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葉公好龍”出自哪個小故事
故事內容如下:此文選自【漢】劉向《新序·雜事五》 1、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
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⑽頭于牖,施尾于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2、譯文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
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3、成語釋義 葉公好龍:比喻表面上或口頭上愛好、贊賞某事物,實際上并不愛好,或者實際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觸,不但并不愛好或贊賞,甚至還懼怕它,反對它的人。
2.關于龍的傳說故事 要簡短的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墻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么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墻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墻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辟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里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里的墻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里。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
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于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
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屠龍之技”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
龍陽泣魚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龍去鼎湖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后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3.葉公好龍的故事
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梁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里的墻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里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么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寓意
這個成語的意義是:比喻表面上或口頭上愛好、贊賞某事物,實際上并不愛好,或者實際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觸,不但并不愛好或贊賞,甚至還懼怕它,反對它。
4.葉公好龍寓意簡短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愛好。
葉公好龍
yè gōng hào lóng
【解釋】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于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愛好。
【出處】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里,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定語、賓語。
【正音】好;不能讀作“hǎo”。
【辨形】龍;不能寫作“尤”。
【近義詞】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反義詞】名副其實、名實相符
【例句】他表示愿意幫助別人;但當有人向他求援時;卻避退三舍;這與~毫無差別。
【成語故事】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后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并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后,子張悄然離去了。終于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里,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