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一年級故事大全
故事:
用途
在動物園里的小駱駝問媽媽:“媽媽,媽媽,為什么我們的睫毛那么地長?”
駱駝媽媽說:“當風沙來的時候,長長的睫毛可以讓我們在風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么我們的背那么駝,丑死了!”
駱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幫我們儲存大量的水和養分,讓我們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幾天的無水無食條件。”
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么我們的腳掌那么厚?” 駱駝媽媽說:“那可以讓我們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軟軟的沙子里,便于長途跋涉啊。”
小駱駝高興壞了:“嘩,原來我們這么有用啊!!可是媽媽,為什么我們還在動物園里,不去沙漠遠足呢?”
昂起頭來真美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于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溫馨提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
故事: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
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故事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描述某個范圍社會的文化形態,也有說法認為,故事并不是一種文體,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他對于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
2.小學一年級簡短小故事有哪些
公園里的花
公園里有朵花,真好看,看見小天天,總是笑瞇瞇的。 天天問花兒:"你叫什么名字?" 花兒只是笑,不說話。
天天伸出小手,要采這朵花。
外公擺擺手說:"天天別采!你不采她,花兒總是對你笑,你一采下來,花兒就哭了。"天天不想看到小花對他哭,天天沒有采。
這時,小花笑得更可愛了。她成了天天的好朋友。
天天回家以后,告訴外婆:"公園里有一朵花,很乖很乖,對他一直笑,一直笑。" 外婆說:"天天也很乖,你也是一朵愛笑的小花。" 故事目標:
1.知道微笑是一種美。
2.懂得要愛護花。(周末帶孩子去公園看花) 可設置一些問題讓幼兒討論:
1.小天天和花兒都有一個什么特點讓人喜歡? 2.小天天為什么一直沒有摘公園里的那朵花? 3.外婆為什么說:"天天也是一朵愛笑的小花?"
讓幼兒明白:微笑會讓大家喜歡,愛護花的孩子更讓人喜歡。
3.簡短的小學一年級勵志故事
小學生經典勵志小故事
陽光明媚的夏天,一只胸懷大志的青蛙蹲在田埂上,做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要爬上河邊那棵最高的柳樹,看看夏天最美麗的風景。知道了這只青蛙爬樹的志向后,所有的青蛙都向它投來了羨慕和尊敬的目光,因為它們知道這是一只多么優秀的青蛙,而它們又是多么地信任它。這只青蛙選中位置就往樹上跳了,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鼓著眼睛拭目以待。可是,這只青蛙大多是還沒抱著樹干就掉了下來;即使少數幾次抱住了,又不知下一步怎么辦,風一起,整個身子晃晃悠悠,一會又掉了下來,但是,這只青蛙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向自己的目標沖刺著。
蟋蟀看見這只鼻青臉腫的青蛙,驚奇地問道:“青蛙兄弟,你怎么老是往樹上爬呀?”青蛙瞥了蟋蟀一眼,回答道:“我要看夏天美麗的風景,我要改變青蛙不會爬樹的命運!”
燕子飛過來,對青蛙說:“這樹是你們青蛙能爬的嗎?”青蛙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想我們能!”
摔得快死的時候,這只青蛙口里還不停地叫著:“爬樹!爬樹!”
所有的青蛙都被這只青蛙的話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為了實現那只優秀青蛙的遺愿,許多青蛙陸續向河邊的柳樹跳去,跳去……
于是,后來地球上有了一個新物種——樹蛙。
第二則
老鷹再生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么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它只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操練。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飛翔。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巖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后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后,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5個月以后,新的羽毛長出來了,再生的老鷹開始飛翔。
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和決心。不好的習慣也是長時間形成的,要改變它并不意味著你一兩天的不同行為就能改變,好習慣的養成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不要欲速而不達,更不能諱疾忌醫,不能對自己的缺點過分寬容,要敢于面對,并要有改掉缺點的決心,這樣我們才能進步,才能有更大有成就。
4.一年級最簡單的英雄故事
抗日小英雄—雨來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抗日小英雄王樸
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小英雄—海娃
雨來
故事講述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白洋淀地區的少年英雄雨來利用熟悉的水鄉環境,與當時的日本侵略者之間展開智謀斗爭并最終戰勝鬼子的故事。
雨來是一個十分頑皮的孩子,也是一個很有“威望”的孩子王,只要他出去玩,孩子們幾乎全跟著他。于是,為了逃學,雨來跟老師之間展開了“拉鋸”戰。
老師在跟雨來“爭奪孩子”的過程中,吃了雨來不少惡作劇的虧,但老師很快就戰勝了雨來,孩子們全跟著老師回到了課堂,雨來很是郁悶。
就在雨來準備好再次跟老師較量的時候,突然來了一隊日本鬼子把老師抓了起來,孩子們全被臨時放了假,這時的雨來,雖然身邊的孩子全回到了自己的身邊,但他好象沒有了對手,有點孤獨求敗的英雄感覺,于是雨來準備回學校去看看老師到底怎么樣了。
這時,雨來看到了老師被幾個鬼子“看住”了,而且他還看到了鬼子打老師。于是,雨來決定救出老師。
接下來,為了救出被困的老師,雨來便帶著小伙伴一起利用“土坑”“糞坑”“樹叉彈弓”“蹺蹺板飛人”等鬼子從未見過的怪招跟鬼子之間展開了讓鬼子啼笑皆非的斗爭,最后終于救出了老師……
王二小
九月十六這一天,太陽快要落山了,二小甩著鞭子趕著牛要回家了。忽然呼隆一聲響,二小一看,是鬼子兵踩響了南河灘上的石雷。
有40多個鬼子來搶糧食和彈藥,還要消滅八路軍的傷員。他們來到南河灘上,大搖大擺,還
5.一年級數學小故事50個字
1. 猴子撈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陣風將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來18個小伙伴,從井上方的松上一個接一個去撈帽子,有4只猴子沒有上樹,就撈著了帽子,問:是幾只猴子上樹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撈上來的?
2. “0”與“1”的小故事
在神秘的數學王國里,胖子“0”與瘦子“1”這兩個“小有名氣”的數字,常常為了誰重要而爭執不休。瞧!今天,這兩個小冤家狹路相逢,彼此之間又展開了一場舌戰。瘦子“1”搶先發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沒有我這個瘦子'1',你這兩個胖'0'有什么用?”胖子“0”不服氣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風,想想看,要是沒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數來組成100呢?”“喲!”“1”不甘示弱,“你再神氣也不過是表示什么也沒有,看!'1+0'還不等于我本身,你哪點兒派得上用場啦?”“去!'1*0'結果也還不是我,你'1'不也同樣沒用!”“0”針鋒相對。“你……”“1”頓了頓,隨機應變道,“不管怎么說,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沒有!”“這就是你見識少了。”“0”不慌不忙地說,“你看,日常生活中,氣溫0度,難道是沒有溫度嗎?再比如,直尺上沒有我作為起點,哪有你'1'呢?”“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間數或尾數,如1037、1307,永遠不能領頭。”“1”信心十足地說。聽了這話,“0”更顯得理直氣壯地說:“這可說不定了,如0.1,沒有我這個'0'來占位,你可怎么辦?”眼看著胖子“0”與瘦子“1”爭得臉紅耳赤,誰也不讓誰,一旁觀戰的其他數字們都十分著急。這時,“9”靈機一動,上前做了個暫停的手勢:“你倆都別爭了,瞧你們,'1'、'0'有哪個數比我大?”“這……”胖子“0”、瘦子“1”啞口無言。這時,“9”才心平氣和地說:“'1'、'0',其實,只要你們站在一塊,不就比我大了嗎?”“1”、“0”面面相覷,半晌才搔搔頭笑了。“這才對嘛!團結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語重心長地說。
3. 小松鼠要過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準備過冬的糧食了。有一天小松鼠背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里,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松樹爺爺問: 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 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 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背走。”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么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來幫它好了。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里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
4. 阿凡提的故事
這天,阿凡提騎著他那心愛的小毛驢從外面回來,遠遠就看見家門口站著一高一矮兩個人。
“阿凡提回來了!”高個子和矮個子都迫不及待地迎上去,請阿凡提為他們算算五個銅幣該怎么分。阿凡提笑著說:“啊,兩位先生,我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怎么為你們算呢?”這兩人說了一陣子,阿凡提把事情弄清楚了。原來這兩人今天合伙做飯吃,高個子拿出了200克大米,矮個子拿出了300克大米。飯做好后,兩人正準備吃,忽然來了一個過路人,這個過路人向他們提出了把煮的飯讓三個人吃的請求。結果三人一起把飯吃完。過路人臨走時,向高個子和矮個子道謝,還留下了5個銅幣作飯錢。可5個銅幣兩人怎么分呢?矮個子說,他出了300克大米,就拿3個銅幣,高個子出了200克大米,就拿兩個銅幣。可高個子說,這5個銅幣是過路人給他倆的,應該平分,每人拿兩個半銅幣。兩個人算過來算過去,都不知怎樣算才對。
阿凡提告訴高個子和矮個子說:“好辦。依我看,應當這樣分。”阿凡提說出了他的分法:高個子得1個銅幣,矮個子得4個銅幣。兩人聽了非常吃驚,后來在阿凡提講了這樣分法的道理后,他們都很信服,高高興興地走了。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阿凡提為什么要這樣分嗎?原來是這樣的:
因為5個銅幣是一個人的飯錢,吃飯的是三個人,所以三個人的飯錢應為15個銅幣。這頓飯共用500克大米,那么100克大米的價錢應為3個銅幣。高個子出了200克大米,按錢算是6個銅幣,他一起吃飯的,應扣飯錢5個銅幣,所以他只應得1個銅幣。矮個子出了300克大米,按錢算是9個銅幣,他也一起吃飯的,也應扣飯錢5個銅幣,所以他應得4個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