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短的巴金資料
巴金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fèi,取自“蔽芾甘棠”),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
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
著書頗豐,代表作品《家》、《春》《秋》。巴金被認為代表著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博物館。
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癥、慢性氣管炎、高血壓、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曾表示要求安樂死。
2.關于巴金的故事(簡短一些的)
巴金與好友們最后的一次相會 巴金與曹禺是至交,是摯友,還是曹禺走上文學道路的引路人。
他倆的深情厚誼長達60多年,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譜寫了感人的篇章十年浩劫過后,當巴金和曹禺再一次拿起筆來寫東西的時候,他們又相互激勵,相互幫助。 巴金與自貢的緣分:過一把川劇癮 當時已近83歲高齡的他,在身體不算好的情況下,從上海回到老家成都,又專程來到自貢。
我們這座偏遠的小城,這里面蘊涵著濃濃的故鄉情結,蘊涵著對傳統文化的熱切關注。 巴金先生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成都吃的開心 1987年10月,巴金先生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成都,而巴老這次成都之行最重要的一站,就是蜀風園。
在蜀風園里,巴老和老朋友張秀熟、沙汀、艾蕪、馬識途相聚一堂,相談甚歡。 躺在母親懷中念詞的日子 4歲到了廣元后,最初巴金跟著母親睡在一間大的架子床上。
躺在被窩里的巴金并不害怕,因為每當他睜開眼睛,就看到母親那平靜的睡臉。
3.關于巴金的故事(簡短一些的)
巴金與好友們最后的一次相會
巴金與曹禺是至交,是摯友,還是曹禺走上文學道路的引路人。他倆的深情厚誼長達60多年,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譜寫了感人的篇章十年浩劫過后,當巴金和曹禺再一次拿起筆來寫東西的時候,他們又相互激勵,相互幫助。
巴金與自貢的緣分:過一把川劇癮
當時已近83歲高齡的他,在身體不算好的情況下,從上海回到老家成都,又專程來到自貢。我們這座偏遠的小城,這里面蘊涵著濃濃的故鄉情結,蘊涵著對傳統文化的熱切關注。
巴金先生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成都吃的開心
1987年10月,巴金先生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成都,而巴老這次成都之行最重要的一站,就是蜀風園。在蜀風園里,巴老和老朋友張秀熟、沙汀、艾蕪、馬識途相聚一堂,相談甚歡。
躺在母親懷中念詞的日子
4歲到了廣元后,最初巴金跟著母親睡在一間大的架子床上。躺在被窩里的巴金并不害怕,因為每當他睜開眼睛,就看到母親那平靜的睡臉。
4.巴金的資料(簡短)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1904年出生。
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參加反封建的進步刊物《半月社》活動。
為了追求光明,1923年和三哥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來到上海、南京,進東南大學附中,并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1927年旅法在巴黎讀書,并開始了文學創作,次年回國從事文學活動,“九·一八”事變后積極參加救亡工作。
和魯迅有交往。曾任《文學季刊》編委,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與靳以合編《文季月刊》。
抗日戰爭爆發后,和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國文聯二至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收獲》和《上海文學》主編,曾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滅亡》、《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春天里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新聲集》、《贊歌集》、《隨想錄》(5集)。譯作有長篇小說《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5.一篇巴金的簡短的傳記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無黨派人士,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1921年肄業于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國留學,1929年回國后,從事文學創作。曾任第三屆、四屆、五屆、六屆中國作協主席,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巴金的作品《給家鄉孩子的信》被選為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課文、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期課文,《索橋的故事》被選為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課文。《鳥的天堂》被選為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長春版五年級下冊課文,并有散文隨筆集《龍.虎.狗》其中短文兩篇《日》《月》被選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文。《隨想錄》中的小狗包弟被選為新課標高一必修一中的課文。《“獨立思考”》被選為北京課改版八年級上冊課文。
巴金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一位詩人王火在《敬壽巴老百歲》中寫道: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曲奏南薰,霞煥椿庭。 人歌上壽,仁者遐齡。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鶴如松,長壽常青。 百歲翩臨,華夏集慶。 海上人瑞,天際有星。
6.一篇巴金的簡短的傳記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無黨派人士,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1921年肄業于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國留學,1929年回國后,從事文學創作。
曾任第三屆、四屆、五屆、六屆中國作協主席,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巴金的作品《給家鄉孩子的信》被選為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課文、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期課文,《索橋的故事》被選為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課文。《鳥的天堂》被選為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長春版五年級下冊課文,并有散文隨筆集《龍.虎.狗》其中短文兩篇《日》《月》被選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文。
《隨想錄》中的小狗包弟被選為新課標高一必修一中的課文。《“獨立思考”》被選為北京課改版八年級上冊課文。
巴金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一位詩人王火在《敬壽巴老百歲》中寫道:時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智大悟,舉重若輕。
大作大家,淡泊寧靜。曲奏南薰,霞煥椿庭。
人歌上壽,仁者遐齡。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鶴如松,長壽常青。 百歲翩臨,華夏集慶。
海上人瑞,天際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