米長的小棒和一根9厘米長的小棒,不可能拼成一個三角形。我搭著腦袋把自己的結果告訴了媽媽。
媽媽笑笑說:“學習一定要注意聯系實際,要學會對自己的結果負責任,不能想當然。” 媽媽拋下這句話就做家務去了。
我很不服氣,是不是媽媽給我出了一下特殊的條件,其它情況也不這種可能嗎?于是,我繼續自己的實驗。原來4厘米與4厘米合起來也才8厘米,沒9厘米長,當然拼不成,至少要一樣長嘛。
于是我將另一根換成5厘米,一拼還是不行,換成5.5厘米,行了。5.4呢?我有意縮短了一段,還是行。
我似費明白了什么。兩根短棒合起來要比9厘米長才行。
這是不是真的?于是我又翻開數學書,量了很多個三角形的三條邊,結果發現兩邊加起來都比另一邊大,我還是不相信,自己又畫了10多個任意的三角形,量了再加,結果還是一樣。我相信了:三角形不管哪兩邊的和都是大于所對的哪個邊的。
我開始有點興奮了,大聲地對媽媽說:“媽媽,你誤導,這明明不行,你叫我怎么擺得出來?”媽媽及時表揚了我學習數學的方法很科學。 五一節后上學,我把這個故事在班會上講給同學們聽了,講完后得意地問大家有無問題,沒想到班長大聲問:“你的發現很了不起,但我們想知道為什么?”這下可把我難倒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知道了打個電話哈:023-55**2266 它也是公倍數 2003年4月7日 星期一 晚上 雨 以前,我一直以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爺倆坐的是3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
此時爺爺看著這兩路車,突然笑著對我說:”小溦,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3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后又能同時發車呢?”稍停片刻,我說:”爺爺你出的這道題不能解答。”
爺爺疑惑地看著我:”哦,是嗎?””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路車和3路車的起點站是同一個地方。”爺爺聽了我的話,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個聰明禿頂的腦袋,笑著說:”我這個'數學博士'也有糊涂的時候,出的題不夠嚴密,還是小溦想得周全。”
我和爺爺開心地哈哈地大笑起來。此時爺爺說:”那好,現在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你說說用什么方法來解答?”我想了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鐘。
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于這兩個數的乘積(3х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
爺爺聽了夸我:”答案正確!100分。””耶!”聽了爺爺的話,我高興地舉起雙手。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巧數木頭 2003年2月16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到工地去看一位叔叔。
叔叔正在操場上數木頭,木頭正好堆成一個三角形。看到我們來,叔叔說:”你們來得正好,快幫我數木頭吧!我頭都數昏了。”
我一看仔細看看,發現這堆木頭排列有個規律:下面的一排總比上一排多一根!這下好辦了,把最上面一排的根數加上最下面一排的根數,再將所得的得數乘以木頭的總排數,最后除以2,得到的便是木頭的總根數。當我把得數說出來時,叔叔和爸爸都滿意的笑了。
后來我聽姐姐說,這堆木頭的排列恰好構成了”等差數列”。 數學日記(四)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的世界里,書上有頁數,街上有里程數,樓房有層數房號,買菜有重量,重。
5.很短的數學日記寫31篇
1.今天,我們一家去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后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2.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后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6.我要一堆簡短的數學日記,有的速度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馬維力
利用除法來比較分數的大小
今天陽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忽然發現這樣一道題:比較1111/111,11111/1111兩個分數的大小。頓時,我來了興趣,拿起筆在演草紙上“刷刷”地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便找到了一種解法。那就是把這兩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然后利用分數的規律,同分子 分數,分母越小,這個分數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解完之后,我高興極了,自夸道:“看來,什么難題都難不倒我了。”正在織毛衣的媽媽聽了我的話,看了看題目,大聲笑道:“喲,我還以為有多難題來,不就是簡單的比較分數大小嗎?”聽了媽媽的話,我立刻生氣起來,說:“什么呀 ,這題就是難。”說完我又諷刺起媽媽來:“你多高啊,就這題對你來說還不是小菜啊!”媽媽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鬧了,不過你要能用兩種方法解這題,那就算高水平了。”我聽了媽媽的話又看了看這道題,還不禁愣了一下“還有一種解法。”我驚訝地說道。“當然了”媽媽說道,“怎么樣,不會做了吧,看來你還是低水平。”我扣了媽媽的話生氣極了,為了證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來。終于經過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種方法出來了,那就是用除法來比較它們之間的大小。你看,一個數如果小于另一個數,那么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是真分數,同理,一個數如果大于另一個數,那么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大于1。利用這個規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于這些數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于是我又把這個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設有8個1,讓你組成兩個數,兩個數乘積最大的是多少。不用說,一定是兩個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么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