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讀書名言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2.讀書的名言,(要短)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
——陳壽 6.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0.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3.讀書的名人名言(簡短)
1、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張維屏
2、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讀書對于智慧,就像體操對于身體一樣。——愛迪生
4、有時候讀書是一種巧妙地避開思考的方法。——赫爾普斯
5、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赫爾岑
6、我們可以由讀書搜集知識,但必須利用思考把糠和麥子分開。——富斯德
7、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
8、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袁牧
9、讀書對于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孟德斯鳩
10、喜愛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孟德斯鳩
11、學習有如母親一般慈愛,它用純潔和溫柔的歡樂來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額外的報酬,也許就是罪過。 ——巴爾扎克
12、凡看書不為書所愚始善.一一淸康熙皇帝
13、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 吳晗
14、青年是學習智慧的時期,中年是付諸實踐的時期。——盧梭
15、學而不用則廢,用而不學則滯;學用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周海中
4.有沒有讀書的名言
名人勤奮讀書故事錄 施洋搓腳夜讀 二·七大罷工著名的工人領袖施洋,幼年家道貧寒,買不起燈油。
村里有一座叫隆興觀的古廟,廟里點有一盞長明燈,他就在古廟里讀書。冬季寒冷,腳凍得難受。
起初他不時地站起來跺腳,后來覺得這樣浪費時間,便削了一根圓滑的木棍,放在腳底下,一邊讀書一邊來回用腳搓木棍,搓暖了腳,他又能安心讀書了。 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
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里流淚,嘴里“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書攻讀。
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 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
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后,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
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朱砂盒,啃了多時,涂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讀書假洗澡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準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鐘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鐘頭過去了,情況依舊。
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另一只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張曜拜妻為師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
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說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
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說: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
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從此以后,凡公余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
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
幾年之后,張曜終于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后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參他“目不識丁”。
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
張曜在山東任上,筑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后皇帝謚他為“勤果”。
回答者:言之午 - 經理 五級 9-5 20:31提問者對于答案的評價:謝謝了!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3 個人評價 好61% (8) 不好38% (5)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沒勁死了評論者: 5t64 - 試用期 一級 比較好評論者: 問皇 - 初入江湖 二級 謝謝,我可以做作業了!!評論者: 終結者殺好 - 魔法學徒 一級 更多>>其他回答共 1 條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回答者:westliferaise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9-5 20:24。
5.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短一點)
1、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美國)
2、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羅曼·羅蘭
3、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培根
4、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5、讀書對于智慈也像休操對于身休一樣——愛迪生
6.短的名人名言大全
1、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劉過
2、一日之師,終身為父。——關漢卿
3、為學莫重于尊師。——譚嗣同
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潛
5、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動。——盧梭
6、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巴爾扎克
7、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8、誠信為人之本。——魯迅
9、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10、光明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11、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李白
12、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13、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巴金
14、生之本質在于死,因此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蒙田
15、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郭沫若
16、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爾
7.關于讀書的名言名句
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到用時方恨少。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書就應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 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 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
年輕時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
精神能補物質的不足。 在學習中取得知識,在戰斗中取得勇敢。
勤動筆墨勤看書。 知識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識不是每天在增加,就會不斷地減少。 語言是心靈和文化教養的反映。
高尚的語言包含著真誠的動機。 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的情人。
學到很多東西的決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的東西。 一個人的度量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
書都讀得來的人,還怕有什么做不來的。 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來自他們的博學。
作者不一定能寫到老,但是他一定應該學到老。 再高深的學問也是從字母學起的。
寫十卷書要比實際行動打下基礎容易得多。 讀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養心。
知識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靈上的滿足。 不斷認識自己的無知是人類獲得智慧的表現。
學習不但意味著接受新知識,同時還要修正錯誤乃至對錯誤的認識。 不信書不能提高境界,光信書不如無書。
掉進知識情網中的人,時時品嘗著知識的甜蜜。 穿著飲食可以因陋就簡,而搞學問是不能因陋就簡的。
努力耕耘,少問收獲。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臧克家 ●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樣地,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 亞里斯提卜 ●僅次于選擇益友,就是選擇好書。
考爾德 ●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別林斯基 ●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 菲爾丁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婉的安慰者。
--伊薩克·巴羅 ●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 --《高爾基論青年》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蒲松齡:《阿寶》 ●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峰,就要沖破不利條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條件,并去創造新的條件。
高士其 ●青年同志們必須記住,想要連跑帶跳地把過去的一切文化遺產得著,那是辦不到的。這需要有堅定的頑強性和艱苦的勞動。
要知道,在這條路上克服困難,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興奮劑。 --《奧斯特洛夫斯基》 ●勤勉而頑強地鉆研,永遠可以使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 ●學問對人們要求最大的緊張和最大的熱情。 巴甫洛夫 ●……科學是到處為家的,棗不過任何不播種的地方,它是不會使其豐收的。
--赫爾岑:《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決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讀書雜談》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魯迅全集》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
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致顏黎民》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時、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與哥哥。
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
--陶行知:《八位顧問》 ●積累知識,也應該有農民積肥的勁頭,撿的范圍要寬,不要限制太多,……牛糞、人糞、羊糞都一概撿回來,讓它們統統變成有用的肥料,滋養作物的生長。 鄧拓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培根論說文集》 ●不要把許多雜亂的詞句塞在腦子里,而是要啟發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從這種能力之中流瀉出來---像從活的泉眼流出一樣---一條溪澗(知識)來。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應該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爾基:《文學書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