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俞敏洪 青春勵志故事短篇
新東方這么多年來迎來又送走了很多人。
從當年破舊的中關村二小到今天明亮的新東方教學樓,很多學員畢業了,很多“明星老師”離開了,甚至連徐小平、王強這樣的核心人物也漸漸淡出了新東方的管理團隊。那些被俞敏洪稱作“新東方精神”的東西卻始終都在。
“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俞敏洪曾對著講臺下成千上萬的學子振臂高呼。不知道它的創意是否來自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中的名句,“我們從絕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塊希望的石頭”。
這是新東方口號式的校訓,也是一道“心靈雞湯”。它是徐小平編撰、幾乎每個新東方學員人手一本的《新東方精神》一書的主題。
俞敏洪說:“新東方精神就是這么一小塊磚頭,使得每一個學生,在他奮斗最艱難的時候,最疲憊的時候,我們給他墊上一塊磚頭,他不至于在一跳的時候掉到溝里去。我們就是這塊磚頭,這塊墊腳石,讓他們可以順利地跨過這個溝坎。”
群星閃耀時: “牛人”與夢想家 不知道今天的俞敏洪會不會偶爾也感覺孤獨。他從前常感到孤獨,游說創業伙伴入伙前是一個人的孤獨。
各路英豪被他盡收麾下后,擺不平各方的利益紛爭,在“人權”和“財權”中掙扎,是一種深陷窘境中更為深刻的孤獨。 在新東方與ETS為了知識產權到華盛頓打官司的時候;在“三駕馬車”中的兩駕元老“馬車”徐小平、王強遞交給他辭呈的時候;在新東方遭遇“非典”的經濟危機的時候;在他稱兄道弟的創業伙伴、明星教師一一離開新東方、另謀新生的時候;在計劃引入普華永道、完成新東方美國上市的資本運作而碰到種種麻煩的時候,俞敏洪說:“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并不一定是直線。
特別是在人與人的關系以及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很難直截了當就把事情做好。我們有時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合作,有時需要技巧。”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俞敏洪家中原本熱熱鬧鬧、海闊天空的兄弟們的聚會不見了。那些往日出出進進、來來往往的新東方的“明星教師”、俞敏洪一手締造的全中國講課最值錢的“百萬富翁”、徐小平、王強、包凡一這伙創業核心團隊中的“北大人”都不來做客了。
一班聚義的兄弟發財了,可以“共苦”,卻難以“同甘”,一群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的“藝術家”們與一個成熟的管理團隊之間的距離似乎很遙遠。 俞敏洪用手輕撫著家中空蕩蕩的椅子,無限傷感地嘆息:“這里落滿了灰塵,已經很長時間沒人來坐了。”
徐小平理解這般情景:“友情永遠戰勝不了利益。” 2001年8月28日晚上,王強——這位北大才子,曾經在講臺上用渾厚的男中音、淵博的學識征服無數學子的新東方的風云人物,要辭去新東方董事會董事的職務,轉讓所持有的新東方股權,離開他5年前為之放棄一切從美國歸來的地方。
“頂著跟個體戶合作的壓力,在中關村二小9平米的房間里,就是想證明我是對的。”王強艱難地表達他的不滿,“我不愿意為一個家族犧牲。
老俞不能超越他老媽,這是我離開的重要原因。” “為了給老俞敲響真正的警鐘,我也要走……”王強痛哭失聲,他希望俞敏洪成為柳傳志(柳傳志新聞,柳傳志說吧),成為一名真正的企業家,他奉勸俞敏洪,“立刻燒掉《三國演義》,寧愿讀《水滸》,至少可以成為宋江”。
在2000年-2004年,新東方歷史上最黑暗的歲月中,俞敏洪曾不止一次面對類似的困局。徐小平向俞敏洪遞交辭職書;曾經住在俞敏洪上鋪的兄弟包凡一要求退股、提出辭職;兩大支柱胡敏、江博相繼要出走。
訪問者:你怎么平衡與創業伙伴的友誼與利益的問題? 俞敏洪:新東方的老一代人,我和我那些同學們,都是以講文學、哲學態度來搞新東方。而新東方現在新一代的管理階層,有商業意識的人相當多。
一個人領導一群人時,要維護大局的穩定,應該把每一個人放到恰當的位置上。有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對個體來說會有不公平的措施。
在一個集體中間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對個體就不是,像我覺得北大對我的處分我不可接受是一樣的。可是從北大整體來說,這是它的規則。
否則的話,你這么一個老師都管不住,被全體北大老師知道了,還怎么樣去管理別的老師呢? 一個人一進新東方,融入了以后就明顯體現出新東方的特質來,變得跟我們一樣特別重義氣,也知道很規矩。大家在氛圍上比較平等,民主的、隨意的氛圍就會出現。
好了,現在大家也都知道,規矩在什么地方,規矩絕對不能破壞。 新東方的老師張亞哲曾說:“俞敏洪的最大特點是不露鋒芒。”
俞敏洪是天秤座。星座書上是如此描述天秤座性格的特質:“天秤座的人外形優雅,親切善良,朋友緣極好,喜歡聽別人傾訴,溝通能力強。
猶豫不決是天秤座的最大毛病。他們事事要求平衡,不喜歡做決定,與別人維持深入關系是他的人生目標,所以他們最容易感到寂寞。”
與俞敏洪交鋒的都是知識分子,他們生活在強大的自我之中,他們為了新東方貢獻出無與倫比的智慧,同時也希望能保全自己的獨立和個性。
2.俞敏洪上大學的勵志事例
俞敏洪出生在江蘇省江陰市的一個小村莊,父親是一個木匠。
高中時候的俞敏洪學習成績并不好。1978年,他參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卻失敗而歸,英語才得了33分。
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語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孫山。高考失利的俞敏洪回到農村喂豬種地。
農村平靜的生活像一潭死水,不過多久,他就受不了了。離開農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夢想,而高考在當時是離開農村的唯一出路。
盡管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燈下堅持學習。 俞敏洪 江蘇省江陰市人,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
現任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等職。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本科畢業后留校任教;1991年從北大辭職,進入民辦教育領域,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
被媒體評為最具升值潛力的十大企業新星之一,20世紀影響中國的25位企業家之一。2016年1月22日,俞敏洪入選2015“當當年度影響力作家”商業精英作家榜。
2016年3月,以100萬元版稅收入在第十屆作家榜全新子榜單“企業家作家榜”上。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惟一從農村來的學生,開始不會講普通話,結果從A班調到較差的C班。
在多數人眼里,俞敏洪屬于沉默寡言被別人冷落的后進生,別人津津樂道的愛情對他來說卻完全真空。他說對愛情的饑渴使他“見到任何一個女孩都想撲上去”。
顯然是夸張之說,但依然貼切地描述了他那時的心境。在北大的四年里,俞敏洪把每天的時間都放在讀各種各樣的文學、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一些我能讀懂的自然科學著作上。
四年畢業的時候,我讀了大量的書,英語書反而成了其次的東西。所以俞敏洪在北大的四年,英語學得非常糟糕。
1985年從北京大學畢業,留校任外語系教師。大學畢業時,俞敏洪的成績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幾名。
但是,當時他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俞敏洪知道我在聰明上比不過同學,但是俞敏洪有一種能力,就是持續不斷地努力。
在由于在外做培訓惹怒了學校,當時北大給了他個處分。他覺得呆下去沒有意思,只好選擇了離開。
那時是在1991年底,他即將邁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嶺。“北大踹了我一腳。
當時我充滿了怨恨,現在充滿了感激。”俞敏洪說,“如果一直混下去,現在可能是北大英語系的一個副教授。”
這些幸運和不幸,都在北大降臨于他。但俞敏洪并沒有就此消沉,也沒有逆來順受,而是毅然選擇離開。
這就是北大精神,這就是北大精神造就的“叛逆”。
3.10篇名人的故事 要超短的
從前有個人叫作王羲之,他的父親是王獻之,他以為他自己的毛筆字寫得很好了,就自己寫了一個“大”字,去給父親看,他的父親看后,什么也沒說,在“大”字下面加了一點。
王羲之不高興,便拿給母親看,母親說:“除了下面的一點寫得還可以,其他寫得都不好。他就回到父親這邊要求重新學寫毛筆字。
王獻之把王羲之帶到了后院,給他看了八大缸的水,要求他把這些全部寫完,他的字自然會寫好。于是王羲之勤奮刻苦練字,終于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并且自成一體,成為一代書法宗師。
赫魯曉夫評畫 有一次,赫魯曉夫去參觀一個抽象派畫展,看著看著,他大罵起來:“這叫什么畫,一頭驢子用它的尾巴可以畫得比這更好。”他把負責畫展的恩斯特叫來臭訓一頓。
不料,恩斯特也不是盞省油的燈,當面頂撞說:“你不是藝術批評家,也不懂美學,你對美術作品一竅不通。”赫魯曉夫自然不理會這個,反而說出一番令人大開眼界的真心話來: “當我是一名礦工時,我不懂;當我是黨的一名低級官員時,我不懂;當我在望上爬的各級階梯上時,我不懂。
但今天我是總理,是黨的領袖,因此,我現在當然懂得,不是嗎?” 沈從文聽戲 汪曾祺記晚年的沈從文,說到他在家鄉聽古調猶存的弋陽腔儺戲,打鼓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對年輕人打鼓失去舊范很不以為然:“沈先生聽了,說:‘這是楚聲,楚聲!’他動情地聽著‘楚聲’,淚流滿面。” ——張業松《聽沈從文說話》(見《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12月5日) 第歐根尼小故事 古希臘的一個哲學家第歐根尼的故事,亞歷山大是當時的皇帝。
一天,第歐根尼在曬太陽,亞歷山大對他說:“你可以向我請求你所要的任何恩賜。”第歐根尼躺在酒桶里伸著懶腰說:“靠邊站,別擋住我的太陽光。”
亞歷山大托人傳話給第歐根尼,想他去馬其頓接收召見。第歐根尼回信說:“若是馬其頓國王有意與我結識,那就讓他過來吧。
因為我總覺得,雅典到馬其頓的路程并不比馬其頓到雅典的路程遠。” 有一次亞歷山大問第歐根尼:“你不怕我嗎?”第歐根尼反問道:“你是什么東西,好東西還是壞東西?”答:“好東西。”
第歐根尼說:“又有誰會害怕好東西呢?” 征服過那么多國家與民族的亞歷山大,卻無法征服第歐根尼,以至于他感嘆:“我若不是國王的話,我就去做第歐根尼。” (摘自《古希臘的智慧之思并辨著》,華夏出版社) 驢和總裁的關系 一個城里男孩凱尼移居到了鄉下,從一個農民那里花100美元買了一頭驢,這個農民同意第二天把驢帶來給他。
第二天農民來找凱尼說:“對不起,小伙子,我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那頭驢死了。”凱尼回答:“好吧,你把錢還給我就行了!”農民說:“不行,我不能把錢還給你,我已經把錢給花掉了。”
凱尼說:“OK,那么就把那頭死驢給我吧!”農民很納悶:“你要那頭死驢干嘛?”凱尼說:“我可以用那頭死驢作為幸運抽獎的獎品。”農民叫了起來:“你不可能把一頭死驢作為抽獎獎品,沒有人會要它的。”
凱尼回答:“別擔心,看我的。我不告訴任何人這頭驢是死的就行了!” 幾個月以后,農民遇到了凱尼。
農民問他:“那頭死驢后來怎么樣了?”凱尼說:“我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并把那頭驢作為獎品,我賣出了500張票,每張2塊錢,就這樣我賺了998塊錢!”農民好奇地問:“難道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凱尼回答:“只有那個中獎的人表示不滿,所以我把他買票的錢還給了他!” 許多年后,長大了的凱尼成為了安然公司的總裁。 (龔寶良摘自4月10日《文化報》) 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有一個盲人,小時候深為自己的缺陷煩惱沮喪,認定這是老天在懲罰他,自己這一輩子算完了。
后來一位教師開導他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
他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鐘愛,開始振作起來,向命運挑戰。若干年后,他成了一個著名的盲人推拿師,為許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跡被寫進當地的小學課本。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這個思路太奇特了,盡管這有點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這個世界上誰不需要找點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這個理由又是這樣的善解人意,幽默可愛。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灰,文學家彌爾頓是瞎子,大音樂家貝多芬是聾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啞巴,如果用“上帝咬蘋果”的理論來推理,他們也都是由于上帝特別喜愛,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緣故。 就說帕格尼尼吧,4歲時出麻疹,險些喪命;7歲時患肺炎,又幾近夭折;46歲時牙齒全部掉光;47歲時視力急劇下降,幾乎失明;50歲時又成了啞巴。
上帝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個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歲學琴,即顯天分;8歲時已小有名氣;12歲時舉辦首次音樂會,即大獲成功。
之后,他的琴聲幾乎遍及世界,擁有無數的崇拜者,他在與病痛的搏斗中,用獨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世界。著名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
4.關于俞敏洪持之以恒的事例
來自俞敏洪的自述,根據這個縮短一些可以用到作文中,人稱改為第三人稱。
剛開始創業時,招生面臨很多困難。當時我就想必須讓學生們知道“東方大學的外語培訓部”是我辦的,但是那個時候并沒有新東方現在的聲譽,怎么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我,認可我的培訓班呢?如果學生們能來聽我的課,我是十分有把握讓他們認為我是不錯的,而且會喜歡上我的講課。
怎么讓人知道呢?想來想去,我就開始四處貼廣告,但是這些廣告的效果不大好。我基本上是上午和晚上出去貼廣告,下午都在中關村小學傳達室門外的小桌子邊守著,跟學生們說得口干舌燥,有時候需要從早晨講解到晚上,效果卻十分差。
看到一天的努力換來的成績卻異常得少,我心里有一點兒覺得委屈,但是那個時候我確實沒有退路了。我那個時候的想法是:第一,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可以自謀生路。
第二,我肯定不會再為別的學校教書了,因為無論在哪個學校教書,都要受他們管理,還是一樣的不自由。第三,我要為自己教書,自己管理自己,這樣我就得有自己的學生。
所以我就會琢磨,有時候心里就很委屈,還會回想起在北大的日子,有的時候也有點后悔的感覺。也許大家就奇怪了,這是為什么呢?有什么后悔的呢?我一說大家就明白了,如果我沒辭職,還是在北大教書,那么在北大該多舒服呀。
有上級組織,有領導,有自己的辦公桌,還有一個八平方米的宿舍,盡管小點,但是跟老婆住在一起,這八平方米的房子也感覺挺溫馨的。吃完晚飯在未名湖邊散散步,約幾個老同學在樓房下面打打羽毛球,跑跑步,晚上看看小說,偶爾還能聚在一起喝點酒。
課基本上是不用備的,因為上過一學期之后,第二學期教的都是一樣的內容,連著這么幾年下來,已經駕輕就熟了。所以,有的時候就很懷念在北大的那段日子,不過我也知道后悔也沒用了,也知道我那個時候是沒有退路了,因為我退一步的局面就會更加糟糕。
我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了,身后已經是萬丈懸崖了,自從我離開北大的那一天起,就沒有什么退路了。因為我是不可能再退到北大的,既然退不回北大,又干不出名堂,北大的人肯定就會笑著說,你看,我們就知道俞敏洪出去也干不成事兒的。
我相信他們一定會這樣說的,因為我本身就是跟北大鬧別扭才出來的。如果說我再被他們扣上一個窮困潦倒的帽子,說俞敏洪他離開了北大就徹底沒戲了,注定是干不成事業的,如果給別人留下這樣的印象我就覺得更沒面子了。
因此,我骨子里不服輸的性格還是占了上風,盡管有些低調的不愿意見到熟人,我還是努力地做著自己必須完成的事情。那個時候我最怕見到北大的同學和北大的老師,我到北大去貼廣告都是半夜偷偷地進去貼,心里還是有些不想被他們看見。
想到他們衣著光鮮、夾著完備的上課資料,走在北大的校園或者教室里面,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我就退避三舍,敬而遠之。我是從北大辭職出來的,事情還沒有做成,還沒有底氣,再回到北大就很害怕被熟悉的人看到我來貼廣告的樣子。
這種害怕的心理大概到了1993年年底,1994年年初的時候就沒有了。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我重復著這些簡單的刷刷貼貼的工作,認認真真地做完每天都必須做的工作,不斷地充實著自己,我想總有一天會接近期望的。
當時我的希望就是堅持,堅持一百次可能都是失敗,但是也許堅持到第一百零一次可能就成功了。像我這樣的人就要養成持之以恒的習慣,死不買賬,我不信堅持下去明天就沒有結果,慢慢堅持下去,就會發現自己變了,變得有耐心了,變得更加沉著了。
有一次我突發奇想,自己能不能來一次免費講座,讓學生聽聽我的課,興許會有點作用。于是我就開始準備給學生做一場免費講座,在那之前我其實沒有對太多的學生做過講座,而且我也不是一個演講家。
但是我相信,憑借我對托福教學的精深理解,那些想要參加托福考試的人一定會來聽聽看的,因為是免費的嘛。那些免費的小廣告完全是我自己手寫的,寫的是毛筆字。
我的毛筆字寫得很糟糕,但是還是有人看了這個廣告并且還來了,說明免費聽課是挺有吸引力的。我記得應該是1991年的冬天,那個時候是最冷的。
我去貼廣告的時候還穿了一個棉大衣,兜兒里放著一瓶二鍋頭,貼兩張廣告就喝一口二鍋頭。這一細節我記得特別清楚,一個是天氣寒冷,另一個原因是給自己壯膽。
“酒壯英雄膽”,就是所謂的壯膽,喝了酒了以后就感覺瀟灑一點了,通天的大道任我走了,而且貼廣告的時候我心里是非常快樂的。我騎著破自行車半夜里在這幾所大學校園里貼廣告,當時我手下還沒有員工,只有我自己單槍匹馬地沖鋒,那個時候我老婆還在中央音樂學院上班,還沒有辭職過來幫我干。
后來有一個朋友,他的孩子在我這兒學英語,時間長了我們就變成朋友了。他的孩子有時候來我家里上課,我當時還是有點家教色彩的成分。
這個朋友當時在中國農業大學開車,他是中國農業大學的一個司機。他有一輛自己的車,車的牌子我已經記不起來了,就是那個年代最早的那種小轎車,挺破舊的一個小轎車。
他知道我要出去貼廣告以后就說:“這樣吧,你老婆教我孩子英語,我開車送你去貼廣告吧。”。
5.勵志名人的故事
中外名人勵志故事 ** 不動筆墨不看書幾十年來,**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
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一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
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歷代史書,**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
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
**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他是一個真正博覽群書的人。
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后人笑。
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
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
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 卓別林 卓別林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
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制會議,一只蒼蠅在他四周繞著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
會議進行中,他就握著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著那蒼蠅。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
后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才那只! 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
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
他為官清廉,公務之余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制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
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于取得了成功,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
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
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后,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鄧亞萍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國家隊的大門之外。
但她并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終于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
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后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
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名人讀書的故事三:侯寶林抄書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于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
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愿。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
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名人讀書的故事四:張廣厚吃書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于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
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
6.俞敏洪室友分蘋果的故事
故事三:蘋果自己吃。俞敏洪說,他有個企業家的同班同學,家庭比較富有,上大學的時候,那個同學每個禮拜都會帶6個蘋果到學校來。同宿舍的同學以為他會每人分一個,結果是他自己一天吃一個。這之后,他給同學們留下了一個自私的印象。后來,這個企業家事業成功了,而那個獨自吃蘋果的同學沒干成什么事情,就希望到這個企業家的公司工作,這個企業家沒有接受他。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那個蘋果,所有人都不同意他加盟。
感悟:自私自利的人,叫人看不起。與人互助、關心他人是永恒的美德,要學會與人分享。
7.用俞敏洪的事例證明觀點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唯一的農村2113生。
因為當時家里很窮,俞敏洪穿的衣服幾乎都打著大補丁。當時他的體育老師從來不叫我的名字,一直都是:“哎,‘大補丁’,出來做個動作!”因為來自農村,俞敏洪的普通話也不好,蹩腳的發音經常遭到同學們的嘲笑。
他之前學5261的典型的“啞巴英語”讓他從A班調到較差的C班。這一系列的不適應沒有把俞敏洪嚇倒。
他慢慢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我們那時候攀比的是4102誰讀的書多,誰在同學面前發表的觀點受重視”,俞敏洪回憶說。
普通話不1653好,他就跟著收音機里的播音員學說話;英語不好,他內就天天坐在未名湖畔背單詞。漸漸地,他的英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然而,好景不長。大三時,俞敏洪患上了肺結核,無奈之下,他只好休學一年。
當他再次返回學校時,人也變得更加瘦削,對未來一片迷茫。幸好,憑借著扎實的外語功底,畢業時,俞敏洪留在了北大,成為一名英語教師。
很高興為你解容答有用請采納。
8.關于俞敏洪的創業經歷和經典語錄(關于人生哲理和為人處事的)
俞敏洪創業經歷: 俞敏洪出生于1962年10月,在江蘇省江陰市接受中小學教育。
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期間患病(肺結核)休學一年,1985年從北京大學畢業,留校擔任北京大學外語系教師。
1991年9月,俞敏洪從北大辭職,進入民辦教育領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辦學校從事教學與管理工作。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創辦了北京市新東方學校,擔任校長。
從最初的幾十個學生開始了新東方的創業過程。 截止到2000年,新東方學校已經占據了北京約80%,全國50%的出國培訓市場,年培訓學生數量達20萬人次。
同時新東方在其他領域的發展也相當迅速,目前新東方學校的教育部門包括: 國外考試培訓部 國內考試培訓部 基礎英語一部(聽說) 基礎英語二部(新概念) 實用英語部 高自考培訓部 少兒英語部 小語種培訓部 電腦培訓部等; 新東方學校的服務部門包括: 學生閱覽室、 學生信箱服務、 出國咨詢處、 公證處、 訂票處等等。 新東方目前分別在上海、廣州設立了分校,將新東方的精神與教育理念在全國范圍內傳播。
在2000年為止,俞敏洪在教育過程中出版了數本英語教學與學術著作,其中包括: 《GRE詞匯精選》(學生稱為“紅寶書”) 《GRE詞匯逆序小辭典》 《英語詞根詞綴記憶大全》 《英語現代文背誦文選》等, 主編了《英語我愛背單詞》光盤、《英語GRE詞匯大突破》光盤、《GRE模考》光盤、《GMAT模考》光盤等。成為中國頗有名氣的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推動了中國留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被社會譽為“留學教父”。
俞敏洪的辦學事跡被中外眾多報刊及雜志報導。 2000年,俞敏洪及領導團隊成立了東方人投資有限公司,向教育產業化運作邁開了一大步。
同年,新東方與聯想合作,由聯想注資5000萬,新東方出品牌資源各占50%股份成立了聯東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新東方遠程教學。這是新東方與外界第一次的正規合作,新東方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精神通過現代化科技以更快地速度滲透進社會。
2003年成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民盟中央委員、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2006年9月7日,新東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開創了中國民辦教育發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價暴漲成為中國最富有的教師。報告顯示,新東方2007財年第一季(2006年6月1日到8月31日)凈營收為4.293億元,同比增長31.4%;凈利潤為1.651億元,同比增長100.8%。
目前,新東方占有全國60%以上的出國英語培訓市場。 俞敏洪很早就起床。
最近上班,他得比平常提前近兩個小時從家里出發。他創辦的“新東方”學校,這幾天又到了招收暑假班的時候,由于報名的人太多,學校所在地、中關村一帶的主要交通路段常常為之堵塞,——這種“夸張”的場面,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俞敏洪將車停在北四環路旁的一幢普通白色四層小樓旁。這是“新東方”的總部,也是被媒體稱為京城最“熱”的地方—— 據說,在美國、加拿大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來自中國的留學生,70%是從這里走出來的。
身為“新東方”校長的俞敏洪,經常到北美考察訪問,每次當他到附近的中餐館就餐時,剛一落座,就會有幾十個人站起來,同時稱呼他“俞校長”。俞敏洪經典語錄: 1.我這輩子什么都可以離開,就是不可以離開講臺。
2.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3.從自卑中間走向自信的人是真正的自信,從一開始就盲目自信的人其實沒有自信。
4.只有兩種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種是經過生活嚴峻的考驗,經過成功與失敗的反復交替,最后終于成大器。
另一種沒有經過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術方面達到了頂尖的地步。比如學化學的人最后成為世界著名的化學家,這也是成功。
5.當你是地平線上一棵草的時候,不要指望別人會在遠處看到你,即使他們從你身邊走過甚至從你身上踩過,也沒有辦法,因為你只是一棵草;而如果你變成了一棵樹,即使在很遠的地方,別人也會看到你,并且欣賞你,因為你是一棵樹! 6. 女生如果因為覺得一個男生帥就跟嫁給他,這是好色;男生因為女生漂亮而娶她,是審美。 7. 為什么你不要自傲和自卑? 8.你可以說自己是最好的,但不能說自己是全校最好的、全北京最好的、全國最好的、全世界最好的,所以你不必自傲;同樣,你可以說自己是班級最差的,但你能證明自己是全校最差的嗎?能證明自己是全國最差的嗎?所以不必自卑。
9. 年紀大了,人們看重不再是外表,不是你帥不帥,而是看你的內心的魅力:你的氣魄、氣概。 10.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天才,天才是用來欣賞的,不是用來攀比的。
11. 你說我是豬,不對,其實我連豬都不如。 12.很多人失去了快樂,是因為他太敏感了。
別人一句話、一個評論就使自己生氣一個月。這時非常無聊的。
嚴重了就成了馬家爵,因為別人不請自己吃飯就郁悶地要***。 13. 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別人多努力一個小時。
14. 使這個世界燦爛的不是陽光,而是女生的微笑。 15. 要引人敬意,就要研究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在那個領域中,你是最頂尖的,至。