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美德的小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謙虛禮貌中國素稱“禮儀之邦”。
“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禮貌舉止,也就是此刻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么,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歲之師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
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
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就應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
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么?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能夠做我的老師啊!”[由整理]傳統美德故事精選(二):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尊老愛幼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個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們不僅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就應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職責——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
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但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樣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能夠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傳統美德故事精選(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刻苦學習“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
不論是善于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不同凡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俗話說:“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立志,貴在少年——鐵杵磨針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
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
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樣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聰明的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
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最后成為有名的大詩人。傳統美德故事精選(四):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愛國愛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林則徐禁煙林則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于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應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
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則徐的推薦,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
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
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傳統美德故事精選(五):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尊師敬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
——**尊師美德故事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我們就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于辛勤培養我們的老師,無愧于我們的偉大時代。
**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1959年,**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
**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
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傳統美德故事精選(六):百善孝為先的歷史小故事中國有句古語。
2.《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簡短寫幾個
【鐵杵磨成針】講的是勤學的故事。
相傳李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李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與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
【子路借米】說的是尊老愛幼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反映了我國歷史上不同時代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小故事的系列動畫片。每集講述一個人物,故事中人物有的機智,有的正直,有的好學,有的勇敢,有的為人類科學做出了很大貢獻,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到人生中應具有的真善美品質,激勵完善自己的人格。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因為都來源于歷史上真實人物的故事傳說,少了一些戲說成份,也就不是很具有幽默特點。故而人物造型及背景基本都采用寫實風格,增加一些真實感和可信度。
3.身邊的美德故事 簡短點
1.在一次休假的時候,我和爸爸一起去書城買書,在公交車上,一位阿姨站在門邊,卻不見有空位置,看她的肚子很大,一定是孕婦吧。可是所有人都靜靜的坐在位子上,一聲不吭的望著窗外,沒有人理會她。有一個年輕人,他看了看她,心里有絲許猶豫,是讓還是不讓?最后他做出了一個明確的決定,走到了孕婦的面前,并有些羞澀的說:“小姐,你坐那里吧”。這時車里響起了熱烈的響聲,不少人都紛紛贊揚他的品德,而我心里卻受到了無盡的暖流,就像喝了一杯熱茶一樣,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動。
2.去年“十一”放長假的時候,我和哥哥在路上溜自行車,經過路旁的垃圾池時,只聽到“嘭”的一聲,我看見在池子里揀垃圾的老奶奶的手指流血了,老奶奶急忙向一個小藥店走去。等她買回來藥膏還沒來得急貼在自己的手上時,看到了這樣的三位學生,兩個人攙扶著一個人一踮一拐地從她身旁經過,那個被扶的同學,右腿的膝蓋受傷了,顯然傷得不輕。這時只見老奶奶拿起藥膏的手停在了空中,少時把藥膏遞給他們,親切地說:“快貼上,小心進了沙子。”幾個同學將信將疑地相互看著,其中一個同學接過藥膏給受傷的同學貼上了。這時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我被老奶奶那句簡短而樸實的話語深深地震撼了,我感受到了一顆慈母般的心,她是多么的淳樸,多么的善良!
3.現在人們生活的節奏越來越緊張,很多時候人們都因繁忙而忽略了許多事情,漠視了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事情。
我也曾經有一段時間經常抱怨生活的枯燥無味。一直到最近,我才發現,原來在生活中到處都有著令人感動的事情。
記得有一天,我正在家做作業,忽然天色一下子暗下來,我透過玻璃窗向外望去,只見天上布滿烏云,還拌著一道道閃電,一陣陣雷聲。地上的行人都紛紛加快腳步,躲避即將到來的大暴雨。一會兒,粗大的雨點兒落下來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響。風呼呼地刮著,雨嘩嘩地下著,天地間像掛著無比寬大的珠簾,迷蒙蒙的一片。街道上連一個人影也沒有,白花花的全是水,簡直成了一條流淌的河,上面爭先恐后地開放著無數的水花。
我饒有興趣地看著,忽然一棵小樹映入我的眼簾。小樹在風雨中搖曳,一次又一次被風吹彎了腰,一次又一次堅強地挺起,利用自身的韌性巧妙地渡過難關。風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小樹沒有一絲的退縮,依然頑強地戰斗著,毫不氣餒地尋找著生機。小樹觸動了我的心靈,它面對危機時頑強求生的精神感動了我。它讓我看到一個人面對困難時所必須具有的勇氣、毅力和極好的柔韌性,它用它自己的行動告訴我什么是堅強,什么是處理困境時的最好方法。
處處留心皆感動,風雨中的小樹就能感化我的心靈,給予我希望和夢想,激勵我不因危機的面臨而放棄永生的信念。讓我們多留心周圍的人和物吧,只要你是一個細心的人,是一個有心人,你就會發現,原來感動就在我們的身邊,溫暖就在我們之間。
4.美德小故事,很急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并且難得一開,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華盛頓與櫻桃樹
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華盛頓小時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親很喜愛的櫻桃樹,華盛頓勇敢地承認了這件事并得到了父親的諒解。
5.關于美德的小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謙虛禮貌中國素稱“禮儀之邦”。
“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禮貌舉止,也就是此刻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么,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歲之師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
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
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就應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
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么?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能夠做我的老師啊!”[由整理]傳統美德故事精選(二):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尊老愛幼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個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們不僅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就應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職責——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
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但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樣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能夠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傳統美德故事精選(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刻苦學習“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
不論是善于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不同凡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俗話說:“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立志,貴在少年——鐵杵磨針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
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
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樣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聰明的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
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最后成為有名的大詩人。傳統美德故事精選(四):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愛國愛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林則徐禁煙林則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于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應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
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則徐的推薦,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
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
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傳統美德故事精選(五):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尊師敬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
——**尊師美德故事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我們就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于辛勤培養我們的老師,無愧于我們的偉大時代。
**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1959年,**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
**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
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傳統美德故事精選(六):百善孝為先的歷史小故事中國有句古語。
6.傳統美德小故事四篇100字
1、《破釜沉舟》 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
楚將項羽率兵渡江攻打秦軍。過江之后,項羽下令士兵把戰船全部沉掉,把灶鍋統統砸爛。
楚軍沒有了退路,人人奮勇,終于戰勝了秦軍。2、《孔融分梨》 在孔融小的時候,叔叔曾經給他出了一個難題,讓他把六個梨分給六個弟弟妹妹,但是必須還有一個梨在盤子里。
聰明的孔融想出了一個辦法,圓滿的把梨分了。3、《樊噲闖宮》 漢大將樊噲有緊急公務趕到京城,卻得知漢武帝劉邦連日睡大覺不理朝政。
樊噲便一路沖開御林軍的攔阻,闖進皇宮內院,那么后在樊噲的直言相勸下,劉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4、《諸葛恪得驢》 三國時,吳王孫權在宴會上用一頭驢來取笑諸葛謹。在場的諸葛謹幼子諸葛恪機智聰明,不但解除了父親的尷尬,還受到吳王的賞識。
吳王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5、《荊軻刺秦王》 戰國末期,秦國大軍在攻下了趙國后直逼燕國。
壯士荊柯自愿出使秦國,在向秦始皇獻上樊於期的人頭和趙國地圖時,荊柯從地圖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終未能成功,荊柯英勇犧牲。
6、《解鈴還須系鈴人》 小和尚泰欽聰明過人,一次卻因喝酒違犯了寺規面臨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禪師當眾出了道題,眾和尚回答不出。泰欽在明白了師父其中的含意后,說出了正確答案。
7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
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8、《硬漢子董宣》 洛陽縣令董宣剛直不阿,秉公執法,連皇帝姐姐的家奴犯了法也不放過,當眾處決。皇姐一氣之下,告到皇帝面前。
在皇宮中,董宣拒理力爭,皇帝也氣得直瞪眼。事后,皇帝卻對董宣進行了獎勵。
9、《特殊遺囑》 孫叔敖是楚國很有貢獻的老臣,他臨去世前留下遺囑。公子孫安聽從父親的意思,不接受高官和豐厚的賞賜,只接受了楚王賞賜的一塊荒蕪之地--寢丘,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
10、《玄奘取經》 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路過高昌國,高昌國國王為了提倡佛教,極力挽留玄奘留在該國。但玄奘去西天的決心毫不動搖,在高昌國傳播了佛教之后,他又踏上遙遙西天路。
11、《緹縈救父》 淳于意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長安。他的女兒緹縈年紀雖小,卻堅強的陪父親一同前往。
緹縈為父親的冤屈到處奔走,把信遞送到了漢文帝手中,終于使父親得到了自由,漢文帝也下令廢除了"肉刑"。12、《顏真卿》 書法家顏真卿為人正直,得罪了朝中奸相盧杞。
時值李希烈擁兵造反,皇帝聽從盧杞的主意,派顏真卿前往勸降。顏真卿來到李希烈軍中,義正詞嚴駁斥李希烈。
顏真卿在燃燒的火堆旁奮然提筆寫下了"立德踐行,千古留名"。李希烈惱羞成怒,加害了顏真卿。
13、《季扎還愿》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動把王位讓給了大哥,并出使各國。在徐國與國王徐公結下友誼,季扎見徐公深愛自己的寶劍,心中默許出使回國時將劍贈與徐公。
但季扎回來時,徐公竟已經去世了。季扎來到徐公安葬處,將寶劍擺放在墓前。
14、《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書牙友誼深厚,但在王子們爭奪王位時卻各為其主,管仲還射中了公子小白一箭。公子小白即位后,鮑書牙為了國家的利益推薦管仲出來治理國家,自己卻隱退歸家了。
15、《暖不忘寒》 晉公子重耳率隨從狐偃等人在外流亡十九年后,秦王派兵擁他回國為王。臨行前,壺叔收拾舊衣物,重耳不以為然,狐偃以舊衣物來比喻他們這些相隨多年的老臣。
重耳恍然大悟,困難中相處的人是不能忘記的。16、《明山賓賣牛》 明山賓是個出了名的老實人,因為家貧,不得不便宜賣掉家中的老牛,回家的路上,他又忙忙趕回追上買主,講明牛曾得過"漏蹄病",已經治好了。
圍觀的群眾稱贊明山賓。17、《狀元還鄉》 新科狀元王沂公回家省親,他謝絕了地方官贈送的銀兩和宴請。
王沂公不愿擺排場,知府組織樂隊熱熱鬧鬧的迎候,他卻換上平時穿的衣服,在熱鬧的人群面前走過,使人們沒有發覺。18、《鄭和滅海賊》 明朝航海家鄭和率大明船隊來到古里國,同古里國國王互相交換了禮物。
夜里,海賊陳祖義前來劫寶。早已得到情報的鄭和派士兵設下埋伏,一舉活捉了海賊。
19、《金孝拾銀》 賣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銀子,在母親的教導下他返回原處找到失主。不料失主卻賴他偷拿了部分銀子。
相持不下時,縣官來到。最終銀子被判歸金孝母子。
20、《伯樂舉賢》 秦穆公欲尋好馬,相馬師伯樂自感年事已高,于是向秦穆公推薦了年輕的九方堙。經過多方努力尋找,九方堙發現了真正的千里馬。
21、《寇準罷宴》 寇準要過生日,官員們都來祝賀送禮。奶奶卻向寇準憶起了原來的艱苦日子,提醒他不要過于鋪張。
寇準醒悟之下,取消了這個壽宴。22、《三遇恩師》 劉勰自幼喜愛讀書,但家里很窮。
他。
7.中華美德小故事 50字以內
破釜沉舟
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將項羽率兵渡江攻打秦軍。過江之后,項羽下令士兵把戰船全部沉掉,把灶鍋統統砸爛。楚軍沒有了退路,人人奮勇,終于戰勝了秦軍。
樊噲闖宮
漢朝大將樊噲有緊急公務趕到京城,卻得知漢高祖劉邦終日不理朝政。樊噲便一路沖開御林軍的攔阻,闖進皇宮內院,后在樊噲的直言相勸下,劉邦翻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諸葛恪得驢
三國時,吳王孫權在宴會上用一頭驢來取笑諸葛謹。在場的諸葛謹幼子諸葛恪機智聰明,不但解除了父親的尷尬,還受到吳王的賞識。吳王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8.我身邊的美德故事50字急
美德是撿起一張紙片,扔進垃圾箱;美德是放走一只小動物,讓它回歸自然;美德又是幫助身邊的人,做一些小小的事。
在我的腦海里,在我的回憶中,一直有一件體現美德的事令我感動不已。我家附近有座過街天橋,天橋上面,經常出現大大小小的違法廣告。
這些廣告既容易讓大家上當受騙,還使橋看起來又臟又舊。有一天,我又來到天橋下,發現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在做著什么。
我走近一看,啊,這位奶奶在清洗小廣告。只見這位老奶奶一手拿著抹布,一手拿著小鏟子,地下還放著一盆已經變濁了的水。
她仔細地鏟呀鏟、擦呀擦,不時還哈下腰沾沾水。我看著她頭上的汗水,實在忍不住了,問:“老奶奶,這種小廣告,想弄下來用那么費事兒嗎?直接一撕不得了?”奶奶看了看我,說:“你看,這兒的環境多好呀!這些小廣告如果不用力清洗,會留下痕跡,那可就把這里的美給破壞了。”
話還沒說完,她又彎下身子,開始埋頭苦干了……老奶奶都快七十了,可她還在為社會工作,是她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幫所有在這座橋上行走的人找回了這座橋原來的美麗,卻不求一絲回報。想到這兒,我不禁熱淚盈眶,深深地被老奶奶打動了。
這,就是一件小小的事兒,可它體現了這位老奶奶的優秀品德。讓我們都向這位老奶奶學習,我相信,這種中華美德會在我們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美麗的足跡;中華美德會在這個多姿多彩的人間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